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從小就教孩子說普通話,卻不教方言,未來說方言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少?

發現身邊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就開始跟他用普通話交流,甚至不當著孩子的面說方言,也不教孩子方言,家裡很多小輩只會說普通話,未來說方言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少?尤其是局限於小地方的方言


這個看地區吧,至少廣州的老城區基本沒有你講的問題,上下班路過學校看到家長都是在學校門口和孩子們說方言的。

之前去開家長會,在學校里我也是跟孩子講的方言,哈哈哈。


從小教普通話,個人覺得沒必要吧,語言是交流溝通的工具,又不是一種潮流,說普通話的同時也要說方言才行啊,看電視劇看一下不就會說普通話課嗎?一直說普通話的話,個人覺得有點裝逼,尤其是普通話一點也不好,操著二乙甚至三甲的口音說普通話(我這裡指的是明明都是一個地方的人,非要說普通話),如果是語言不通的話,我還能理解,但明明聽得懂也會說,就是要說普通話這就有點裝逼了,又不是北京需要天天說普通話嗎?更何況,說好普通話是非常費勁的,畢竟我們又不是北京人,說之前還要在大腦反應一遍,然後再從口腔發出,要讀准字音,語言流暢自然,音色優美動聽(普通話好的人確實說話如行雲流水,聽起來非常舒服)



我是身體力行得執著於一定要教孩子會說方言 我家的寶寶啟蒙語言是我教的普通話,畢竟天天和我在一起 說的就是普通話。然後我也非常鼓勵爺爺奶奶一定要經常和她說福州話教她福州話,我不敢教因為我怕我說的不標準,所以我乾脆和寶寶一起學福州話。

學習方言,不是和學英語一樣,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兒嗎?講真,英語只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成就了世界第一通用語言而已啊,各處方言都是非物質文化,我覺得會說方言特別有意義。這是我們一個地域老祖宗口口聲傳慢慢流傳下來,貫穿於我們的平常生活中。


感覺會,一些口音重的地方,有些父母可能小時候深受口音困擾,直接就不教孩子方言了,就算教了方言也是缺斤少兩的。

比如我,我爸的方言很正宗,但受環境局限,一些出現頻率少的詞根本就沒學過。更別說我還喜歡亂說,隨便改詞。以後我孩子學的比我更爛,上樑不正下樑歪。


確實會少

但是說方言的人少了也不是啥壞事,最多是讓方言原教旨主義者感到失落而已


首先,普通話與方言並不矛盾,若要追溯的話,其實很多方言都是古代普通話地方化的產物。

普通話不僅有歷史淵源,也是有文化傳統的,也有說普通話為母語的社群曾經存在過。在上個世紀祖國面臨:美帝惡意封鎖排擠,1962年印度在美英挑唆下入侵我西南邊境(被我解放軍以少數兵力擊退),1964年越南內戰美帝指使的西貢一方炮轟我雲南境內民宅等威脅的時候,為了建設國防,應對危機,無數重工業、兵器工業人才、人員、幹部、職工遠離生養他們的故鄉千里之外(之後他們很多人都沒有回家),馳援三線工業建設。當時他們第一代人還是講各自方言,第二代開始講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但他們出生學會的第一語言還是自己的方言,到了第三代(最早馳援三線建設的那一批人有第三代人),他們出生就講普通話,至少有超過30萬人是出生就講普通話的語言社群。在越南自衛反擊戰時期,中國軍隊第一次依靠自己大批量產的重型火力全面壓制來犯的敵人:

沈聽雪的歷史文集:用數學換算,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炮兵消滅了越軍4至7個師?

zhuanlan.zhihu.com圖標cpcliusi:口徑即正義,1979年對越作戰炮兵神威?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普通話並不是沒有文化傳統的一種語言,普通話社群文化是很有意義的,代表著國防重工業的崛起,中國軍隊開始依靠自己的兵器工業和工業體系不斷發展自己強大的重型武器火力支援、強大的空軍力量,以及偉大的「兩彈一星」事業持續發展。

普通話與方言並不矛盾,帶著中國人的驕傲感學習普通話就可以了。而且在大學裡,普通話是需要考證的,有些工作是需要普通話等級考試證書的。沒必要刻意曲解。


還記得賀知章寫過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其中的鄉音指的就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的方言,方言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形式,還是一種文化載體,每種方言都承載著一個地域的「文化密碼」,不少方言更承載著各種各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例如地方戲、地方曲藝文化,多為方言演唱表達。這是方言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所以,對方言的保護和傳承,也是對文化、歷史的保護傳承。留住方言,也就是留住文化和歷史。 現在越來越多地方被普通話同化了,最淳樸的家鄉話越來越少人說了,少了一種親切的味道了,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會越來越少,是好事。以後就不會出現一聽不是本地口音計程車收10倍車費的事情了。@哈爾濱的某個無良司機


推薦閱讀:

漢字轉寫東干語《引支勒》馬太福音第六章

TAG:方言 | 普通話 | 漢語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