學佛人怕死嗎,普通人死與念佛人死有何不同?
人沒有不怕死的。在不了解死亡是怎麼回事時,沒有一個人不怕死。所謂害怕,即是恐懼。而恐懼源於未知。
在普通人看來,生和死是兩碼事。活著的時候,他們幾乎不會考慮死亡的問題,認為那是幾十年以後的事。哪怕面對他人離世,所表現出來的悲傷和難過,也會很快拋之腦後。偶爾想起時,不過唏噓一番罷了。與其說他們對逝者悲傷和難過,不如說他們由逝者聯想到自身的結局,為自己悲傷和難過。
然而,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旦死亡逼近,他們便手忙腳亂,束手無策。此時,如果保持幾分清醒,他們馬上會意識到:一生爭來爭去、割捨不下的那些東西,不過是夢幻一場。與眼前的死亡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什麼都帶不走,只有業伴隨著你,讓你的靈魂永遠不得安寧。什麼是業?你一生造作的不善和罪業。
所以,有些人離世前,充滿了遺憾和悔恨。只有在那一刻,人才會徹底總結自己的一生,也算是最後一次對靈魂的救贖吧。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那麼幸運,他們是在昏迷中離世的,幾乎毫無意識,連自我救贖的機會都沒有。不得不說是莫大的悲哀。
學佛人面對死亡,應該持有什麼態度?真正的學佛人,每天都把「死」貼在腦門上,而不是等到死亡到來時,才去考慮如何面對的問題。一個人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走向死亡,而不是像一般人認為的那樣,等到若干年後,奄奄一息、一口氣上不來才算死亡。因此,這是每個學佛人時刻要面對的問題。這一生,遇到如此難得的人身和法緣,若不精進修行,度脫生死輪迴,要等到多少劫以後?
所以,每天臨睡前,要做一個觀想:假如明天死亡到來,我該如何面對?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執著,你還會執著嗎?那些你認為放不下的人事,有那麼重要嗎?你還會糾纏在是非對錯的分別中嗎?哪怕這個身體,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身體不是我,而是我所有。就像衣服一樣,為我所有,而不是我。
滿腦子的起心動念,各種看法和見解是我嗎?依舊不是我!看法和見解有生有滅,而真正的我不生不滅。所以,統統不是我。身體不是我、看法不是我,那什麼是我?就是六祖開悟後報告的那五句話: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禪宗稱為「見性」,它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如何見到本來面目?如烏雲遮日,雲散之時,自然慧日當空。烏雲即無明,慧日即佛性。而無明即煩惱根,煩惱與菩提並無二性,只因迷悟。迷時生種種心,則烏雲遮日。悟時不生種種心,則撥雲見日。
所謂修行,只在一心。一心即無心。無種種虛妄顛倒之心,是為無心。
學佛人怕不怕死呢?要分幾種情況來說。凡夫都怕死,沒有不怕死的。但是怕死要有一個解決的辦法。沒有佛法觀念、佛法信仰的人,不了解佛法所說的道理,他「解決」怕死的辦法就是貪生怕死,「我就賴著活著,我不往死那裡走」,但是貪不住呀。有佛教觀念的人,怕死怎麼解決?有死是因為有生,如果沒有生就沒有死了,他是從生這個地方來解決,佛法講「無生、無生法忍、不生不滅」,這是不同的解決方法。不光是怕死的問題,也怕生。在生死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是恐懼、害怕的。但是學佛跟不學佛有什麼區別呢?不學佛的人怕,他沒有希望;學佛人雖然怕,他有希望,有解決的辦法。佛教八萬四千法門,就看能不能找著適合你的。阿羅漢、菩薩解決生死了,當然不存在怕不怕的問題。凡夫就有,如果學聖道門,這種恐懼可能更加強烈,因為懂得輪迴的可怕,如果不能解決,內心壓力特別大。這我們也避而不談。我們談凈土門。凈土門念佛人,修學凈土門這種根機的人怕不怕死呢?先怕後不怕。普通世間人怎麼樣呢?或許是先不怕後怕。一個人來學佛念佛,大概主要是因為怕死,怕死來念佛就對了。先怕死,然後找到這句不可思議的名號,了解它救度的功德,在佛法中安心了,知道念佛決定往生,死亡的恐懼一掃而空,所以先怕後不怕。是因為怕死而入了佛門,入佛門得到佛門利益、念佛利益,而其心安然,不懼死亡。當然這是在內心信仰的立場、安心的層面。但是凡夫凡體肉胎還在,還沒有達到無我,拿一把刀在眼前一晃,他還是害怕的;但這種怕是不一樣的,他內心有安全感存在。比如大家坐飛機,現在機長說發動機起火了,飛機要摔了,我們是凡人,肯定還是怕;但如果是念佛人,怕當中有安心感,知道自己能到極樂,跟那個完全沒有念佛的人是不一樣的。
很多不學佛的人,問他「怕死嗎?」他嘴硬得很:「怕死幹什麼?誰不都要死嗎?死是很自然的現象,該死就死唄。」平時都不怕,真到臨死的時候,慌神了,各個都怕得很。怕死體現在一切處。有人說「我不怕死,我就怕死前痛苦」,當然,你有這個痛苦是必然的,而且還要受折磨。所以為了這一點,比如說買保險、搞養生、蓄財產,甚至傳宗接代,表面看起來無意識的造作,其實都是對死亡的恐懼。當然這些都無可厚非,凡人嘛,就這樣。如果阿彌陀佛接你到凈土,你還用怕死嗎?平常盡量逃避死亡的問題,不談,忽視它。一旦死亡來了,醫生突然說:「某某人,不好……」一聽到「不好」兩個字,「咣鐺」,兩腿就軟了,往那裡一坐,「癌症啊,完了」,頓時兩眼無光,平常那些英雄豪氣一掃而空。從此之後,天都永遠是陰天了,天氣預報只有一種:今天陰雨,明天陰雨,後天更陰雨,大後天小雪,再大後天冰雹,再大後天沒了。有人到家中串門,從來不敢提一個「癌」字、「病」字,「老王,好嗎?」「好好……」你知我知,心知肚明,得癌症了。中國人很奇怪,不學佛,人都不能活得自在,有話也不敢說。所以經中說「大命將終,悔懼交至」,「悔懼交至」,就是既後悔又恐懼。真要到臨終的時候,那種恐懼、後悔,輪番侵襲著我們的內心。所以單單是怕死、逃避死、忘記死,並不能解決問題,要直接面對它,解決它。這就是學佛的目的,把生死這件事解決了。所以《無量壽經》說:「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一切恐懼中,最大的恐懼就是死亡、輪迴,阿彌陀佛都會給我們安心。這需要我們去聽聞凈土的教理。總之,如果你有這句佛號念,就不會怕死了,死的時候,你就念這句佛號。「念佛人死了,跟一般人死了,有什麼不同?」不同大著呢!念佛人是在歡喜、愉悅的心情當中,在佛光的光明照耀、引導當中,在佛的慈悲溫暖當中,在佛帶領觀世音、大勢至、無量無邊大菩薩,天樂鳴空,天香瀰漫這種聖境當中;如同凱旋歸來,如同遊子歸家,還歸法性之都,回到我們的本有家鄉,其樂無窮啊!所謂「視死如歸」,不過如此。不學佛的人死了怎麼樣?所謂「悔懼交至」,地獄鬼卒,黑白無常,火焰冰山,閻羅拷問……這種心慌意亂、恐懼交加的心情、狀態,然後哀嚎哭泣、口吐白沫、手捫虛空,無奈地被牽走、被審判,然後去輪迴。天壤之別!所謂「一世勤苦」,在這世間再怎樣飛黃騰達、富貴榮華,都是短暫煙雲,到這個時候絲毫起不了作用;還不如一個默默無聞,被人遺忘、被人看不起的老太太念這句佛號,在寂寞、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莊嚴順利、歡喜無量地往生凈土,究竟成佛:這差別太大了!仁清法師:我們怎樣看待死亡?
我們怎樣看待死亡?怎樣面對死亡?
接下來思惟老苦,老了以後有這個盛色衰退;氣力衰退和諸根衰退;受用境界衰退與壽量衰退等種種苦。盛色衰退知道不?盛色衰退是什麼?看過那首詩嗎?「猶抱琵琶半遮面」,那是什麼詩?盛色衰退就是我們的長相,就是年輕的時候十六十八二十歲左右,年輕時候的那個長相和四五十歲時那個長相必然不一樣。你不想接受,不想接受也不行這叫規律。當我們七八十的時候,慧律法師講過,皇上萬歲萬萬歲,娘娘千歲千千歲。不要說千千歲就說千歲那還能看嗎?那還能看嗎是不是?所以我給他們開玩笑,我發心能活八百歲,如果真能活到八百歲,到六百歲的時候我就不講經了。就應該讓徒孫子們抬著我到處去講法,那時候講法不用嘴了,我們抬的這個老和尚六百歲了。走到哪裡哪裡都有一片信佛的信不?是不是?所以老了有這個盛色的衰退,那老年人和年輕的肯定也不一樣,這就是盛色衰退。盛色的衰退老年人有感觸,但是多數是無奈。唉,老了無奈,是那個道理吧。
氣力衰退。氣力衰退啊,好像是我們學佛是人講的少,哪一種人講得多呢?電視上賣葯的人講得多,賣葯的你:「吃了我這個下蛋的公雞,馬上不摔啦。」你知道不?賣葯的只要是他那個葯,吃了他那個葯,然後怎麼樣,只要是不吃,只要不吃他那個葯,哎呦,你看那個廣告,絕對是一看就是快完了。氣力衰退。
諸根衰退,諸根衰退是什麼意思呢?你看我才四十多,我某個根就在衰退,哪個根?牙。一顆牙快不行了,過一段時間我要補牙。不行了不給你幹活了,你看這一輩子沒帶著吃福來啊。很多居士供養的東西通通不吃,吃不下也不愛好吃零食,正常吃飯它都受影響了。牙痛,這邊呢缺了一塊,補了,補了也不好好乾。這就是諸根衰退。老年人掉牙、耳朵聾、眼花,這都是諸根衰退。諸根退就是一種痛苦是不是?當我們老了的時候,兒女們跟你說好幾遍你都聽不見。問:「哪一天有電影?」你問他:「什麼?煎餅。」麻煩了,沒法交流了這事,他就不理你了,生氣了就。受用境界衰退,受用境界衰退也是那道理,你看年輕人只要他有錢,愛好打扮,搓那個某某某某油。一搓很亮出去,回頭率很高,虛榮心一起來,很好,感覺到自我良好。年輕人青春的活力嗎,是不是?受用境界到老的時候就衰退了,你像給老年人,「來爺爺給你幾個花生米吃一吃」,「孩子啊不吃牙口不行了,吃不下。」或者是你給他什麼,飯量也小了,消化也不行了。
受用境界衰退。你要是給個老太太買一個小紅裙子她不穿,「紅裙子,我能穿嗎?」她自己都覺得不該穿了,受用境界衰退是這個道理吧。你看現在年輕的學車,學車是一種時尚,過去學司機是為了生存,為了工作。現在學車是追求時尚,我有駕照了懂不懂?有駕照幹什麼呢?只要你把駕照拿到手了,就開始磨著她婆婆磨著她公公,給弄輛車吧。境界啊,受用境界嘛,你叫個老大爺七八十了再去學駕照,他也不想去了,受用境界衰退。
再一個就是壽量衰退,壽量衰退指壽命的縮短,壽命縮短了。實際上按佛經的原理來講,人從生出來的那一天開始,就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對於死這個問題啊?這個字,一般不學佛的人很難理解,好像是不能提。佛教的偉大在哪裡呢?就是把一切我們能夠看破的,把它看破,從而超越,這就是佛教的偉大。如果說我們不提這個『死』字,你真的永遠不死嗎?是那意思吧。我們不提它,不正確面對它,不能認識它。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是非常愚痴的,什麼也不懂。怎樣走?不懂。上哪去?不知道。學佛的人就不一樣了,首先要明白死亡是必然到來的,生老病死那是人世間的一種常理。我們怎樣看待死亡?怎樣面對死亡?怎樣處理我們的死亡。所謂的修行,就是修人世間所謂的那個死。我們死的時候要選擇去哪兒?並且是要決定怎樣走?
——摘自仁清法師《輪迴的痛苦》之 人道之苦
游江海,涉山川, 尋師訪道為參禪,
自從認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關。
行亦禪,坐亦禪, 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 假饒毒藥也閑閑,
我師得見然燈佛, 多劫曾為忍辱仙。
幾回生,幾回死, 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了無生, 於諸榮辱何憂喜。
依止善導大師凈土思想學修凈土的蓮友,若已經得到彌陀救度,可以安安心心純粹專一的念佛的話,就知道不論自己何時死,在哪裡死,怎麼死,以什麼形式死,都決定得到彌陀救度,臨終決定得佛菩薩現前接引,順順利利,自自然然的往生極樂世界。
有這份大大大大的安心在,自然就不會怕死了,甚至還很期待:得救之後唯有隨順因緣的念佛,順便儘力勸他人念佛,時機到時,自可得佛接引,永離生死輪迴之苦,現證自利利他之道,世上可還有比這更完美光明的未來嗎?光想一想都忍不住要笑出來好嗎,有阿彌陀佛可靠,還怕個鎚子啊!
純粹的凈土法門-有緣一閱的蓮友都有望得到這份本應得到的大安心?zhuanlan.zhihu.com世尊在《無量壽經》里明言: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願諸位念佛的蓮友,早聞正法,得佛願度,安心念佛,靜待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那儒家的惻隱之心,或者好人好事呢?也是罪?
※佛是念佛念成的,還是六度萬行修行圓滿而成的?
※印度佛教史(37)大乘非佛說?
※阿羅漢是自了漢嗎?
※佛教的基本理論:四聖諦、十二因緣和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