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軍功是否被誇大?

看虎牢關之戰前的形勢圖,李唐已佔據關中和四川,勢力遠比王世充竇建德加起來還大。


先謝 @瑪莉蓓爾 邀。

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了虎牢關之戰前,沒看到柏壁之戰前。

下面是武德二年劉武周南侵、李世民請戰之前的山西局勢圖:

是的你沒看錯,藍色是劉武周宋金剛的陣線

非專業美工,配色什麼的大家多擔待。

**此處重要提醒:不想看長篇大論的,建議可以從這兒直接跳到最尾,有驚喜!!!**

看看敵人距離當初李家渡河入關的龍門渡口多近了?距離「關中大門」蒲坂津/潼關多近了??李淵下詔「放棄河東,謹守關西」是激將法???換你不逃命我都要點贊了!(沒別的意思,換我我也逃……另註:龍門因為「失而復得」,所以圖中沒畫宋金剛攻陷龍門的過程。)

山西是唐朝的老根據地,經營多時根基深厚,太原強兵數萬、食支十年,而劉武周一開始只有二萬人的小本生意,就這還有五百騎兵是突厥爸爸贊助的——要論「大勢」,怎麼看都是唐朝不在話下,劉武周以卵擊石吧?然而劉武周宋金剛攻克太原,拿下臨汾,一路推進到運城隔著黃河向關中問好,只用了短短7個月的時間,唐朝的地盤呢?大勢呢?

看看圖中被畫上藍色叉叉的各種紅色系唐朝援軍——注意只是援軍,當地州縣兵敗我是沒畫的——唐朝先後往山西派了四撥援軍,前兩批關中軍全軍覆沒之後,後兩批都是從河南的濟源和陝州抽調(然後全軍覆沒)的了……

於是我們再把上面那張圖往東南拉一拉,來看看與此同時洛陽那邊的情況:劉武周入侵山西期間,河南的原瓦崗控制地區要麼被王世充攻佔要麼投降王世充,因為圖太小,沒能完整畫出竇建德是怎麼從河北一路殺過來的——

黑色王世充,綠色竇建德。打叉表示攻佔,畫圈表示投降。

對軍事不熟悉的人,總是很難理解戰場上「失勢」意味著什麼兵敗如山倒,從失勢到完蛋並不需要太長時間,李自成從西安打到北京也就是一年,當然你可以說劉武周和李闖一樣根基不深坐不穩京城,但大明照樣是死了回不來了啊。

然後,李世民出場了,河東齊唱破陣樂,虎牢一戰擒二王,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拿下了上述圖中所有的地盤。

社稷一戎衣,當如是。

=========字數和點贊數雙雙超預期,梳理了一下想要說的重點=========

受現代研究方法的影響,許多人喜歡總結歷史規律,喜歡宏大敘事,這沒有錯;但是,歷史是由無數個細節串聯起來的。過分強調所謂的「大勢」,將事件細節的動態發展過程全都歸為歷史必然,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歷史虛無主義。就像赤壁、淝水的戰術錯誤確實不能改變「黃河經濟」時代北強南弱的總體格局,但卻結結實實地改寫了這兩個王朝的命運。

站在後人的視角上,總是很容易把局勢的動態變化想得太當然:回到「敵人站在龍門蒲津隔著黃河朝你招手」的那個節點來想一想,如果此時有人出來說,給我三萬兵馬,讓我去五個月收復山西、一年問鼎中原——你會不會把這人當瘋子給轟出去?

前幾天剛看到一個類似問題下的回答我很贊同:所謂大功,是改變事情原有的走向。如果唐朝真的執行了「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的戰略,上黨和豫西尚在堅持的唐軍會崩潰,王世充竇建德就能趁機搶地盤外加完成猥瑣發育,那麼等到唐朝自認為緩過來的時候,關外會面臨怎樣的一個對手就尚未可知了。

李世民的對手弱嗎?那是李世民沒給他們這樣的機會!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看一個潛在的對手:突厥。

洛陽虎牢之戰,發生在武德三年7月~四年5月,而就在武德三年11月,突厥的大可汗處羅死了。

有人說這是唐朝的國運,我不否認,但是,武德五年,突厥繼任的頡利可汗就發動了大規模的南侵。

若不是李世民完美利用了外敵僅有的這一年「空窗期」,實現了戰果最大化統一了北方,如果等到突厥緩過勁兒來,中原還是割據狀態,突厥還可以上下其手,那麼屆時別說唐朝,整個中原地區會是個什麼局面,只怕是根本無法想像。

之前還有人奇怪,為什麼武德後期突厥年年大舉入侵,之前不是一直走代言人路線誰給的錢多支持誰嗎?

阿史那咄苾:我也很想問這個問題啊!能坐地競標收保護費誰樂意親自下場去撕啊?!媽蛋為什麼我接管個內政的功夫你們那邊一下子就鐵板一塊了呢??!

(寫到這突然有種強烈的感覺,李世民簡直就是頡利宿命的剋星,估計頡利打這兒起就記恨上李世民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的「行為決策理論」認為:由於受決策時間和可利用資源的影響,人們做出的決策都是相對滿意的,並不存在基於完全信息計算出來的「完美決策」。這句話同樣適合歷史上那些軍事家的行動思路——

復盤歷史,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勝仗都有「戰機」,大多都是「抓住機會順下來」的,很少有絕對意義上的死磕,於是就產生了一種「所謂大功也不過如此嘛」的感覺;但是,對於身處其中不帶上帝視角加buff的人來講:你能確定這是機會嗎?你能確定現在出手就是最佳時機嗎?如果現在不出手,以後局勢肯定會朝著更好而不是更差的情況發展嗎?——隨便幾個問題都讓人感覺CPU要燒。

能夠抓住轉瞬之間的戰機、把握住戰略機遇期、制定出正確的戰術、如走鋼絲般一以貫之地A上去「趁敵病、要敵命」的,都是逆天改命的神人。等到敵人病好之後被一口反噬的例子比比皆是,互相犯錯以至於大亂個幾十數百年的亦是常態。

況且,就算佔據大勢、遲早統一,你能保證笑到最後的一定是你嗎?三國確實是北方勢力統一的,南北朝也確實是關隴勢力統一的;然而等到統一的那天,北方已經不姓曹了,關隴也已經不姓宇文了。

在爭取「動態博弈主動權」這件事上,從來沒有嫌太快的道理。

能夠實現「速統」,無論是對李唐王朝一家,還是對天下百姓,都是極大的幸事。

-------------------------------------------------

說到這裡,經評論區提醒,補充一段「虎牢關之戰」的具體分析,來看看這種「動態細節決定歷史走勢」是如何真實發生在每一場戰役里的:

關於評論區說到的「竇建德是想『趁你病,要你命』,李二才是逆天改命的那個」——題主是否知道:「洛陽虎牢之戰」開始前,虎牢關並不是唐朝的,而是王世充的?甚至,虎牢關是李世民的「洛陽包圍圈」計劃中,最後一個拿下的關隘據點。

(之前沒說到這點,是我把熟悉的事想當然了,不好意思……)

嗯,戰場地形圖畫出來總是比想像中要複雜

這張「洛陽之戰示意圖」還沒有畫完,不過用在這裡剛合適——

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洛陽東北的虎牢關(圖片中部)、以及黃河北岸的河陽(孟州市)、懷州(沁陽市)等大片開闊地帶,都仍處於王世充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說,唐鄭交戰的前線對於河北方向來講,仍是「門洞大開想來就來」的狀態。

這是武德四年1月,東征開戰半年,李世民拿下了洛陽城北面的青城宮,真正推進到了洛陽城下(由此也能看出,雖然都說李世民「堅壁不出」,但實際上大戰小戰還是不斷發生的);

而武德四年2月,竇建德就在山東菏澤俘虜了孟海公,然後揮師上洛。

可以說,直到這個時點,竇建德「趁著唐鄭交戰之際先迅速消滅周邊勢力擴大地盤,等他倆打得差不多再去坐收漁利」的戰略都是十分成功的,尤其是消滅孟海公只用了三個多月,還獲得了大片的山東良田,絕對算得上是成果頗豐的閃電戰。

相反,此時剛過完22歲生日的李世民正在經歷他人生最艱難的時期:洛陽城久攻不克,唐軍士卒疲憊士氣低落;「戰略包圍圈」尚未合攏,河北有個隨時會來的大敵;多位心腹大將皆勸班師,手上還有一封皇帝命令他班師的密敕……

然而,就在武德四年1~2月,李世民打了生平最壯烈的北邙山之戰(就是衝擊敵陣身陷重圍、颯露紫中箭犧牲的那一戰),殲滅了王世充最後的野戰精銳,嚇退了黃河北岸的鄭軍,拿下了河陽、懷州,奪取了洛口,並通過洛口王君廓與早先遊說滎陽的李世勣「東西夾擊」的方式逼降了虎牢關,合攏了伊洛平原包圍圈,徹底扭轉了對河北方向的局勢!

當3月春花盛開,竇建德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過來的時候,李世民和他的玄甲軍已經在虎牢關上嚴陣以待了。

然後就是大家熟悉的,一戰而定。

歷史的機遇,就是這一個月。

說實話,寫上面那段的時候,我甚至想過「如果」李世民在1月退兵,那麼他會不會像現在的其他失敗者一樣收穫一批忠實的「洗地黨」——強攻洛陽傷亡慘重,退兵是為了手下好;河北十萬大軍的不確定因素太大了,不保守萬一被人一波帶走就慘了;皇帝讓我回去我能不回去嗎?甚至可以是:關隴集團只是鬆散的政治聯盟,先後背叛了西魏北周隋,唐朝根本經不起大敗!

我知道,因為既定事實先入為主,無論我怎麼說都會有人覺得荒謬——但看看上面這些理由,哪一條不是似曾相識?

能力一旦不同,優勢劣勢也會隨之發生轉換:代入能力弱的指揮官來想一想,唐軍對洛陽的多路分兵包圍就變成「勞師遠征難以協調」了,而竇建德就從焦躁輕敵變成「攜勝軍之威一鼓作氣」了——這種論調,是否也是相當地熟悉?

況且我還沒說:不知後勤黨們看到沒有,圖中東側的綠色平原地區,河南河北江淮,「核心產糧板塊」一片都不在唐朝手上。當然了唐朝可以有四川這個「血源地」,但蜀道之艱難不用我說都知道。

退回去「從長計議」,拖一個月,竇建德就來了,再拖一年,突厥就來了:竇建德是曾經親自把蕭皇后送到突厥去建立流亡政權的,不是沒策划過聯合突厥大舉入侵,再加上還坐擁穩固的東都洛陽城、整個大運河漕運和肥沃的平原產糧區……

或許有人覺得我對竇建德和突厥太過瞧得起,但是,當主動權不在你自己手上的時候,你又憑什麼要求外部環境不朝著最差的方向發展?

幸好,李世民從來不是這種把理由留給自己、把鍋甩給別人的弱者——

「洛陽不克,師必不還」 「若不速進,賊入虎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經營了大半年的戰場形勢,勢成時至一舉收攏,實現戰略合圍,不給對手機會,就是這麼自信!

如此大心臟的一個人,不去做一個帝國朝陽期的領袖,簡直沒有道理。

-------------------------------------------------

另外就是其他答主提到的,虎牢關之戰前,唐朝從太原起兵攻入關中,到拿下隴西佔領豫西,也有李世民的功勞:圍攻長安前收降關中平原西部,消滅橫跨秦隴如芒在背的薛秦,拿下新安、宜陽獲得對洛陽的主動權,李世民都是首功。

最後就是許多人喜歡講的「政治」因素:李唐雖然打著尊隋的旗號進京,但是隋朝的王統並不只有長安,還有東都洛陽的皇泰主楊侗,以及逃到江都的真皇帝。後來王世充通過「禪讓」獲得了洛陽的政權,竇建德消滅宇文化及得到了江都兵變後逃難過來的宰相班子。李世民虎牢關一戰,不僅消滅了兩個割據勢力,更重要的是收回了前朝的全部法統,這種意義是其他戰役完全無法比擬的。

總之就是:不要把前人竭心儘力贏得的局面當成自然而然發展出來的,無論歷史還是現在,都沒有那麼多的理所應當。


最後的最後的彩蛋:與開頭那張「柏壁之戰防禦階段示意圖」對應的反攻階段示意圖,來感受一下什麼叫做秦王破陣——

有哪些「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戰例? - 秋菊落英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00094/answer/636106155

李世民的存在,對於唐朝來說,在那個尚未開發出「戰略性武器」的年代,就是最大的戰略性武器。


1.袁紹望著官渡,曹操望著赤壁,符堅望著淝水,完顏亮望著采石磯:我怎麼就輸了呢?

2.沒有李世民滅薛仁杲、劉武周,關中和山西都難以保住


李世民沒有被誇大,被誇大軍功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曹操赤壁之戰前統一了北方,勢力也比孫劉加起來大。

洛陽當時是隋末唐初經濟文化中心,密布的糧倉也說明為何隋末群雄集中在洛陽廝殺,在李世民攻陷洛陽前,南北朝80年東西南北對抗,洛陽一直沒有被攻破。

李唐雖有整體優勢,但不等於它一定會贏。何況李世民的軍功,也不是洛陽一戰。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推薦閱讀:

唐朝好還是宋朝好?
唐朝李淵女兒平陽昭公主在唐開國戰中功績如何?
楊行密,王建,錢鏐,劉隱,馬殷,李克用,李茂貞等割據豪傑與朱梁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周世宗算不算唐朝到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毫無黑點,是否可以稱為三不朽?
唐朝人如何看待李世民篡位?

TAG:中國歷史 | 唐朝李唐 | 中國古代歷史 | 李世民唐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