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觀點?
難講啊,難講,一言難盡。
我一向主張一個觀點——大眾始終是愚蠢的。
即:大眾是愚蠢的,通常是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
後來覺得不妥,太「絕對」,遂更改為——大眾在部分領域裡,是愚蠢的。
即:大眾在某些方面可能很聰明,但他們在某些方面也是愚蠢的、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
別看這兩句話似乎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
但我很清楚,我在某些方面也是愚蠢的——我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大眾好一些,但我仍然是大眾,仍然會在「某些方面」愚蠢。
但我比很多人,要聰明一些。
我的聰明之處,是「我在更少的地方愚蠢」,而他們「在更多的地方愚蠢」。
我也只是個普通人,我為什麼比「某些人」要更聰明一點?
我覺得是因為我想的比他們多一些。
「當代年輕人缺乏自我思考能力」這句話不對。
不是「當代年輕人缺乏」,而是「人們」一直都缺乏。
只是這句話單獨指出了「年輕人」這一群體。
為什麼大家都「不太思考」?
因為思考很累,思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我寫到這裡,只寫了幾段話,但我卻想了二十分鐘。
邊想邊寫,想想「這句話」,想想「這句話的邏輯」,想想「我見過的現象」,想想「怎麼寫出我的看法」,想想「我的觀點」。
寫到這裡,又卡了幾分鐘,不知道該怎麼寫了。
思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一個很累的過程。
正如上面所講,我寫到這裡,用了接近半小時。
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值」的,有這半小時可以做其他很多事。
但我認為值,所以我在思考、然後寫下來。
我只知道思考的效率是慢慢增加的,當人習慣了思考,他就會形成一種「思考習慣」。
遇到事情,會很快的思考、思考的很全面——這一點我很難形容。
非要說的話,大概就是同一時間,知道同一消息,善於思考的人能在短時間內處理更多的信息、做出更全面的判斷。
我認為思考是有用的、是需要慢慢積累的。
但有些人不認為思考有用——甚至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需要多思考」。
當他們看見「當代年輕人缺乏自我思考能力」這句話之後
大概不會深思、思考,而是直接蹦出幾句話
「你才不會思考!」
「思考那麼多有啥用?能讓你吃飽飯?」
「這問題真無聊。」
這個問題下面,沒有「這種回答」,是因為這裡是「知乎」,也因為這個問題並沒有「火」起來。
知乎里進入了再多的「普通用戶」,它也仍然是一個水平相對較高的問答平台。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其他地方,就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最起碼在知乎里,大家天天看見「這種問題、那個問題」之類,看到問題的時候,多少會「下意識的想一下」,哪怕想不出結果,也會形成一種「稍微一想」的習慣。
但在知乎,你也能看到一個很明顯的現象。
當有一個熱門問題出現了——大部分人都想進去摻一腳。
即便他們不懂那個問題,即便他們只能寫個三兩句話,就像隨口說說一樣。
不是你的領域、你懂之甚少、說不出個所以然
你為何還要「強答」,為何還要發表一下「只幾句話」的見解?
這是個問題,我以前就犯過。
我有時候想回答一些其他的問題——我腦門一熱,就想回答了。
但寫的時候,卻發現什麼都寫不出來。
我突然就明白了,這不是我的領域,我又不了解,那我寫它幹什麼?
但大多數人不會想這個,他們覺得他們有發言的自由,所以他們可以回答,哪怕就回答一個「。」
這我反駁不了,所以他們就回答他們的去吧。
我只知道這樣使用知乎,沒什麼好處。
然而我說出「沒什麼好處」這句話,恐怕又有人會說「用知乎還有好處?你著魔了吧!哪來的優越感,不就是一個故事平台?」
現實就是這樣,大家的認知是不同的。
我認為多想,有用——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
我認為不亂說「不了解」的東西——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
我認為知乎在某些狀態下,很有用——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
我認為很多很多事,我也盡量的講的很清楚——但有些人,還是不這麼認為。
有些理,是講不通的。
按理說,我作為一個公眾號,是不該回答這種只有11個人關注,總瀏覽只有幾百的「問題」。
因為得不償失,花四十多分鐘寫這麼多字,最後只是打個水漂,別說有人關注了,恐怕連個點贊都沒有。
如果換成很多公眾號的寫手,他們肯定不會這樣做,他們有他們的「套路」和「路線」。
而我認為這是有用的,即便這篇回答沒幾個人看,它於我而言,也是一種梳理思緒,是一種緩慢卻不可缺少的積累。
就像我今天是這種答案,以後可能會是其他答案。
這些答案對不對、有多少對,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這是我想出來的答案,而不是別人告訴我的答案。
我不是一天就能寫出這種長篇大論的,這期間大概有六七年的「複雜思考」經驗,幾年前看個小說會下意識的分析劇情、分析邏輯…
一直延展至今,才形成了「經常思考」的我。
上面說過,思考是一個很累的事。
我用了那麼多年,養成了這種習慣,我看到這個問題,我就能慢慢想出很多內容,而不是「隨便幾句」。
但別人呢?
我的思考之路,是從看小說開始,但多少看小說的人,願意思考?
思考之路,不止從看小說開始,但有多少人願意思考?
即便願意,又有多少人能經受住「思考」的過程?
拿這個問題舉例。
「如何看待」-「當代…」-「的觀點」。
看到這句話,最起碼要多想一下,那才算是「自我思考」。
什麼叫多想?沒什麼硬規矩,但肯定要多想。
比如這句話。
①這句話是誰說的?有無依據?
②如果認為無依據,那麼確實是「無依據」嗎?還是說,只是「我沒找到依據」?
③如果有依據,那麼依據是什麼?現在想想,能想起多少事?
④每次網上輿論熱潮出現,大眾都在跟風——這是一個「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依據,因為大家都在跟風、站隊,卻少有「分析思考」的。
⑤找出自己的結論——認同這句話,或不認同這句話。
⑥我認同(不認同)了,但我是否有局限性?別人是否認同?別人怎樣看待?
我順著這句話,做出了一系列的邏輯反應。
先判斷這句話「對不對」?
怎麼判斷?依據在哪?
找到的依據是否正確?
得出的結論是否「妥當不偏頗」?
我且認為,最少做到「我仔細想了想,才確定這句話對、或不對」——才能算是自我思考。
如果只是一拍腦袋——對!或者不對!
那是兒戲。
思考重在過程,結論是結果,但過程最重要。
過程是解析,結果只是結果。
並不是遇到任何事,都要深入思考。
而是遇到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比較需要深入思考的事,那時候才要深入思考。
順著邏輯,找出許多思考的要點。
這便是「我認為的」自我思考。
而我認為大多數人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
因為思考的習慣,不是短期能養成的。
這篇回答寫了接近一小時,幾乎什麼也沒幹,要麼想、要麼寫。
這就是我在思考的表現——我會花一個不確定的時間,仔細的想。
但絕大多數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因為思考始終是一個麻煩的事。
因此,我認為【當代年輕人缺乏自我思考能力】這句話是對的。
其實還可以舉很多例子,但想了想,也沒那個必要了。
例子是舉不完的。
就這樣。
最後照例附上兩句話
如果覺得我說的對,請點個贊——你收穫內容,我收穫數據。
如果覺得我說的很好,請關注一下我的公眾號:橙子會變甜。
不是當代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各個時代,都有不少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是處處與眾不同的人,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些人,總是與眾不同,事事都和大眾的觀點相反;有些人,又總是中規中矩,事事和大眾的觀點一致。但是,並不是與眾不同的人就是獨立思考的人。
為了與眾不同,而凡事就要特立獨行,就是成了「與眾不同」這個巫婆的提線木偶;為了中規中矩,而凡事就是不出頭,就成了「中規中矩」這個巫婆的提線木偶。
比如我們在網上常常看到一些人是「逢中必反,逢美必舔」,好像大部分公知符合這個特性。只要是中國政府做的就是錯的,只要是中國人的言行就是落後的、愚昧的;只要是美國政府做的就是對的,只要是美國人的言行就是先進的、文明的。反之亦然,也有一些人是「逢中必舔,逢美必反」。
※如何解釋停止了大部分被動思考,生活卻變得無聊了?
※資中筠:不要和不思考的人爭論
※感覺自己被束縛在牢籠之中?
※如何判斷某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
※如果地球上的物種都像人類一樣會思考,有意識,那麼人類在地球上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