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給流量明星做數據究竟是為什麼?
做出來的轉發百萬,影響力上千萬,但是粉絲量就在那,就那麼多,要那麼多假數據幹嘛?
想要知道為什麼,就要知道流量明星靠什麼賺錢
作品型和流量型的區別就在於
作品型是有五百人個人願意給他花一塊錢
流量型是能讓一個人願意為他花五百塊
這兩者都是一種本事,都很厲害。
雖然可能挨噴,但我還是要說。
流量明星的本質上是不需要作品的
流量細分下來有流量型演員,流量型歌手和純流量——愛豆
愛豆的本質是販賣夢想,是為了滿足粉絲心中的那個人。而不是靠真正的作品吃飯,所以吸粉才是最重要的。各式各樣的人設,各式各樣的造型,顏值啊和所謂的實力都是為了圈更多粉,然後帶動流量而已。
是黑是紅還是黑紅都無所謂,他們最怕的是「沒有話題度」
流量明星掙的錢,就是熱度話題度(流量)和商業價值。
微博轉贊評和各種榜單就是體現自己偶像流量的重要數據。
所以粉絲做數據是為了
①為了好看,轉贊評多證明紅啊
②為了給金主看,快看我們哥哥姐姐有這麼多互動!這麼多粉絲!找他們代言就相當於擁有了這麼多的忠實用戶啊!
③給劇組看,轉贊評越多,證明你流量越大。做流量IP劇,可以找我們當主角啊!這就是你們的收視保證!
④偶像本人看來有這麼多人喜歡自己,本人也開心
⑤粉絲其實也樂意說。情到濃時總是很激動想大聲告訴你,我~愛~你~彩虹屁吹十幾條都不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停過一句話:官出數字,數字出官。還有個詞叫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官員難道不知道有些統計數據是假的嗎?不知道政績工程勞民傷財,效果不大嗎?
為什麼官員還是會去注水吹泡泡?官員不比普通人聰明?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流量明星基本上沒有過硬的作品,那如何吸引粉絲?
粉絲中有很大一批比例是TOP粉絲,就是我要粉最強的明星,然後感覺自己也很厲害,呼風喊雨。
很多粉絲是因為各種榜單上的名字去關注了解成為其中某人的粉絲,各種各樣的榜單,提供了名單讓粉絲去挑選。那排在前面的人自然更容易受到關注,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之下,你不去打榜,你喜歡的偶像明星根本吸引不到粉絲,慢慢也就衰弱了。
粉圈與一個行業很像,就是宗教界,偶像明星是神,大粉是教主主教,普通粉絲是教眾,粉圈安利拉人就是傳教,然後偶像明星得到更多代言和收入,大粉其中集資抽水,普通粉絲參與感滿滿,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因為被洗腦了
認為只有自己數據做得好,哥哥才會有更好的資源優勢
聽聽,這是什麼鬼邏輯
首先,你做的數據是為了反映他的人氣,但數據既然可以做,那麼就絕對會存在虛假,反映人氣的能力大打折扣,商家都會做市場調研對數據脫水的
數據 人氣
其次,只有你哥哥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才能給他自己換來更好的資源懂?現在鮮肉市場競爭激烈,那個公司不希望捧更有才華的新人呢?那可是搖錢樹啊,公司不看好你不給你資源,就是因為你沒有能力沒才華,懂?
人氣 資源
再次,就算有了好的資源,難道你的哥哥就會有更好的作品,更有人氣,更火,更賺錢嗎?不!看看原來的四大流量,在頂流時期不誇張的說全娛樂圈都在為他們打工,電影電視資源不斷,可是真正留下了有國民度的作品嗎?有拿很有分量的專業獎項嗎?沒有!
資源 優質作品
最後,發自靈魂的問一下各位數據女工,你愛的是那個明星的光環?是他的外表?是他年輕活力的樣貌?還是真正熱愛他的作品呢?
那些唱歌的流量明星,你們真的每天都循環播放他的歌嗎?
那些演戲的流量明星們,你們真的愛他的每一部戲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橋段嗎?
還是愛的,僅是那個明星的「光環」
現在新人的粉絲圈裡普遍流行一種洗腦包,認為商家找代言看的是數據(嚴格來講沒錯,前提是數據沒有人為操縱),劇組找演員看的是數據(emmmmm),所以他們拚命的做數據(其實就是造假),彷彿他們一不做數據(造假)偶像立刻就會失業(當然你也可以說這些粉絲潛意識裡是有自知之明的)。
這種心態是偶像養成經濟出現後,才逐漸擴散開來的。經紀公司也樂見其成,只要能把數據造出來忽悠了商家就行,找粉絲灌水造假是最低成本的,畢竟人肉發帖機一分錢不用花,淘寶買發帖機器人還得花好幾百呢。
為了讓金主爸爸看到價值
後來就變成攀比,炒作,營銷,飯圈風氣影響,如果一個明星,特別是常見的流量,不做數據的話,就會被嘲諷。作品不過硬,沒辦法出圈。看起來就很糊。比如最近的智慧兒童問為什麼周董的數據那麼差!!
很難理解這種風氣是誰帶來的,但是不夠否認有些品牌確實以這個作為參考指標。而做數據你以為不花錢嗎?不!!各種排行榜搞的你頭大,不想花太多錢可以。氪金吧,韭菜們~
而這些數據不管是粉絲辛苦做的,還是土豪直接氪金的。都表明了一定的粉絲活性(那種直接買的殭屍粉這種騷操作就算了)以及購買能力,這時候,金主爸爸就可以看中這個明星的小韭菜了。
所以做數據,算是為了讓金主爸爸給資源的一種途徑吧。
(這個是因為當時混過半個月飯圈,感覺有這麼一些原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