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明知不可能還是要去做呢?


因為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所謂的明知不可能只是你自己的一種預測,然而在這件事沒做之前,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也許有一絲希望,也許有逆襲反轉。但最好的狀態是你在經歷的過程中,明白自己的不足,找到為何自己預測這件事不會成功的原因。


2019.1.23

先感嘆一句:居然有人邀請我答題?

————————感嘆的分割線————————

我曾經一直糾結過這種問題,甚至一度覺得自己很雙標。

一方面,我在想,「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有的時候,我們明知事不可為,為什麼還要去做無謂的犧牲呢?

另一方面,我又會感嘆那些先驅者,在不確定前途,而現狀看起來還很安穩的情況下,願意捨棄現有的安逸,向著未知去探尋。

回歸到單獨的個體本身——「我」,有沒有這種,「不自量力」的行為?

有的

小學一年級夸夸其談要公費上哈佛,中學一年級躊躇滿志劍指清華,高中三年級覺得可能清華懸了(事實上也是,11年湖北高考,理科637,離清華很遠),填了志願覺得武大也還行;

大學一段所謂的「戀愛」,在被結束之後,年少無知的我,開了個qq小號,每天一篇寫了537天的所謂的「失戀日記」,不斷地給自己加油打氣;

真正第一次愛上一個人,就很努力的去按照我的方式去喜歡去對待,其實明知她不會選擇我,但是,有點慚愧,但是自己甘之如飴;

有一個小姑娘覺得還蠻感興趣的,但是其實也知道她對我感覺平平,但是還是在「無私」地在經濟上付出;

老闆吩咐了一個我覺得不可能,或者說感覺不太靠譜的工作,但是還是要硬著頭皮去做;

。。。

其實就是現實生活裡面,也存在很多「明知不可能」的事情啊。

————————我是明知的分割線————————

談談個人看法吧。

先從問題本身來看。

「明知不可能還要去做」這個話,拆分一下,由兩部分構成:「一件事明知不可能」,「知道不可能但還是願去做」。

1.「明知」

這個詞,我前面加粗標註,因為我覺得這個是這個問題的第一個核心。

明知其實有很多情況:上帝視角;局外人;自以為知道後果;確實全盤考慮過知道後果。(目前我就想到這幾種,再想到再說)

上帝視角,是看文學作品(影視小說什麼的),看到了別人怎麼想怎麼做怎麼布置陷阱,然後再看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傻fufu的一頭衝進,產生了這種「明知」的感覺;

局外人,聽著朋友講述ta的故事,甚至是聽著朋友講ta朋友的故事,然後作為利益無關的第三方,產生「明知」的錯覺;

自以為知道,知道了某個信息,然後以己度人,覺得自己如果處在某個立場下知道了這個信息會做出什麼反應,然後把這個真的當成別人的應對,然後再根據這個所謂的應對去推演,這種情況下的「明知」;

確實的「明知」,上一條的完整形態,真的了解一個人,真的了解局勢,真的了解了能了解的信息之後,知道一件事的後果,這時候的明知。

(以上都是個人看法,歡迎指正【如果真的有人會看我的回答的話】)

可能題主想問的,是想說的第四種,但是我個人認為呢,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沒有處在第四種的那種情況下。

2.「知道不可能還去做」

我覺得可能要對應前面的「明知」的分類有一些不同的情況。

前兩種pass,因為是局外人。

第三第四的區別,其實只是在「我」掌握的信息量的全面性,初衷應該類似,就是「我為了你好」,或者是「這件事必須要做,不惜一切代價」,或者是什麼其他強烈的動機。

這一趴其實比較好理解,因為第一,很多時候,結果沒有過程重要;第二,人有僥倖心理,會不認命覺得「人定勝天」;第三,人會衝動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假裝總結的分割線————————

其實這個問題,主觀意味很重。

「僥倖心理」,很多影視文學作品的「主角光環」其實我覺得是有毒的,讓很多人盲目的產生了「我能逆天改命」的錯覺。腦子還是個好東西,不是誰都可以爆種的;

「信仰」,無數的革命經典裡面,很多我們看起來送死的行為,但是革命先輩們依然前仆後繼。

「愛情」,其實真的不論是作品裡的,還是現實裡面,都會有為了愛情去做不可能事情的人的,愛情是愚昧的,這一點也讓愛情很珍貴。

「原則」,有些人對於事情的堅持,原則性的東西決不讓步,哪怕頭破血流,哪怕付出一切,也要捍衛自己的原則。

「衝動」,人的行為很多時候都不能全部用理性來總結歸納分析,就熱血上頭然後悔恨終生;

「迫不得已」,有的時候,沒得選了,不這麼做,還能怎麼辦呢?

東拉西扯,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因為控制不了自己


因為有的人從骨子裡就是一個賤人


可能只是圖個心裡安慰吧,。。。。

沒有一萬,不還是有萬一呢嘛。。


推薦閱讀:

停下來去思考
3張圖告訴你,什麼叫換位思考
一個人只依靠邏輯、思考和本能生活,會是怎樣?
如何思考才有價值?
偉大的人經常思考那些問題,會不會也經常考慮茶米油鹽和生計的問題?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