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是心胸開闊嗎?


如果題主說的心胸開闊指的是思維接受度高,為人處世不小心眼的話,討好型人格的特徵顯然是不滿足的,反而從內心深處他們往往是「無法接受別人不認可他,而逼迫自己去達到別人的願望」,這種自我邊界的模糊,我反而覺得是非常狹隘的。


?討好型?人格?首先?要?放棄?自己?的?喜好?去?迎合?他人?喜好,?既然是?去?迎合?他人?喜好?又?怎麼??會?自己?開心?呢。?那就不叫?討好型?人格?了。?但是?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調節?能力?算?強?的?吧,?不然?扛不住?的?早就?有?心理?問題,?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大爆發?了。??我覺得??心胸?是否?開闊?還是?要看?整體?性格?和?格局?決定,?不能?一概而論。


因為骨子裡的自卑感,所以她總是覺得低人一等,害怕別人的看不起,甚至就算別人一個眼神,他都會覺得別人已經看不起她了,所以她的「解決法」就是逼迫自己去討好他人,委屈自己,試圖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以博得別人的肯定。但就算是這樣,她依然沒有成功地擺脫內心中的自卑與自恨,畢竟無論他多麼努力,總還是有比她優秀、漂亮、更受人歡迎的人,所以每每遇到更優秀,或更厲害的女生,他就會越加緊張和壓抑,因為這會激發出他內心中的自恨及被她們所否定的恐懼。

雖然她的「解決法」並沒有成功地幫他擺脫自卑與自恨,但她別無選擇,所以,他不得不試圖討好所有的人,試圖做好所有的事,試圖把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無缺的女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內心中的自恨,才能找到一些內心中的平靜,才能讓自己少一點被別人排斥和否定的恐懼。

為了找到他自恨的來源,我們回顧了他童年的經歷。

從小他就沒有感受到爸爸對自己的愛和肯定。雖然媽媽是愛她的,但媽媽的愛卻是一種畸形的,有條件的愛——只有做的好,才能贏得媽媽的肯定,不然就會成為媽媽眼中的笨蛋。因此,她總是覺得自己笨,因為按照母親的話說就是:聰明的人什麼事情都能做好。所以他做錯了事情,就會覺得自己笨,難以接受自己的失敗,因為她內心當中已經存在了一個絕對完美和聰明人的「模板」,似乎只有成為一個這樣的人,才是有價值的,才能獲得他人的愛和接納。

因此,「絕對聰明、完美的自我」成了她的「解決法」,所以她無法忍受哪怕一個人的否定;她也無法接受自己哪怕一丁點的不足;也無法忘記自己犯的任何的錯誤。所以任何缺點、錯誤、否定在她的心中都變得異乎尋常的重要,而她獲得的成功,肯定卻變得輕描淡寫,似乎是應該的和情理之中的一樣。所以她才會活的如信中所談到的那樣糾結,那麼恐懼,那樣不安,那樣自卑。因為無論他怎樣努力,都無法實現自己「完美的夢」,所以在內心裡她是否定自己的,是憎恨自己的,也會把如此的憎恨外移,認為別人也是如此討厭她。

雖然有時「清醒」的時候,她也能意識到沒有人能不犯錯誤,也沒有人能贏得所有人的肯定,更沒有人能成為那個永遠的「第一名」,但因為恐懼,恐懼成為媽媽眼中的笨蛋,爸爸所討厭的那個人,所以她不得不逼迫自己繼續這個本無法實現的夢,因為她不敢從夢中醒來,如果醒來的話,她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如此無能、不可愛、無價值的自我,她也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並不是一個「聰明人」,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也註定不會被所有人喜歡和接納……

恐懼,因為恐懼我們選擇逃避,最深層次的逃避就是「逃避自我」。但就如同孫悟空無法挑出如來的掌心一樣,我們怎樣掙扎也無法擺脫自我,所以就不停地在「真實的自我」與「理想化自我」之間掙扎與糾結,成了一個生活在理想與現實夾縫中的人,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

想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的道理正在於此吧。

因為愛的缺失,從小患者就會缺乏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內心中就會產生被否定和排斥的恐懼。為何減輕內心中的恐懼,他會找到各種各樣逃避恐懼的辦法,比如,把自己變成一個乖巧,可愛,努力,道德,孝順,成功的人,這樣他就會贏得周圍人的肯定和尊重,這樣他就可以依賴這種外在的肯定來減輕內心中的自恨與無價值感。但「真的假不了,假的也長不了」,一個人註定無法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就好像一頭驢怎麼努力也無法成為一匹馬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註定是凡人,所以他總有維繫不下去的一天


討好型人格並不是心胸開闊,而是因為自卑。

自卑的人最容易討好型人格,心胸開闊的人一般都不在乎不喜歡自己的人。


可以這麼說,沒有自己,什麼都能容得下。


是發自內心的自卑


表現得心胸開闊,其實並不是。


推薦閱讀:

「媽媽,別人有的我也要!」這位媽媽的做法太贊了!
和你在一起,才是全世界
做人,請不要…
質疑里皮的人,要麼缺心眼,要麼沒良心
到了下班的點,領導都不走怎麼辦

TAG:人際交往 | 人格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