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生父母的家庭里沒有歸屬感是怎樣一種感受?
首先我也是同感,從小生活在親生父母的家庭里,可是沒有歸屬感,每天回家也只待在自己的房間里,房子里的生活只有餐廳,衛生間,房間。和家裡沒辦法溝通,他們也不懂,而且也自以為是。我不太會表達為什麼這樣和沒辦法告訴你我有多抵觸和家裡人在一起。就這麼說吧,回家開門發現家門鎖著,我會開心,感覺家裡沒人,就我一個人我才踏實。我父親回來,我就會一直待在房間,不會出去,我害怕和我母親說話,因為真的很難溝通講清楚一個問題。再多的我也講不出來,就是感受吧。
小時候我們總是願意相信父母是愛我們的,即是他們對我的不好,我們也相信哪些不好是為了我們好。
長大的過程就是發現父母也是凡人有私心有慾望,有缺點,甚至在對孩子的愛上也是有條件的,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為前提的,一旦我們不能滿足他們的慾望和私心,他們甚至恨不得我們跌入地獄,給我們莫大的教訓使我們重新做回他們聽話的機器,在他們眼中我們始終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一舉一動必須附和他們的心理預期,否則就是無限的詛咒和恐嚇,似乎如此我們便因為害怕而變回那個瑟瑟發抖的小孩子,乞求他們原諒,靠著他們高大的形象活著,然而這種想法只會拉開我們之間的距離,把孩子推得更遠。
因為長大後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學不會尊重孩子的父母,就得不到孩子的尊重。這樣的愛是牢籠越早逃離越是珍愛生命的表現。因為這時候的我們根本語法承載父母和我們自己雙重的期望,尤其是這個期望不一致的情況下,這時候的父母還保留著年輕時候的強勢,容不得我們自己的期望,這時他們不需要我們,我們要靠自己長大,這怕是人生對家最沒歸屬感的時候。
歸屬感只能寄托在更大的概念上,比如家鄉,祖國,地球,而不學習的父母已經落後這個時代,他們無法再做我們的精神寄託,也就語法承載我們的歸屬感。
將父母請下神壇,變成普通的需要我們照拂的弱小,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它發生在我們內心,表面聲色不動,其實已然天翻地覆,當我們變成這個家的頂樑柱,面對孩子一樣的父母,除了寬容和仁慈,我們無法與他們相處,因為他們已經變成了落後於時代沒有未來的老小孩兒,出於他們身份地位,我們不能像教育孩子一樣說教他們,只能哄著,騙著,靠著童年記憶和恩情,給他們頤養天年。
父母以三項插頭輸入了愛,可是座卻是兩項,通不了電。
為什麼邀請我啊。
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首先反思自己,是否過度敏感,過度假想。
然後,避免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到哪裡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不管是親生還是領養,如果這個家沒有人在乎你的感受,感受不到家人的關愛,那麼在哪裡心都是孤單的我也想不通這個問題,有時候覺得自己很不孝順,不會想念父母,也不會主動打電話給他們,心裏面會感到愧疚和自我厭惡,我這麼不孝順的人為什麼還要活在這個世界上,浪費生命。
我是家裡面的長女,從小被外公外婆帶大,直到9歲左右,又換成爺爺帶,後來高中住宿,爺爺去世,我感覺就沒有家了,自己一直像個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我對我爸媽的印象是初三開始的,在此之前的事情,完全沒有印象,所以跟爸媽不親近,平時相處也不知道說什麼,後來上了高中,我爸總是跟我說家裡很窮,沒錢,讓我不要花太多錢,但其實我跟我爸要錢的次數的原因,大多都是因為學校要交錢,偶爾是因為要買生活用品,我覺得很對不起爸媽,他們花了錢讓我去上高中,花錢給我讀書交學費,我讀不好書就是浪費爸媽的錢,所以那會兒精神壓力挺大的,讀書的事情,錢的事情,堆積在心裡。
後來上了一個普通大學,有了弟弟妹妹,我爸讓我去考老師,回老家當老師,這樣妹妹上初中有人看顧,我爸還總跟我說,爸媽年紀大了,以後弟弟妹妹還要靠你們兩個哥哥姐姐幫忙之類的話,我壓力很大,一方面覺得作為家裡的長女,弟弟妹妹年紀還這麼小,讀書啥的,就是我的責任,如果爸媽供不出來,我是要幫忙的。
時間久了,我就覺得有點難過,一直以來,和爸媽關係都一般,從高中開始會去爸媽工作的地方,和他們一起度過寒暑假,還是覺得很陌生,尤其是弟弟妹妹出生以後,我覺得我去的別人家做客,長期以來的被忽視,雖然習慣了,但偶爾會難過,之前被輪流撫養,也讓我不敢給父母,親戚造成麻煩,怕他們不要我,我爸問我要什麼,我從來都回答,沒什麼想要的,看到弟弟妹妹會哭鬧著跟爸媽提要求的時候,我心裡是羨慕的,我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可能會這樣,跟別人撒嬌。
我能感覺到自己性格有很大的缺陷,也很自卑於這種缺陷,上大學後,爸媽對我的關注變多了,會主動給我打電話,關心我,我只有在實在缺錢的時候會跟爸媽打電話,缺錢我寧可跟朋友借,用花唄,我都不願意跟爸媽要錢,(那時候還不知道做兼職啥的,比較膽小),其他時候,我想起爸媽的時候很少,聊天也沒啥好聊的。
我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怎麼樣,我覺得自己挺孤獨的,其實也知道爸媽也愛我,只是愛的比較少,畢竟不在身邊帶著,可能還因為是第一個孩子的原因。
馬上大學要畢業了,我只希望離爸媽遠一點,賺多點錢,把爸媽養自己花的錢,都還清,我很厭惡內心還想要爸媽多關注一點的自己,很軟弱,我希望自己能趕緊獨立起來,以後工作了,和爸媽聯繫應該會更少吧,還清錢以後,就自己存點錢養老,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有錢就去旅行,看看不同的風景,沒錢就算了。
至於以後會不會被爸媽逼著相親,我也不知道。我覺得愛一個人是很難的一件事,作為一個冷漠的人,想像不出來愛人是啥感覺。
很多內容都離題了,不過也沒關係,應該沒啥人看。我也跟題主一樣,沒有歸屬感,不知道題主什麼情況。
答案已刪除
為啥要邀請我啊,我挺有歸屬感啊,我家就我一個,獨生子,不能沒有歸屬感啊!!!
小的時候,爸媽幾乎每天鬥嘴,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在我的印象里我總是會在爸媽的吵架聲中睡著,再從吵架聲里驚醒。小的時候很愛勸架,目地希望他們不要離婚,很嚮往幸福的家庭。害,那會兒我也天天被我爸罵。上大學後,去了市外讀書,算是基本脫離了家庭,每年暑假最多在家待一個星期,寒假基本一放假就回去待到小年後。由於上大學,跟家裡不常聯繫,爸媽偶爾在家人群里發好玩的事情,給了我一種家庭關係變好的假象。我還經常跟朋友「炫耀」說,我爸媽以前老愛吵架,現在都沒咋吵了,天天在群里發好玩的事情哈哈哈。那幾年是我最開心的幾年,還遇到能相互理解的朋友們,幹啥都舒坦,遇到困難我也不怕,我想著我還有家。此次疫情,讓我看清了真面目。年前全家其樂融融,我剛失戀的心,也漸漸癒合。(爸媽不知道我失戀)就在年後,爸爸失業,後來又找到一份工作,因為家裡農忙又沒去,說是忙完了去。家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爸爸沖媽媽發脾氣,媽媽不斷哭泣,爸爸半夜撞開我的門,要刪我的哥哥姐姐?!媽媽不見了,爸爸找媽媽,我和妹妹半夜11點打手電筒找媽媽,爸爸打我,媽媽下跪求他不要打我,爸爸對我語言暴力,打壓式教育,爸爸逐漸把矛盾轉移到我頭上,語言暴力,誣陷我,我反抗,再次被打。就這樣重複三次左右。後來,媽媽說,你不在家的時候一直都是這樣的……我第一次被人誣陷,我接近崩潰,我大吼大叫,摔手機,摔梳妝台,崩潰式哭泣。爸媽吵了一架後,無人關心。那段時間,每次事情一發生,我就躺床上躺三天,沒人管,我不敢出房間門,吃飯是我妹把飯菜端到我房間來,我吃完了,她再收出去。人生第一次感到真正的絕望。失戀還沒完全癒合的心,開始裂開,無限炸裂。懷疑自己,原來一切都是假象。(6.4日晚也才發現我爸把我微信刪了)
慶幸的是,我有一堆真心朋友,期間她們不斷鼓勵我,讓我好好學習(專升本考試),選擇不了家庭,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就在5.31我出來了。朋友收留了我,她家人也對我很熱情。起先我好不容易說服了自己回家(疫情原因學校也去不了)就在這時妹妹給我發微信,說媽媽不見了,大清早他們又在吵架。我立馬選擇了在城裡租房子。今天6.4 我住進來了(合租房)室友小姐姐人很熱情。今晚也是在這裡住的第一個晚上,我明明很累,卻輾轉反側。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真的很不舒服。因為這裡不是我的家,我也沒有家了。
我:你覺得我做錯了嗎
我妹:你沒有。
我:媽媽,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我覺得我們沒有錯 憑什麼這麼對我們
媽媽:睡吧別多想,以後說話小心,有時他拿我手機微信上給你說話,晚安。
出來不是逃避,是為了好好學習,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只有自己出息了,才會好好回報父母,成為妹妹的頂樑柱。
你問我恨我爸嗎
我回答是不恨。
這是一篇深夜回答,因為在24歲的年紀依舊對這個問題有著深刻的淚覺上的痛感。
我曾為這個問題哭過無數次,甚至半推半就的去諮詢過學校內的心理老師,老師看著我用可憐的眼神和我對視,並用了一個她認為的恰當的比喻,你的人生就像是一個沒有根的花,不斷的被倒栽,但哪裡都不是你的家。
我承認,被抱養還和親生父母有聯繫,並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除了讓我在觀念上混淆自己的家庭之外,還讓我戴上了不孝的名頭。在養母眼裡,我的親生父母是他們的弟弟和弟妹,而我保持的冷漠態度讓她的教育方式顯得出現了極端的錯誤,於是為這個錯誤買單的便是我。於是我在這盤家庭狗血大劇里,不斷的掙扎和徘徊,結果便是我的親生父母認為我不可能贍養她們,我成了棄子。對我的養母來講,也不願我參與她們家過多的事,通常用我們家來與我劃清界限,我成了斷了線的風箏。
所以歸屬感這個詞從來就不屬於我,因為我根本就沒有家,也不配有家。
推薦閱讀:
※關於獨生子女,你們到底需不需要多一個兄弟姐妹陪伴?
※有了孩子以後,夫妻是怎麼相處的?
※這樣的家庭能夠嫁嗎?
※跟大家說一下夫妻年薪二十六萬,但是為什麼不敢生小孩?
※當老婆罵你媽時,能動手打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