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對孩子有什麼不良影響?


印度智者巴關說:世界的本質就是關係。所以我今天從關係這個角度來聊聊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一、

正常的家庭秩序關係是夫妻關係是第一位,親子關係是第二位,跟原生家庭的關係是第三位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萊蒙特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當我們的家庭秩序正常時,我們的家中就會有愛流動,孩子就會從父母身上獲得生命的能量。

當父母經常吵架時,要不是父親對母親不滿,要不就是母親對父親不滿,亦或是互相不滿。既然有不滿了,那吵架時肯定會有抱怨、指責,甚至於人身攻擊。孩子看在眼裡,就會在心裡對這件事有一個判斷(這裡我就不去討論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了):這件事是爸爸不對;今天是媽媽惹爸爸發脾氣的;他們兩個都不講理!

父母吵架的次數多了以後,孩子就會形成一個印象:爸爸不是一個負責任的爸爸;或者是媽媽就是會抱怨;或者是爸爸媽媽都是不靠譜的。

有些父母在吵架時甚至還會讓孩子評理,有些媽媽會跟孩子控訴爸爸對這個家庭、對自己和孩子是多麼的不負責任。有些爸爸會跟孩子指責媽媽是多麼的沒有上進心。

如果一個孩子在內心對父母的一方不滿時,他就會不由自主地跟另一方站在一起,也許孩子在言行上不會有什麼表現,但在內心一定會對不滿的一方有抱怨和指責。

這時候孩子跟另一方的親子關係就會超越夫妻關係。

如果孩子對父母雙方都不滿,不管是孩子屈服於父母之下,還是孩子凌駕於父母之上,健康的親子關係都不再存在。因此我們的家庭就會失去秩序,愛的流動會受到阻礙,孩子就無法從父母身上汲取生命的能量。

二、

基於家庭的種種狀態,我們會發展出四種生存模式: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這四種生存模式對應四種內在小孩:指責者、討好者、超理智者和打岔者。

指責者往往保護自我權力,絕不向他人妥協。只考慮自我感受和發生的事件。比如黃曉明的那句名言:「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討好者往往忽視自我價值,注意力在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及事物中。比如那些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總覺得自己可以更好的所謂完美主義者;比如那些永遠不會拒絕別人的老好人;比如那些在關係中一味付出不敢提自己需求的奉獻者。

超理智者既不關心自己也不關心他人,只關心「發生了什麼事」。比如說《奇葩說》里的薛兆豐教授,永遠用波瀾不驚的口氣從經濟學角度去分析辯題,你看不到他的喜怒哀樂,他也看不到他其他導師和選手以及選手之間的情感紐帶,結果在導師挑選隊員時,不止一位老奇葩拒絕了他,而他還不知所以然。

打岔者往往無法將注意力放在任何一個部分:無論是自己、他人還是事件。比如職場中有些員工被上級批評時,永遠無法正常溝通,他既不對人也不對事地去討論,他就是東拉四扯一堆不相干的東西。

很顯然這四類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不會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也很難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我們一定不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這四類人。

三、

那麼你可能會說了:「可是那個當下我真的很氣憤,我就是忍不住要吵呀。」好的,先深呼吸幾下,平靜一下。

首先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對方,我會怎麼看待這件事?」,然後把指責對方的話換成指責自己,比如你要指責對方沒有責任心,你就對自己說:「你就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一直重複到自己可以跟這句話有鏈接,因為所有對別人的不滿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其次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不是是非黑白的二元世界,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如果不考慮對錯,我還可以怎麼看待這件事?」如果我們能冷靜地沒有評判地去看待一件事,我們會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們能從那個當下跳出來,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從十年後的自己看,我們會豁達很多。

最後我們用成果模式去思考,想想我們想要的成果,我們可以直接跟對方表達:「我希望你能多陪陪我。」「我希望周末時你能帶孩子出去玩。」相較於抱怨、指責讓矛盾升級外,提出要求會更容易讓對方接受。如果希望對方能更好地滿足我們,我們還可以思考一下:「我可以做些什麼才能達成我想要的成果呢?」

願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內在小孩!


感育講師、感育專家團成員:付桂華

匯愛家感育,用「感」讀懂孩子,用「育」啟迪一生!助力千萬家庭幸福。


家庭是微型的社會,孩子從父母那裡學會了如何與其他人相處。

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的話,孩子會受到三方面的不良影響:

1.孩子會感受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在童年追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會在工作後難以融入同事圈子,會在結婚後造成大量夫妻爭吵。

2.孩子學會了溝通就是要吵架或者恐懼溝通。這是一種習得性無助。從父母的吵架中,孩子會覺得人與人的溝通,必須要通過吵架來解決,沒有別的辦法。孩子在這種環境的熏染下,要麼學會了與人溝通就得吵架;要麼就是懼怕溝通,害怕與別人發生爭吵,變得孤僻。

3.孩子會變得非常自卑。從父母的吵架中,孩子感覺父母關係不和,感覺自己不被愛,從而導致孩子自己對自己也不夠愛。同時,在社會環境中,人都是對標的,他覺得別的家庭看起來都挺好,進而加劇了自卑感。這種自卑感可能會造成孩子懦弱、愛炫耀、愛吹噓、愛惹事、愛使用暴力等情況。


自卑,抑鬱,孤僻,自我否定,性格懦弱,性格缺陷

初高中父母經常吵架動手,這題確實會的心酸了

1 自卑可能會有一部分是因為父母,我也沒分清楚中學六年的自卑因為什麼

2抑鬱,這個是真的。不過不是我,我最嚴重的時候跟比較聊的來的老師說過內心的想法,他當時已經覺得我心理有問題了,但是我強烈要求所以沒有告訴我爸媽,我也沒抑鬱。

我曾經認識的一個人跟他聊過,他父母經常吵架,後面有抑鬱症後遺症貌似?就是嗜睡,他跟我說的,這個事情不了解,就是他因為父母的事。

3孤僻

孤僻是真的,小時候我媽帶我,小學裡還是蠻活潑的,雖然也是有點公主病,但是可以看得出來我是小時候被寵愛包圍的孩子。

初中我爸回來之後因為種種原因,我爸看不上我的一些毛病,動輒打罵。我媽覺得我的小毛病無傷大雅,就經常護我。然後他倆打架,經常鬧的整個樓都是他們的聲音。吃飯的時候會突然因為一句話一個問題開始摔碗,砸東西,滿地都是稀飯什麼的。或者說一個煙灰缸把電視砸了。

我初三的時候他們離婚,我媽又生病,所以我爸回來了,然後我過得更悲慘了。

他倆各自跟我說對方出軌,我高一的時候一周里有兩三天是早上動不動請兩節課假的,要不就是他們晚上吵要不就是他們早上吵,我媽跑我爸追,半夜兩三點我爹敲門回來跟我哭

我也很無奈,天天這頭安慰那頭安慰,這兩個人心智一點都不成熟為什麼要結婚呢,為什麼養不好孩子還要生呢

長達六年的雞飛狗跳,我的生活一地雞毛。

我從中學開始,我就不愛和別人打交道,別人一點點讓我不開心的我心裡記好久,我也試過去融進別人的圈子裡,但是沒有用,大家對我好是好,但是我和他們身邊最好的朋友比,還是差了點。我甚至不敢有那種親密的關係,也不想結婚,如果以後我變成了這樣子,我想我一定很可悲。

孤僻是常態,一個人待著想想問題也不錯。

4自我否定

前面第三點說了吵架的事兒

這就說說為什麼自我否定

我爸和我媽吵到最後,我爸說都是因為我。如果不是我,這個家不會變成現在這樣。

如果不是因為我挑事,我媽也不會跟他生氣。

如果不是因為我花錢,也許能省下來一筆費用(高中數學補習,加上後來學畫畫,回來學文化課花了很多錢,但是我今年沒有走掉)

因為我沒有走掉,所以,這一大筆錢就打了水漂。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很討厭錢這個問題,我一點兒也不想再現在的城市耗下去,我不想被綁在父母身邊,我受夠了一切情感綁架道德綁架和一切問題甩的鍋。

5想法之類的

我想法啥的之前是有很多問題的

好大喜功,強烈的來自於要啥沒有卻要炫耀的虛榮心,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善妒也見不得別人好。別人過的比我慘我會去安慰,但是不可以比我好

(年齡比較小的時候了,善妒見不得別人好這種上了高中就沒有了)

補充:關於情緒管理也是我自己和人相處之中慢慢摸索出來的一套方法,管理情緒很有用。

6懦弱

因為爸媽兩方都強勢,我不知道是不是內心的自卑還是什麼,我爸我媽教育我的時候除了讓我硬抗著,沒教別的,我爸還好會跟我說點啥,雖然他基本覺得我啥都不懂即使我已經懂了但他還要喋喋不休。我媽就真的,情緒一概不管,只讓我硬抗。我也不知道為啥我會是這種脾氣性格,但就是不肯讓別人看低我,我也會有崩潰的時候,但是只能一撐再撐,久而久之沒人能理解你為什麼這麼做。

7 缺陷

對感情說淡薄也淡薄,說情深義重也有

對身邊朋友都挺好的,但是如果哪點我受不了我也不會說,我會先找信得過的人來討論,如果獲得認同,可能就對這人冷暴力了,也有疏遠關係

我知道我不是很涼薄的人,但是對我不好的人我也不想浪費感情,就造就了現在說得上話的朋友一縮再縮。

我不知道為啥朋友之間多數時候我能顧及到別人的感受,但是大部分人不拿我的感受當感受,一副心智未成熟的亞子。

試問溝通不了沒有共同話題,聊天驢頭不對馬嘴,或者一個勁在我這倒情緒垃圾,我一有事難過抱怨幾句你就要跟我講道理跟我潑涼水,我跟你還有什麼做朋友的價值么?忙你幫不上,我的情緒你聽不懂感受不了,別人說我啥你就信,卻一個勁的把垃圾都帶給我,還有什麼意義。

(偏個題,最近實在太煩這種人了)

總結來說,我的父母除了教了我最基本的道德問題,基本之外的什麼都沒教。

我也不知道什麼叫學習動腦子,甚至也不知道為啥上了初中成績一再下降

高中因為損友害的會抽煙,又整天戀愛腦不學習

他們也沒管過我學習,為什麼學不好也不知道,反而一再指責我不用心學習,覺得我是天才,什麼都會

天哪你啥都沒教,卻指望我啥都會。

不去了解我為什麼學習不好,問題在哪,就直接下了定論。

後來亂七八糟的關係是我自己斷的,幸好我認識了一個三觀很合,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朋友,我後來才明白高中三年就像幾縷青煙,一吹就沒了,跟夢一樣。

現在的我離2020年考試還有149天

被邀請到這個問題真的很想說,不要再打架了,如果你有孩子或者準備要孩子,最好先確定自己有能力養好孩子,不讓孩子受到這種問題的困擾,我自己能調節過來是幸好,萬一孩子承受不了,會有很大很嚴重的後果的。

我的父母對我平時算不錯,但是遇到問題我媽就告訴我你乾脆別上了

我知道他們辛苦,但是我一點也承受不了這種口頭諷刺,今年一定考出這個省,我再這麼和父母待下去我怕我心理變態

最近壓力大,在考慮要不要養小動物,情緒需要寄託一下,真的害怕自己憋出毛病來。

暫時說這麼多,之後想起來什麼就再補。


謝謝你的邀請。

這個話題是有關家庭教育的話題。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與人溝通要用這種激烈的方式,就是孩子會模仿你們的溝通方式,而且長大以後這樣做,自我沒有任何覺得不妥帖的,順其自然。可能會變本加厲。

孩子的認知,最初來源於父母。孩子與外界接觸的啟蒙,也是來源於父母在家的表現,男孩子會模仿爸爸,女孩子會模仿媽媽,會不自覺的同情同性,這是一種心智不健全,自私,自憐自愛的心理。隨著年齡的長大,他們越來討厭父母吵架,但還是向著與自己性別相同一方。這種比較常見。而且一般女性帶孩子的較多,男孩子也會表現出護著媽媽。

中國家庭一般都是母親帶孩子,接送上學,輔導作業,安排生活起居,父親因為工作繁忙,少有和孩子見面的機會,而且交流少,簡單,再加上大部分父親少言寡語,不善言辭,不善於表達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一旦父母吵架這種情況下,男孩子會從情感上護著母親,長期以往,男孩自我認同錯位,而且是非觀也會有些偏差。

我的建議,父母之間溝通,真誠,盡量不要激烈,坐下來,安靜得商量。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但是由於性別屬性的原因,還有社會屬性的區別,男性女性,對同一個問題會出現分歧,而且沒有對錯之分,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只能協商解決,不能全聽一個人的。

但是孩子的認知還未健全,他會結合平時對他的關心以及他與哪方相處親密,來判斷對錯,而且女性容易哭泣,委屈,但男人較堅強,孩子會輕易判斷媽媽受委屈,這些錯誤的引導,直接影響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偏面,感性,難以修復。


對家庭穩定的長期不安全感和對父母感情的極大不信任!

我自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我父母是相親認識的,感情基礎不大,結婚第二年就生了我。到我5,6歲的時候,七年之癢,感情基礎薄弱的後遺症,加上輔導孩子作業等瑣事把兩個人的不良情緒積壓到最大,有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做導火索都能爆發一場世界大戰。

一 孩子對父母的不愉快過往印象深刻

我到現在(本人剛上大學)都清楚地記得我父母幾次大的「戰役」的清楚的細節算不算?我到現在都記得他們因為什麼原因(往往是一點小事)互相怒吼,父親把母親推倒,母親爬起來咬在父親手腕和肩膀上,……最後往往是父親摔門而去,母親仰面倒在地上大哭。這些場景,是孩子最害怕的恐怖片。

二 恐懼是有記憶的

人常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時候孩子甚至都不記得父母何時吵過架,但是卻忘不掉恐懼。結果是往往父母已經和好如初甚至忘記吵架的事已久,孩子卻戰戰兢兢,連母親失手打碎個碗,父親關門聲大一點,都要以為他們又吵起來了

三 不信任夫妻關係

以我現在的年紀談婚姻為時尚早。我只能說,我已經習慣性地把「爭吵」「痛苦」「暴力」等因素劃為婚姻關係不可避免的問題中。當你常常見到父母氣急時恨不得撕碎對方的神態,你很難相信夫妻是什麼「最堅定的戰友」,「夫妻關係是最親密的關係」

總而言之,夫妻吵架不可免。能忍一忍就躲到外面吵,實在忍不住也要記得事後好好安慰孩子,不要忽視夫妻吵架對孩子的影響。


恐懼,沒有安全感

不過這都是在小時候

長大以後,都自己調節了,現在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不偏激,也不自卑~

沒有什麼終生影響,原生家庭不為你的無能背鍋~


轉自我另外一條回答。

如何看待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www.zhihu.com圖標

先說我自己,在我兒子一歲左右的時候,我和媳婦打鬧(開玩笑的撓痒痒之類的),然後我兒子突然大哭,把我倆都弄懵了,還以為怎麼了,後來才知道,孩子以為我倆在打架。之後,我倆好一頓安慰,逗他開心,並和他說爸爸媽媽在做遊戲,並大笑著把剛才的動作小幅度放慢又做了一遍,他才理解。

從這件事說明,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是一種黑色記憶。

第一、父母吵架直接影響著孩子情緒,使孩子情緒收到強烈刺激,會造成孩子恐懼、無助,缺乏安全感。

第二、父母經常性的在孩子面前吵架,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壞的學習對象,尤其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但沒樹立好的學習榜樣,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潛在的攻擊性心理。

第三、父母吵架,使得孩子社交能力變差。在當下社會,社交能力極為重要。長期生活在父母吵架陰影里的孩子,會認為埋怨、爭吵、謾罵,甚至大打出手等暴力行為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從而導致孩子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不顧他人感受,無法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活中難免會發生爭吵,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爭吵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又不是誰聲音大,誰有理,我總是感覺沒理的,才會用聲音大掩蓋心虛。

如果不得已在孩子面前爭吵了,應該在爭吵後在孩子面前和好,並安撫孩子情緒,和孩子說明原因,並承認錯誤,並且下次不吵了,要讓孩子意識到吵架是不對的,爸爸媽媽也會犯錯,也要認錯。正面的教育孩子,不要迴避,更不要以為他是個孩子,不懂,有時孩子比大人要聰明的多。

還有一點想說,就是不管吵架的原因是什麼,都不要把問題牽連的孩子身上,像什麼「要不是有為了孩子,早想離了!」你以為很負責任嗎?這些話聽著就很不負責任!這類屁話少說!


獨生女,不想結婚,不想要孩子。

結婚7年,雖然跟老公偶爾也會有些小矛盾小困擾,但還是很幸福很相愛的。

但一直不想要孩子,其實幸福和諧的婚姻關係狀態下,按道理要孩子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我之前一直沒想明白…

三年前,母親做了手術,從此每年兩次複查每次基本住兩三個月,過年期間另算。一開始二位還有所收斂,後來越來越放的開,越來越拿我們家當自己家,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在家裡吵架。

說過、吵過、講過道理、掉過眼淚,二老油鹽不進。是,3、40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在家是長輩,做什麼事情即使是錯的也輪不到兒女來指責,你要敢說他們錯,那就是兒女的錯。這樣的邏輯下,兒女沒有話語權,只有受著。

後來我懷孕了,很忐忑很緊張隨時可能因為不良情緒優勝劣汰的孕早期,二老還是不顧我在單位忙了一天,半夜 10點多吵架,我當時就有一種特別崩潰的感覺,一瞬間想明白了,為什麼之前一直不想要孩子?就這樣的家庭環境,不配要孩子。


就很依賴別人,在社交感情方面,我特別渴望有一個朋友和我形影不離,那個朋友最好是第二個我,因為這樣就不會有分歧了

本來想說與人交往特別需要收到尊重,後來想想原本是應該的,不提也罷哈哈哈


半夜睡醒的我,起來,取消了今天9點回家但還未被接單的哈啰順風車。

為什麼來上班才兩個星期又回家呢?

因為前天晚上,我媽,發視頻給我時剛好我來例假好累就早睡了,早上起來因為著急上網課就沒給她回消息,然後她在我上課期間又視頻我,我先是掛了,然後給她回我在上課待會兒再聊,並說明了昨晚沒接她視頻的原因。她先是道歉,然後發了一串昨晚和我爸吵架的起因結果。

是的,後面我回復她語音聊天,她雖沒有明確表達,但利用家裡殺了幾隻山雞要我回去吃為緣由,其實是想讓我回去,一是吐槽我爸,二是緩解一下她和我爸之間的冷戰的氣氛。

為什麼我會知道他們吵完架會冷戰,因為我早已習慣了。

其實從小到大,我對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描述起來真的不能用恩愛來形容。

打我記事起,我腦海里的畫面就是,我和我哥、我爸在冷冷地吃飯,我媽剛洗完澡抱著我妹在房間里哭,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他們,又吵架了。

是的,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來形容他倆真的不為過,吵什麼?為生活瑣事,為意見不合,為各種各種。

我甚至,記憶中,無法找到他們類似恩愛的場景。

長大後我才明白,他們倆,完全是因為本來學歷就不高,加上倆人的性格差異,再加上雙方對彼此生活的意向都不了解,但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他倆的結合完全是自己沒有主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他們導致總是吵架的原因。

不碼了,命要緊,睡覺去

————分割線————

雖然現在他們依舊會吵架,我也會很煩,但這教會了我在以後對待我自己的婚姻生活時,我不能這樣,我要盡量選擇一個對的人,然後做一個好妻子,約束好自己的同時幫助丈夫做到讓我們的婚姻生活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然後做一個好媽媽,盡自己努力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人生的愛。


推薦閱讀:

傳宗接代:二胎政策下,兒女姓的確定----隨父姓,還是隨母姓?
陪孩子看動畫片的經歷
孩子不愛吃飯?請將「飢餓」的本能還給他

TAG:家庭教育 | 父母 | 父母教育 | 父母與孩子 | 父母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