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使用什麼範圍的茶水比來泡茶?
分價格範圍來討論,比如出場價格在1000元/斤以上/以下。
口比較重,1:10——茶葉重量與茶具有效容積比。且僅限於80~200cc的茶具,過大過小都不適用。
不過,茶水比有什麼價格範圍???從化學上說,水都是一樣的。但現實中的水不是化學意義上的「純水」,總是有著各種「微量成分」。這些微量成分雖然少,對於水的風味口感以及與其他物質的互動卻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泡茶,茶界人士說「水為茶之母」。而茶聖陸羽早在唐代就對此進行過一些探索,總結出了「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經驗。
限於陸羽時代的科學技術水平,他只能基於有限樣品做一些泛泛的總結,未必完全準確和全面。不過,他的總結畢竟提供了一個參考方向,對後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感謝現代科學研究,我們知道水對茶的影響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水中的礦物質和水的酸鹼性,而酸鹼性其實也主要是由水中的礦物質來決定。
水中有多種礦物質,含量豐富、影響最大的一般是鈣離子和鎂離子。它們的含量可以用水的「硬度」來衡量,含量越高,水就越「硬」。硬度高的水燒開之後,壺底會出現一層「水垢」,就是鈣和鎂沉澱析出的產物。
硬度較高的水本身對健康沒有什麼不良影響,但對泡茶的影響比較大。雖然燒水使許多鈣和鎂沉澱了出來,也還是會有許多留在水中。所以,硬水燒開之後,鈣鎂離子的含量還是會比較高。泡茶的過程是把茶中的可溶性成分,比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質萃取到水中的過程。茶的風味和口感就由這些萃取出來的成分決定。萃取出來的多,味道就濃郁;萃取出來的少,味道就寡淡。
科學家們研究過鈣鎂離子對萃取效率的影響。他們發現,在中性或者弱酸性的水中——通常的飲用水就是這樣的情況,鈣鎂離子會抑制茶多酚的溶出。茶多酚不僅是茶中最具號召力的「功效成分」,對茶的風味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抑制了它的溶出,也就難怪茶湯寡淡,茶香低濁了。
那是不是鹼性水就好了呢?有一些礦泉水以「弱鹼性」為賣點,宣稱「更健康」。這種宣稱是一種想當然的忽悠——當然,它除了讓你覺得高大上而願意多掏點錢,倒也沒什麼危害。不過要是用來泡茶,這樣的水就弄巧成拙了。在鹼性條件下,鈣鎂離子對於茶多酚的溶出量倒是影響不大,但茶多酚不穩定,溶出之後容易氧化——在鹼性水中,這種氧化會很迅速。那些氧化程度低的茶,比如綠茶、黃茶和鐵觀音,正常湯色應該是明亮的淺綠、淺黃或者黃綠色。如果是鹼性水泡的,就會很快變成紅濃的顏色——這是因為茶多酚被氧化變成了茶黃素或者茶紅素。茶黃素和茶紅素本身也沒什麼不好,但本來是想要春天勃勃的生機,結果變成深秋暮靄的深沉,總讓人不那麼舒心。
科學家們對水質如何影響泡茶的研究比較上心,並不是因為關心廣大喝茶愛好者,而是現代食品行業的利益驅使。雖然中國人喝茶很講究沖泡過程的審美體驗,但現代食品行業中有「錢途」的還是茶飲料。茶飲料的核心,就是把茶的可溶成分萃取出來進行濃縮,再進行調配得到風味統一的飲料。溶出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原料成本的高低。明白了鈣鎂離子對泡茶的影響,廠家們就知道用硬度盡量低的水,可以從茶葉中提取出更多的產品。對於已經萃取出來的茶多酚和咖啡因等成分,鈣鎂離子又能夠促進它們的結合,導致它們在濃縮過程中沉澱出來——這些沉澱,在後續的配方中也就無法做成飲料去賣錢了。
為了盡量提高產率,降低損失,生產茶飲料的廠家不僅通過凈化設施降低水的硬度,還在水中加入絡合劑。絡合劑與鈣鎂離子有著超強的結合能力——鈣鎂離子不管是自由存在,還是與茶成分已經結合,絡合劑都不放過,巧取豪奪,悉數納入懷抱抓到手中。
陸羽的經驗,大概是因為他接觸的山水沒有經過地層,溶入的礦物質比較少,硬度較低,而井水則經過層層礦石,溶入了太多礦物質,因而硬度較高。紅樓夢裡,妙玉用梅花上的積雪來泡茶,固然有矯情之嫌,真要從科學角度來說也能找出一定道理——雪由水蒸汽冷凝而成,還沒有與地面接觸過,也就沒有什麼機會溶入礦物質,所以硬度非常低,泡起茶來也就更為優越。
普通的喝茶愛好者大概也用不著去探究自己的水有多硬,酸鹼性如何。現成的純凈水,比起陸羽的山水、妙玉的梅花雪水來,應該都要更加適合泡茶。更高級的茶客,甚至可以買個酸度計來測酸鹼性,再買個電導率儀來測量水的硬度——總共的開銷,最低只需要一二百塊錢而已。有了它們,對水質的判斷,瞬間超越茶聖。
以上內容分享自雲無心的博客,歡迎探討。比如小編就覺得文中提到關於弱鹼性ph水的這個度就有待探討。
正山小種:1:30,即5克茶用150毫升水。以下同。
生普:1:25熟普:1:20岩茶:1:20鳳凰單叢:1:20綠茶:1:30——1:100之間。常用泡茶器容量:120—200毫升。
水溫:95度以上。再補充兩點說明:一、任何種類的茶,我都用95度以上的水沖泡。與80度、90度水沖泡對比證明,開水沖泡效果完勝。當然,這對茶的品質是有一定要求的。
二、我的茶水比相較而言投茶量偏低,有的甚至特別低。喝淡茶、喝好茶、常喝茶是我喝茶的理念。現在有不少茶商引導茶友多投茶,將茶湯的濃度與醇厚度混為一談,用濃度來補償茶本身在厚度上的不足,這一點,茶友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150cc-300cc左右的茶具,我一般得1:5才能覺得有味,第二、第三泡不能太久,不然苦澀有餘香味不足。
掌握好茶水比例,是泡好一杯茶的開端。在茶圈中,有著這樣一個通用的茶水比例:1:50,即1克的茶葉,加50毫升左右的水。
※什麼是中國的茶文化?
※飯後喝茶對身體有益嗎?
※2014年在澳門上班接觸到柑普茶,從此與它結緣!
※古人是這麼飲茶的!
※愛喝茶的你,知道中國的六大茶嗎?看看你的體質最適合什麼茶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