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怎樣才會無畏死亡,除去理想化的不存在的中二狀態?


我覺得倒是可以分析一下,你為什麼會怕死。

首先,老人按說應該是最不怕的,因為經歷了一生,時間到了,自然而然的就老了。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死前痛哭流涕的呢?因為啊,不舍。不捨得自己的兒子孫子女兒外孫,你老了,也家庭圓滿了,看著孫子孫女虎頭虎腦那麼可愛的,自己要不死就好了。

人總會這樣想,能看開的並不多。

我覺得,人之所以怕死還是因為不舍吧。真正的不怕死,視死如歸,除了被洗腦,為了心中的正義以外(不一定是中二,也有可能是什麼功),大概只有斬斷心中的牽掛才能做到。

談到憤怒,其實不過是你一瞬間的情緒爆發,使你忘記了對死的畏懼。很多殺人犯可能只是腦袋一熱,就把人殺了,殺完之後就會後悔。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等冷靜下來,你突然開始後怕,怕自己難逃法律的制裁,這倒不是所謂的「無畏死亡」吧。

再談談抑鬱症吧,為什麼抑鬱症的人會自殺?因為有些東西超過了自己的精神承受能力。這些東西一點點堆積,就是那種,白天要上班,天天晚上卻失眠。白天無精打采,晚上躺床上精神抖擻,想的呢,不是跟小姐姐嘮嗑而是人生活的種種不愉快。對於抑鬱症的人來講,倒也不是「無畏死亡」吧。那些自殺的人,連死都不怕,卻怕生活。所以如果身邊有得抑鬱症的人,請讓他們感受這世間的溫柔。

還有一種,類似超出了精神承受能力,但卻與之相反,就是「捨生取義」,因為把一些東西看的比命還有重。

還有一種,就像《水滸傳》裡面的魯智深,自知自己生命到了終點,自己打點好東西,坐化圓寂。

我覺得真正的「無畏生死」應該是這一種,一種斬斷世間一切的超脫,或者說,這些人都在某種程度上選擇了死亡,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死亡。

而捨生取義其實也做到了這一點。畢竟,他們本可以不要所謂的「義」而活著的。就像那些被俘虜卻寧死不屈,為了新中國犧牲的戰士,他們本可以低頭,選擇榮華富貴。也像父母能夠挺身擋在孩子面前,也像車來了情侶會一把推開自己的另一半 。

主動與被動,看似結果一樣,可在精神上,卻是兩個樣。

所以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英雄,那些捨己為人奉獻了自己生命的人。

所以我們要去拯救那些,被忽悠,被生活所壓迫而迫不得已而選擇死亡的人。


我的答案很簡單,作為人,想到死是必然會害怕的。因為害怕才是百萬年進化下來的產物,那些不害怕死亡的祖先早被淘汰了。

怎樣不怕死呢?其實,我們平時沒想到/感受/思考「死亡」這個事的時候,我們就不怕死。

別覺得這個結論很智障,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一再強調了,人就是主觀意欲的構成,除此之外的表象,那都是虛無縹緲的摩耶之幕,幕下的自在物是什麼?沒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

如果平時我們沒在睡覺前閑的蛋疼思考死亡,我們開心吃飯的時候,玩遊戲五殺的時候,跟朋友吹牛的時候,我們怕死嗎?我們不怕的,因為根本就沒有「死」這個概念運作於我們的意識!也就談不上怕或不怕。所以,如何不怕死,維持住這個狀態就好了。

這裡有個很明顯的誤區,大家會說,那我雖然當時沒想到死,可是我的怕死本性還在啊,要是五殺的時候突然地震,吹水的時候突然衝進殺人犯,我照樣怕啊!

這裡要糾正一個所有人一輩子都會犯的錯覺,事實上,並沒有一個存在於當下的我們身後的「本質我」,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過是當下一瞬間的感官綜合,靈魂,並不存在。所有關於本質、靈魂的思考,不過是對幻象的執著。這個幻象建立於自己的記憶,因此根基很不穩定。我們要做的,是醍醐灌頂,破幻象,破執念。(小提示,我說這裡的不存在本質的我,不是指我的怕死本性不存在了,而是指我們只能以當下一瞬間的狀態存在,在這個境界下,死是不存在的,就談不上怕死了)

所以,1、認識自己只能活在當下。2、否定自己對靈魂的幻想。你就能不怕死,因為根本沒有死。


只要你夠絕望就不會怕死了


你們這些有限不完美的自由意志個體,不明白自己有多幸運,就連天神都羨慕你們。


任何一種極端的情緒都可以,憤怒,絕望,甚至是心如止水的平靜都可以做到。

理論上,畏懼只是一種心理,認識到這點的人都能克服這種狀態,從容赴死。

怕死只是一種生物的本能,作用於心理上,但迄今為止,大多數的生物本能人類都可以剋制甚至克服。

然而,死亡既不悲壯,也不勇敢,並不值得鼓吹和提倡。無論是豪傑式的赴死還是小人物的自我了結,皆是如此。

畢竟,生活,沒你想的那麼好,卻也沒你想的那麼糟。


推薦閱讀:

請問這是不是一種強迫癥狀?
明明知道,每個人都有死亡都有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可是,你還是忍不住地害怕,心慌無力。我該如何是好呢?
人死了以後會去哪呢?
如何從本質上擺脫對死亡的恐懼?
《死亡實驗》

TAG: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