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宗旨為引導芸芸眾生脫離苦海,而不是直接解決苦難,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在祈求菩薩或者觀音的保佑?
在下最近看了一本書,人類簡史,其中提到佛教和基督教等一神教的差別,在下不明白,故提出疑問。
基督教的上帝全知全能,創造了所有自然法則,可以直接讓人獲得幸福或者脫離苦難,所以信徒都會尋求上帝的保佑。
佛教則認為世間客觀存在自然法則,而且就算是佛陀或者其他神靈都是領會了這些法則,但是也不能去改變法則。佛教的宗旨我認為是引導芸芸眾生參悟法則,看破一切,進而獲得圓滿與平靜。例如釋迦牟尼也不是神,只是一個經歷了涅槃的人,並不能改變任何法則。
既然如此,觀音,佛陀都是佛教範疇,為什麼許多人都要去拜佛,什麼求子啦,發財啦,長壽啦,既然佛教不能改變法則,那為什麼還要向佛教祈求獲得這些事物或者願望呢?
而且佛教的主旨是引導人放下慾望,不要被七情六慾控制,但是大多數求神拜佛的人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慾望,總感覺是拜錯神了。
請高人為在下解惑。
度眾生也不離諸法實相,拜佛求佛,其實是求自己的自性佛菩薩,只是凡夫不知,認為在向外求。
不僅凡夫不知,即便佛教徒也未必都能覺悟此事,也都認為心外有佛可求,有凈土(西方極樂世界)可去,不知自心清凈本性中本俱如此功德!
佛有本願,因地修行時所發,眾生所求,亦可滿願,然此非第一義諦,乃是方便接引而已!
究竟義講,眾生皆是佛,只因妄想無明惑業遮蔽,故而不顯,實在言,並非不顯,而是顯而不知。
眾生於有相心生執著,卻不知離相真心才是真佛,此即法身佛也!
若能明悟自心是佛,同時不取不舍,內外無著,自然契入如來藏身法界之中,一大光明藏,當下即是!
總之,接引是方便,成佛乃究竟!
1一個賭徒,他的賭習不改,你幫他還那個賭債是沒意義的。你今天幫他還了,明天他還接著賭,什麼時候是頭呢。
2人也是這樣,那個苦難不都是自己曾經做過壞事,傷害過別人造成的嗎。一揮手,把人的苦難都消了,舒服過日子,可是這個人做壞事的心沒變,還會去做壞事,你怎麼辦,你要幫他到什麼時候。人心是根本,不修正這個心,是沒意義的。
3宇宙是有法則的,正的佛道神誰都不破壞宇宙法則,境界越高,越不動。上帝既然創造了法則,那他自己會去破壞那個法則嗎,那不等於毀了自己所造的一切了。宇宙的法則其實包含著生機的,說是法則,其實如果沒有宇宙法則,是不會有生命的,宇宙法則是一切存在的保障。
4佛道神菩薩只管渡人的事。人去求,想要發財,生兒子,想在人這過的舒服等等,他們本質上是不會管的。因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根據人的因緣安排的,沒有特殊情況是不能輕易改動的。但是人的善惡選擇會讓人走向不同的人生軌跡。
5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永遠不再吃苦,那就得修鍊,徹底走出人的境遇。
因為原本就沒有苦難,解決什麼呢?
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徳相」,每個人的自性都是圓滿的,每個人都沒問題,沒有苦難,但是妄想執著生起,便有了業力因果,輪迴苦難。去除妄想執著,回歸自性,如同夢中醒來,醒來後發現,我們具足一切。但既不是有,也不是無,而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
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就像眼睛生病了,看到空中有花,等眼睛好了,空中的花沒有了,那我們能問空中的花去哪了嗎?原本就沒有花,又怎麼說花是怎麼來的?怎麼消失的?原本就是眼睛生病的幻覺。空中之花雖然是假的,但能「看見」的這個內在不是假的。
所以,眾生本來是佛,都有佛性。放下慾望和執著是因為執著的是虛相,放下假的,才能找到真的。
這並不是說我們生活的世界人生不重要,真假也是一體的,沒有這個世界,又哪來佛法。
所以就世俗來說,佛法對治苦難,自然是要解決問題的。沒有利益,誰又信呢?
「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但修心修行是需要善根因緣,需要福德的。
有些事情,並不是所有人都信,但這輩子不信,也許下輩子就信了呢?
所以正信的修行,可能是積累了無量劫善根。求利益的「迷信」,也許是還在積累善根的過程里。無非程度不一樣而已。
但我仍覺得,學佛不該迷信。警惕被騙,慢慢學就好。
信佛信的還是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自性圓融無礙,相信自己可以永除無明,得清凈自在。但這和念佛也不衝突。
一切在心。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祝好~
佛教把我們目前有限、狹隘、煩惱的生命狀態比作【此岸】,把清凈、無垢的涅槃境界比作【彼岸】。佛,是成功度過生死苦海的眾生。佛法,則是度過生死苦海的航海圖和指南針。
眾生流轉於六道輪迴中,雖然對痛苦有所體悟,但卻沒有勇氣和力量超越當下。《地藏經》中言:「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諸佛菩薩憐憫眾生,以大慈悲度化有情,如《金剛經》中寫到:「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
救度眾生也要有方法,因為不同的眾生有不同的習性和根器,必須要因材施教、方便圓融。有些眾生剛強頑固,甚至對於出離輪迴甚至沒有興趣,那麼此時就要和《維摩詰經》中「先以欲勾牽,後令如佛道」一樣,以世間財富、名利誘導,引導他走向正道。《法華經》卷二中的【火宅喻】也顯示此義。
當然,佛菩薩的加持是並非無限,畢竟這和一神教的上帝有區別。佛法不是魔法,是講因緣果報的正法。就像種一棵樹,需要種子(因),也需要有陽光、雨露、土壤(緣),因緣和合,方能結果。佛菩薩的加持,如同陽光普照大地,但若是自身其它因緣不具足,也無法如願以償。
救不了的,
他們只能造路標,
走不走,怎麼走,
只能看緣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