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言說,皆無實意,凡有所說,皆是虛妄。那麼佛、真如、法性是不是所說?如果是,不就也是虛妄了?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菩提及薩埵俱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不可得故;受、想、行、識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受、想、行、識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處不可得故;耳、鼻、舌、身、意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鼻、舌、身、意處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處不可得故;聲、香、味、觸、法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香、味、觸、法處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界不可得故;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耳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界不可得故;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鼻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鼻界不可得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舌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舌界不可得故;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味界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身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身界不可得故;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觸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意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意界不可得故;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地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地界不可得故;水、火、風、空、識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水、火、風、空、識界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苦聖諦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苦聖諦不可得故;集、滅、道聖諦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集、滅、道聖諦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無明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明不可得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內空不可得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真如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真如不可得故;法界、法性、法定、法住、離生性、平等性、實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法界乃至實際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四靜慮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靜慮不可得故;四無量、四無色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四念住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念住不可得故;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空解脫門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空解脫門不可得故;無相、無願解脫門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布施波羅蜜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布施波羅蜜多不可得故;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五眼但有假名施設言說,五眼不可得故;六神通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六神通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佛十力但有假名施設言說,佛十力不可得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四無所畏乃至一切相智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無上正等菩提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故;無上正等覺者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無上正等覺者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無相,是能說的嗎?但是有相,總是能打的吧?「打」雖虛妄,但是從不斷的「被打」中,能趨向無相。
但有言說,皆無實意,凡有所說,皆是虛妄。
凡是實意,皆可被說,被說實意,非實意身
比如甜味,說出來的辭彙不是甜味本身,所以真如法性被說出來以後就不是真如法性本身,可是真如法性本身也無非就是被描述的那個樣子而已
勝意諦/相,盡量不要直說。
直說恰如岸上一清凈妙明無所事事者,跳入絢爛多彩的溶液池,與池中沉淪者身語意接觸。
佛菩薩是倒駕慈航並且定慧深厚,在案在池,自身無分別。
初悟道者,就應該一箭破三關,上岸後先跑的遠遠的,穩一穩,定一定。
稍後再考慮接觸磨鍊,甚至倒駕慈航,狹義上幫一幫以前的自己(不倒駕慈航,焦芽敗種?),勝意諦上不可說。
若剛出來,便沾沾自喜,終日與關吏盤桓撩閑,說不得又掉回去,又須一番反覆。
池內的眾生,亦只能用池內的言說概念來影響教育。
非是佛菩薩著相,實乃權宜之計不得不如此。
「池內眾生」之根性利鈍,既住池內,直示勝意諦,大多不能理解信受(頓悟頓入,多是再來人or臨時之人,畢竟少數)
有為有相有見法皆權宜之計,皆可舍。
這些法對自力能上岸者而言,皆無實意,
佛菩薩為了眾生理解信受並不走偏,操碎了心,無尋無伺倒駕慈航示現為有尋有伺。
為免眾生執斷滅空邊,說因緣諸法,
為免眾生執恆常有邊,說諸法皆無實意。
如果你諸法修的挺好,開始納悶為什麼佛菩薩說諸法皆無實意,法應舍,恭喜你,你在進步。
如果各種法門離領域掌握還差十萬八千里,憑自我智慧不能圓融,便認定別人有毛病。
就像一個loser,質疑一個名利全收正派的實業家,既有這個也有那個,既要這個也要那個。憑自我微薄智能臆測,這怎麼可能做得到,必定有陰穢腌臢骯髒之處!
實業家帶動大家進步提高生產力生活質量,佛菩薩狹義上,更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後一種人,貧苦/沉淪,只能說 該。
現階段理解,以上
諦深大師開示:佛法不是妄說
善知識,佛法以實證而不滅,若無實證,即遭斷滅。入吾坐下,莫以妄說為之,若以妄為,斷滅佛種。譬如釋迦佛時,有人妄說淫者無罪生身起大猛火墮落地獄即是謗戒實證。
是故,善知識,若有人以講說成名卻無實證,是人乃重罪者,若以是宣傳即為邪魔道法。望坐下弟子及聲聞善者多於佛法修證了意,莫落妄說 。諦深2015,1,12日示。
所以會有禪宗的教法,宗門有很多破斥虛妄的方法,但一般人也是流於文字禪,不能真修實證,不能去證到自性,多是去用分別意識理解自性。
推薦閱讀:
※佛陀是如何知道眾生居處,從而道出六道輪迴?
※佛學說無我,什麼是無我?
※東方陽熹:一字偈——道德真源
※怨天尤人之時,想想因果
※南懷瑾《南禪七日》—— 七、入定福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