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甥狗吃了走」這句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外甥狗吃了走」這句話,前些天同媽媽帶著一歲兒子回姥爺家看姥爺,一共有五個姨媽同時在場,喜歡兒子的同時,就不斷的跟我媽媽說,你現在疼他也白疼(指我兒子)他以後是別人家的(指我婆家)這外甥狗吃了走都是很沒良心的。你現在疼他是因為你兒子還沒孩子,等你兒子給你生了孫子,那種感覺就不一樣了,還是兒子的孩子最疼,是自己的根。。。我心中一陣草泥馬奔過。。。稍微反駁一下,立馬說我剛結婚,現在什麼都不懂,等到她們那歲數就明白了,還說是老一輩的傳統都是這樣,關鍵是我媽現在被灌輸的也是這麼認為,天天說幫別人帶孫子。。。我該如何看待
幫別人帶孫子,沒有用。這話放在百八十年前是成立的。以前生產資料不足,生活水平低下,父母老了之後全指望兒孫。若兒孫不孝自己晚年生活必然十分凄涼。為什麼女兒靠不住,因為女兒一旦出嫁就成了別人家的媳婦,上要伺候公婆,中間伺候丈夫操持家務,下要教養兒女。女人想要自謀生計難度太大,多數女人仰仗公婆和丈夫過活,想回趟娘家還要報備丈夫批准,話語權都不能說低,簡直根本沒有。至於外孫更是別人家的孩子,畢竟個人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宗族,一個人若是被除族等同於喪家之犬,想靠自己單打獨鬥太難。而且習俗默認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朝嫁為人婦別說贍養自己父母了,回家看看都是奢侈。而兒子孫子則不一樣了,利益共同體,終身不解綁的,指望兒子養老,指望孫子光耀門楣。在父權制度下,只要不分家,甚至兒子賺的錢都要交公。一個寄託了全副期望和身家,一個完全指望不上,兒女地位之別可想而知。
但是如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了呀。所有重男輕女的利益因素全都崩塌了。法律對兒女贍養父母的義務可沒有因為性別不同而加以區分。女人工作賺錢成為常態,經濟和話語權也不比男人差多少,人身自由——限制人身自由那叫非法拘禁,可以報警抓他!宗法制度——如今誰認真提起來別人會以為他在搞笑。個人方面,賺多賺少全看自己能力(家裡有礦除外),家庭方面,小家庭日益取代大家庭,兒子也好女兒也好結婚了都不太會跟父母同住。兒女有什麼不同?父母繼續因循守舊把女兒當作潑出去的水,女兒寒了心,兒子也未必領情。想靠兒子養老還得先看兒媳婦臉色呢。父母若能看明白局勢一視同仁對待兒女,將來要求子女承擔共同的養老義務也更加名正言順些不是嗎。話說回來很多父母有退休金傍身本就無需子女付出多少金錢,不過是多回家看看而已。
重男輕女這件事在之前的千百年間是有其實實在在的利益的,但時勢變化早已今時不同往日,老一代很多人繞不過彎兒來而已。作為女兒當然是要讓父母明白,孫子和外孫的差別不過是姓什麼而已,又不能當飯吃又不能當錢花。但是你作為女兒同時也要給父母一顆定心丸,即你們待我與其他子女一般,將來我也如其他子女一樣盡到贍養義務,把父母照顧得妥妥噹噹的。所有隻要利益罔顧責任的行為都是耍流氓,父母如是,兒女亦然。
中國人覺得,一句話只要押韻,就聽起來有點道理
外甥鼠、吃了苦。
外甥牛,吃了留。
外甥虎,吃了辱。
外甥兔,吃了住。
外甥龍,吃了慫。
外甥蛇,吃了訛。
外甥馬,吃了傻。
外甥羊,吃了強。
外甥猴、吃了牛。
外甥雞,吃了欺。
外甥狗,吃了走。
外甥豬,吃了哭。
所以關鍵,在於外甥的屬相。你查查?
這都推的啥問題,寫打油小段子?
因為,他們把外甥當外人,並不和親孫子一個待遇,然後,等外甥長大以後,和他們明顯不親,又說正好應了這句話。比如,我和姥姥就不親,小時候在姥姥家住了一周,她求我回自己家,因為我在那裡白吃白住,沒有給她錢,她說靠姥爺的退休金(那時候1k多,各個舅舅也給他們養老錢),養不起我。長大後,就有人說這外甥女白疼了,關鍵是,根本就沒疼過,但是,誰會聽你說過去的事呢,當然,看老人還是去看的,但是,肯定不會像對待自己特別親的親人那樣。。。
怎麼看待?
這就是重男輕女的產物。女兒是潑出門的水,自然女兒的孩子也得不到重視。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因為老一輩的人都在那種環境下長大,如果反抗,甚至連活下去都困難,他們要活下來,就必然要接受這種思想。
關鍵是這個過程,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還認為這種狀態是正常的,並把這種思想理所應當的賦予傳統的標籤,將之合理化,她們就這樣,從受害者變成了施害者。
整個過程是無意識的。
隨著女人地位、經濟、思想程度的提升,這種衝突就逐漸的顯現出來,題主這種狀態還是比較輕微的,嚴重一點的就好比都挺好里的蘇明玉...
怎麼改變這種狀況?
其實,改變不了,老樹是不能修剪的,一動就死。
一種思想崛起的前提是,那些反對的人的死去。
所以,重男輕女這種思想的改變,只有等待這些重男輕女的人一代代的死光了(他們都是無意識的,自己察覺不到),才會逐漸得的到優化。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辦法,這個過程就是這麼的緩慢。
至於如何看待外甥狗吃了走這句話?
其實,不僅僅是外甥,哪怕就是甥,也是吃了就走。
愛是向下傳遞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永遠十倍於超過孩子給父母的,更別提孫子了,繁衍後代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筆虧本買賣,還是虧到太平洋的那種...
最初是那個SB說出的這句蠢話?!這種不負責任的負能量言辭的盛行真的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我姥姥對我很好,我也很喜歡在媽媽家那邊玩。就特么的以為這句蠢話,小時候我過得真的很難過,而且因為小孩子總喜歡代入感,所以我在面對我姥姥家那邊的人時候一直對自己理論上長大必須應該不孝順深感愧疚 。
四五歲的時候我姥姥帶我玩也會經常念叨這句話,她以為我不記事小孩子沒思想也不避諱,小時候每次提到這種嘆息都特別難受,感覺自己是一個狼心狗肺的人辜負了長輩的一片好意。
另一方面這句蠢話給我家長輩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小時候我有一種感覺,好像姥姥很怕我以後丟下她以後再也不理她並且為之深感難過。
綜上所述,這句話最初可能只是一位內心受到傷害的老人的自我安慰的慨嘆,是不可以作為一個論斷去惡意揣測兩輩人的感情,不僅會給祖孫之間造成情感上的困擾,家人感情的疏離,並且對小孩子三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劣處。
不是有人喜歡吃屎也一定要去看待一下的。
這話體現了什麼,怎麼看待沒多大意義。重點是你母親對這句話什麼態度,在這件事上是怎樣實際行動的。
這個問題不匿。
就在上個月,我的90歲+的高齡外婆離開這個世界了。
我從小沒有爺爺奶奶,外公也沒有見到過,我記事起,只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外婆。
打小,我在外婆家吃飯,或者在外婆家門口吃東西,都會被過路的人說「外甥狗,吃了往外走」,說這句話的,有隔壁的嘴賤老男人老女人,有舅舅家的表哥表姐們,外婆是單過,每次聽到都會跟我說,你吃的外婆的,跟這些人沒有關係,不用理他們。
也發生過從外婆屋裡拿著吃的出門,被舅舅家的哥哥搶走,順帶給了我一耳光,跟我說,這是我奶奶的東西,你憑什麼吃。我在場地上嚎啕大哭不懂為什麼他奶奶的東西,也是我外婆的東西,我不可以吃呢?
每次坐在走廊,有人路過,問我外婆,這個小姑娘是誰,我外婆總是擲地有聲的說:這是我孫女。。從來沒有加過一個外字,說我是外孫女。
就是這樣,外婆力排眾議(三個兒媳婦的反對),在她力所能及里,給了我最好的愛。
本質上來說,中國傳統上就是利益大於親情,至於愛情更是狗屁。總歸一句話,利大於情。自古是一個薄情的傳統,對兒子好,不是因為疼愛兒子,而是養兒防老,有利用價值。輕女,是因為女兒嫁出去,沒有利用價值。總而言之就是一個以實用為目的的親情。
我們不要高看所謂的傳統文化,那些東西大多是狗屁,完全就是一幫小人蠅營狗苟,算計出來的文化。在這個文化里,大家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都是對別人指指點點,用道德約束別人,而自己則是個偽君子。
比如孔子不飲盜泉之水,不吃嗟來之食。說的容易,他自己能做到嗎?從來都是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東西在那裡大放厥詞,美其名曰聖人!
這就是一句親切的玩笑吧。
我第一次聽見這句話是我表舅說的。我表舅是天津人,家裡經濟條件很好。小舅也很有文化,是腹腔外科的醫生。他有個獨生女兒,給他生了一個外孫子。有一次我們去天津跟他一起吃飯。他說他現在天天在家看著小白眼兒。我沒有聽明白,問他:你看著啥?
他說:我看著我們家小白眼兒。
我還是沒聽懂,我說:看著你們家啥?
他說:「小白眼兒,就是我的外孫子,外甥狗外甥狗吃完了就走,都是白眼狼。我們管外孫子叫小白眼兒。」
我恍然大悟。
然後一起吃飯這兩個小時,他就不停的在說他們家小白眼兒如何如何,小白眼兒如何如何。小白眼兒愛說話,小白眼兒愛跳舞,小白眼兒喜歡玩什麼玩具,小白眼兒快要上幼兒園了。這個小白眼兒就是他的掌上明珠啊!
你是你媽媽的女兒,你生的孩子是你媽媽的外孫(女),不是外甥(女)。
外孫(女)指的是女兒生的孩子,你可以是外公也可以是外婆。
外甥指的是姐姐或者妹妹生的孩子,你也可以是姨媽,也可以是舅舅。
現在人是怎麼了,族父,族兄弟,族從祖兄(弟),從父兄(弟)之類不用你們記清楚,起碼族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區別,表哥(弟姐妹)和堂哥(弟姐妹)的區別,以及外孫(女)和外甥的區別還請分分清好嗎?
回答中有人認為,中國這麼大,稱呼也是很多樣很複雜的,他們那裡外甥就包含了外孫的意思,事實上,如果從發音而言,我們這裡(吳語區蘇南片)外孫和外甥也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寫字,還是分外孫和外甥。而且我們這裡把祖父叫做阿爹,把父親叫做爺或者爺爺,《木蘭辭》就有「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之說,說明古代的爺指的是父親。但是我在知乎,不會把父親稱為爺或者爺爺,不會把祖父稱為阿爹,不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因為知乎不是一個地方性的平台,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甚至全球性的平台,所以請規範用詞,盡量避免方言,如果用了方言稱謂,也請跨弧標註。
外甥外甥女都是滴。
當然外甥是毫不遮閉。十一,我二姐晚上醫院二線夜班,這小子晚上跟著她姐非要留在我家,但是床小擠不下,索性就跟著我回去了。到了十點,他跟我說有點餓啊舅舅。我說那我給你下碗雞蛋面吧。他滿臉嫌棄但一聲不吭,於是我就下樓騎著我的電驢帶著他到小區不遠的小吃街,買了一大份炸雞和一大瓶雪碧。我看著他咔咔吃著雞塊溜溜喝著雪碧噝噝舔著指頭還目不轉睛一直看動畫片,搞的我也有點餓。結果這小子一口氣把一斤半炸雞吃的就剩點末。我問他吃飽了么?他說還行吧,說完拿著雪碧瓶子就跑我爸媽那個空屋子睡去了。第二天,抱著瓶子跟著我姐回了家。。。
當然我還是很喜歡我的外甥外甥女的,血源這東西很奇怪,打小他倆就喜歡湊我跟前玩。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閨女,但是還是很喜歡他們兩個。他們倆作為哥哥姐姐,總是愛護著她這個妹妹。我知道知乎是個小資情調濃厚的地方,玩具什麼的,家裡來的表兄弟姐妹都不是人,都不能玩,強調個體財產安全第一。我就不這樣,來了可以玩,但是哥哥有哥哥的樣子,姐姐有姐姐的樣子,玩具一塊玩,都可以玩,有秩序的分享。外甥女最大,她是大姐,玩的時候她也總是自己最後玩,但是她是秩序的維護者。我閨女現在的幾乎所有毛絨玩具都是她的姐姐哥哥送的,戶外的玩具都是我給她們買的。我大姐家的孩子排行的話,第二,但是以自我為中心,嘴很會說,一堆理由,來我家我也是熱情招待,但是總是製造噪音垃圾以及和其他人爭奪東西,我閨女兩歲她六歲,沒一點當姐的樣子,太獨了。為了不讓我大姐覺得我有區別,儘管這孩子不省心,也盡量一視同仁。當然我是個暴脾氣舅舅,誰獨不讓娛樂,出去買東西沒誰的份,包括我兩歲的閨女現在都知道,玩具再喜歡自己玩一會兒也給別人玩一會兒。
人本來就是群居的。
我們莆仙大地流傳著一句話:外頭孫、別人狗,吃完搖搖走。」
再說個我知道這句話的背景:
2010年左右,我搬到新小區居住,因為我家在一樓有個車庫,因為還沒買車,所以我爸把車庫簡單粉刷一下改成茶室。胡建人嘛,沒茶會死掉的!
就這樣我家的茶室成了左鄰右舍吹牛打屁的集散地。因為新小區大多是買了做婚房,所以會有一批嬰兒潮,一陣一陣的孩子年紀差不多的滿大院跑。大人們就聚集在一起喝茶散養孩子。
裡頭有位鄰居大爺,那一天帶的是外孫女,並沒有重男輕女,也是拿著當寶貝一樣。當時小女孩不知為啥發脾氣了,大爺百般討好。女孩兒就是不依不饒。大爺說,要不就跟爺爺回家吧?回家吃好東西看動畫片好不好?
重點來了!女孩兒哭著說:我不要!我要我自己的爺爺.......
大爺哭笑不得......笑罵道:這TMD……帶了這麼久老子是別人的爺爺........我爸插句話:我打小聽舅舅說「外頭孫、別人狗,吃完搖搖走。」果然名不虛傳.....
哈哈哈哈有些話並不是針對誰,而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
這話除了本身帶有重男輕女味道,還體現了重男輕女思想下家族關係里娘舅勢力的強勢。
重男輕女和娘舅家的強勢,二者看上去是矛盾的。
但就好比今日某些人和某些地區一邊重男輕女,一邊女性還在婚姻市場里緊俏、可以要房要車要彩禮。
它們背後的邏輯是相通的。
姑娘帶著小孩回娘家,娘家人敢說「外甥狗吃了走」這種話。
反過來,娘舅帶小孩到姑爺家,你看看姑爺家敢說這種話不?
這套邏輯本質上還是重男輕女的。
娘舅勢力在姑爺面前占強,強的是那個舅,而不是你這個娘。本質上人娘家人就把姑娘看得賤,姑娘只是用來維護娘家人面子的工具,給姑娘出頭也只是給娘家人長臉,而不是說真把你嫁出去的姑娘還當回事的。
娘家實際上可以不顧及姑娘現在的家庭,在姑爺這邊耍橫,因為反正姑娘不在自己家。而姑爺這邊,老婆是和自己一起過的,反而不敢對娘舅家不敬。
所以越是重男輕女,越是嫁女兒的一方得勢。
注意是嫁女兒的一方,而不是女兒。
嫁女兒的還能當面說自家女兒的直系後代是狗呢。
對外人的玩笑話沒啥好看待的啊~最多跟著開玩笑說「狗嘛最忠誠了,最記恩情了~誰對他好以後他肯定加倍對誰好~」
對你媽媽么,唔——
1.以身作則,對媽媽好,對外婆好。
2.教兒子給外婆甜言蜜語「外婆你最好了~外婆我長大了一定會給你買好吃的~外婆。。。」
融化!
我的外婆,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然後平均每個兒女,都有3到4個兒女。
這樣一算,我外婆有10孫輩,14個外孫。每年到外婆家,都是聚到外婆家,很少去舅舅家。那一個熱鬧啊。有幾個特別受寵愛的,更是長年住在外婆家,當寒暑假就去外婆家。那句話,也是聽得最多的。
相反,我奶奶有8個兒子,孫子孫女有28個。但是我們堂兄弟姐妹,反而很少聚到一起去。我在我奶奶家吃飯,可能從出生到我奶奶去世,還不到十次。相反,每年過年過節,端肉端面到奶奶家的次數,更多些。當然,因為我奶奶沒有生女兒,自然也沒有外甥狗,所以我們都沒有資格說那句話,只有被人說的份。
外婆偏愛外孫,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情。到了外婆家,基本上只有吃喝玩樂,沒有什麼管教,也沒有什麼家務要做,真正的樂翻了天。特別是那麼多人聚在一起,更加好玩了。所以,外甥狗,吃了走。就是孫子輩對外孫的羨慕妒忌恨啊。
你下次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老話也是有道理的,以後這種家庭活動你就不參加了,你要參加婆婆家的家庭活動。
過去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別說是外甥了就是親姐妹來了多待一天多吃一頓飯,哥哥弟弟的眼神都變了,恨不得立刻把你哄走。
時代變了物質豐富了很多過去很有道理的東西現在看就是一個笑話
我外公外婆生了3個女兒沒有兒子。我小時候和我的表哥們都是在外婆家長大的。所以我和我的三個表哥都是外甥和外甥女。
現在長大了,外婆去世的早,外公80多歲了。但是身體非常健康。農村的老人家基本沒有退休金的說法。他現在的生活費醫療費是我媽媽和兩個姨娘共同承擔,平時我和三個哥哥也會經常給他錢。
我一般一個月給三五百左右的零花錢,我幾個哥哥也差不多。大頭還是我爸爸媽媽和姨娘姨夫出。過節就一家家過。也沒有說沒有兒子就沒法養老或者外甥不是孫子的說法。
再說說為啥我和三個哥哥都是外婆帶大的,而不是奶奶帶大的。我爸爸母親早逝,所以我們家條件不允許奶奶帶,其他哥哥的奶奶趕上了多生孩子的時期。所以他們的奶奶有很多兒子女兒,他們有很多孫子。孫子多了就疼不過來,還沒有我外婆心疼他們。所以我們就都是外婆帶的。
我們那裡是「外甥狗,前面吃了,後門走」 。 主要是押韻。而且以前的時候女方回娘家真的就只有初二那一天。所以才會這樣說,連夜都不過,吃完飯就走了。
不過還有一句,「娘舅大過天」這句話。
推薦閱讀:
※當你與長輩意見不一樣時,為什麼他們就一定是對的?
※家裡人生病還自己還該不該去上大學?
※想問一下我不喜歡我的二胎妹妹有錯嗎?
※心裡很恨公婆,不想讓他們見自己的孩子,有錯嗎?
※父親家庭暴力出軌,勸母親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