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PhD導師都對項目進度都不切實際的樂觀?

在讀第二年生化PhD...還沒qualify...加入實驗室開始做了一段時間有了一些些結果,正好去年末有journal call for paper,導師答應了說把我的內容放進去,但是四月底截稿,本身前面的結果不是很solid,後面需要生化實驗支持,說白了純蛋白誰也不知道要多久,何況還是好幾個...每次想導師提出需要幫助,導師均表示時間問題不大,現在自己抓頭髮想找幫助……平時也是想法特別多覺得什麼都能做...聽很多小夥伴表示也有類似的情況。導師也是PhD讀過來的,為什麼這麼不實際呢?還是說這背後有什麼說法


多跟老師彙報


純數第三年在讀,可能和實驗室學科不是太一樣。

我老闆也是對我一萬個放心,每次都是我火急火燎的去push他。大概原因是他有幾個項目,學生不是重點。其次美國人找工作壓力比國際生小太多,他們根本不理解為什麼國際生那麼有危機感,一個個要上房一樣。再其次我老闆性子慢,我即使學了數學也是個有耐性的急脾氣orz……

總之老美確實會有種骨子裡的盲目樂觀優越感作祟。雖然反觀我自己,有時也確實焦慮過度(博二每去一個conference我都想死),兩方都有責任吧。解決辦法就是把導師作為幫助資源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類似warcraft你要開個二礦;第二個就是他只是提建議,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決定,你就只做你覺得靠譜的,如果你相信那個人,可以做他覺得靠譜但是你還看不出來靠不靠譜的,但我覺得去做自己覺得不靠譜的就沒必要了。

Anyway,一家之言,選擇性參考。謝邀


我們的態度好相似,也是發生在我讀博士前兩年,就是對導師做的決定不理解;現在以過來人眼光從三個角度提供一些看法給你:

1. 先從整體上回答你,你糾結的實驗結果和時間安排不是科研的全部,只是一部分。科研還包括項目的申請和結題;院校合作任務和分配和預期文章成果產出等等。這些都會有幾個檢測點,幾個截止日期。導師對項目的把控這一塊不會和你講,也沒的必要和你講。如果你有機會接觸你課題的申請書,可能你會明確你的實驗目的。

2. 現在回答你操作方面的第二個疑問,沒有永遠令人滿意的結果,只有讓大多數人都接受的說辭,所以建議如果一旦可以滿足開展下一步的條件,就不要糾結上一步是否還需要優化;如果下一步進展不通了,可以再從上一步的優化上找原因。

3. 第三個是我走的彎路,我的導師也是一樣,他有時會說一些我當時完全理解不了的方向。然而他下達那些命令是不解釋原因的,你這樣做了,等到有一天,你才理解,哦原來幾個月前做的東西在這裡用上了。當時糾結的地方,後面都證明是他對了。這種理解能力因人而異,答主天賦較低,這方面吃了不少虧。

PS:具體做法是,有時不理解老師的做法,不妨不問原因去做,有時我們堅持的東西真的不一定是對的。


作為老師,我覺得,很多情況下,是為了給學生打氣。

如果你告訴學生,這個工作要搞一年,然後投稿可能還要打三四個月,那學生本來壓力就大,那肯定更加受不了了。

反過來,你告訴學生,這工作,大概兩個月就能搞好,一切都會很順利,大概年底文章可能就發表了。學生,自然知道是假的,但心理也會好受不少。

不信的話,下次你試試,自己跟自己說:這個東西要搞一年,很難,按時畢業無望 VS 這個東西很容易,兩個月搞出來,按時畢業沒啥大問題。

看看哪個,對自己的科研更有幫助。


一句話。老師會畫大餅。

雖然我是碩士,我做的東西我都懷疑老師到底懂不懂了。

畫大餅的結果就是,實驗沒幾個簡單的,我這個也不例外,以至於我在愁畢業。


1.保持對未知的樂觀

2.情緒的樂觀給了未知一種繁榮假象

3.繁榮假象促使對未知的探索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推薦閱讀:

博士生涯的總結
IS Programs - Course
我的轉學故事:從雙非「憤青」到美國全獎博士
純數博士選校求助?
UCSD教授:5分鐘時間告訴你怎麼申請PhD

TAG:博士 | 北美PhD | PhD哲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