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理學的角度,人為什麼越長大越容易哭?

在看到某一畫面或事物時,比以前更容易落淚


小時候看泰塔尼克號完全沒看懂所以沒哭,長大後再看哭的稀里嘩啦。很多事只有理解了,明白了才會動容


因為人越長大,大腦里回憶就越多呀

有時候,一些不經意的瞬間就能勾起你的回憶

長大本身就讓你流淚的回憶點增多,從而增加了你流淚的次數

比如一首老歌,一張照片,一個口頭禪或是一種味道

都有可能讓你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哭成一條狗


首先第一次邀請回答 這個話題感覺真的離我很近,我就是那種從小打大都愛哭的人,小時候經常哭,現在將近30還是一樣愛哭,這個毛病真的困擾我很多年,可是戒不掉,身體本能反應,不管看電視還是大笑或者傷心就是愛哭,眼淚就是止不住的流出 這個真的心裡和生理都有很大關係,可是改不掉的毛病……


轉發

這幾天,一個叫做《啥是佩奇》的短片在朋友圈刷屏。

本以為是輕鬆的喜劇,可看到最後,發現眼角不知不覺濕潤了......

想了半天,才想明白,我啊,可能是想家了吧!

講真的,我發現自己這幾年淚點越來低。

家人的一通電話,孩子的一場病,都能讓我放下堅強,舉手投降。

問了身邊的人,他們也有同樣的感受:年紀越大,越愛哭。

是啊,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說人長大了,反而脆弱嗎?

想來想去,終於明白。

長大了,不是不會悲傷。

而是這個世界不在乎他們的悲傷。

01.

長大之後,你會發現:

這世上有一種慫,叫面對無理的客戶,你不敢說話;

這世上有一種窮,叫賬戶餘額只剩50,但離發工資還有10天;

這世上有一種孤單,叫在出租房一個人吃著泡麵加班;

這世上有一種逞強,叫生病了,不敢告訴家人。

而這些,都是你少不更事的時候,無法體會到的。

很多生活的艱辛,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會漸漸顯露在你面前。

記得《奇遇人生》中,有一位主人公叫做楊金明,他是一名輪胎修理店老闆。

三個月前,楊金明家裡發生了一次煤氣爆炸。

一歲的小女兒當場死亡,而妻子至今還重傷未出院。大女兒今年11歲,楊金明不敢帶她去看望媽媽,媽媽傷的很重。

就這樣,這個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獨自承受著災難的傷痛,和女兒相依為命。生活壓的他喘不過氣,但他卻樂觀到連阿雅都驚嘆,一個人怎麼可以這麼堅強。

只是,無論怎麼依靠忙碌掩蓋憂傷,他還是抑制不住淚水。當女兒吵著要去看媽媽,他迫不得已掏出手機的時候,他哭了。

他流著淚說:

「我想讓楊琳琳有一個完整的媽媽,我傷心我無所謂,只要是我姑娘好,她開心,我什麼都無所謂。」

三個月了,他沒有一刻走出過悲傷。

畢竟,沒有誰生來就是無堅不摧的。

但是他告訴自己:人嘛,坎坎坷坷也很正常。

生活的累,你逃不開。而且,一定會越來越累。

他完全知道,這無法克服。

所以,當一個成年人,放下一貫的堅強,說自己很累的時候,那他一定比你想像中的痛苦。

成年人的情緒,很多時候只能自己扛。

崩潰,也經常來的突然且猛烈。

韓劇《請回答1988》里有一句台詞讓人印象深刻:

「大人只是故作堅強去承受重擔,他們不是不疼,只是在忍。」

長大之後的眼淚,不是委屈,是真的累。

02.

如果說,孩子的眼淚是因為得不到。

那麼,大人的眼淚往往是失去了太多。

朴樹有一次上節目唱《送別》,唱到「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時候,突然伏在麥克風上痛哭起來。

人到了某個年紀,會突然聽懂一首歌。

而我們這一生,註定要經歷無數「送別」。

你會有一瞬間恍然若失:有些人,原來是此生再也見不到了。

成長的步伐,總是太快太快。

快到令人害怕,會不會有一天,甚至來不及好好告別。

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

深夜的街頭,一名光著膀子的男子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原來,他的父親得了癌症。

4次化療,痛不欲生,病情也未減輕。

在家裡,他只能忍悲傷,安慰家人:沒事,有我在。

但轉過頭來,心裡還是隱隱作痛。

於是趁著天黑,他偷偷跑出來,大哭一場。

哭完之後,站起來擦掉眼淚回家。

他是家裡的頂樑柱,但是面對生死別離,誰都堅強不起來。

所謂眼淚啊,就是一種流出來,把悲傷一併沖走的好東西。

度過了悲傷的那一刻,人就能往前走了。

有一次,凌晨三點,相聲演員岳雲鵬發了一條長長的微博。

字字含淚,說著自己母親病重的事。

他感慨病來如山倒,感慨生命的脆弱。

但更多的,他是擔心母親隨時離去。

那個凌晨,就這樣,突然露出了脆弱的一面。

想起他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

生活最艱苦的時候,他都沒有抱怨過。

但是面對母親的即將離去,他扛不住了。

有人說,

長大的標誌就是,你隨時準備好說再見。

長大之後的眼淚,特別辛酸。

是因為你領悟到,生命很短。

是因為你懂得,這一次告別,就是永別。

03.

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傷心的時候,大人總說:乖,不哭。

於是,我們學會了忍住悲傷。

後來,我們發現戀愛,往往會讓一個大人變回小孩。

所以常聽人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一談戀愛,就變得愛哭了呢?

我想,那是因為你有了軟肋。

不管你是一個怎樣刀槍不入的人,只要有了所愛,你會發現自己變得不堪一擊。

愛一個人,或許就是眼裡有淚,心中有愛。

對於親情,也是一樣的道理。

有網友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爸變得愛哭了。看到我出嫁,看到電視里有任何一點煽情,當我給他打了個電話,問他,最近身體怎麼樣啦?他眼睛就紅了。這個堅強的男人,變得脆弱,變得敏感。越來越像個小孩兒了。」

一個父親的眼淚,是因為愛。

記得在《圓桌派》中,馬家輝說過一件事。

自己從女兒出生那年開始,看不得任何小女孩受傷害的新聞,連電影都看不了,他說,一看我眼淚就掉下來了,但那是一種恐懼的哭。

主持人竇文濤也說:「看我爸媽喝白開水,我喝橘子汁,我都能哭。」

如果有人表示不解,那麼我們設想一下,未來有這樣一天——當你在世界各地遊走,但你爸媽連護照都沒有的時候。

你會感覺心酸嗎?一定會。

當一個人裝滿了你的整個心,那麼每一件有關於他的細微小事,都能牽動你的情緒。

艾青曾在詩中寫,為什麼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而我們為什麼會流淚,我想,也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愛。

長大之後,告別了形形色色的人。

漸漸明白,留下來的都是你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你會遇到陪你終老的人,你會擁有一個小生命,你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這些人,是你一輩子的軟肋。

這些眼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所愛。

歲月帶給我們的,永遠不只是皺紋。

它帶給我們智慧,也讓我們變得溫柔。

人可能真的要到了一定年紀才能理解很多事,親情,友情,愛情......

但是,哭過之後,總是要笑的。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說過:

「艱難的生活永無止境,但因此,生長也無止境。」

流過的淚,終會變成手中的劍。

所以,累了就好好哭一場吧。

哭完,我們還要繼續往前走。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人體大腦內部有一個神奇的部分,這就是大腦前額皮質。這個前額皮質給了人類自控的能力。

到這個前額皮質有一個生長的過程,在30歲左右時,達到巔峰。所以相對而言30歲左右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更能控制住自己,包括眼淚。

而孩子由於大腦皮質發育不完全,所以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衝動,無法較好控制自己。同理,老人大腦皮質會有一定的衰退,所以很容易流淚。


因為你對生活有了更豐富的感知,所以你的所見所聞更能觸動你的心靈,不是從生理角度進行的回答


生理學角度就沒有(現有證據不支持)人長大容易哭的說法,嬰兒基本所有訴求通過哭喊來表達,小孩仍有哭喊表達訴求的習慣,拿他玩具拿他糖都哇哇哭,跟他們比容易哭?

泛生理學角度來看人類成長後器官發育成熟,生理體征趨於穩定,情緒控制力較強,較少哭鼻子的情況,真正哭出來已經是情緒完全控制不住。以及發育成熟的大腦也讓人類的記憶能力趨於穩定,記憶不斷累積,在遇到特定事物會對以前相似的記憶發生共情,記憶中各種好的壞的感受想法與新的感受想法疊加,產生的情緒可能會更強烈更難以控制,這樣會有長大容易哭的錯覺


同理心變強了,體會得多了,再次面對的時候內心裡能夠共鳴的部分也多了。如果是讓你想流淚的事,自然而然就會流淚。


流淚的生理學原因應該是神經刺激大腦皮層導致淚腺分泌眼淚來緩解精神狀態吧,我不太清楚,但是這個問題似乎問錯了方向了。越長大越容易哭的原因並不是生理學上的,而是心理學上的吧。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但是很極端例子,在你兩歲的時候,你不了解什麼叫死亡,你在路邊隨手碾死一隻蟲子,你的內心不會起到一絲波瀾,但是當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了解到一隻蟲子其實是在地下長眠幾十年再變態為成蟲,只能夠生存幾天的時候,你對於你隨手碾死它是不是感覺到一絲悲涼,但假如這個折射到人類角度呢?你會不會哭泣。例子比較極端但很好能反應出一些問題。有人會對這個問題鑽牛角尖說不會哭,有倆點解釋,一是看透了其實人都會死,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第二個就是極端蔑視人性的。越長大越容易哭的本質因為非常了解一個事物背後的悲劇但是無能為力,就會刺激人哭出來。總結一句話就是,懂得東西超級多,但他嘛的沒有經歷過,從中獲得的一種無力感。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多出去走走,看看一些事情,親手做做,真的和你道聽途說不一樣。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哭,會顯得懦弱。經歷過的風雨人是不會輕易在感情上流露出破綻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對題主的提問感到奇怪?不是越長大越難哭出來嗎?


大多數是因為感同身受吧,也有可能是代入感比較強


反應分為先天性和學習性。

先天就是我們出生時候就會的。

學習是根據後天的經歷得到的。

可能長大了經歷比較多,會有一些小時候沒有的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


壓抑的久。


你還是從心理學解釋吧,小時候被爸媽打的哭的次數也不少了。


生理學的角度,小孩子才容易哭,人長大了容易哭,是因為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不懂,可能越長大越容易觸發……


經歷越來越豐富更容易感到共鳴一更容易被感動吧。


年紀越大心裡越多心酸事,碰到就難受


生過孩子吧,比較感性了。


感覺還是歸因於感性方面的變化多一些,畢竟長大後經歷的多了才發現能引起共鳴的東西太多了。現在聽國歌都忍不住哭…


推薦閱讀:

醫學職稱論文選題和格式要求
染色體平衡重組簡介
卡泊芬凈聯合克林黴素成功治療一例免疫抑制的重症卡肺病人
一個Bio-Medical Student的自我「救治」之路
使用減肥藥物靠譜嗎?

TAG:心理學 | 情感 | 生理學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