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莫高窟、中國第二葡萄溝......當然,不能忘記在敦煌逛吃逛吃呀! 光與熱,點亮了敦煌。攝影/徐海洋 風沙蕭素,卻沉澱了綠洲的生機沙地乾燥,卻滋養了瓜果的水靈飛沙輕盈,卻塑造了歷史的厚重如果用一個詞概括敦煌的氣質,那一定是「極致」:極致的山水、極致的氣候、極致的位置,造就了極致的人文風物。 敦煌鳴沙山下的駝隊,是中國人對絲路的想像之一。圖/視覺中國如果祁連山是大西北沙海戈壁之中的「生命之源」,那由祁連山、天山等諸多山脈滋養出的一片片綠洲,就是沙海里的碼頭;如果說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黃金航道」,敦煌,就是河西走廊最西段的中國門戶。向西望去,她連接起邊疆與世界,因為絲路,她的底蘊,遠不止莫高窟。 從「沙州」到敦煌綠洲,極致的生命奇蹟兩千多年了,敦煌仍然在時間長河中矗立。在敦煌四周,羅布泊已成曠野,古樓蘭化作遺迹。無論是西出敦煌的玉門關還是懸泉置、漢長城,皆成古迹,那一望無垠的戈壁淺灘,黃沙莽莽,彷彿隨時都能把敦煌這個「海市蜃樓」吞沒。 羅布泊無人區戈壁灘風貌。攝影/XXN攝影 圖/圖蟲創意事實上,敦煌的另一名稱,就是沙州。 這一名稱,與有著五彩沙的鳴沙山脫不開干係:前涼張駿曾改敦煌郡為沙州,北周保定三年改敦煌縣為鳴沙縣,酈道元《水經注》云:「(敦煌城)南七里有鳴沙山,故亦曰沙州也。」敦煌西有沙漠,北有戈壁,南有遠望黃色的鳴沙山,東有雨後藍紫色的三危山……沙包圍了敦煌,但也塑造了最初的敦煌。 沙漠綠洲,黨河流經敦煌市內。攝影/徐海洋沙,可稱是敦煌時間沉積的主角,也是地質變遷的記錄儀:青藏高原阻擋住來自西南的濕潤空氣,西北大地的山岩裸露於地表。曾經的湖泊逐漸乾涸,來自蒙古高原的強風則自北向南長驅直入,河湖的遺迹形成極致的雅丹地貌。一排排風蝕壟脊如同沙海里擱淺的鯨群,成為歲月的紀念碑。 雅丹地貌。「雅丹」在維吾爾語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丘」,在乾旱區中多見。攝影/徐海洋與此同時,風吹不走的礫石堆積成戈壁;搬了個家的沙,則變成虎視眈眈的庫木塔格沙漠;粒度更細的黃土隨風遠行,遠者經由盛行西風帶的長期作用下,成為孕育華夏民族的黃土高原的一分子,有些則累積在祁連山脈與沙漠交界地帶,等待著發光發熱的一刻。 大泉河,莫高窟的「母親河」。攝影/徐海洋敦煌南側的祁連山脈截住太平洋來的暖濕氣流,為敦煌乃至絲綢之路黃金一段——河西走廊帶來生機。這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降水豐富,還發育有3300多條冰川,諸多河流開枝散葉,伸入由沙漠和戈壁組成的海洋。自西漢起就設立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河西四郡」,便是建立在因祁連山的冰川融水和降水形成的綠洲之上,成為華夏文明向西伸張的臂膀。 甘肅酒泉,祁連山。 圖/視覺中國這其中,敦煌的母親河——黨河,雖然不是祁連山水系中徑流量最大的,卻勝在年復一年的穩定。當它自山谷冰川奔流而下,進入低洼開闊的敦煌盆地時,流速驟然減緩,就形成了大面積的沖洪積扇。在這片扇葉的邊緣,水土豐茂,萬物生長,沙漠中的翡翠——敦煌綠洲,形成了。 敦煌,黨河峽谷。攝影/吳健在敦煌,水喜歡與大地「捉迷藏」。這裡風與水變幻多態,土地疏鬆,地表的河流很容易下滲,變為地下水。但在地下一定深度,便會遇到「隔水膜」,一層緻密的泥質岩層,地下水就會在這之上流動,直到黨河邊緣地勢低洼又疏鬆的地方,便會化身活潑的泉水,比如,那座千年以來「沙泉共生」的月牙泉。 鳴沙山,雪後的月牙泉。攝影/武帆水,同樣是莫高窟的「生命之源」。窟前流經的大泉河(宕泉河),發源於祁連山脈西段野馬山,是疏勒河的支流,一千六百多年以來,為莫高窟提供天然的泥塑黏土,成為窟頂防沙林帶的水源,也滋養了一代代莫高窟的建設者與保護者們。 疏勒河,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第二大河,敦煌「母親河」黨河即其主要支流。攝影/徐海洋如果沒有山谷環抱的地勢和源於祁連山水系的滋養,恐怕作為絲綢之路咽喉的敦煌即使身處交通要道,也難以發展成一個殷富之地,無法進展為一個文化、宗教、經濟、軍事的中心,而那些燦爛的歷史文明之寶、甚至月牙泉的美或許也並不會驚鴻出世、留存至今。 風行水上,聚沙成洲,敦煌,可稱是人類文明開拓與堅守的一隅縮影,如此極致的敦煌,自能誕生極致的風物。 「風與光」:造就敦煌「風物實驗室」公元前139年,張騫鑿空西域,帶來了敦煌這個名字,更為深遠的影響,則是改變了中國人的飯桌。從被漢武帝痴迷的葡萄,到當今最能代表中國的水果——西瓜,都或早或遲經由絲路,路過敦煌,並成為了她生命力的一部分。 葡萄種植基地。攝影/徐海洋被沙漠戈壁包圍的敦煌綠洲,年平均降水量約為42.2毫米,是中國最乾旱的地區之一。但也正是這種特殊氣候,讓敦煌成為了培養極致風物的「實驗室」。 比如說銘刻在人類基因里的——甜。 在敦煌,獲得甜是一件最為簡單不過的事情,畢竟這裡在自然條件上是一個非常「風光」的地方。 風與光,在敦煌都物盡其用,圖為風力發電機與光電板的「合影」。攝影/朱華甘肅北部與新疆相接,都有大片的戈壁,也都有豐厚的風力資源。從敦煌去嘉峪關的路邊,就能看到大片的風車群立在遠望無際的戈壁灘上。敦煌大面積的、百萬千瓦級的光電博覽園中,一眼望不到邊的每一塊光電板,都在儘力利用著富足的光與熱。 光熱發電。攝影/徐海洋光熱點亮了敦煌這座綠洲小城。更帶來了在綠洲里流淌的甜蜜。敦煌的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加之疏鬆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如同新疆一般,成為了瓜果的樂園。 李廣杏,相傳為李廣西征時,杏仙為解將士乾渴而使此地長出的果子。攝影/喬兆福李廣杏這種果中「飛將軍」,便可見敦煌風物的歷史悠遠,如今最令敦煌人更驕傲的水果,還是葡萄。今天在敦煌,有六成的耕地種著葡萄,主產的無核白和紅地球,或皮薄無核,黃綠可人;或果實渾圓,脆甜適口。人們皆知吐魯番有個葡萄溝,卻不一定知道敦煌陽關鎮,是「中國第二葡萄溝」。 敦煌的葡萄有多美?製圖/劉震宇有了豐收,敦煌人進而藉助乾旱的氣候,為風物賦予時間。葡萄乾、杏干、桃干,每一口地上長出的 「甜破嘴」,都如同被蜜蜂「蜇」了一般甜。特別是杏干用小火幾次煮制後過濾,就能做成橙紅透亮的杏皮水,別有一種酸甜的西域風味。 敦煌夜市上的果乾。攝影/劉運澤來自絲路游商和四方民族的技術亦為此助力,又進而由敦煌人的雙手流傳,無論來自中原的醪糟米酒,還是源自西域高昌等地的熬制蒲桃酒(葡萄酒),亦或青藏高原上吐蕃時期的青稞酒技法……在敦煌人的「實驗室」里,來者不拒。 敦煌,一個吃瓜的好地方。製圖/劉震宇時至今日,絲路的故事依然在敦煌生機勃勃:夏季去敦煌必吃的各種瓜,堪稱是一條絲路聯通世界的縮影:西瓜演繹了非洲「東遊記」;來自新疆的哈密瓜早在東漢永平年間就是「敦煌獻異瓜種」;白蘭瓜自美國渡太平洋而來,從移民城市蘭州北上紮根。就在2020年7月10日, 4.6噸的敦煌甜瓜順利出口柬埔寨,實現了首次出口,也不負曾經的貢品之名。 敦煌的面,舌尖上的「絲綢之路」但在敦煌成為日常印記的,還有一種比絲綢之路這個詞更源遠流長的事物,那就是——面。 在青海喇家遺址,出土了4000年前由小米和高粱做成的世界上最早的麵條,2500年前的小麥麵條則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出土,面這種古老風物從西北出發,進入河西走廊在祁連山母親庇佑下的綠洲沃土,跨過隴東與秦嶺,進入八百里關中平原,並在中原大地上天女散花。 敦煌夜市,工藝品小吃一條街。攝影/餘生吉自從石磨在漢朝時被發明。小麥的堅硬就變成了面的延展可塑,彷彿絲綢之路一般柔軟多姿,令人遐想,更是成為接連世界與中國的某種網路。從日式拉麵到西西里島的意麵,面成為了一座歷久彌新的「歐亞大陸橋」。 敦煌黃面製作。 攝影/餘生吉而歷史裡的那個敦煌,就堪稱是一座古今中西「麵食博物館」。 如果古人能從莫高窟的壁畫和敦煌文書里跳將出來,來到今天的敦煌,大概會迅速適應口味——餅、餛飩、涼麵、撒子……彷彿千年以降的時間,在這裡變得不徐不疾。 敦煌壁畫里的麵食非常多元。 製圖/大仙工作室這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明星「胡餅」,油揉進面,上爐烤制,鬆軟可口,是敦煌人最普遍的主食,「胡」這個字,標明它是自西而來的旅客,但它更為人所知的終點,卻在白居易的詩歌里:「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沙蔥牛肉餅。攝影/胡慧君今天的敦煌人仍然喜歡吃面,相比於那碗令遊客津津樂道的驢肉黃面,他們更喜歡吃看起來很西北的「乾糧」,一如歷史上主要的敦煌麵食——「餅」。乾糧好像是大型的餅乾,又好像是加硬版的麵包,但一口咬下去,在嘴裡細嚼,馬上就會沉浸在一份麥香中。乾糧還有加糖的、加辣的、豆沙的、胡椒的,和最不容錯過的沙棗口味……不過哪種奇怪的調味,在包容的敦煌,似乎都不足為奇。 驢肉黃面,硬度和嚼頭是關鍵。 攝影/花啾| 風吹面低見牛羊:敦煌的「雙面」故事 |面是農耕文明的象徵,牛羊等肉食是游牧民族的驕傲。而這兩種風物在敦煌同樣重要。一如敦煌在絲綢之路咽喉上的兩種面孔:對於內地,敦煌就像西域;對於新疆乃至廣義的西域,敦煌又像中原。 羊生長的基地——南泉濕地。 攝影/徐海洋羊肉粉湯,開啟敦煌人的美好一天。一大碗醇香透亮的羊肉湯里,有鮮嫩的羊肉片、白而透亮的粉條和蘿蔔,湯麵上飄著翠綠的蔥花香菜,聞著就讓人垂涎欲滴。除了羊肉湯還有羊雜湯。如果羊肉、羊雜都不能滿足,還有羊肉合汁,羊肉粉湯有的它全有,再配上丸子、夾沙、木耳、炸豆腐條,絕對的羊肉粉湯plus。而不論哪一碗羊肉美味,總是少不了那個烙得焦黃的餅。 羊肉粉湯。 攝影/花啾一碗作為正餐的敦煌燜餅,就帶了三分新疆味,又加入了 「空中亂撒,恰似雨點一般」的餺飥(bótuō)牌古代元素:羊肉、雞肉、牛肉、驢肉,混入各式香料調味燉煮,再在上面放上擀薄的大片「麵餅」,淋上湯汁,蓋上鍋蓋繼續燜煮。最終肉質軟爛入味,而麵餅飽吸肉香和滋味,頓時有副喧賓奪主的架勢。 雞肉燜餅,樣子是不是有一點像大盤雞?供圖/敦煌賓館在絲綢之路起點長安風行的臊子面;可溯源自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餜子」;春季萬物生髮時的一碟榆錢飯;夏季烈日灼烤的「救星」漿水面,它們都活躍在敦煌人的飯桌上。就像絲路遠不止是一張線路明確,方向恆定的地圖,在敦煌這個路口,它擁有著無限種可能。 敦煌風物,為何如此極致?敦煌的風物,誕生於極致,又在尋常中令人可親。那它們到底是什麼味兒呢? 也許敦煌的 「形象代言人」飛天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她/他在來到敦煌之前,經歷的是一趟世界奇妙之旅:曾為古印度神話的天人天女,在佛前「天女撒花」,藉由中亞的犍陀羅文化與希臘羅馬遠望,在絲路上與中原飛仙同游,最終在盛唐畫師「吳帶當風」的妙筆里,成為沉凝世間的絕世寶藏,中國符號。 飛天舞韻。 攝影/唐華沒錯,敦煌的風物,有的就是一種從古到今似乎都沒變的——讓各地區、各民族、各文化都在此相會的連通感。敦煌並沒有「摩登」都市的氣質,再多的書卷文章也不會把她染得有字字珠璣的氣韻,她更像是時間在沙海中沉積的一座燈塔,守望著中國門戶,又因一條絲路,聯結起天南地北的人事風物: 敦煌夜市。 攝影/徐海洋城市邊緣如同極光一般起伏的沙脊;路邊排排齊整的白楊與戈壁灘的小植物;探出大眼腦袋的駱駝棚;地平線上如紅玉般的日落;匯聚五湖四海來客的沙洲夜市……這裡所令人著迷的,遠不止「大」敦煌的蒼涼浩渺。雖為方寸綠洲地不阻風物萬里游 龍頭琴,最早起源於西藏,如今也成為敦煌風物的一部分。 攝影/雄兵 文丨兩儀生四喵 蘋果編輯 | 蘋果 徐子鈞圖片編輯丨陶子地圖編輯 | Paprika製圖 | 孫大仙工作室、劉震宇版式設計 | 楊柳青封圖 | 武帆審稿專家敦煌研究院 楊秀清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沙武田 ※特別鳴謝※(排名不分前後)中華書局 柴劍虹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葛承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巫新華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沙武田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 田衛戈首都師範大學 寧強敦煌研究院 吳健、孫志軍、楊秀清藝術考古博士 毛銘資深媒體人 南香紅資深出版人 黃 魯敦煌攝影師 徐海洋閻京生、王昱珩、宋壯壯我是行走的風物百科,想和我一起發現每寸土地的不一樣,就來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了解更多 國慶節以後敦煌的旅遊旺季就結束了,遊客大幅減少,住宿也不緊張了,十分值得推薦!鳴沙山月牙泉:打卡沙漠奇觀 這是敦煌的名片景點之一,由鳴沙山和月牙泉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流沙堆積的小山,沙塵遊走時咚咚作響像在鳴叫。一個是自漢代就存在的一汪碧潭,兩者和諧相處堪稱沙漠奇觀。莫高窟:沙漠里的藝術奇蹟 莫高窟以精美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歷經千年開鑿,有700多座石窟,每個窟都各有特點,在全球找不到第二處規模如此宏大的佛教藝術石窟。 雅丹魔鬼城:大自然雕塑博物館 魔鬼城比較正常的名字叫雅丹地質公園,位於神秘的羅布泊東部,是片風蝕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區域,除了黃土砂礫,這裡沒有一草一木,引得多部魔幻主題電影在此取景,如英雄和天脈傳奇。玉門關:中原和西域的分界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裡便是玉門關,歷史上這裡是西域和中原的分界點,千年後只剩下殘垣斷壁。玉門關又被俗稱為小方盤城,現在作為旅遊景點的玉門關和歷史上的並不完全一樣。敦煌博物館:了解敦煌前世今生 要了解莫高窟和絲綢之路的歷史,敦煌博物館是個好去處,而且免費。其外觀像烽火台,內部像石窟群,共設六個展廳,從西漢滅匈奴到明清先棄後興,從發現莫高窟到保護一段段的細講。東千佛洞:西遊記原型的出處 東千佛洞以"玄奘取經圖"知名,是小說西遊記的原型出處。比起莫高窟,東千佛洞小而精,遊客通常只能看4個窟,但洞窟里沒有防護玻璃等干擾物,比起莫高窟更能近距離欣賞壁畫之美。敦煌影視古城:拍攝新龍門客棧 敦煌影視古城為後人仿建,用於再現唐宋時期的敦煌,這是西部最大規模影視拍攝基地,新龍門客棧、奔跑吧兄弟、神探狄仁傑都是在這兒拍的。影視城緣起於1987年中日合拍的《敦煌》,這個景區不大,轉一圈用不到1小時,有趣的是可以租戲服在裡面拍照,身臨其境體驗電影場景。沙洲夜市:喝杏皮水閑逛 沙州夜市位於敦煌市中心,是最為熱鬧的閑逛地,夜市北段主賣乾貨和水果,中段主賣手工藝品,南段則是燒烤攤的聚集地,民族風情濃郁。陽關遺址:「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遺址又稱陽關博物館,位於敦煌市西側,距離敦煌市區車程約60公里,是一處以古陽關遺址為基礎修建的景區。景區內修建了一些仿漢代的城樓建築,還設置了多個展廳,展示了古絲綢之路上的眾多文物。漢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敦煌境內北端現存有玉門關至陽關、陽關至黨河口、馬迷土至彎腰墩的漢長城支線。其中玉門關西面黨谷隧一帶的長城保存較好,地基寬3米,殘高3米,頂寬1米,為我國目前漢代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位於狹長的甘肅省最西端(距離省會蘭州近1100公里、超過北京到南京的距離)與新疆、青海二省區交界的敦煌自古以來便是河西走廊上的要衝之地,無數的勇士、商賈、詩人、學者都在此留下了流芳千古的傳奇故事。如今它更是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承擔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偉大實踐的重要作用。這座僅有二十萬人口的小城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規劃嚴整、路標細緻,酒店林立、商業繁華,甚至比一些京津冀範圍內的縣級市都光彩照人,顯然人家見過大世面--從市容市貌上要對得起來自五洲四海慕莫高窟之名的遊客、藝術家及考古愛好者。 零下十度乾冷的嚴寒,我和媳婦各自操著重感冒的身子來到久仰大名的莫高窟。和我曾造訪過的、同為中國四大石窟的洛陽龍門石窟比起來,莫高窟雖然在佛像數量上遠少於龍門石窟,但在佛像規模上和管理保護力度上(球幕電影+實窟參觀、講解員全程陪同、石窟鐵門加鎖、參觀時嚴禁照相)遠強於後者,特別是莫高窟那些燦爛多彩的壁畫和彩塑藝術作品足以讓人嘆為觀止!由於禁止照相,我無法用相片記錄這些民族乃至全人類文化藝術的瑰寶,可它帶給觀者的震撼卻是用任何讚辭都無法形容的,而今天遊客得以窺見的僅僅是作為文化聖殿的莫高窟存世瑰寶的一小部分。那些泯滅在滄桑歷史未能保存下來的和被「保護」在異國博物館的才更應被你我牢記。 當然,僅僅把敦煌珍寶的遺失視作列強的文化掠奪顯然是全球化時代的一種片面想法--若不是20世紀以來各國考古學家的努力,如今敦煌學在人類文化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或許難以實現,今天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的情形更不可能出現!與其滿是怨念地控訴,不如腳踏實地地在莫高窟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上加大力度,進一步拓展敦煌學的影響力,讓中國敦煌真正走向世界,這是每一個新時代愛國者的應盡義務,想必也如慈航普渡眾生、徹悟弘傳萬世的佛祖之最大心愿吧! 甘肅有哪些值得遊玩的地方?1、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2.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城市建成區內,地處西秦嶺北支的東端,秦嶺、賀蘭山、岷山三大山系交匯處,中國版圖中心帶;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分水嶺穿過景區。1982年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3.嘉峪關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明代長城西端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4、鳴沙山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處於沙漠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鳴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鳴沙山為流沙積成,分紅、黃、綠、白、黑五色。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榮獲「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 5玉門關漢長城景區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 6.敦煌雅丹魔鬼城在距甘肅玉門關西90公里外,有一外觀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遇有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人們俗稱魔鬼城。其整體象一座中世紀的古城,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牆,有街道,有大樓、有廣場、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動,維妙維肖,令世人瞠目。這些大自然的傑作,堪稱鬼斧神工,奇妙無窮。 7、張掖七彩丹霞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觀賞價值。「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被全國多家知名網站評選為全球25個夢幻旅行地。 8、 扎尕那扎尕那是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0餘公里處的益哇鄉的一座古城,藏語意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岩壁構築。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這片世外桃源雖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塊處女地。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大自然在此展現了她令人敬畏的力量。 9、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遊。1982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於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 10、崆峒山風景名勝區崆峒山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主峰海拔2123米,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的要塞 。崆峒山景區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雄秀甲於關塞」「道源所在」等美譽。 點擊如下,進入:玩轉西北旅遊圈子,和大家一起互動,幫你解答西北旅行問題!玩轉西北旅遊 - 知乎?www.zhihu.com地道高原人,專註西北旅行十年!(公 眾 號: 檸萌旅行)任何青海甘肅旅遊問題,歡迎隨時私信或留言(必回復)一對一詳細解答,隨時了解西北旅行動態哦!已經幫助過很多小夥伴規劃西北行程嘍,在西北等您來! 更多檸萌旅行官方知乎問答:幾月去青海最好?青海及周邊有哪些地方值得推薦? (青海旅遊實用攻略)青海甘肅最火的大環線,路線如何規劃?有哪些經典景點必看?(旅行必收藏)暑期親子游,帶孩子來青海旅遊有什麼注意事項嗎?(親子游攻略+旅行路線)青海有哪些經典路線值得走一圈?來青海甘肅旅遊,有哪些注意事項是必須要知道的 多圖預警,流量黨自重去敦煌一般就是2-3天的行程吧我6月去的帶好防風防沙的風衣!帶好防風防沙的風衣!帶好防風防沙的風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第一條就是西線,雅丹地貌魔鬼城,玉門關,陽關,這一路都是沙漠這裡就是陽關影視城,拍《天降雄師》的地方,一路上非常荒蕪一條路過去基本沒什麼人=_=可能因為那天剛好有點沙塵暴大家都不敢去吧…陽關。在古陽關的遺址上建立的新城,不能評價好不好看,但是可以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景色是真的,對於沿海地區的孩子來說。陽關外面可以騎馬,略好玩接下來就一路過去的漢長城遺址了感覺看得比玩得多,但是一天去了幾百公里確實也震撼到了。還有不甘寂寞的玉門關遺址………毛都沒有!魔鬼城值得一看,千奇百怪都是大自然賦予的。風蝕地貌接下來是東線,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內部是不讓拍照的外面可以看看這裡至於鳴沙山和月牙泉,市區打車過去很快,10分鐘不到。值得去,而且學生價75,三天內可以無限次去因為可以看到沙山,確實非常漂亮。 推薦閱讀:
月牙泉、莫高窟、中國第二葡萄溝......當然,不能忘記在敦煌逛吃逛吃呀!
光與熱,點亮了敦煌。攝影/徐海洋
風沙蕭素,卻沉澱了綠洲的生機
如果祁連山是大西北沙海戈壁之中的「生命之源」,那由祁連山、天山等諸多山脈滋養出的一片片綠洲,就是沙海里的碼頭;如果說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黃金航道」,敦煌,就是河西走廊最西段的中國門戶。向西望去,她連接起邊疆與世界,因為絲路,她的底蘊,遠不止莫高窟。
從「沙州」到敦煌綠洲,極致的生命奇蹟
事實上,敦煌的另一名稱,就是沙州。 這一名稱,與有著五彩沙的鳴沙山脫不開干係:前涼張駿曾改敦煌郡為沙州,北周保定三年改敦煌縣為鳴沙縣,酈道元《水經注》云:「(敦煌城)南七里有鳴沙山,故亦曰沙州也。」敦煌西有沙漠,北有戈壁,南有遠望黃色的鳴沙山,東有雨後藍紫色的三危山……
沙,可稱是敦煌時間沉積的主角,也是地質變遷的記錄儀:青藏高原阻擋住來自西南的濕潤空氣,西北大地的山岩裸露於地表。曾經的湖泊逐漸乾涸,來自蒙古高原的強風則自北向南長驅直入,河湖的遺迹形成極致的雅丹地貌。一排排風蝕壟脊如同沙海里擱淺的鯨群,成為歲月的紀念碑。
與此同時,風吹不走的礫石堆積成戈壁;搬了個家的沙,則變成虎視眈眈的庫木塔格沙漠;粒度更細的黃土隨風遠行,遠者經由盛行西風帶的長期作用下,成為孕育華夏民族的黃土高原的一分子,有些則累積在祁連山脈與沙漠交界地帶,等待著發光發熱的一刻。
敦煌南側的祁連山脈截住太平洋來的暖濕氣流,為敦煌乃至絲綢之路黃金一段——河西走廊帶來生機。這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降水豐富,還發育有3300多條冰川,諸多河流開枝散葉,伸入由沙漠和戈壁組成的海洋。
這其中,敦煌的母親河——黨河,雖然不是祁連山水系中徑流量最大的,卻勝在年復一年的穩定。當它自山谷冰川奔流而下,進入低洼開闊的敦煌盆地時,流速驟然減緩,就形成了大面積的沖洪積扇。在這片扇葉的邊緣,水土豐茂,萬物生長,沙漠中的翡翠——敦煌綠洲,形成了。
在敦煌,水喜歡與大地「捉迷藏」。這裡風與水變幻多態,土地疏鬆,地表的河流很容易下滲,變為地下水。但在地下一定深度,便會遇到「隔水膜」,一層緻密的泥質岩層,地下水就會在這之上流動,直到黨河邊緣地勢低洼又疏鬆的地方,便會化身活潑的泉水,比如,那座千年以來「沙泉共生」的月牙泉。
水,同樣是莫高窟的「生命之源」。窟前流經的大泉河(宕泉河),發源於祁連山脈西段野馬山,是疏勒河的支流,一千六百多年以來,為莫高窟提供天然的泥塑黏土,成為窟頂防沙林帶的水源,也滋養了一代代莫高窟的建設者與保護者們。
如果沒有山谷環抱的地勢和源於祁連山水系的滋養,恐怕作為絲綢之路咽喉的敦煌即使身處交通要道,也難以發展成一個殷富之地,無法進展為一個文化、宗教、經濟、軍事的中心,而那些燦爛的歷史文明之寶、甚至月牙泉的美或許也並不會驚鴻出世、留存至今。 風行水上,聚沙成洲,敦煌,可稱是人類文明開拓與堅守的一隅縮影,如此極致的敦煌,自能誕生極致的風物。
「風與光」:造就敦煌「風物實驗室」
被沙漠戈壁包圍的敦煌綠洲,年平均降水量約為42.2毫米,是中國最乾旱的地區之一。但也正是這種特殊氣候,讓敦煌成為了培養極致風物的「實驗室」。 比如說銘刻在人類基因里的——甜。 在敦煌,獲得甜是一件最為簡單不過的事情,畢竟這裡在自然條件上是一個非常「風光」的地方。
風與光,在敦煌都物盡其用,圖為風力發電機與光電板的「合影」。攝影/朱華
甘肅北部與新疆相接,都有大片的戈壁,也都有豐厚的風力資源。從敦煌去嘉峪關的路邊,就能看到大片的風車群立在遠望無際的戈壁灘上。敦煌大面積的、百萬千瓦級的光電博覽園中,一眼望不到邊的每一塊光電板,都在儘力利用著富足的光與熱。
光熱點亮了敦煌這座綠洲小城。更帶來了在綠洲里流淌的甜蜜。敦煌的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加之疏鬆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如同新疆一般,成為了瓜果的樂園。
李廣杏這種果中「飛將軍」,便可見敦煌風物的歷史悠遠,如今最令敦煌人更驕傲的水果,還是葡萄。今天在敦煌,有六成的耕地種著葡萄,主產的無核白和紅地球,或皮薄無核,黃綠可人;或果實渾圓,脆甜適口。人們皆知吐魯番有個葡萄溝,卻不一定知道敦煌陽關鎮,是「中國第二葡萄溝」。
有了豐收,敦煌人進而藉助乾旱的氣候,為風物賦予時間。葡萄乾、杏干、桃干,每一口地上長出的 「甜破嘴」,都如同被蜜蜂「蜇」了一般甜。特別是杏干用小火幾次煮制後過濾,就能做成橙紅透亮的杏皮水,別有一種酸甜的西域風味。
來自絲路游商和四方民族的技術亦為此助力,又進而由敦煌人的雙手流傳,無論來自中原的醪糟米酒,還是源自西域高昌等地的熬制蒲桃酒(葡萄酒),亦或青藏高原上吐蕃時期的青稞酒技法……在敦煌人的「實驗室」里,來者不拒。
時至今日,絲路的故事依然在敦煌生機勃勃:夏季去敦煌必吃的各種瓜,堪稱是一條絲路聯通世界的縮影:西瓜演繹了非洲「東遊記」;來自新疆的哈密瓜早在東漢永平年間就是「敦煌獻異瓜種」;白蘭瓜自美國渡太平洋而來,從移民城市蘭州北上紮根。就在2020年7月10日, 4.6噸的敦煌甜瓜順利出口柬埔寨,實現了首次出口,也不負曾經的貢品之名。
敦煌的面,舌尖上的「絲綢之路」
自從石磨在漢朝時被發明。小麥的堅硬就變成了面的延展可塑,彷彿絲綢之路一般柔軟多姿,令人遐想,更是成為接連世界與中國的某種網路。從日式拉麵到西西里島的意麵,面成為了一座歷久彌新的「歐亞大陸橋」。
而歷史裡的那個敦煌,就堪稱是一座古今中西「麵食博物館」。 如果古人能從莫高窟的壁畫和敦煌文書里跳將出來,來到今天的敦煌,大概會迅速適應口味——餅、餛飩、涼麵、撒子……彷彿千年以降的時間,在這裡變得不徐不疾。
這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明星「胡餅」,油揉進面,上爐烤制,鬆軟可口,是敦煌人最普遍的主食,「胡」這個字,標明它是自西而來的旅客,但它更為人所知的終點,卻在白居易的詩歌里:「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今天的敦煌人仍然喜歡吃面,相比於那碗令遊客津津樂道的驢肉黃面,他們更喜歡吃看起來很西北的「乾糧」,一如歷史上主要的敦煌麵食——「餅」。乾糧好像是大型的餅乾,又好像是加硬版的麵包,但一口咬下去,在嘴裡細嚼,馬上就會沉浸在一份麥香中。乾糧還有加糖的、加辣的、豆沙的、胡椒的,和最不容錯過的沙棗口味……不過哪種奇怪的調味,在包容的敦煌,似乎都不足為奇。
| 風吹面低見牛羊:敦煌的「雙面」故事 |
面是農耕文明的象徵,牛羊等肉食是游牧民族的驕傲。而這兩種風物在敦煌同樣重要。一如敦煌在絲綢之路咽喉上的兩種面孔:對於內地,敦煌就像西域;對於新疆乃至廣義的西域,敦煌又像中原。
羊肉粉湯,開啟敦煌人的美好一天。一大碗醇香透亮的羊肉湯里,有鮮嫩的羊肉片、白而透亮的粉條和蘿蔔,湯麵上飄著翠綠的蔥花香菜,聞著就讓人垂涎欲滴。除了羊肉湯還有羊雜湯。如果羊肉、羊雜都不能滿足,還有羊肉合汁,羊肉粉湯有的它全有,再配上丸子、夾沙、木耳、炸豆腐條,絕對的羊肉粉湯plus。而不論哪一碗羊肉美味,總是少不了那個烙得焦黃的餅。
一碗作為正餐的敦煌燜餅,就帶了三分新疆味,又加入了 「空中亂撒,恰似雨點一般」的餺飥(bótuō)牌古代元素:羊肉、雞肉、牛肉、驢肉,混入各式香料調味燉煮,再在上面放上擀薄的大片「麵餅」,淋上湯汁,蓋上鍋蓋繼續燜煮。最終肉質軟爛入味,而麵餅飽吸肉香和滋味,頓時有副喧賓奪主的架勢。
在絲綢之路起點長安風行的臊子面;可溯源自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餜子」;春季萬物生髮時的一碟榆錢飯;夏季烈日灼烤的「救星」漿水面,它們都活躍在敦煌人的飯桌上。就像絲路遠不止是一張線路明確,方向恆定的地圖,在敦煌這個路口,它擁有著無限種可能。
敦煌風物,為何如此極致?
沒錯,敦煌的風物,有的就是一種從古到今似乎都沒變的——讓各地區、各民族、各文化都在此相會的連通感。敦煌並沒有「摩登」都市的氣質,再多的書卷文章也不會把她染得有字字珠璣的氣韻,她更像是時間在沙海中沉積的一座燈塔,守望著中國門戶,又因一條絲路,聯結起天南地北的人事風物:
城市邊緣如同極光一般起伏的沙脊;路邊排排齊整的白楊與戈壁灘的小植物;探出大眼腦袋的駱駝棚;地平線上如紅玉般的日落;匯聚五湖四海來客的沙洲夜市……這裡所令人著迷的,遠不止「大」敦煌的蒼涼浩渺。
文丨兩儀生四喵 蘋果
※特別鳴謝※
國慶節以後敦煌的旅遊旺季就結束了,遊客大幅減少,住宿也不緊張了,十分值得推薦!
鳴沙山月牙泉:打卡沙漠奇觀
這是敦煌的名片景點之一,由鳴沙山和月牙泉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流沙堆積的小山,沙塵遊走時咚咚作響像在鳴叫。一個是自漢代就存在的一汪碧潭,兩者和諧相處堪稱沙漠奇觀。
莫高窟:沙漠里的藝術奇蹟
莫高窟以精美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歷經千年開鑿,有700多座石窟,每個窟都各有特點,在全球找不到第二處規模如此宏大的佛教藝術石窟。
雅丹魔鬼城:大自然雕塑博物館
魔鬼城比較正常的名字叫雅丹地質公園,位於神秘的羅布泊東部,是片風蝕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區域,除了黃土砂礫,這裡沒有一草一木,引得多部魔幻主題電影在此取景,如英雄和天脈傳奇。
玉門關:中原和西域的分界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裡便是玉門關,歷史上這裡是西域和中原的分界點,千年後只剩下殘垣斷壁。
玉門關又被俗稱為小方盤城,現在作為旅遊景點的玉門關和歷史上的並不完全一樣。
敦煌博物館:了解敦煌前世今生
要了解莫高窟和絲綢之路的歷史,敦煌博物館是個好去處,而且免費。其外觀像烽火台,內部像石窟群,共設六個展廳,從西漢滅匈奴到明清先棄後興,從發現莫高窟到保護一段段的細講。
東千佛洞:西遊記原型的出處
東千佛洞以"玄奘取經圖"知名,是小說西遊記的原型出處。比起莫高窟,東千佛洞小而精,遊客通常只能看4個窟,但洞窟里沒有防護玻璃等干擾物,比起莫高窟更能近距離欣賞壁畫之美。
敦煌影視古城:拍攝新龍門客棧
敦煌影視古城為後人仿建,用於再現唐宋時期的敦煌,這是西部最大規模影視拍攝基地,新龍門客棧、奔跑吧兄弟、神探狄仁傑都是在這兒拍的。
影視城緣起於1987年中日合拍的《敦煌》,這個景區不大,轉一圈用不到1小時,有趣的是可以租戲服在裡面拍照,身臨其境體驗電影場景。
沙洲夜市:喝杏皮水閑逛
沙州夜市位於敦煌市中心,是最為熱鬧的閑逛地,夜市北段主賣乾貨和水果,中段主賣手工藝品,南段則是燒烤攤的聚集地,民族風情濃郁。
陽關遺址:「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遺址又稱陽關博物館,位於敦煌市西側,距離敦煌市區車程約60公里,是一處以古陽關遺址為基礎修建的景區。景區內修建了一些仿漢代的城樓建築,還設置了多個展廳,展示了古絲綢之路上的眾多文物。
漢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敦煌境內北端現存有玉門關至陽關、陽關至黨河口、馬迷土至彎腰墩的漢長城支線。其中玉門關西面黨谷隧一帶的長城保存較好,地基寬3米,殘高3米,頂寬1米,為我國目前漢代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位於狹長的甘肅省最西端(距離省會蘭州近1100公里、超過北京到南京的距離)與新疆、青海二省區交界的敦煌自古以來便是河西走廊上的要衝之地,無數的勇士、商賈、詩人、學者都在此留下了流芳千古的傳奇故事。如今它更是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承擔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偉大實踐的重要作用。這座僅有二十萬人口的小城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規劃嚴整、路標細緻,酒店林立、商業繁華,甚至比一些京津冀範圍內的縣級市都光彩照人,顯然人家見過大世面--從市容市貌上要對得起來自五洲四海慕莫高窟之名的遊客、藝術家及考古愛好者。
零下十度乾冷的嚴寒,我和媳婦各自操著重感冒的身子來到久仰大名的莫高窟。和我曾造訪過的、同為中國四大石窟的洛陽龍門石窟比起來,莫高窟雖然在佛像數量上遠少於龍門石窟,但在佛像規模上和管理保護力度上(球幕電影+實窟參觀、講解員全程陪同、石窟鐵門加鎖、參觀時嚴禁照相)遠強於後者,特別是莫高窟那些燦爛多彩的壁畫和彩塑藝術作品足以讓人嘆為觀止!由於禁止照相,我無法用相片記錄這些民族乃至全人類文化藝術的瑰寶,可它帶給觀者的震撼卻是用任何讚辭都無法形容的,而今天遊客得以窺見的僅僅是作為文化聖殿的莫高窟存世瑰寶的一小部分。那些泯滅在滄桑歷史未能保存下來的和被「保護」在異國博物館的才更應被你我牢記。
當然,僅僅把敦煌珍寶的遺失視作列強的文化掠奪顯然是全球化時代的一種片面想法--若不是20世紀以來各國考古學家的努力,如今敦煌學在人類文化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或許難以實現,今天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的情形更不可能出現!與其滿是怨念地控訴,不如腳踏實地地在莫高窟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上加大力度,進一步拓展敦煌學的影響力,讓中國敦煌真正走向世界,這是每一個新時代愛國者的應盡義務,想必也如慈航普渡眾生、徹悟弘傳萬世的佛祖之最大心愿吧!
甘肅有哪些值得遊玩的地方?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2.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城市建成區內,地處西秦嶺北支的東端,秦嶺、賀蘭山、岷山三大山系交匯處,中國版圖中心帶;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分水嶺穿過景區。1982年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3.嘉峪關風景名勝區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明代長城西端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4、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處於沙漠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鳴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鳴沙山為流沙積成,分紅、黃、綠、白、黑五色。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榮獲「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
5玉門關漢長城景區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
6.敦煌雅丹魔鬼城
在距甘肅玉門關西90公里外,有一外觀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遇有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人們俗稱魔鬼城。其整體象一座中世紀的古城,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牆,有街道,有大樓、有廣場、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動,維妙維肖,令世人瞠目。這些大自然的傑作,堪稱鬼斧神工,奇妙無窮。
7、張掖七彩丹霞
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觀賞價值。
8、 扎尕那
扎尕那是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0餘公里處的益哇鄉的一座古城,藏語意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岩壁構築。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這片世外桃源雖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塊處女地。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大自然在此展現了她令人敬畏的力量。
9、拉卜楞寺
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餘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遊。1982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於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
10、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崆峒山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主峰海拔2123米,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的要塞 。崆峒山景區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雄秀甲於關塞」「道源所在」等美譽。
點擊如下,進入:玩轉西北旅遊圈子,和大家一起互動,幫你解答西北旅行問題!
任何青海甘肅旅遊問題,歡迎隨時私信或留言(必回復)
更多檸萌旅行官方知乎問答:
多圖預警,流量黨自重
第一條就是西線,雅丹地貌魔鬼城,玉門關,陽關,這一路都是沙漠
還有不甘寂寞的玉門關遺址………
魔鬼城值得一看,千奇百怪都是大自然賦予的。風蝕地貌
接下來是東線,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最適合1—4歲寶寶的精選國內外旅行地!※分享一段你很有意義的國外旅行?※龍江特大橋 天地之間 貫通山河 亞洲最大鋼箱梁懸索橋※旅遊 | 英國折扣季,你了解多少?※十一裝逼出去浪,結果擠成這B樣!
TAG: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