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給爸媽洗腦讓他們不控制子女也讓他們多為自己打算?

背景介紹:

我家有倆哥,我是三妹妹,農村家庭。我上初中時我爸累得不行的時候就在電話本里寫「為兒操心腦操凈,不知何日能出頭」,我那時候問他什麼時候可以不這麼累,他說等你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然而我爸媽還是管了我大哥娶媳婦兒,為了娶媳婦銀行貸款找各種親戚借錢,大哥娶媳婦之後又生下小孩。我感覺我爸媽還要為小孫子弄這弄那。現在我爸為了還房貸每天工作得很累很累,他說即使我們仨兄妹讀書那時他都沒有這麼累過。

我大哥大專畢業,老家附近工作,在爸媽身邊,現在大哥一家跟爸媽住老家土屋,新買的房子還沒裝修。二哥當兵不愁錢,為了給大哥買房我爸媽用光了我二哥的所有錢。我還在讀書對家裡沒什麼貢獻,不過我從大四開始就沒找家裡要一分錢了。

每次打電話回家,我媽就會跟我抱怨我大哥不聽話,抱怨我二哥糟蹋錢。但是在我看來,大哥二哥花他們自己掙的錢他們愛咋地咋地,爸媽沒權利管。爸媽為大哥做了這麼多事情這麼多付出只是出於他們希望大哥以後會在身邊照顧他們而已。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爸媽想付出很多很多換大哥聽話。爸媽給的越多就會對大哥的約束越多。

我覺得這樣的家庭環境並不好。我想給爸媽洗腦,讓他們有一點自己的意識,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而不是全部圍繞孩子轉,那些無私的愛背後也藏著無比的自私,這種愛捆綁了他們自己也捆綁了我的哥哥們。我確認我爸媽如果只是養活他們自己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完全可以輕鬆快樂地生活。我期望我爸媽能多考慮一些他們自己的事情,不要太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我希望我爸爸能不要拚命工作,他可以少幹活,沒事出去釣魚,喝點小酒,哼點小曲,到處轉悠轉悠,我希望我媽媽不要總是傷心生氣哪個孩子不聽話,不管她是打麻將還是打球,都過好她自己的生活就好。我希望在我想給他們買點東西的時候,他們可以不要批評我亂花錢,他們可以理所當然地接受我的愛。

有時候我會直接跟媽媽爭辯這個話題,但是她怎麼也不能理解,她說「你讓我不管嗎我怎麼可能不管呢」「我對他(大哥)要求又不高,他就是做到一般就可以了」。爸媽這裡的「一般」就是掙錢完全用於生活開銷,不能亂花一分錢,每天要按部就班上班,掙錢就存下來。


這不是你家的個例,很多家長都這觀念,父母根本分不清自己的孩子的關係是各自獨立的,不同的個體,他們把孩子看成自己的一部分,聽話是他們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但對孩子來說,聽話意味著要放棄自我無條件的順從,這是但凡有點自我意識的人都很難以做到的高難度挑戰,父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最大矛盾無不來於此,價值觀的不同也是彼此衝突的重要原因,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有權利按自己的價值觀生活,父母本無權干涉,就因為父母覺得他們和孩子是一體的,孩子是他們的一部分,才有了孩子必須按他們意志去生活的霸道,再加上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更是給了父母這種霸道的正義性,好像要求孩子按他們意願去生活是天經地義,使他們剝奪孩子的生活自主權更加理直氣壯。只有讓他們明白孩子是孩子,他們是他們,各有各責任,各有各的生活,他們把孩子養大就算完成任務了,剩下的就只能靠孩子了,他們再干涉就會妨礙孩子為自己負責

具體到你父母和大哥,先理順彼此關係,既然你大哥自己掙錢就應該經濟獨立,只有經濟上不依賴你父母,生活上才能獨立,才能自主,如果經濟上還需要依賴你父母,聽話就成了依賴的成本,那就只有聽話一條路。所以,是依賴還是獨立應該叫你大哥自己選擇。你父母也一樣,既然想干涉你大哥的生活,替你大哥做主為你大哥負責,就別叫苦叫累,也別嫌你大哥不聽話,這是干涉別人生活替別人負責的代價


有錢就不是問題,沒錢就要好好學習。

思路如下:

你一開始就錯了,選錯了目標:試圖改變你的爸媽。

你談到:「我想給爸媽洗腦,讓他們有一點自己的意識,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而不是全部圍繞孩子轉,那些無私的愛背後也藏著無比的自私,這種愛捆綁了他們自己也捆綁了我的哥哥們。」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簡單幫你梳理一下:

你希望你們的爸媽活得輕鬆一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不要背負過多的壓力。

這是目的。那麼,有哪些手段可以幫助達成目的?

首先,讓自己先學會接受。讓自己直面這個真相,真相就是你有一對賺錢能力非常低,情緒管理能力也很差,但責任感和虛榮心非常強的爸媽。在農村,人言可畏,他們為你們哥哥們成家立業操心,即是責任心,也是自尊心。如果不能幫你哥哥們成家立業,單單是周圍人對你爸媽的評價,就夠讓他們天天覺得抬不起頭來。這些你沒辦法改變。

至於你談到的人生的意義,在他們看來,那叫個屁的意義,天天自尊心受挫,腰都站不直,抬不起頭,面子都丟到姥姥家了,還談意義。

其次,需要明白,為孩子操心,和天天「傷心」「生氣」是兩回事。想想看,你爸媽為孩子操心,別人的爸媽就不會為孩子操心嗎?經濟條件不如你家的大有人在,但為什麼,你媽媽在操心之外,還比別人的爸媽多了許許多多的「傷心」「生氣」?「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年輕時丈夫去世,家庭收入無以為繼,為孩子操心不操心?這些都是情緒管理和意志力的問題。

所以,就解決辦法上,就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真正有效果的只有一個:如果你經濟條件允許,可以把他們接到你的身邊。

觀念來自於現實,現實土壤不改,觀念是改不掉的。生活在大城市,讓周圍的環境改變她們,假如他們周圍都是另外一種一種思維觀念的人——不天天為孩子操碎心,不動不動就傷心、生氣。那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尊心就可以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線上。不患寡,而患不均。可怕的不是你沒有,而是別人都有,你沒有。假如周圍的人都沒有,且都不以為意,自然也不是個事。

但是,切記,環境可以改變人,你,不可以

至於其他辦法,有,但更多只是盡人事,聽天命。例如:物質上,針對他們遇到事情,在能力範圍內,提供實際的幫助。精神上,多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多幫助他們走出負面情緒的困擾。

另外,有些很殘忍的講,他們的性格決定自己命運,你,儘力了,就夠啦。儘管他們是你的父母。


謝邀!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不是不想關注自己。而是他們接受過的教育,告訴他們,如果你們關注了自己,那就是自私的表現。

都不用說父母那一代,很多的上班族、高管,也有這個「不關注自己」的毛病噠。給你講一個我做過的催眠的case。

前兩天,在咖啡館裡,給某互聯網公司的總監做催眠。

整個催眠過程,我看到他潛意識的反應模式中,最突出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只顧完成任務(task),不關注自己的感受(feeling)。

催眠過程完成後,我說:「說說你的感受吧。」

他說:「催眠過程當中,會有一些時候,我在想,周圍的人會不會好奇地在看我們。」

我說:「哦,那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他說:「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在開始之前,我是不是該找個角落一些的位置呢。」

我說:「哦,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他說:「我在想,服務生會不會過來問我們在做什麼。」

我說:「哦,那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他說:「我想,估計你會回答他的吧。」

我說:「Hello! 我一直在問你的「感受」!而你給我的回答,一直都是「事件」!」

這個時候,他才好像被我刺了一下,停下來,仔細想了想,說:「剛才我的感受……我的感受……感受……什麼是感受?」

……

如果我問問你,看到了這裡,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你能夠在3秒鐘之內準確說出自己的感受嗎?比如:我覺得很無奈,很諷刺,很引人深思……

還是像這位總監似的,習慣性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下一步計劃」?比如:「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的感受呀」,「我覺得他這種回答很正常呀」……

的確,現在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要求我們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思考出應對方案。這樣,久而久之,我們被訓練得只關注事件(task),而不再關注感受(feeling)。甚至,慢慢地,我們連「感受」是什麼,都不再記得了。

然而,人們卻把這種現象冠以一個很好聽的詞,叫做「務實」。並且這類「務實」人的典型代表,都是精英們,比如:公司的白領,高管,和……創業者們!他們的關注點永遠集中在「項目、里程碑、任務」上,因為「感受、感覺、感情」是無法創造業績的。也正是因此,他們正在完成從「人」向「機器人」向「機器」的進化。

回憶一下,有多少次,

老婆跟你說:「唉,昨天加班加到那麼晚幫Amy做報告。今天老闆對她的報告不滿意,她說是我幫忙做的,結果老闆把我也叫進去一起批了一頓!」

你說:「下次別幫她做了,吃力不討好!」(應對方案)

而不是:「你現在一定覺得很委屈吧」(感受)

有多少次,

孩子拿著月考的成績過來說:「媽媽,我提高了2分!」

你說:「真不錯!咱們要繼續保持,爭取期末考出更好的成績!」(下一步計劃)

而不是:「哇,媽媽覺得好高興,I』m so proud of you!」(感受)

有多少次,

你覺得自己情緒不好,脾氣大,而且有些沮喪,什麼事情都不想做;

你決定:叫上朋友一起去吃一頓;(應對方案)

而沒有想一下,「我是不是很累了,需要好好睡個覺?」,或者「我是不是有些焦慮,需要短途旅遊來讓自己放鬆一下?」,或者「我是不是有些沮喪,需要找個朋友,相互激勵一下」,或者「我是不是需要些關心,該找個男朋友了」(感受)

根據心理學的理論,「感受」是發生在「行為」之前的。當一個人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是什麼的時候,是無法做出決策,來選擇最合適的行為的。

就像這位高管,說他前一陣去朋友家玩。看見了朋友家的架子鼓,就在架子鼓前面,照貓畫虎地打了10來分鐘。

打完之後,突然覺得剛才那10多分鐘內,感覺特別好。但是因為當時的「感覺特別好」只是一閃念地感覺,所以沒有仔細想,也沒有再碰過鼓……

現在仔細想想,他當時感覺特別好,是因為他的精力無比集中在每一個鼓、每一次敲擊上。所以打完之後,體會到了』很集中,很享受,很放鬆』的狀態。這種「放鬆狀態」,是他在鍛煉、吃飯、看書當中得不到的。

所以他打算,回去以後,繼續把鼓練下去,讓自己能有一種有效的方式來享受放鬆,享受生活……

人,是「情感動物」。而當一個人,選擇忽視自己感覺和情感的時候,那就是退化回「動物」的時候了。

當你開始關注到自己的感受,你才會做出合適自己的選擇,才會真正為自己而活,才會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關注自己的感受,絕對不是自私的表現,而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表現。

從今天起,請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關注自己、關心自己。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我能做點什麼,來讓我自己的感受更好一些?」只有你自己快樂了,積極了,你才會給周圍的人,帶去更多的快樂和積極!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心理那些事兒」(ID: xinlinaxieshier)。歡迎關注!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你過得比他們老年人聊家常口中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強。

但是不要剝奪老人家勞動的權利,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都像體現自己的價值,有人不服老,七老八十還上山種橙子,比如褚時健。人活著需要方向和目標才有奔頭,休閑活動看似享受生活,可對他們來說實質是什麼?(有時候社會公認的好,不一定對自己也意味著好。)

而且要改變一個老年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基本不可能有「洗腦術」。長期形成的看法和習慣,要發生改變,產生新的認知,只能是在接受他們過往方式的前提下,提供給他們新的視覺,帶他們感受新事物的樂趣並且能讓他們從中獲得自我價值認可,才有可能讓他們活出新生活。


謝邀。

這個問題我可能真的無能為力了。因為我也有一個同款媽。

五六十年的思維方式,怎麼可能改變,特別是本身他就不想轉變。

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父母永遠就是你別說了,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就不想改的態度。

我媽去年查出了膠質瘤,做完手術以後做病理只是二級,屬於比較良性的腫瘤,手術很成功,醫生說我媽應該還有十來年可活,最起碼五年沒問題。

可是沒半年我媽就複發了,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心態不好,想不開。怎麼勸都不行,什麼事都要操心,讓她放鬆心態她就生氣,因為我奶奶多要了一百塊錢,她一個星期睡不著。心眼小。

上個月月底複查,腫瘤已經比鴨蛋還要大了,腦袋裡半個大腦都是腫瘤,她已經失語尿失禁偏癱,吞咽困難,但依舊不改脾氣。

她的破脾氣都快要了她的命,還是不改,沒任何辦法。


推薦閱讀:

讓爸媽幸福的一百種方法?
怎麼跟父母說不想結婚?
如何看待父母不給錢買ipad和父母吵架的人?
對爸媽來說,孩子在身邊工作,結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父母有權利翻孩子手機嗎,這麼做對不對?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