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聽說原版本都蠻黑暗的。世界上還有哪些類似的童話故事集呢,是不是所有的童話故事都有原版且原版都是很黑暗的呢。我想要買所有原版的未經過刪減和美化的童話故事集,在哪裡可以買到呢?
最近看了《彼得·潘》,和兒時的印象大不同,驚奇的發現這居然是一個「找媽媽」的故事,遠沒有迪士尼所設定的小飛俠形象溫馨。話說,這個系列是哈利波特電影道具組設計的,很不錯哦。
彼得·潘這個形象,這麼多年經久不衰。
孩子們最喜愛的迪士尼樂園也有精彩紛呈的小飛俠項目。這個迷人的故事給孩子們帶來了豐沛的想像力和光怪陸離的冒險體驗。
可是,在我們很多80後的童年中,小飛俠故事只是世界童話選集中短短的兩頁,故事縮水到只有冒險經歷,只殘存了那句「他們長大了,就再也飛不起來了」,讓人印象深刻。?
如今,重讀了哈利·波特團隊重新打造的《我愛讀經典》系列中的《彼得·潘》。我才知道,這個童年時耳熟能詳的故事原來是如此的不一樣。
柳田邦男說:
「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將落幕,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我們都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可以稱之為新發現的深刻意義。」
人生中第二次陪讀童書,我才知道:原來故事裡的主角,飛起的是童真,落下的是失望,牽絆的是親情。彼得潘不肯長大,卻一直在「找媽媽」。
《彼得·潘》這個故事,最讓孩子們喜愛的是故事裡令人腦洞大開的永無島。?
達利家有三個孩子,孩子們喜歡做夢。他們總會夢見一個會飛的小孩子叫彼得·潘,也會夢見一個叫做永無鄉的地方。在永無鄉,有印第安人,有兇惡的海盜。三個孩子腦海中的永無鄉都是不一樣的,拼在一起就是整個奇幻的永無鄉。??
有一天,達利夫妻不在。彼得·潘又來到了達利家。彼得·潘喜歡聽溫迪的故事,渴望給永無島的孩子們找一個母親,就帶著溫迪和三個孩子飛去了永無島。他們住在永無島地下的家裡,每一個人擁有一棵跟自己很搭配的樹,幫助他們通往地下的家。
他們和島上兇惡的海盜胡克船長鬥智斗勇。後來,彼得潘帶領孩子們戰勝了胡克。溫迪他們回歸了家庭,也漸漸長大生兒育女。只留下了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繼續在童話的世界「永無鄉」里漂泊,給一代代孩子帶去驚險和美麗的童年體驗。
奇麗的故事裡,隱藏著許多讓人腦洞大開的幻想。?
比如,彼得·潘會飛但卻記性不好。整個故事從來沒有描述過彼得·潘長什麼樣子,插畫也沒有畫出彼得·潘的樣子。但是,他擅長飛翔、非常輕靈的形象從字裡行間以及可愛的小機關里透露了出來。?
又比如,鱷魚吃掉了胡克船長的一隻手,這麼多年一直緊緊跟隨著胡克船長。鱷魚隨身攜帶的鐘錶的滴答聲,彷彿伴隨著這個精緻的鱷魚鐘錶小機關在小孩子們的耳畔迴響。
我兒子三歲,他常常說:「我會飛。」他也會做夢,會編出各式各樣的故事,有些故事中自己在飛翔。每一次聽他的故事,我都感慨孩子的天真無邪,也不忍打碎他的美夢。
在童話的世界裡,孩子們都能夠飛翔。因為他們足夠天真,也總能體會到幻想的美麗。
比起孩子們的無憂無慮,父母們各有各的煩惱。達利夫婦就是很有意思的例子,他們像極了現實中的父母。
達利先生是一個為生計所迫的中年男人,會為了金錢而斤斤計較。?
達利夫人每次懷孕,他都會和夫人算算賬,犯愁養活不了生下的孩子。但最終他還是會妥協,所以家裡有了三個孩子。甚至在溫迪飛回來了以後,他還收養了一堆孩子。
他也口是心非。他會勸孩子喝下藥水,騙孩子們藥水一點也不苦,可是輪到自己頭上卻怎麼也不肯喝。
可他非常愛孩子。孩子們丟失之後,他自己住在豬圈裡不肯離開,這條新聞還上了當地的報紙。
而達利夫人就像生活中的很多有些軟弱、有些天真、有些可愛、有些漂亮的媽媽一樣,雖然糊塗,但卻真的是一個好媽媽。她天真善良,每次懷孕了以後,她總是淚水漣漣的希望丈夫垂憐,留下可愛的小生命。
成人的世界裡,總是充滿著計算,要考慮太多太多的因素。所以,他們註定無法飛翔,也註定了漸漸失去飛的能力。不會飛,意味著對現實生活的失望,也意味著妥協。
不是成年人不想飛翔,而是他們在現實中背負了太多太多,也總是把孩子的那一份給背負了過去。
於是,他們在漫長的記憶中漸漸忘了自己兒時曾經所擁有的那些美好,而只在歲月的洪流中亦步亦趨、隨波逐流。
這個故事最美好也最哀傷的連接點,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故事的暗線實際上是「「找媽媽」。
彼得·潘為什麼不會長大?他為什麼要讓溫迪去永無鄉?永無鄉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孩子?
彼得潘看似輕鬆地說,他自己不願意長大,所以也永遠不會長大。可是,那不是全部的真相。他離開家後,有一次想回歸家庭,飛回家卻看見自家的窗關著,媽媽早已遺忘了自己,對著其他孩子歡笑。?
對媽媽的求而不得讓彼得潘對溫迪有了特殊的情愫。他找來溫迪「當媽媽」。溫迪在永無鄉給了那些找不到家的孩子溫暖,她幫他們縫衣服,給他們哄睡。
甚至在故事的結尾,彼得潘想阻止孩子們回家,也打算關掉達利家的窗戶,讓孩子們誤以為父母不想讓他們回家。只是,達利夫婦的表現讓他放棄了這個舉動。
彼得·潘留在原地,溫迪卻漸漸長大。她不再會飛,她的女兒和彼得潘又成了新的玩伴。每一個午夜夢回,溫迪會不會後悔自己的回歸?
本書的設計者,同時也是《哈利·波特》系列的道電影道具設計團隊成員之一Mina說: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故事都是有意義的,所以在我們選擇入選系列的時候也是如此,我覺得這些故事要有標誌性,作品要對人有意義。——Miraphora Mina
經典的魅力就在於,它從不同角度會我們以思索。
一如「彼得·潘」,有的人感受到幻想的綺麗,有的人傷逝失落的童年,有的人感嘆現實的殘酷,有的人看到母子的深情。
關於這個問題。我之前有個別的問題下的回答。感覺能解答一些你的困惑。因為懶,我就不重新打了。粘貼過來以供參考。
謝邀。我因為感興趣以前也讀過一些。說說自己的見解。
不過關於童話黑暗我倒是想起來另外一個童謠集。《鵝媽媽?的童謠》。童謠中包含了許多血腥、殘酷、現實主義的句子,原因在於當時所處黑暗的時代背景。不同於現在的童謠大多溫馨童趣。古老的童謠可以追溯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社會人文風貌,藉由童謠的黑暗面,能讓近代的人們更了解歷史。有興趣的話可以查查看。其中有些童謠現在也耳熟能詳。比如《十個小黑人》《倫敦大橋垮下來》等。順便一提《誰殺了知更鳥》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
給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一千零一夜》和《格林童話》以外,《豪夫童話》也值得一提:第一卷中的《砍手的故事》和《幽靈船》可以說具有相當恐怖的成份,毫無溫馨浪漫的童話氣氛,雖然披著一千零一夜式的伊斯蘭風味的外衣,但是具有濃重的哥特恐怖小說特點,像是發生在德意志幽暗森林裡的恐怖而悲慘的傳說,很大程度上還原了德國童話的本來面貌。揭示了中世紀日耳曼地區殘酷而悲慘的社會現實。
《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
裡面都是各國未經修飾的故事,足夠黑暗和獵奇。
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竟是歐洲童奴制度的縮影!!!!
《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話》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可愛的小公主在七個小矮人的幫助下戰勝了繼母王后,最終贏得了王子的愛情。
採礦業是歐洲早期歷史的一部分,對材料和礦物的探索貫穿於整個歐洲的歷史。最早的開採工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到3000年間石器時代,有證據表明,大約公元前5000年在巴爾幹地區就開始了金屬銅冶煉技術。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歐、斯洛伐克和愛爾蘭地區都進行過銅礦的開採。大約在公元前1400至1100年間,歐洲出現銅和鐵礦的深部礦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對礦物的需求開始增加,在德國、西班牙、烏克蘭東部、法國和其他地方都出現了礦產深度開採作業。
其它礦區如開俄斯、派羅斯和希臘的大理石礦,葡萄牙的銅礦,巴諾里亞和達西亞等地的金屬礦藏的開採工作一般也由奴隸或罪犯承擔。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知道,從事礦下勞動的奴隸是古代世界最悲慘的奴隸。他們「為主人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可自己卻衣不蔽體,日日夜夜在地下挖掘。他們中的許多人由於過度勞累而喪失性命。」在礦下幹活的奴隸,一般壽命都很短,其年齡不會超過三十歲。(這部分內容出自《羅馬史綱要》世界史)
即使撇開奴隸問題,童工現象依然是歐洲各國的痼疾。上個世紀,我們經常從歐美國家的年代劇中看到一張粘著斑駁煤灰的男孩的臉,他們就是掃煙囪的孩子。
此次事故終於上達天聽,維多利亞女王責令首相墨爾本勛爵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對英國工廠和礦山的工作條件進行調查,並最終在1842年出台了「煤礦和煤礦法」,其中規定禁止10歲以下的兒童進入礦場。可是這份提議在出台前曾經遭到許多人的反對,約克郡煤礦業主協會提交的一份請願書反駁說:因為地下道路不可能建造足夠高的高度,如果強行為之,就會產生巨大的開支,從而導致這些煤礦的作業變得無利可圖」。
其實並不是黑暗的,只是遙言
你看過《失物之書》么?邪魅一笑。
TAG:社會 | 童話 | 原版書 | 童話故事 | 黑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