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孤僻,自卑與開朗並行,不愛跟人交談的人是如何養成的?
【第一】自卑、敏感的根源是在自己內心有個「我不夠好」的種子,害怕別人認為你不好。如果別人認為你好你就認為自己好,如果別人認為你不好你就覺得自己不好,所以會害怕別人給你負面的反應和評價。
這樣就把自己的快樂與否的選擇權交付給了別人。自己就變的被動了。
然而,即使別人說你不好,你就不好嗎?
人的痛苦就在於執著的抓取,想通過保留物質、別人的愛(喜歡、接納、認同)、身體(生命)來讓自己維持快樂的感受。
人的成長就是面對現實,戳破童年期的美麗的七彩斑斕的肥皂泡泡。魯迅先生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事實是,根本就沒有一個別人的認同你是可以抓的住的。這個誤以為能抓住的別人的愛和認同永遠不變只是兒童美麗的肥皂泡泡的遊戲,一戳一抓就破。所以這只是我們的妄念。
我們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我變的夠好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喜歡自己。然而這也是美麗的肥皂泡泡,也是一個幻象。很多人不斷的想往上爬,以為爬高了,成就大了,表現好了,別人就會喜歡自己。然而即使當了公司一把手,即使成為國家總統、總理也會被人說哪些做的不夠好。
這世界有誰曾被所有人喜歡而不被人罵呢? 好人雷鋒有人罵嗎?破掉我做好了就會被人認同的妄念,偉人做出對國家對人類傑出的貢獻,依然有人說他不好。就連孔子、佛陀、耶穌這些慈悲眾生,所有行為都是善行的聖人,都被人罵和釘死了。我們以為我們變的更好就會有人喜歡,拚命的向上想自己更美、更有知識、賺更多錢、更多權利和地位,然而,縱然是國王,無論國王怎麼做都會有一批人罵他們。只要在意執著別人的看法,抓取別人的認同,就會因為自己的念頭而受苦了。
愛自己、理解自己是誰的責任呢?實例: 美國鄉村歌后卡朋特因想減肥獲得歌迷的喜歡而患上厭食症,因營養不良死亡。即使是歌星、影星,成為萬人迷,然而只要不懂得愛自己是自己的責任,執著的以為要通過抓取別人愛自己才覺得自己夠好的這個念頭,而承受痛苦。有誰可以確保別人喜歡自己就不會變化想法喜歡別人呢?
【第二】美國高度物質文明,精神疾病發病率不降反升,全世界,精神衛生疾病已經成為所有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人類在滿足自己慾望的道路上可以真正的獲得心靈的自由和幸福嗎?得不到的時候感到匱乏、自卑、焦慮,得到後感到恐懼、害怕事情,如果人的想法是自己的快樂需要條件滿足,就會成為條件的奴隸,患得患失。
當我們放下想得到的念頭的時候,依然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沒有了那份抓取的內心的焦躁。卸下了精神包袱,感恩的享受與自己有緣的每件人事物,快樂的活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美嗎?
真正的快樂是無需條件的,只需珍惜和享受當下!幸福不在頭腦里的認知,誤以為需要達成某個條件,當人這樣想的時候,反而焦慮了。當體驗到不需要任何條件,自己也有享受快樂、幸福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就跳出了原有的思維框架,感受到輕鬆、自在,收穫了一份安心的寧靜的喜悅。存在既是圓滿,當下就體驗到滿滿的幸福感。
破解掉誤以為要得到物質財富或別人的愛、別人的認可才能快樂的執念。
破掉自己的貪執,貪念。
假相是事情做成功了,別人對我好了,我才快樂,越這樣想越糾結,進入惡性循環。先成功才快樂,是假相。
真相是,無論什麼情況都快樂的人,沒有任何條件都開心傻笑的人,才更容易吸引別人,吸引成功。所以真相是先快樂才成功。
【第三】在青少年時期,我也曾經是名很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曾經歷過強迫症(反覆檢查、反覆擔心各種危險)、社交恐懼症(包括視線恐懼症、餘光恐懼症、臉紅恐懼症、迴避見人、緊張、手抖、說話結巴不流暢、出汗、小便緊張不自然等)、焦慮症及其軀體反應(偏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抑鬱低落、性心理障礙、情感婚戀挫折障礙等一系列複雜心理障礙,當時很多心理癥狀糾結在一起。回想我在20多年前高中的一段經歷:曾經非常自卑而變的異常敏感。就是高中時候課間十分鐘休息時候,幾個同學圍成一圈在說話、聊天我就認為他們在說我壞話,幾個同學在一起講笑話,我就認為他們在嘲笑我。上課的時候覺得後脊梁骨發涼,因為覺得別人在我背後戳戳點點的說我學習也不好、也不會玩,什麼都不會。誰要是發出什麼聲音就覺得他們是故意的,對我有意見。現在看其實都是自己因為自卑而過於敏感。那個時候都覺得自己敏感的精神分裂了一樣。害怕高考考不上,結果考場里直接暈場,頭腦一片空白,不得不讀三次高三,參加三次高考。大學裡的時候跟任何人說話都害怕說錯話,害怕被嘲笑,說話就臉紅、出汗、身體發抖、說話結巴。為了拯救自我,經過十年不間斷的自我分析和體驗,深入的研究心理治療,一點點的清理自己的心靈創傷,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個過程有失望,有反覆,有放棄。慶幸的是自己在無望中也一直堅持著自我拯救,對自己經年的修修補補終於換來改頭換面,修通了過去的情結,明晰了自我的人生定位。現在的我恬適而安詳,已經完全、徹底的康復。如果你想匯入茫茫人海,心態上就要學會調適。不管世人多麼浮躁,你只要看清楚了你自己就不會盲目自大和自卑。因為青春歲月都耗費在與心理障礙的拉鋸戰中,無意間熟悉了各種複雜心理障礙。由於對心理障礙的治療體驗良久,積累了經驗,並且堅持不懈的自學和參加各種正規的心理學培訓,接受心理教授的督導,逐步的成長為一位心理諮詢師。心理障礙患者的痛我也曾切身的感受過。也曾深深體會到痛徹身心,生不如死,而又不被周圍的朋友、家人理解的絕望心境。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努力!
【第四】在意別人看法,害怕別人嘲笑,緊張而躲避交往,能真正的自由嗎
你唱歌不好聽」、「你穿這個顏色不好看」、「你這麼笨,學什麼數學」.......諸如此類評頭論足的話每個人都聽過無數次。
在難過的同時,你有想過你為什麼要聽取、相信他們的評論嗎?
我們都在追求自由,可是我們真正的自由嗎?
我們並不自由,那麼阻礙我們自由的最大敵人是誰呢?
你猜對了,這個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你看嬰兒在玩耍的時候,其實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自由的。
他們不會去考慮社會責任,他們不會擔心自己被人嘲笑,他們不會害怕失敗或者是被拒絕,他們最真誠的表達的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害怕去愛,而且當他們看到愛時,會跟愛一起融化。
那麼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自由的呢?
它就發生在我們被整個家庭和社會「馴化」的過程或者說是我們逐漸被社會化的過程中。
那一年你4歲,非常喜歡唱歌。你有著動聽的躍動的嗓音並且唱歌讓你快樂。
有一天你媽媽加班到了晚上8點才回家,你不知道她今天跟同事吵了架並且被一位客戶投訴,不知道她今天頭疼了一整天晚上幾乎都沒有吃飯,不知道她此刻還是頭疼欲裂並且非常想靜一靜。
這些你都不知道。
你只是很開心,看到她回家你就更開心了,你開始放聲的歌唱,歡快的圍著她唱歌。你媽媽終於按耐不住了,沒忍住就對於有些凶的說:「別唱了!你不知道你的嗓音很難聽嗎?」
那一刻你住嘴了。
從此你變得不太願意唱歌了,因為你怕別人討厭你。你覺得自己的嗓音很難聽,所以索性就不要唱了。你甚至開始變得很害羞,不敢跟其他的小朋友講話。
而所有的這些變化,僅僅是因為你媽媽在心情糟糕的時候那麼無心的一句斥責。
她並不知道這句話在你身上的影響,她像全世界的其他媽媽一樣對你懷揣著最美好的期望,可是她永遠都不知道一句話可以在你的心裡生根發芽,變成了一個你束縛自己的,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你上初中的那一年開始愛上了數學。
你發現數字是如此的奇妙,不管是代數、算術或者是幾何,它們的規律是如此完美,讓你在其中不能自拔。
你並沒有想爭什麼,但是在全班的第一次數學考試中,你拿了第一名。在你看著成績單驚喜不已時,老師在講台上說了這麼一句話:「數學的思維一般還是男生比較擅長,女孩子可能開始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慢慢學到比較複雜的知識,就要落後於男生了。」
你很難過,為什麼就因為自己是女孩子,所以數學就會慢慢落後呢?
你也不懂是為什麼,但你好像真的像中了魔咒般的數學成績在初二時開始下滑。
每一次你沒有學好,你腦中便會響起老師的那一句話,然後你發現自己開始慢慢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甚至開始討厭數學。
直到有一天你告訴自己:女孩子的確不擅長數學,所以我還是去鑽研文學吧!
這位老師的一句偏見,再一次的,被你相信並且內化成自己的聲音。從此,你和自己,簽下了又一個魔鬼契約。
當然我可以給你講無數個這樣你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這些很多的契約都是你如真理般信奉的:
「我不擅長游泳。」
「做我喜歡的事情是賺不到錢並且沒法養活自己的。」
「我如果按照最本真的自己活著,就沒有辦法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
「我如果現在不結婚就肯定嫁不出去了。」
「那麼美麗性格好又高智商的女孩子是不會喜歡我的。」
或者簡簡單單是那麼一句「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值得愛的人。」
這些魔鬼契約都是以別人的無心、善意或者惡意的評價開始,以你最終把它變成自己內心的聲音結束,然後你就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喪失著自己的自由。
所以你要如何打破這種契約呢?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這個人包括你自己!
因為不管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那都是他們對你言行的理解。
比如你畫了一幅畫,然後有人說:哇,你畫的好美!你的畫本身並不因為她的評價而變得美了,而是你的畫在她的心中引發了她對於美的知覺。
同樣,你發現另一個看了你的畫說: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你花了一個星期就畫出這麼沒有價值的東西!同樣,這個評價其實跟你的畫在你心中的價值甚至是它的實際價值都無關,這個評價僅僅說明你的畫沒有觸及到這個人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僅僅是因為這個人想讓你難過(也許因為他自己根本沒有辦法畫出來!)。
你真正要問的,不是這幅畫到底美不美或者有多少價值,而是問問你自己,在繪畫的過程中你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了表達,延展或者綻放?你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滋養,才是讓你知道它的價值的評價!
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或者說對我們的言行的解讀,更多的反映出了他們是誰,而不是我們是誰。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你和女朋友還有另一位你的朋友走在路上,突然間你看到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賣花的小姑娘,你掏出錢包,買下了全部的花然後送給你的女朋友。
你的朋友在心裡想:他這麼做就是想在女朋友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大方。
你的女朋友在想:我知道他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全都買下來就是想讓小姑娘今天可以早點回家。
而賣花的小姑娘在想:他一定是很愛自己的女朋友,才買了這麼多花給她。
他們誰是對的呢?
也許都對但也可能都不對,因為你買花的真正原因,只有你一個人知道。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對你的行為動機的解讀,是透過了自己價值感的濾網,所以其實這些他們對你的評價,更多說明的是他們是誰,而不是你是誰。
所以當下次別人告訴你,你非常擅長演講或者你非常不擅長演講,都請你感謝他們的反饋。
但也請你記得,你擅不擅長演講,跟他們都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你是流動的、發展的、變化的,所以擅長或者不擅長都不是最終的你。而最終的你,是你選擇聽從真正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向著你想要的方向成長,並且接納此刻一切你還成長得不夠的地方。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我們的任何評價,這樣的你,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魔鬼們簽下限制自己的契約。
因為你知道,你生命的流動性,複雜性和豐盛性,都由你自己來決定。這,我親愛的朋友,才是是真正的自由!
【第無】自卑感其實是生命的信使,是提高心理素質的禮物。你不是有一個待解決的恐懼交往的問題,而是有一個正在經由緊張喚醒而展開的探索和開啟自己內心的潛能和奇蹟之旅。從內心深處喚醒我們的潛能和智慧。一般有兩種人生:問題人生,和智慧人生。把問題當成問題,則給自己製造了對立面,就陷在所謂的問題的陷阱里。而即便沒有所謂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沒有膽識去面對人生,還有會這個擔心而那個擔心。所以眼前的所謂的「問題」、「困境」是來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心胸的格局和智慧的台階,是開啟生命智慧的禮物。越把遇到的人事物當做不幸,越創造自己不幸的人生。心理和行為由於存在慣性,需要系統的心理訓練調整,一層一層穿越限制自己的心理反應習慣。穿透目前的阻礙和糾結。體驗到生命的本自自在、自由。通過心智模式的層層化解。任何事情不是問題。現在的痛苦其實是你找回自信的台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切發生都是來成就我們的,所有發生都是借事練心,都是生命的禮物,經由這個過程我們活出自在、喜悅的生命狀態。一個人不自信,就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卡在自己限制性的信念里,通過破解自卑的心理諮詢,和詳細的人生目標的梳理,找會自己真正的生命驅動力。從看到別人不好看到自己不好的這種看待事情的心理模式中發現閃光,你就可以看到一切都有恩於你都有利於你,是你生命的禮物,是來滋養你的。這樣你就會有幸福感,也會更強大。QQ微信362890071
首答,可能邏輯有點混亂。
嗯。。。我覺得這個東西好像有人是天生的,比如我天生就不太愛與別人交往,性格有點孤僻,從小就自卑,小學有很長一段時間沒什麼朋友,初中時候那個壓抑的學習環境還有怎麼也提不上來的成績真的很讓人崩潰也越來越自卑,到上高中以後漸漸開朗了,知道了自己的優點也有了信心,學會了欣賞自己,朋友也越來越多,即使這樣也很矛盾,因為有時候看自己不太順眼也有時候莫名有信心,好像神經病 。可是骨子裡還是有點孤僻,更多時候想一個人待著,現在已經習慣這麼矛盾了,覺得沒有什麼吧。人本來就是多元的。
可能孤僻自卑是天生的,開朗是假裝的,明明是不合群的人,卻還是學著那些開朗的人說話,最後發現本性難移
這個簡直是非常完美地描述了我啊。
小時候啥也不懂的時候性格可開朗了,上課搶著回答問題,不管會不會的都要說上幾句。
後來性格開始內向了,不知道為什麼,打心眼裡覺得那些不懂還亂說的人都超級愚蠢,再後來就發展到不愛說話,日常交際當然沒問題,就是在一個群體中不那麼容易被認識,被記住。
除了很熟的朋友以外很少講話。
但這並不妨礙我是一個內心開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