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底是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期望生活,還是快樂幸福地生活?
感覺很多父母總是說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說自己都是為了孩子付出,只希望孩子開心幸福。但是很多時候父母並不尊重孩子的心意,只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成長,將來過上自己覺得好的生活,而不是孩子自己期望的生活
這個問題是個選擇題,所以你的觀點是,父母的期望生活不是快樂幸福的生活。
但是,很多時候,父母認為最後快樂幸福的生活,都是他們期望的生活。從這一點上,是你們對快樂幸福的理解出現偏差。
那麼什麼時候快樂幸福?這個問題真的有點大。每個人對快樂幸福理解不一樣。要結合家庭情況和父母特性的。所以這個問題,最後應該問的是,如何才能按照父母的期望快樂幸福的生活。
我覺得他們分不清自己期望和子女快樂之間的區別。
你可以這麼理解:一個比你多活了二三十年的人,是不是下意識就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尤其是對一個無法預測自己選擇正確與否的孩子,或者說面對一個無法為自己選擇負責的人。
拿我來說,父親強勢,從小按照他規劃的道路走。那會沒辦法做自己的選擇。從大學開始,一直反抗父母意願到現在,溝通過,嘶吼過,冷戰過,反正能想到的辦法都用過了,最後發現還是經濟獨立比較管用。大學畢業日本留學,第三個月出來找兼職,日語不會,只能刷盤子刷下水道。從生活費自理到最後一年學費自理中間還蠻辛苦的。(雖然比不上很多全程學費生活費自理的人,日本留學的大部分都很厲害)經濟獨立這四個字告訴我,我其實是有話語權的。因為我可以自己接盤自己,我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後來就放飛自我了,對父母的意見基本保持不拒絕,不服從,不走心的渣兒子原則。
前段時間偷偷從北京來了杭州(裸辭),事先沒和父母說,因為覺得父母反正也不會同意。結果找到新工作之後和父母彙報了下,出乎意料,父母表示理解。我朋友說,我可能快要和父母和解了。
前段時間的彙報,是我開始反抗到現在,和父母心平氣和聊的最久的一次。
很奈斯。
我想大部父母的初心一定是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幸福地生活的,只是他們不太懂得「邊界」,中國傳統家庭里的父母他們生命中也很少感受過邊界帶來的愉悅的體驗。他們的志願被老師和父母承辦,就業被子承父業代辦,婚姻被包辦或者各種被動相親……他們口中每一次的「我都是為了你好」,也是被習得而來。
現在的獨生子女背負過於沉重的「愛」,一但孩子的表現與父母所期望的有偏差,不是父母雞飛狗跳就是孩子抑鬱焦慮,雙方都很受傷。有些甚至用力過猛,全權包辦。其實是父母的權威受到了挑戰而本能的防禦反應:我們都是這樣被安排長大的,現在不也挺好的嗎?你竟敢反抗?父母要多反思,這到底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對抗還是不能接受自己曾經那個童年少年的對抗父母的聲音?
作為孩子,確實力量相對較弱,這部分的工作還得需要父母自己意識到根源所在,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相信孩子有能力為自己的生活做抉擇和負責,在孩子需要時,做好孩子的參謀官,不做孩子的執行官。
這個問題太大了。父母只是個身份名詞,細分到每個人,他都是不一樣的。
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快樂幸福地生活,但是很容易把自己認為的幸福快樂強加給孩子,所以會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期望過,他們認為那樣他幸福。
對於那些控制欲強的父母更是如此。
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期望生活,或是快樂幸福地生活,
對你有什麼區別嗎?
對你有什麼現實意義嗎?
謝邀,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超出期望而快樂幸福的生活。
期望是目標是努力的方向,方式方法和溝通交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完善,很多父母不以為然,導致出現各種問題,跟希望背道而馳。
父母如果總是衡量子女同別人之間的差距,那就是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希望去活,真切的感受
身為一個新晉母親,首先希望我的子女健康、平安、快樂、明事理、講道理,做個積極向上有正能量的,最主要的是子女端正的三觀基礎要牢靠,在這個基礎上添加一些父母的期望,最主要要過自己認為快樂幸福的生活,他是有思想、有思維的人啊!不是沒有腦子的玩偶啊,對於他正確的想法和選擇,給予積極的肯定、理解和支持!
應該是二者俱有吧
我的父母希望我能自己生活的快樂幸福,不會微我規劃軌道,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想法吧
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的初衷就是希望子女幸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