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教的方法,休息一下再教,如果還不會,真的怎麼教也不會,那就不要自己教了。看有沒有和他同年級成績較好住在附近的和他玩的好的孩子,讓兩個小朋友當面交流一下,效果也許會很好哦!實在不會,第二天早上早點去學校在交作業前請教老師。如果也沒機會問老師,就在作業上註明,努力思考過仍不會。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改錯就好了。 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比教給孩子題目要重要,畢竟後面的知識家長可能也不會了。遇到問題一定要弄懂,養成請教同學和請教老師的好習慣,受益終生 大多數人其實都不理解孩子,在很多父母眼裡,他們覺得孩子只是縮小化的成人,只是經驗相對不足,因此他們用成人的思維教育孩子。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兒童不止是經驗不足,更重要的是他們缺少很多成年人是思維能力。下圖是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對兒童認知能力的劃分。大體分為4個階段,從低到高依次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明顯得思維特點 我舉個例子,對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守恆概念。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守恆概念實驗。 首先準備兩個大小一樣的量杯,然後都倒滿水。然後再把其中一個量杯的水倒入一個又細又高的量杯中,然後問孩子,現在這兩個量杯里的水是一樣多,還是哪個多。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通常認為又細又高的量杯中的水多。 現在父母應該明白兒童的思維跟成人的思維是不同的,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用成人的思維教孩子,孩子通常是難以理解的。 這也是為什麼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怎麼講孩子也不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他的思維水平達不到。你覺得很簡單的問題,應該一說就懂得,對於孩子來說,他可能根本就不理解。因此要教孩子寫作業時,首先要轉變思維方式,用兒童的思維看待問題。盡量用形象化的語言,而不是抽象的語言教孩子。其次,步驟一個都不能少,因為你覺得很簡單而省略的解題步驟可能恰恰是孩子缺少的部分,而你省略了,復盤時就會找不到問題所在,也就越叫越累。 首先要找到原因,你認為非常簡單的知識,對孩子來說是全新的認識,即使是1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也需要通過具象思維,一個一個的扳手指頭去學習理解。你讀一遍就能理解的題意,孩子可能需要讀上5遍甚至10遍才能理解,孩子學習的一切新知識,都是在之前已經建構的知識框架上面去融合,甚至打破原來的知識框架去理解,所以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錯誤,需要大量的練習去鞏固,找到根源之後家長可以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試著用孩子的思維知識水平,去講解題目輔導學習,而不是用我們大人的慣性思維。其次,在孩子遇到難題,不會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類似的話語,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特別容易進入一種自我封閉的模式,當受到你話語的刺激之後,他會更加封閉,思維會更加的固化,問題就更做不出來了。 絕大多數家長都有這種苦惱,不要以你幾十年的生活學習經驗的水準「想當然地」去衡量孩子們,他們畢竟才幾歲啊?你小的時候不見得比他們強。換個角度,從他們的角度上去想、去琢磨就會好一些,教孩子一定也有耐心,要經常鼓勵他們,他們才會有信心,才會聽你的。 曾經看到一句話:「中年婦女的崩潰:兒子不肯睡,老師說的不會,丈夫說這一切是你教的不對。」這是孩子還沒上小學的,孩子上了小學的應該是這樣:中年老母親的崩潰:孩子寫作業怎麼教都不會,老師家長群點名,老公說你怎麼帶孩子的。有句話說,每一個陪孩子寫作業的爹媽,都是下凡來渡劫的上仙。 從開始陪孩子寫作業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崩潰離你不遠了。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最讓人崩潰的就是磨蹭、不專註、不認真。一個小時寫五六個字,不催不吼,8點鐘還在那玩。要孩子寫作業就像要了他的命。一到書桌上,一會兒就說想上廁所,一會又說忘了老師布置了什麼數學作業,過一會兒又盯著作業發獃。前不久老外催女兒寫作業,被逼得飈中文「克洗呀!(快寫呀!)」,就是低年級孩子媽媽們的真實寫照。 教不會也就罷了,最怕教的時候明明點頭會了,但下次寫類似作業時又不會了。而最最氣的是,教的時候會了,寫作業也會了,考試卻連很簡單的都做錯!這次期中考試就是這樣,考試前給孩子輔導,題目都會做,一到考試全做錯。 問孩子怎麼回事,孩子說:「我不知道,是老師改的。」我:…………上輩子造了什麼虐啊,這輩子要教孩子寫作業。老母親的確不容易,不過老母親又很堅強。今天崩潰,明天孩子一放學,依然能在書桌前和娃大戰三百個回合。有什麼辦法,孩子是親生的。在現在大環境下,今天如果不幫孩子,不督促不輔導,明天就可能被其他孩子甩在後面。隨之而來的學習跟不上,孩子變得自卑。不過為了緩解焦慮,減少崩潰的頻率,老母親可以試試這麼做: 第一,偶爾偷點懶 人們常常說,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奮力托舉的父母。但沒有完美媽媽,媽媽不是超人。累了就把孩子扔給爸爸輔導一下,說不定爸爸並沒有那麼差。而且爸爸多輔導幾次,也會明白媽媽的難處,不至於瞎指揮。另外,媽媽偷點懶,說不定孩子會更獨立。 第二,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很多媽媽抱怨說孩子寫作業不專心,不認真,其實那是孩子專註力不夠。根據發展心理學,7-10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20分鐘;10-12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25-30分鐘;12歲以上能超過30分鐘。所以當孩子不專心的時候,不要著急生氣,孩子的專註力是有限的。還有媽媽說孩子就是不想寫作業,就喜歡玩手機看電視。其實孩子自控力不行,這很正常。因為腦科學研究表明,神經反應分為興奮和抑制兩個類型,孩子要在14歲以後,大腦的抑制功能才能發展完全。所以媽媽們要多點耐心,成年人都難以做到說減肥就減肥,更何況孩子。 第三,把精力多集中到自己身上 多折騰自己少折騰孩子,一方面是轉移注意力,讓自己不那麼焦慮,另一方面是給孩子樹立榜樣,也是另外一種促進孩子成長的方法。49歲宿管阿姨原夢園和兒子一起考上研究生的新聞獲得很多人點贊。原夢園說以前她也是一名陪讀媽媽,但是孩子的成績卻沒有因為她的陪讀而提升,反而經常引發親子爭吵,後來她乾脆自己努力學習起來,先是參加成人高考,考上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後來又考上廣西大學的在職研究生。最後兒子被媽媽的精神打動,成績也越來越好,考上了復旦大學研究生。我們不僅要告訴孩子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要做給孩子看。父母的言行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推薦閱讀:
調整教的方法,休息一下再教,如果還不會,真的怎麼教也不會,那就不要自己教了。
看有沒有和他同年級成績較好住在附近的和他玩的好的孩子,讓兩個小朋友當面交流一下,效果也許會很好哦!
實在不會,第二天早上早點去學校在交作業前請教老師。
如果也沒機會問老師,就在作業上註明,努力思考過仍不會。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改錯就好了。
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比教給孩子題目要重要,畢竟後面的知識家長可能也不會了。遇到問題一定要弄懂,養成請教同學和請教老師的好習慣,受益終生
大多數人其實都不理解孩子,在很多父母眼裡,他們覺得孩子只是縮小化的成人,只是經驗相對不足,因此他們用成人的思維教育孩子。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兒童不止是經驗不足,更重要的是他們缺少很多成年人是思維能力。
下圖是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對兒童認知能力的劃分。大體分為4個階段,從低到高依次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明顯得思維特點
我舉個例子,對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守恆概念。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守恆概念實驗。
首先準備兩個大小一樣的量杯,然後都倒滿水。然後再把其中一個量杯的水倒入一個又細又高的量杯中,然後問孩子,現在這兩個量杯里的水是一樣多,還是哪個多。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通常認為又細又高的量杯中的水多。
首先準備兩個大小一樣的量杯,然後都倒滿水。然後再把其中一個量杯的水倒入一個又細又高的量杯中,然後問孩子,現在這兩個量杯里的水是一樣多,還是哪個多。
現在父母應該明白兒童的思維跟成人的思維是不同的,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用成人的思維教孩子,孩子通常是難以理解的。
這也是為什麼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怎麼講孩子也不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他的思維水平達不到。你覺得很簡單的問題,應該一說就懂得,對於孩子來說,他可能根本就不理解。
因此要教孩子寫作業時,
首先要轉變思維方式,用兒童的思維看待問題。盡量用形象化的語言,而不是抽象的語言教孩子。
其次,步驟一個都不能少,因為你覺得很簡單而省略的解題步驟可能恰恰是孩子缺少的部分,而你省略了,復盤時就會找不到問題所在,也就越叫越累。
首先要找到原因,你認為非常簡單的知識,對孩子來說是全新的認識,即使是1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也需要通過具象思維,一個一個的扳手指頭去學習理解。你讀一遍就能理解的題意,孩子可能需要讀上5遍甚至10遍才能理解,孩子學習的一切新知識,都是在之前已經建構的知識框架上面去融合,甚至打破原來的知識框架去理解,所以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錯誤,需要大量的練習去鞏固,找到根源之後家長可以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試著用孩子的思維知識水平,去講解題目輔導學習,而不是用我們大人的慣性思維。
其次,在孩子遇到難題,不會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類似的話語,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特別容易進入一種自我封閉的模式,當受到你話語的刺激之後,他會更加封閉,思維會更加的固化,問題就更做不出來了。
絕大多數家長都有這種苦惱,不要以你幾十年的生活學習經驗的水準「想當然地」去衡量孩子們,他們畢竟才幾歲啊?你小的時候不見得比他們強。換個角度,從他們的角度上去想、去琢磨就會好一些,教孩子一定也有耐心,要經常鼓勵他們,他們才會有信心,才會聽你的。
曾經看到一句話:「中年婦女的崩潰:兒子不肯睡,老師說的不會,丈夫說這一切是你教的不對。」
這是孩子還沒上小學的,孩子上了小學的應該是這樣:中年老母親的崩潰:孩子寫作業怎麼教都不會,老師家長群點名,老公說你怎麼帶孩子的。
有句話說,每一個陪孩子寫作業的爹媽,都是下凡來渡劫的上仙。
從開始陪孩子寫作業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崩潰離你不遠了。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最讓人崩潰的就是磨蹭、不專註、不認真。
一個小時寫五六個字,不催不吼,8點鐘還在那玩。要孩子寫作業就像要了他的命。
一到書桌上,一會兒就說想上廁所,一會又說忘了老師布置了什麼數學作業,過一會兒又盯著作業發獃。
前不久老外催女兒寫作業,被逼得飈中文「克洗呀!(快寫呀!)」,就是低年級孩子媽媽們的真實寫照。
教不會也就罷了,最怕教的時候明明點頭會了,但下次寫類似作業時又不會了。
而最最氣的是,教的時候會了,寫作業也會了,考試卻連很簡單的都做錯!
這次期中考試就是這樣,考試前給孩子輔導,題目都會做,一到考試全做錯。
問孩子怎麼回事,孩子說:「我不知道,是老師改的。」
我:…………
上輩子造了什麼虐啊,這輩子要教孩子寫作業。
老母親的確不容易,不過老母親又很堅強。今天崩潰,明天孩子一放學,依然能在書桌前和娃大戰三百個回合。有什麼辦法,孩子是親生的。在現在大環境下,今天如果不幫孩子,不督促不輔導,明天就可能被其他孩子甩在後面。隨之而來的學習跟不上,孩子變得自卑。不過為了緩解焦慮,減少崩潰的頻率,老母親可以試試這麼做:
人們常常說,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奮力托舉的父母。但沒有完美媽媽,媽媽不是超人。累了就把孩子扔給爸爸輔導一下,說不定爸爸並沒有那麼差。而且爸爸多輔導幾次,也會明白媽媽的難處,不至於瞎指揮。另外,媽媽偷點懶,說不定孩子會更獨立。
很多媽媽抱怨說孩子寫作業不專心,不認真,其實那是孩子專註力不夠。根據發展心理學,7-10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20分鐘;10-12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25-30分鐘;12歲以上能超過30分鐘。所以當孩子不專心的時候,不要著急生氣,孩子的專註力是有限的。還有媽媽說孩子就是不想寫作業,就喜歡玩手機看電視。其實孩子自控力不行,這很正常。因為腦科學研究表明,神經反應分為興奮和抑制兩個類型,孩子要在14歲以後,大腦的抑制功能才能發展完全。所以媽媽們要多點耐心,成年人都難以做到說減肥就減肥,更何況孩子。
多折騰自己少折騰孩子,一方面是轉移注意力,讓自己不那麼焦慮,另一方面是給孩子樹立榜樣,也是另外一種促進孩子成長的方法。49歲宿管阿姨原夢園和兒子一起考上研究生的新聞獲得很多人點贊。原夢園說以前她也是一名陪讀媽媽,但是孩子的成績卻沒有因為她的陪讀而提升,反而經常引發親子爭吵,後來她乾脆自己努力學習起來,先是參加成人高考,考上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後來又考上廣西大學的在職研究生。最後兒子被媽媽的精神打動,成績也越來越好,考上了復旦大學研究生。我們不僅要告訴孩子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要做給孩子看。父母的言行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萬州某幼兒園老師唆使孩子互打耳光,幼兒園接二連三被曝光,我們該反思什麼?※有什麼方法上課能不困?※要怎樣努力的工作才能叫做起得比雞早?※面試時候,hr問你現在的工作薪資是多少,是否要說真話呢?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