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伴孩子重要,還是讓長輩幫忙帶孩子,自己在外為孩子打拚?


拼多久?帶多久?如果小學前還沒回來,那就不用回了,挽不回父子母女親情了


我和老公去年才生的小孩,我們都在北京工作,現在孩子9個月了,我們在北京租了一個兩室一廳房子,每個月4200房租,還有1萬塊錢貸款,我老公說讓孩子給我公公婆婆帶回老家,我倆在北京好好奮鬥幾年,然後回老家做點買賣。但是我不同意,我覺得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孩子大了就很難聽你的話。


謝邀

你這個問題,就跟那些有了喜歡的人,然後說等我混出樣子來了再跟她表白性質是一樣的。你覺得她會等你?事實上她會等你嗎?你問的時候其實內心就想把孩子放在一邊,然後自己又內疚,想找點心理安慰所以來提問的。然而,基本上有過孩子的都會深有體會,別說你不在孩子身邊,我為了帶兩個孩子不上班,都覺得尼瑪孩子怎麼這麼快就長大了。但是,我當然不是提倡女人不幹活帶孩子,我甚至希望女人要是可以把孩子綁在身上去上班最好了。我們家情況比較特殊。但是我還是建議你自己帶孩子。我離職的時候家裡收入少了一大半。但是既然孩子事你生命中必須迎接的天使,就不要把她當屎一樣丟給老人。這個世界上是有非常善良懂事明理會帶孩子的長輩,但是那都不是她的爸和媽。錯過了最容易很孩子建立感情的日月,等你有錢了再回來,她看你的眼光其實跟陌生人看有錢人差不多。這是你用所有財富無法改變的事實。孩子不是妨礙。讓他看著你成功就是最好的教育。


先說結論,自己帶孩子更重要,比賺錢更重要。雖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仍然要堅持自己帶孩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父母自己帶孩子的重要性。陪伴孩子,讓愛相隨!

著名動物行為學家簡?古多爾(Jane Goodall)曾在坦尚尼亞的叢林中,與一群野生黑猩猩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通過零距離的觀察,她發現,雌性大猩猩對待幼崽的方式和人類幼時被撫養的方式基本相同。

如果猩猩媽媽膽怯,那麼它的女兒也會膽怯,長大後也成為膽怯的媽媽,再把膽怯傳給後代。於是,這支血緣下來的幾代黑猩猩,都不自信,在群體中都處於從屬地位,等級較低。

我發現我們這裡也有一些這樣的案列,在東方紅群里有一些媽媽可能因為膽怯,或覺得自己還不熟悉經典,說出來怕人笑話,所以幾乎從不發言。而且我們私聊的時候,有些媽媽也是反映,孩子在班上表現為不積極發言。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了,何不勇敢地去做些積極的改變呢?

還有一隻叫弗洛的母猩猩,她態度安靜從容,總是與孩子們舒服地偎依在一起,只有在孩子真正有危險時才採取行動。她的孩子也與她一樣,有著安靜從容的性格。弗洛地位顯赫,深受尊敬,她的後代也一直擔任頭領。

大家記得,我總是鼓勵我們的爸爸媽媽們,自己去辦讀經班,做主持,做組織者,這樣孩子也就會自然成為讀經活動中的領導者了。這在許多讀經活動組織者家庭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例證。

育心東方紅的指導師,哪個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先指導好,並作為領導讀經的先鋒呢?

父母的養育方式會極大地影響孩子一生。俗話說,三歲看大,三歲之前不僅是生理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成年後的心理問題,根源有一大半都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

而一歲之前,又是關鍵中的關鍵。但恰恰是這個最最關鍵的時期,卻被很多家長忽略了,致使一個養成孩子好身體、好性格、好智力的最佳時機,被大大方方地浪費掉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我們都提倡母乳餵養,做全職媽媽陪伴孩子每一天。可是很多媽媽做不到,根本不想帶孩子,到了上學以後,才開始為孩子的學習著急,到了青春期,又為孩子的叛逆頭疼,卻不知道,這一切的根源,早在一歲以前就已經埋下。

我一直呼籲媽媽回家,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媽媽們就犧牲一年兩年吧,專專心心養育孩子,因為養育一個孩子,實在是太細緻、太辛苦,但同時也是太重要的一件事,沒有什麼能夠代替媽媽的親自養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大人付出時間和精力,付出極大的愛。養育孩子,既是一種本能,也是一門學問,既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養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不需要花很多金錢去搞什麼智力開發。但是這是目前許多家長積極行動的。

對嬰幼兒來說,吃好、拉好、睡好、玩好,並且始終心情愉快,每天聽聽育心經典的音頻,體會著媽媽的呵護,聽聽媽媽勤奮的讀書聲,多到大自然沐浴陽光,這就是最簡單的培育優秀孩子的法寶!願我們都努力做一個好媽媽,願所有孩子都有幸福的一生。

很多家長都在煞費心機的為孩子擇校,結果上了重點學校又如何?

我們所要關注的並不是孩子將來在哪一所學校上學,而是將來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哪個學校會比家庭更有愛,沒有哪個老師會比父母更愛孩子,

愛本身就是人性的最基本教育。父子,天性也。

孩子從小就對父母依戀,崇敬,可是隨著慢慢長大,這些依戀和崇敬為何一天天在消弱?

我們需要不需要思考?

是我們的愛減少了,關注減少了,還是方式不對?

很多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不能很好地與人合作,有的甚至出現人格障礙,不僅談不上事業成功,談不上人生幸福,甚至成為社會的禍害。這往往都是因為幼年時期愛的缺失造成的。

讓孩子成為一個正常的人、健康的人,有什麼能夠比這個目標更為重要呢?

從這個意義來說,家庭是養育孩子最好的場所。

現代的學校教育,相當於大工業時代的機器生產,是批量製造人力資源的行業,其規模化生產的特點,決定了它是個泯滅個性的地方。學校教育不可能具有豐富性、複雜性,它傳授的只是基本原理,往往是呆板的、機械的、教條的。

一個人如果完全按學校教的去做,一定會在社會上寸步難行,既不可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也不可能充分享受人生的樂趣。

因此,每一個孩子都有必要在學校之外接受真正的個性化教育,這個教育靠誰來施行呢?誰能教給孩子們真正的人生知識、社會知識呢?

當然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家長了。

但是,我們是合格的父母嗎?我們能給到孩子什麼?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來到了育心的平台!

再次感恩我們的賴老師,感恩育心東方紅所有的指導老師和家人們辛勤的付出!

教育並不是機械的、程式化的,而是教育者將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傳遞給孩子。

社會是複雜的,智慧和經驗也必然是複雜的,而學校的老師,不管他個人的學識和個性如何,他處於學校教育這個體系中,就必須符合學校的評價標準,按學校的規矩辦,只說該說的話,只做該做的事,其中難免有違心之處。

比如說布置大量的作業,盲目追求升學率,分數,評優,參加各項評比活動等等,老師都被拖得累,何況是學生?更何況老師中也有濫竽充數的,教育的效果更讓人懷疑。所以,父母必須負起教育的責任來。

既然如此,我們就把家當成最好的學校,讓孩子在家庭這個最安全、最真誠的環境里,接受最適合他的教育。

無論在任何教育體制下,家都是一個人心靈的根基,

對於弱小的孩子以及目前我們這個缺少人文關懷的教育環境來說,更是如此,許多孩子成長的根本問題只能由家庭教育來解決。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人生就像是那輛空中的列車,一路飛馳。孩子們身不由己,囚禁在這輛車上,駛向一個不知道要去哪裡的目的地。

每個人都被劫持了,熱熱鬧鬧而又秩序井然地往前走。甚至你自己都不用走,不用你自己選擇,只要你在這輛車上,你就自然而然地往前去了。

說起「萬惡」的應試教育,每個家長都深惡痛絕,但每個人又都情不自禁地投身其中,推動著它滾滾向前。別的孩子都在學這學那,自己不抓緊,就會被淘汰。

孩子們在學校是大考小考,都要排名,成績一下降,老師就給家長打電話了,有這麼負責的好老師,家長能不抓緊?!

再說了,看看現在的就業形勢,大學本科都已經成了基礎教育,不讀個名校,不讀個博士,今後怎麼了得?!其實,孩子的問題,歸根到底在於大人。

我們自己找不到答案,就把選擇的權交給了社會。畢竟,跟著大家走,任何時候都是一種最方便的選擇。但是這種最方便的選擇毀掉了多少孩子的慧命,甚至一生!

突然想起霍弗的《狂熱分子》,群眾運動的中堅力量往往就是那些生活中的畸形人,投身某項神聖的事業,給了他們人生的意義。

我們的高考、中考、小升初,是不是也如同一場群眾運動呢?我們是不是把自己對生活的恐懼,對個體生命的空虛感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呢?

因為我們自己就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離開了通常的生存模式,離開了人潮的裹挾,我們自己就不知道能去哪裡。

如果說一種大家都深惡痛絕的模式,卻又一直都被狂熱地投入著、追逐著、推動著,那隻能說明,我們這個社會畸形人太多,太多的人不清醒,不自信。

來到育心東方紅大家庭吧,這裡是培育正能量的家園!借我們一雙慧眼,讓我們看清這紛紛擾擾擾的世界,不再迷茫!

這裡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領我們展翅飛翔!

養樹重在養根,育人重在育心,育心用經典,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分情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顯然是自己在外打拚然後讓長輩幫忙帶,王思聰這麼有錢,是靠父母的打拚還是父母陪伴孩子?北京的孩子能考上清華北大,主要是靠學區房加好學校加戶口優勢加沒有後顧之憂,還是靠父母陪伴孩子?特郎普當上美國總統,是靠父親經營生意還是靠父母陪伴孩子?

自己不打拚,把壓力全交給孩子,美其名曰是陪伴,我第一次見這麼無恥的人。

學者們也早有研究,子女的成就和父母的成就正相關,比如父母是億萬富翁,子女大概率不會窮,而和父母帶孩子去博物館次數這種不需要什麼努力就能辦到的事情沒什麼關係。

當然能邊打拚邊帶孩子這是最好的。


兩娃媽媽。個人認為陪伴更重要,也是如此選擇的。

我小時候被送到當老師的舅媽家,父母外出打工賺錢。印象里特別深刻的事情是七歲那年,父母每年才回家一次,真心不認識啊,非要讓我叫爸爸,然後我害羞啊,直接躲在了門後。怎麼說都不好使,後來還是看見我爸抹眼淚,才扭扭捏捏的從門後出來,只是也不叫人。呆了兩天他們又得出門了,怯怯的跟著送出去老遠。沒有哭但是多少還是失落了好幾天。那一年寫了參賽作文《我的爸爸》,字數不到三百字,考場上看了別的同學的,直接另外寫了一篇千字以上的。《我的爸爸》被帶回了家,因為這篇作文寫得太好了被教師家屬院里的老師傳閱~但是也換來一頓打因為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

小孩子的惡意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們前一秒還在因為我爸爸媽媽沒在身邊以為我是孤兒被寄養孤立我,下一秒就能因為有大人站出來,我舅娘二舅說他們就是爸爸媽媽,跟我玩得其樂融融。

我總覺得自己的性格里是有缺失的成分的。沒有錢就沒有安全感,骨子裡有濃濃的自卑,雖然不為外人知道。討好型人格和極度敏感(總覺得別人一說話就是我哪做得不好了)這幾年終於覺得在身上看不太著了。

……

原生家庭的痛讓我對這方面特別敏感。選擇現在的老公,讓身邊的所有人都很吃驚,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一份穩定,一份可以像舅娘二舅一樣陪著孩子成長的穩定。


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孩子永遠還是自己帶更好,畢竟我們的思想還能跟上時代的發展,而老一輩的能給孩子什麼思想?而一個人是不是優秀關鍵在於小時候的培養。

不過也確實,畢竟社會壓力大,能否在賺錢養家的同時照顧好孩子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所以看自己,能不能做好這兩方的平衡,自己小家庭的經濟開銷和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無論如何不能缺席。也許你無法給孩子太過優越的物質條件,但如果只有良好的物質生活,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的熏陶,很容易形成性格的部分缺失。比起錢,孩子更想要的也是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嬰兒的時候,離開父母是最不可承受的。孩子對穩定、規律、整潔的生存環境的要求比想像的高。一個人的自控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都來源於早期的環境塑造。

學生時期,必須有監護人能隨時監督孩子的情緒、身體和學習。

等孩子上高中以後,估計他更期待一個能有足夠社會地位的父母給他更好的起點,高中、大學、實習門路。

等孩子工作以後,希望父母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穩定的婚姻、退休待遇。在婚戀市場家庭背景一項,說起來父母,將是即不給子女負擔還能靠退休金和社會人脈給小家庭添磚加瓦。

等孫輩出生以後,能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現代化的育兒觀念,配合好年輕人,有能力帶孫輩。

可是這剛好都是自相矛盾的。

沒有30多歲泡辦公室和應酬到半夜回家吐,有幾個人說孩子高中擇校有錢和人脈能幫忙的?

有幾個媽媽小時候做到陪伴和實時保證孩子生活的規律、家庭氛圍的安定和諧,還能有一個既體面又有一定職級的崗位,拿到較高水準的退休金?

到底怎麼樣才是對娃好?到底怎麼樣是對家好?到底怎麼樣才是對自己好?而我們是否有那麼篤定,努力了就能成功後?結婚了了就不會婚變?陪伴了娃就能比沒有陪伴的娃優秀?

全是不確定。你讓人怎麼選?

娃得活到多大,才能理解,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大都是摻雜著天賦和運氣,我們怎麼選都不如意?而在他和自己和解之前,他會不會歸咎於小時候的陪伴或者高中時候的擇校,入社會的人脈換取的平台、談戀愛時候父母體面的社會地位的加成?

我不知道怎麼選,不可能盡善盡美,既要…還要…。但是我信奉一句話。順其自然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儘力就好。


推薦閱讀:

嬰幼兒枕頭,你選對了嗎?
孩子游泳池「冒犯」女子遭教訓,家長不依不饒,女子不堪壓力自殺
教師節——致敬為特殊兒童成長護航的特教老師
實用的嬰兒車攻略

TAG:兒童教育 | 孩子 | 家庭教育 | 兒童成長 | 隔代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