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今音樂後期功能這麼強大,十個人里就有一個可以唱,人們會重新定義歌手嗎?


謝邀。個人認為不會

首先,題主認為人們目前對於歌手的定義是什麼呢?

若讓我來歌手下個定義,歌手就是以歌唱為生的音樂幕前從業者。大眾對於歌手的基本要求是歌手唱歌得優於常人,當然,這些年民謠很火,很多唱歌不好,但又一定創作能力的人也被大眾稱為歌手。

的確,現在後期功能強大,的確,「重製作輕演唱」成為了一定的趨勢,然而大眾對於歌手要有唱功的要求還是不會發生改變。

舉個例子,上周五的《歌手》第二季第五期,KZ譚定安的《Rolling in the deep》開頭使用了Auto Tune。可謂現場給電音,現場給後期(當然,現場演出都會為了更好聽加一些隨時的後期的啊),然而,在這一段里,你仍然可以可以聽出KZ在歌曲中做得各種即興與細節處理,觀眾不僅可以感受到歌手的功力,而且這層功力還被電音放大了。

倘若只是一個題主所言「十個人里就有一個可以唱的」一般人,觀眾聽了只會表示,哦,加了一段電音,完全體現不出唱功,最對對電音驚嘆一下,對歌唱者不會產生任何感情。

而且,一個歌手,不可能永遠躲在錄音室里,肯定是要唱現場的。如果現場唱的差,現場後期人員沒有精力把你每首歌都修的好聽,而且現在後期技術還沒有那麼智能,一切只靠現場人員的應變。多來幾次現場,那個唱歌的人的現場「招牌」就砸掉了。

最後,題主提到的「人們」其實是一個大的群體,簡單細分可以分為觀眾與音樂從業者,將從業者在簡單劃分,可以分為歌手與幕後人員還有掌握這些工作人員的資本。大多數歌手還是有自己的職業修養與職業追求,那些不會唱歌的完全依賴後期的人一方面只能紅一時不能紅一世,另一方面那些優秀歌手還有幕後工作人員創造的音樂環境也會倒逼這些人提高業務水平,使其承擔得起歌手這一稱號,這是他們也成為大眾定義下的歌手了。

而且幕後音樂人與資本也會起到把關作用,題主所擔心的,大概難以實現。

至於很火的網路主播,偶像團體,如果不長期交出優秀音樂作品並完美演繹,大眾還是不會認可他們為歌手。

聽眾的耳朵是挑剔的,聽過了好歌手的演唱自然會難以忘懷,會對歌手的演唱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後期只能輔助歌手完成,不能代替歌手,畢竟,你的氣息還有咬字還有演唱時的力量,共鳴,以目前的科技是沒法修的那麼完美的,音準拍子是很好修的。

可是會有人認可很多歌音都唱不準的人是歌手嗎?

不知道我的答案有沒有幫助到你,以我目前認識只能給出這樣的答案了。


其實歌是誰唱的無所謂 多數人聽的是歌詞 是心情 唱歌不是誰的專屬權利 誰都可以唱 只是聽眾的多與少罷了 何必在意演唱形式本身呢


當然不會,就是機器和人的比拼,後期再怎麼好也比不過人。


雖然音樂後期很強大,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特別厲害的調音師,好的調音師價格可是非常可觀

最近大家對於假唱這個事兒看的也挺重的,所以就算請了百萬調音師一現場全部露餡

如果是說只是發視頻音頻這種的話,恕我直言,這不算歌手,就算是唱見也會直播呢對吧

綜上所述,只靠後期的唱歌的人,不算歌手


當然不會。歌手總會唱現場吧 觀眾又不聾


謝邀!首先肯定有人會對歌手的定義改觀,這是一定的。

畢竟後期的強大早就已經成為所有歌手的歌曲必經的途徑。包括很多唱片公司也飽受後期問題的折磨,因為經濟問題,再也推不出能夠一炮而紅的歌手。舉個例子,一名為多名歌手修音的調音師年薪在500萬到1000萬之間。

因為後期的原因,人們的享受層面提高,導致純現場的歌手不是不吃香,而是少了競爭力。

所以修音已然成為了每手單曲的「圓潤」捷徑(少部分默克除外),

但那畢竟是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修音並不代表人們忽視了現場,現場的震撼往往是修音不能比了。相信就好,時代的變革只會讓現場變得越來越寶貴,而不是受人質疑。但肯定歌手這兩個字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會有個長久期的大縮水。


推薦閱讀:

出道初期和現在,你更喜歡哪個時期的華晨宇?
為什麼很多人不承認自己學過唱歌?到底什麼心態?
被自己討厭的歌手的歌洗腦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聽劣跡歌手的歌,越聽越彆扭?從一開始的秒切,到後來直接刪了。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如何評價現在新歌手,小鮮肉的唱功?實力?

TAG: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