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都在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三歲都會說英語了,但是我孩子已經三歲了,經常不愛聽英語,自己水平也一般,不知道如何啟蒙
作為一個在海外生活10年的三語媽媽,我從0-6歲兒童的語言習得規律中來給出答案。
作為母親或教育者,向孩子傳遞知識,首先就需要了解並遵從兒童發展規律,順應天理,不得逆天而行。
0-18歲語言(非外語)習得能力
Yak Academy[1]表示,0-6歲是語言習得的黃金期,甚至在3-6歲時達到了爆發。
於是很多機構和商家會以此為依據宣揚「3-6歲為英語啟蒙的黃金期」,而他們忽略的是,母語和外語或許是一組「對立」的兄弟,等母語爆發後外語再去介入,就像是敵軍已經瀕臨城下了,才想起來扛起槍,晚了。
以下,用兩個包工頭蓋房子的故事,瞬間讀懂兒童語言習得。
如果將0歲孩子的大腦比喻為一片施工空地,母語就像是個施工隊的包工頭,我們暫且稱他為阿木。阿木一眼便看上了這片空地,帶著傢伙什叮叮咣咣一頓操作,沒多久,一個小房子的框架便出現了。
如果將0歲孩子的大腦比喻為一片施工空地,母語就像是個施工隊的包工頭,我們暫且稱他為阿木。
嬰兒期的語言發展基本上是母語的發展,在Language這本書中,母語被定義為:
母語(即第一語言)為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2]
由此可見,第一個出現在孩子大腦中的語言佔據了強大的主動位置。「阿木在空地上蓋房」的行為,會在未來對其主動地位起到保護作用,而這片蓋起的房子框架,也為捍衛母語「第一語言」的地位提供了強大保障。
Bloomfield也同時提到,母語並非有且僅有一種,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多種母語」。因此,0-2歲是第二種語言進入兒童大腦的黃金期,兩種甚至多種語言的進入,會十分有可能培養「雙母語」或「多母語兒童」。
隨著時間推移,阿木的房子逐漸有了雛形。隔壁家的外語施工隊的包工頭小歪,到附近溜達,他一眼瞅到這個拔地而起的小房子。小歪心想:「喲呵,這塊地不錯啊!我也來開發個房地產吧!」阿木一眼看穿此人目的,警告他說:「此地我已圈,此房我在蓋,想來圈地蓋房?門兒也沒有!」
隨著時間推移,阿木的房子逐漸有了雛形。隔壁家的外語施工隊的包工頭小歪,到附近溜達,他一眼瞅到這個拔地而起的小房子。
一個人除了第一語言外,另外學習掌握的第二種語言稱為第二語言。1982年,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在「五假說」中提出,第二語言可以靠「學得」和「習得」兩個途徑獲得(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常縮寫為SLA)。
區別是前者靠學習獲得,而後者靠自然獲得。[3]
人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可以自然,也可以非自然獲得。即第一語言一旦形成後,第二語言的進入就必須要靠「習得」——學習得到,而非自然獲得。
「小歪的出現」在生活中體現於:2-4歲孩子可以逐漸用母語自如表達,卻會對「外語」進行冷處理或排斥。是因為在母語逐漸成形時,大腦會有自動抵禦機制。
但當教育方法合適時,第二語言的能力也十分有可能趨近於第一語言,因此在教育的影響下,如果錯過了0-2歲的黃金期,2-4歲依然可以成為英語啟蒙的鉑金期。
阿木每天勤勤懇懇,小平房很快便竣工了,他硬氣了起來,大搖大擺搬進了房子里。 小歪看得心急:「我去!三天沒見,鳥槍換炮了?」他敲了敲門:「哥們兒,房子蓋得挺快啊,讓我住住唄」。阿木門也不開:「滾!」小歪:「呦呵,給臉不要臉,開門!不然我來硬的!」阿木秀了下練了很久的肱二頭肌:「你剛剛說啥?信不信我讓你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小歪:「告辭!」
阿木每天勤勤懇懇,小平房很快便竣工了,他硬氣了起來,大搖大擺搬進了房子里。
小歪看得心急:「我去!三天沒見,鳥槍換炮了?」
隨著母語發展越來越完善成熟,孩子已經可以完全自如表達,母語成為個體強勢語言,防禦能力也隨之增強。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聽到外語時可能會興趣大減,在引導方式不正確時(例如上文中的高壓式正面硬闖),也會出現厭煩情緒。
有了母語的抵抗,此時孩子「自然獲得」語言的困難度增大,在啟蒙方面,只能觀察興趣,投其所好,在孩子喜歡的話題主題下發力猛攻,甚至開始藉助「學得」的力量。
因此,這個階段我稱之為英語啟蒙的青銅期。
6歲以後,隨著母語小人的不斷長大,外語想要進入語言中樞的難度將再度加大,語言學習很難再「自然獲得」,「學習獲得」的比重更大。因此我個人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啟蒙」需求降低,而「學習」需求增加。
從「兩個包工頭蓋房子」的故事可以看出,孩子的抵觸情緒是來自大腦的母語自動防禦機制,並不是孩子不聽話或者是不乖。6歲的孩子還無法像成人一樣,能夠「理性」地克服自身反感,正確對待學英語這件事。
因此,孩子的外語學習難度與母語強勢程度成正比,母語越強勢,外語學習就會越困難。
0-6歲啟蒙方法和建議可以參考下文:
綜上,英語啟蒙,越早介入越好。
@知乎親子
目前主流的觀點是0歲開始,另外還有3歲開始(代表:蓋兆泉老師)和6歲開始說(已經被淘汰)。
也有很多朋友覺得,孩子的英語啟蒙應該在掌握母語後再開始,不然會造成中英文混淆。我們應該整理一下思路,看看是不是把英語學習和英語啟矇混為一談了。
英語啟蒙和英語學習的區別英語啟蒙和英語學習並不是一碼事。啟蒙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感;而學習的目的是掌握知識,比如學習自然拼讀、高頻詞、字母的寫法等。不要把英語啟蒙和我們以前死記硬背的啞巴英語混為一談。反對英語啟蒙的人,其實反對的多半是「過早的英語學習」。讓三四歲的孩子去寫字母、背單詞、一本本跟讀分級讀物……這些才是扼殺孩子對英語興趣,破壞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而說到低齡英語啟蒙,我們腦海中浮現出的景象應該是唱唱跳跳、讀繪本做遊戲、還有日常的親子對話。簡單地說,就是是玩中學,把英語當做語言去自然習得,而不是當做學科去死啃。這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英語啟蒙和英語學習的區別
三歲朵朵的口語+閱讀能力
我的答案(=當今主流觀點)是:英語啟蒙越早越好,0歲開始最好,其次是現在。
理由:在嬰幼兒時期,人類可以通過類似於學習母語的方式來習得外語。而年齡越大,這種能力就會逐漸喪失。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都無法為孩子提供真正的英語母語環境,但是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類母語」的學習方式——即堅持大量的英語輸入。
0-3歲是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敏感期,在敏感期內進行輸入,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3-6歲是語言的黃金教育期,除了啟蒙以外,也可以逐步開始「英語學習」了。
學習二外,通過兩種思維模式的切換,也可以促進孩子,尤其是3歲以下孩子的智力發展。有人說,那學習方言也可以促進智力發展啊。沒錯,但是學習方言和學英語並不矛盾,那些混血兒家庭,爸爸說英語,媽媽說普通話,老人說方言,孩子每樣都能說得賊溜,只不過需要的時間長短有個體差異。
甚至,哪怕你錯過了這兩個黃金時段,只要在十二歲之前接觸英語,還是來得及讓孩子建立英語思維和程序化記憶模式的。只不過,英語啟蒙開始得越晚,越是事倍功半,還得大量藉助收費課程和培訓機構的力量。
我和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寶媽一對一交流過。在這些例子中,3歲以後啟蒙的孩子,在啟蒙的初期因為中文母語強勢,抵觸英語的佔了絕大多數。父母在一開始需要花很多精力,才能引導孩子喜歡上英語。
哪怕是1.5-2歲的孩子,有些都會表現出母語強勢,拒絕接觸英語的現象。大家都表示後悔沒有讓孩子在嬰兒時期就開始聽英語,哪怕學不到多少,至少得讓他們至少不要反感呀。 更頭疼的是,大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卻找不到適合他們英語水平的原版學習材料。語言簡單的材料,他們可能會嫌棄幼稚;而認知水平符合年齡的學習材料,其語言難度又成了難題。
最後他們難免落入翻譯思維的沼澤:必須藉助中文翻譯,才願意去看,並且能看懂和他們年齡相符的原版讀物,甚至不接受原版讀物,只接受中國人編寫的,從表達到發音都不正確的啟蒙材料。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用拼音標註英文讀音的教學法,比如apple是「愛剖」,banana是「芭娜娜」,在今天仍然會有市場。
儘早開始學習外語的孩子,在學習二外、三外的時候也不容易有抗拒感。我教過朵朵一些日語和西班牙語,她都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她2歲不到的時候,不僅在聽的時候能知道這是一門新的語言,還能辨認出書上的文字是日語,把所有的日語文字都叫做「konnichiwa」(日語:你好)。
這就是為什麼我從朵朵的嬰兒時期就開始給她進行英語啟蒙,因為我不想在她長大後再花十倍的時間精力去做這件事。從0歲開始,才是痛苦最少的捷徑。
當然,如果你的目標只是考試合格,不需要應用能力,那就另當別論了。
只不過,我不想那麼早就限制住朵朵將來的可能性,也不想浪費她的語言習得黃金期。
回到題主的問題
如果已經錯過了0-3歲的最佳時期,也不用放棄,因為3歲以上的兒童認知能力、理解力和專註力都變得更強了,如果足夠重視英語,彎道超車也是可能的。
我自己8歲才開始學英語,雅思也考了7.5分,讓我不會因為英語水平而在求學、工作中被拖後腿。
但我因為啟蒙晚,語感不如朵朵,口語和寫作還是擺脫不了中式英語思維的局限,發音也不如她好。朵朵以後的英語水平,完全可以把我甩到溝溝里去。
如果想要以後的英語學習更輕鬆,那請儘早開始英語啟蒙。Better late than never.
為了我家葉女士的外語啟蒙,我這個老父親嘔心瀝血,研究了大量資料,整理、匯總出來,一句話:越早越好。為啥?聽我慢慢跟你嘮。
很多父母都害怕過早教小孩外語,會對孩子的母語學習造成干擾,甚至認為孩子在13歲之前,就不應該接觸第二語言。
(其實這樣多省心······從13歲才開始雞飛狗跳的日子)
但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並且發現如果在10歲之後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那麼很可能達不到雙語使用者(Bilingual)的水平。
對於語言使用者來說,雙語和流利(Bilingual和Fluent)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要求更高,後者相對較低。
一個外語達到流利水平的人,他就像你熟練地背誦了乘法口訣表,已經熟練到像是直覺,張口就來。可有時候,大腦還會是有短路,忘了7x9是多少。
再舉一個例子,英語流利的人,可能會順嘴說出」廈門冬天下的雪比哈爾濱要少」,這裡的「少」經常被用成了英語單詞「fewer」,正確的應該用「less」。這是外語流利水平(Fluent)仍會犯的錯,然而那些母語為英語,或者擁有中英雙語能力的人(Bilingual),是不會犯類似錯誤的。
很顯然,學習掌握一門外語,比熟練背誦乘法口訣表要困難的多。不僅發音要正確,還要理解運用不同的語法結構,這就是為什麼最好要儘快開始學習。因為只有儘快開始,利用好大腦的語言敏感期,才有可能達到雙語能力(Bilingual),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流利水平(Fluent)。
還有一些研究人員稱,語言學習的窗口期會在6或7歲,甚至更早的時候關閉。因此語言學習的最佳年齡基本上就是儘早開始。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完全肯定的答案,但大多數語言學家現在都同意:越早開始,越好。
另外,任何人都可以在大腦發育的語言敏感期之後學習一門新語言。通過練習一門新語言來鍛煉你的大腦有很多好處。
葉女士圖片分割線
既然說的高興了,那就聊一聊:
好幾個親戚說要每周把娃帶過來讓我教的,其實真沒必要。家長英語好不好,對娃的影響微乎其微,他們都說想過在家自己教孩子英語,但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怎麼教?又擔心自己口語不好,把孩子的英語學習帶跑偏。
但其實,對於幼兒、少兒階段的英語啟蒙和學習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英語要有多完美,而是你對學英語的熱情、對孩子的鼓勵和讚美。小朋友一定會被你的熱情所感染,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對英語的好感,這才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
如果努力了一段時間,小朋友並沒有開口說英語,也不用太擔心,孩子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吸收語言。一定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孩子開口說英語這件事需要時機~他們有自己的節奏和時間表。
在家裡教小孩英語,一定要培養一個每天都會做的英語互動。這件事,每天都要做,頻率要高、時長要短、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果孩子特別小,其實5到10分鐘即可。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活動時長可以相應地遞增,這期間也要觀察孩子的反應。一定要保持學習活動的多樣性,要短平快,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引起孩子的注意。
要嘗試著每天在固定時間段,讓孩子充分地接觸英語內容。如果孩子知道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就會放鬆,感覺自在、自信。
舉個例子,可以在晚飯後玩一些英語遊戲,或者每天睡覺前跟孩子一起閱讀英語故事。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試著在家裡給孩子布置一個英語角,布置成一個全英文的環境,比如英文書、遊戲卡片、孩子自己做的玩具。不要著急,孩子要聽很多遍單詞和短語,才會真正掌握,學會這些內容。
孩子們在玩遊戲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是在學習。認字卡片是教授和學習英語辭彙的好方法,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比較推薦,和孩子一起動手,親手製作自己家的認字卡片,你可以先畫下來,然後讓孩子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在製作的過程中,說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比如數字、顏色、圖畫的名字等等。
在家教英語的好處是,你可以在家裡真實的日常情景下,自然第練習語言。比如:
?當孩子穿衣服或洗衣服時,你可以說「穿上寶寶的藍色襪子」,「這是爸爸的T恤」等。
?當你幫助孩子整理卧室時,可以練習玩具和傢具的辭彙,比如「把寶寶的泰迪熊放到床上」,「寶寶的藍色汽車在哪裡?」等等。
?當你去超市時,可以給孩子一個物品清單(根據他們的年齡使用圖片或文字),和孩子一起去找到要買的東西。
低齡的孩子喜歡五顏六色的繪本書籍。要學會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最好是英文的。一起看圖片的同時,給孩子說出對應的英文。之後,可以嘗試引導孩子指出你描述的事物,比如「小貓在哪裡」,也可以鼓勵地詢問孩子「這是什麼」? 引導孩子說出一些簡單的發音或者單詞。聽故事,會讓孩子習慣英語的聲音和節奏,也會慢慢建立起語言本身和所指事物的對應關係。
歌曲是學習新單詞和提高發音非常有效的辦法。對於幼兒來說,有動作的歌曲會特別有用,因為即使他們還不能跟著你一起唱歌,他們也可以加入一起活動。這些動作經常也能夠表現出歌曲中的含義。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沒有必要明確地教授語法規則,而是要讓他們習慣於在上下文中聽到和使用不同的語法結構,例如,在談論他們的學校規則時,會用「必須/不得/禁止」等辭彙。 孩子從小在特定語境中聽到的語法結構,對他們長大後熟練自然地使用語言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如果孩子有弟弟妹妹,也可嘗試讓他們教一教弟弟妹妹。把自己掌握的語法知識解釋教授給別人,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鞏固手段。
在決定教授哪些主題時,請考慮孩子的興趣和個性,可能從以下某些主題開始:
?顏色
?形容詞(例如大,小,高,快樂,悲傷,累)
?身體部位
?動物(如寵物,農場動物,野生動物)
?食物
?衣服
?玩具
評論區有朋友問我英語啟蒙的卡片在哪買的,我去找了找,這個就不錯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跟這個差不多得就行,也不用非得買這個的:
總而言之,不管你的方法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放鬆和有趣、放鬆和有趣、放鬆和有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學齡前教孩子學習第二外語,主要還是培養個習慣和興趣,不要把孩子的興趣扼殺掉!
好了不多說了,我要陪葉女士培養興趣去啦!
對啦,如果你不擅長英語,沒關係,可以跟著我一起學!
自我介紹一下:本人某500強央企總部翻譯,曾為丹麥首相、美國能源部副部長等提供口譯;正式商務會談口譯超百場;前華為翻譯;翻譯出版3本書籍;985畢業,英語專八,人社部二級翻譯;某線上平台英語教師。
我會教大家一些簡單常用的與孩子互動的句子,畢竟我也要教我家葉女士,不費勁!
先放一個,啊好羞羞!
孩子二語啟蒙,最理想的年齡是0~3歲,其次是現在。
英語啟蒙最重要的是什麼?
重要的不是幾歲開始,而是規劃。
咱就不說太遠的未來流利的聽說讀寫了,就小學以前的規劃吧,在幼升小進入到小學之後,對孩子英語要求是什麼呢?
a.公立小學,跟得上班裡進度或者超出平均水平一點(據我所知,很多公小3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
b.民辦雙語學校,跟得上雙語學校進度或超出平均水平一點
c.國際學校,聽得懂,說的清
d.超級牛蛙,聽得懂,說得清,看得明
這裡並不是絕對的,只是我看到的一些情況進行總結
普媽
普媽對英語啟蒙的了解比較基礎,因此她們給孩子的學習規劃也很模糊。
或許是她們自身英語能力不足,發音很差,或許是她們本身沒有完全理解英語啟蒙的重要性。
虎媽和牛媽
這二者之間在於:虎媽無法給孩子的學習提供遊刃有餘的幫助,只能把自己和孩子往死里逼,而牛媽在對待孩子的學習上舉重若輕,心裡自有一套針對自家孩子學習的方法。
超級牛媽
超級牛媽在學生時代,就已經是吸收能力和執行力超常的人。
遇到實際問題能通過專業知識交流、翻外網、進官網、蹲學術網站、研讀二語習得相關書籍,網羅各類學習資源。
看完1和2,相信大家心裡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和精力已經有個譜了
那麼,不同年齡段開始啟蒙,究竟要怎麼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市面上比較有名的幾大門派
1.越早啟蒙越好
代表人物:
安妮鮮花、汪培珽、櫻桃老師、王潔(想想媽)等
代表作品: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0-6歲從嬰語到英語》、《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親子英語,玩出來》
理論:這個觀點是現在國內呼聲最高的觀點,由於不少媽媽通過從0歲開始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並且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取得很優秀的成績,所以是現在國內最多媽媽贊同的觀點。
觀點2:英語啟蒙,最好在3-6歲
蓋兆泉、呼呼爸、王麗娟、不少外教機構等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學好母語是學英語的基礎》、《學好母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
理論:這個觀點在國內呼聲挺高的,不少媽媽支持這個觀點的。因為一些觀點認為,幼兒應該先習得一種語言,然後再啟蒙第二種語言。這觀點的持有者認為,孩子3歲前進行磨耳朵和英文的輸入,其實做的是無用功。孩子的吸收其實是不大、甚至是沒有意義的。
0-3歲是兒童母語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3歲以前,應該是培養母語為主。從3歲開始引入英語,方法得當,孩子的兩種語言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觀點3:英語啟蒙,青春期前開始都不晚
王青、王君、洪蘭、王緯虹等
《別說你懂「英語啟蒙」》、《英語學習,語音為王》、《好孩子: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教育》
理論:這個觀點是主流教育比較青睞的。包括現在國家的義務教育,也是遵循這個觀點。所以很多地區,還是小學3年級才開始正式學習英語。他們認為二語的習得,只要引導的好,在青春期內都能夠很好地掌握。
而且他們認為,在太低幼的階段,沒有必要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他們認為第二語言的學習並沒有敏感期。
因為第一語言已把大腦中學習語言的機制啟動了,只有學得好不好的區別,沒有前面所說的學不會的問題。第二語言的學習在青春期之前都可以學得很好,就看自己有多努力。
相信題主問這個問題應該是屬於想要早些啟蒙,卻又不知道怎麼入手的家長。
超級牛媽少之又少,也很難成為。
但牛媽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牛媽之所以成為牛媽,是因為她們緊緊追隨超級牛媽們的腳步,邊學習邊實踐,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家孩子的系統啟蒙路線,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
根據1.2判斷出自家比較適合幾歲開始,有時間有精力的父母可以在3里各個理論派的書買了看看研究下,畢竟,能出書的,也都是超級牛媽式的人物了。
沒時間的話,可以看看果媽提煉出的牛媽們的啟蒙階段
「第一階段,磨耳朵」
在第一階段,給孩子創造沉浸式語言環境,能根據孩子的興趣去進行多種方式的語音輸入。
幫助孩子採用泛聽和精聽的模式,培養語感及辨音能力;
讓孩子泛聽童謠繪本音頻、動畫片、精聽(單曲循環)等他們非常感興趣的歌曲,再配上動作。
「第二階段:磨耳朵+親子繪本閱讀」
第二階段,給孩子加入繪本進行親子共讀,即在孩子的啟蒙學習中,父母需要一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
在繪本的選擇上,選擇孩子熟悉的童謠書會事半功倍,尤其是不需要做過多解釋孩子就能明白的認知類書籍,以及貼合孩子生活場景的書籍,幫助孩子養成英語思維。
「第三階段:磨耳朵+自然拼讀」
第三階段,給孩子進行自然拼讀學習。
那時孩子有了一定的聽力辭彙,系統地學習自然拼讀,在擴充辭彙量的同時也為後面的分級閱讀做準備。
「第四階段:分級閱讀」
第四階段媽媽會開始準備分級閱讀讀物,因為系統的分級閱讀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的首選。
但是分級閱讀難度會呈上升階段,因此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讀,父母讀比較難的部分,孩子讀比較容易的,既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讓孩子有正常的語音輸入。
最開始,我強度了孩子二語啟蒙,最理想的年齡是0~3歲,其次是現在。
有了規劃後,更重要的是什麼?!
是堅持!
果媽英語啟蒙交流9qun已建立
歡迎加入我們,和萬千父母一起攜手前行海量英語啟蒙資源分享互助
給一兩歲的寶寶聽英文兒歌是否會影響漢語系統的建立?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我應該是很有發言權的,因為我是學英語的,而且有兩個孩子,老大沒有進行英語啟蒙,而老二進行了英語啟蒙。
之前曾說的一句話,「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
生完大寶後,因為之前聽一位老師說太早英語啟蒙的話,會影響母語系統建立,所以雖然說我是學英語的,但是沒敢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
英語兒歌,大寶是到了兩歲左右才開始和漢語兒歌一起聽的。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兩種語言的都沒有混淆。
生二寶的時候打包小學一年級下學期。
二寶出生以後,就在大寶的朗朗讀書聲中成長,中文英文以及算術大寶都會「好為人師」地給二寶讀,或者講,哪怕她是個小嬰兒。
所以二寶的英語啟蒙很早就開始了。
同樣的二寶的英語啟蒙,並沒有影響她的漢語系統建立。
心理學家人就表明,孩子6歲以前是可以發出任何一種國家語言的發音的。
6歲之後,這種能力就逐漸消失了,會受他自己的日常語言所局限,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天生的語言學家了。
這說明6歲之前孩子的大腦隨時準備接收任何語言。
在這種情況下,外語啟蒙越早越好。
如果外語啟蒙影響了公允系統的建立,那隻能說明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對。
1.聽英文兒歌就是非常好的啟蒙方式。
至少讓寶寶熟悉這種語言。同時也能夠記住英語這種語言的發音節奏。
而且孩子天生對音樂和遊戲有親近感。
小的時候家長經常給孩子聽英文兒歌,一般情況下,孩子慢慢長大,過程中就會學起來。
2.講英文繪本故事。
英語繪本的選擇和中文的是同樣的,根據孩子的年齡(月齡)來。
比如周歲之前孩子讀《蛙》或者《蹦》之類的繪本,英文也要選簡單的,類似簡單的。
如果錯過了最初的英語啟蒙,也是可以先從兒歌入手,比如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等孩子學會了兒歌,再去看繪本。
3.通過英語兒歌表演舞蹈。
女兒在上幼兒園小小班的時候,外教老師就是教給孩子隨著英文兒歌表演舞蹈,孩子在跳舞的過程中,也就不知不覺把英文學會了。
小提醒:任何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從一開始學的時候就能口齒伶俐,吐字清晰。
所以兒子在最初接觸的時候,有可能會發音不準,或者是歌詞唱的不對。
這個時候只要給孩子反覆聽就好了,不要去刻意糾正容易傷害孩子的興趣。
——————————
我是晨光微曉,學英語、愛繪本、專註育兒心理、育兒經驗分享的倆娃媽,歡迎關注交流。
?
※孩子沉迷手機,父母也有責任 丨雙語閱讀※怎樣做父親※800G兒歌資源下載目錄※那些作為榜樣的孩子的處境與腳本※安撫物管不管用?孩子都有的「戀物情結」
TAG:早教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