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開始跑步用後腳跟著地跑法跑了一年也沒事,後來改前腳掌跑法,結果同時傷了膝蓋和跟腱,我該怎麼辦。?


跑步時應該前腳掌著地還是後腳掌著地?

這是很多關注我們的讀者共有的一個問題,但關於這個問題的糾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從根本上就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如果你參加過我們的姿勢跑法課程,或者仔細了解過我們寫過關於「姿勢跑法」的文章,你會發現,落地方式是取決於你的技術、力量,甚至是你腳踝的靈活度。

畢竟如果你掌握了正確的跑步技術,你的腳就會知道該如何落地,所以沒有必要去關注它。但多年來, 關於跑步技術的爭論一直喋喋不休並且逐漸偏離核心,甚至逐漸邁向了一個意外的領域:

— 腳該如何落地?—「你用腳後跟著地了!」—「不,我是用足中落地的。」—「等下,但是用前腳掌的話更好!」

Photo via Pinterest

接下來,就系統的講講為什麼跑步時沒必要過分關註腳的哪部分落地,以及如何掌握正確的跑步技術。

跑步技術學習誤區——過分關注觸地

毫無疑問,人類前腳的生理構造更適合用來接受體重負荷,用前腳掌著地也是一個正確的努力方向,但是卻不應該成為學習、或教授跑步技術的核心。

&>&>&>&>為什麼我們不該關注用腳的那部分著地

實際上「哪部分腳掌著地」並非一個好跑姿的原因,而是一個好跑姿的結果。而普遍對姿勢跑法最大的誤解就是:把「前足著地」當成「踮腳跑」。

很多人自以為學會了姿勢跑法,但卻在練習一段時間後表示這種跑法害自己小腿很不舒服(疼痛或是受傷),而追問之下幾乎所有人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他/她們都誤把「前足著地」當成「踮腳跑」,兩者的差別在於後者強迫腳跟在落地時不觸地,只用小腿撐住落下的衝擊,這當然會受傷啊!

這些跑者共有誤區就是遺漏了姿勢跑法所一再強調的重點:前足著地只是當你做對了所有的事情之後的結果,它並非我們要主動追求的跑姿。

&>&>&>&>專註著地腳=專註於著地=浪費精力

專註於觸地位置會迫使人們專註於落地方式,進而導致強制落地,這絕不是一件好事。當我們跑起來自然而然就能落地時,為什麼還要在意腳的哪部分落地?腳的哪部分落地是自然選擇,沒有必要強制。

你可以試著輕輕地推動一個站著,或者走路、甚至跑步的人。推動的方向並不重要。看接下來了會發生什麼:為了保持平衡,他會重新尋找支撐點,移動腳的位置,無論看起來多麼笨拙,他也不會想太多,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做什麼,只是盯著你,試圖保持平衡。我強烈推薦做這個實驗,這樣你就會發現跑步是一件移動支撐點的事,而跑步技術的專門訓練可以讓你在移動支撐點時更靈活不笨拙。

我們的身體總是努力保持平衡,而四肢只是發揮支持作用。如果你專註於如何「放置」你手腳,不管是站著還是走路,你都會發現自己看起來尷尬又奇怪。

跑步的關注重點——關鍵跑姿

要想了解跑步的重點及其原因,我們必須明白,跑步技術不僅僅是觸地方式,而是全身運動,最重要的是怎麼跑。把跑步當作「只是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的想法,恰恰是跑者受傷率高得可怕的原因。

關鍵跑姿是整個跑步步驟循環中的一個關鍵姿勢,對於完美跑步至關重要。它從跑步循環里數以千計的姿勢中脫穎而出,因為它有三個特點:平衡,潛能和彈性。

當跑者保持關鍵姿勢時,根據地形,速度和其他情況,他/她會在自然而然的落在正確的時間和空間上——大部分時間將在身體重心的正下方。在越野跑時,你落地可能偏向一邊,或者要這裡跳一下那裡躍一下,關鍵是要保持姿勢的緊湊和應變的準備。關鍵跑姿應該根深蒂固到你的跑步模式里,直到你不用想就可以自然而然做到。這才是我們應該看到的跑姿專項訓練的重要性,為跑準備好,就是一切。

正確的運動方法需要一個概念。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那些零碎的知識只能把我們都帶到不同的方向,遠離初衷。當自己學習和教授別人如何跑步時,我們不能將腳從身體里分離出來,就像不能將身體從環境中分離出來一樣。順應當下的環境來跑,我們的腳就自然會落對地方,這才是我們學習跑步姿勢的目的。

如何正確的掌握跑步技術

很多人與其說關注跑步技術,不如說更關心這兩個問題:怎麼跑不受傷;怎麼跑效率更高(更省力)。畢竟我們絕大多數人跑步都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追求成績。誠然,如果你跑步技術好效率高,同樣體能情況下成績也會更好。

技術、體能、力量是跑步所需要素的系統訓練,其中的技術不是被人忽視,就是被錯誤的練習,這就很容易導致受傷。尤其是很多跑步新人一入跑圈就發現很多大神都受傷,很容易陷入自我擔憂,甚至放棄跑步。但跑步作為一項簡單方便的運動,只要注意一些技術動作,完全可以避免受傷。下面介紹 點值得注意的跑步技術。

&>&>&>&>步頻180

步頻是需要刻意練習的一個技術指標,這個數據用手機APP就可以採集到。大多數跑者的步頻都是偏低的,比如140~160spm(Steps per minute,每分鐘步數)。我們要做到的是提高低步頻,到180spm是比較理想的。簡單解釋下每分鐘180步,算是跑步經濟性更好的一個門檻。

某跑友步頻及配速的對應數據

關於練習可以在手機上裝個節拍器APP,或者直接在跑步APP里打開節拍器功能,按著180的頻率練就好,熟悉每分鐘180的節奏之後,自然會習慣這樣的步頻。

&>&>&>&>步幅不要控制

很多人在跑步時都想更快一點,事實上,有相當多的跑友是通過刻意向前跨來增大步幅以提高速度,這會帶來很大的傷痛隱患,並且跨步會使得落地點超出重心前方過多,造成剎車效應,使跑步效率大打折扣。

如果你是新手,建議步幅控制在1米以內;但如果你有良好的訓練基礎,步幅可以嘗試擴大到1.4米以上。具體訓練可閱讀跑步時別蹬地,一樣可以獲得超大步幅!

&>&>&>&>落地點盡量近

如果不刻意向前邁腿跨步,而是讓懸空腳自然著地的話,那我們跑步的時候落地點會離身體重心很近。理想狀態下,落地點應該在身體重心(臀部)的正下方,就像原地跑那樣。

&>&>&>&>身體會帶著你跑

試著站好之後臀部向前送,這時你會有快要摔倒的感覺。但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你的腳會支撐著你讓你避免摔倒,當你的腿重新支撐之後,你會發現在水平方向上我們的重心其實已經發生了位移,這就是跑步的本質。

如何利用自身重量向前跑,只需要身體前傾。不過要記住身體前傾並不是說上半身要向前彎著跑,上半身還是直的,這樣利用身體重量的效率更高,人也更放鬆。

&>&>&>&>膝蓋微屈

落地時膝蓋要略微彎曲,像根彈簧一樣,這樣能有效緩解落地時的衝擊力。與之對應的錯誤做法是落地腿膝蓋直直著地,這意味著落地時地面的衝擊力都是由你的膝關節來承受了。

&>&>&>&>後腿上拉要快

很多人跑步有個通病,就是落地瞬間後腿還在很遙遠的後方,這就是拖自己的後腿了。因此需要在我們在騰空期間有意識地快速上拉後腿,使得落地瞬間後腿腳掌盡量在臀部下方。

最後再提醒一點,在你的跑姿不正確的時候,不要盲目加大跑量或強度,否則很容易導致受傷。


停跑

如果沒時間或囊中羞澀

  1. 用泡沫軸全面按摩大腿小腿,正面側面反面,發現痛點
  2. 用按摩球對痛點繼續按摩,結合TDP理療燈烤烤

如果有錢有閑:直接去運動康復找專業教練

我是第一種情況,沒錢又沒時間,這套方法很管用。按摩軸用法知乎上很多,強調一定要~全面~用按摩軸按摩放鬆,這時其實是在找痛點,然後再對著痛點按摩或者烤燈或者艾灸……泡沫軸真是神器!


前掌跑法傷跟腱是肯定的,傷膝蓋可能是跑量太大了或者踮腳跑。


先休養 切忌受傷堅持跑步


只有短跑用前腳掌著地,短跑是爆發運動,前腳掌著地時間短,爆發速度快。長跑一般是整個腳著地,或者偏後腳掌著地,長跑如果一直用前腳掌肯定傷腳和膝蓋啊。長跑的時候我們都是把重心在身體中間或者偏後,核心保持穩定。


我和你恰恰相反,一直用前腳掌著地跑沒有事,有一次聽說用腳後跟著地跑了幾次直接髂脛束就不行了,改回前腳掌著地就好了


推薦閱讀:

當我談跑步時談些什麼--有些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跑步後出現右腳踝外側腳側邊痛求解答?
跑前熱身不到位,難怪跑步那麼累  --跑前熱身你真的會嗎?
如果每天堅持跑步,會提高體育成績嗎?
為什麼慢跑差不多兩星期, 體重沒變化?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