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目前的可穿戴設備有哪些不足?


最大的不足應該是目前所有電子設備的通病吧。。續航能力,也就是電池。

這裡並不單單指可穿戴設備自身的電池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因為需要和手機等智能設備之間通過藍牙,wifi等技術傳送數據,也會給本來就很緊張的智能手機續航帶來更大的挑戰。

補充5點:

1.返修率高。up手環很容易損壞,很多用戶出現無法充電的現象,淘寶上一些店鋪甚至在up24發售以後停賣up2,原因就是無法承受其較高的返修率。

2.材質問題。Fibit手環已經有一批用戶因為手環的材質導致過敏。

3.記錄數據的準確性。還是以手環為例,如果你擺動手臂的次數很多,但是事實上你並沒有運動。手環依然會認為你處在運動狀態,並且計算出相應消耗的卡路里等信息,而事實上你並沒有消耗那麼多的能量。

4.隱私問題。goole glass可以通過眨眼控制拍照程序,也就是說很多情況下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拍了。並且在電影院等地方時禁止拍照和錄像的,而google glass卻可以默默記錄下整部電影,或者在沒有被許可的地方拍照。

5.安全問題。通過已經上手google glass的用戶反映,在看小屏幕時眼睛需要重新聚焦,看屏幕的時候是看不清路面的,開車時使用導航也許會導致危險。

就先寫這麼多,其他的還沒有想到。。


不請自來。

從行業內同行那裡了解到的一些消息,在穿戴式設備還沒大量出貨的情況下,這類的宣傳已經爛了,提起穿戴設備,就是手錶啦、手環啦。測心率的、測睡眠質量的、測血壓血氧血糖的、測脂肪的、可以防丟的、自拍的、上微信掛QQ的。可是真正把產品做好並且在市場上出售的卻沒有幾個。把消費者的期望提的無限高,拿到手的產品卻沒有那麼好。

其次是消費者真正需要這麼多的功能嗎?與其做的大而全不如走小眾化路線,抓住細分市場客戶的痛點。


1 與人的觸點太多,過於複雜,除了熱衷於各種電子設備的GEEK,很難讓普通人真正運用。好的可穿戴設備應該是「隱形」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的。

未來可能向單一設備 多功能方向發展。(Google Glass+?)

2 技術原因,很多記錄的數據不夠精確,誤差很大:

3 續航問題

——————————————想起來繼續補充————————————————————有同學提到的功能問題,其實已經有相關技術了,只不過還沒有商業化的產品出來。MIT的digital lab:

視頻介紹請戳http://www.pranavmistry.com/projects/sixthsense/#VIDEOS


個人認為可穿戴設備最大的問題,是來自交互的反潮流……

這個潮流就是——越大越好。

手機是人的手指的延伸,手環、智能手錶是人的上肢的延伸,Google Glass是人眼視覺的延伸。

手機從四個指甲蓋大的黑白屏,到今天看來慘不忍睹的QVGA彩屏,再到解析度細膩的iPhone,Note 123從談資成為主流。近來Xplay 3S在方寸之間量產2560*1440,實際顯示效果已經超過Retina了。

我身邊的朋友有從iPhone換到Note3,用了幾天就再也受不了iP的大小,儘管iOS上App的體驗更加優越,屏小了就是不行——iP必須和大屏Android機形成差異競爭,加長神馬是應對潮流的無奈之舉,iPhone屏幕肯定會一代代變得更大。

忘了提平板電視,這個 「由小到大,再到更大」 的例子更明顯。

—————— 隨手分割 ——————

當我們習慣了這些適應人體延伸的設備之後,

你給我手上戴個1.73英寸,解析度320x240的小屏幕,勸我用它發微信試試?


鄙人是做這個產品的。

目前來看問題有如下:

1、電池續航問題帶來糟糕的用戶體驗

2、第一條帶來的用戶粘性不足,試想傳統手錶一年換一次電池即可而如今的智能手錶大多是一天一充,於是在最初的新鮮度過了之後就沒有人願意繼續戴在手上了,除了偶爾的裝逼需求

3、國內外的做手錶的都沒有亮點,國內做這個的很多是原來做山寨機和平板的工程師,於是乎做的手機不像手機,手錶不像手錶,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這條路很難到頭

4、創新不足,國外的蘋果,三星每出一款高價智能手錶,國內馬上跟著就出來很多價格低很多的便宜仿貨,而不是去創新做一款新的出來,中國創造 一直是口號

5、做來做去還是個手機的附屬品

反正我自己戴的還是傳統手錶。


可穿戴設備畢竟是剛剛起步,有不足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以下幾點

1、外觀上的問題。可穿戴設備受制於器件、材料成本等原因,外觀都比較偏向工程化體積也比較大,時尚感不強。這樣對於使用者來說侵入感太強,舒適性就比較差。對於用來炫耀的人來說也許是件好事,但對於長期使用的人來說就很不爽了。

2、精度不高,功能有限。最常見的就是計步、睡眠、心跳等參數,從我使用的經驗上感覺不是很精確,另外這些參數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實際作用不大,也不知道怎麼使用和分析

3、可玩性不強。不好玩就沒法炫耀,簡單的pk步數趣味性還是不強

4、續航能力差。這是智能設備的通病了,別說每天充電,每周充電都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兩個點使可穿戴設備目前看來還普及不開:

1.人們不會有多大的動力在自己身上多加一件裝備,只願意看到自己已經有的某一樣裝備變得更好,這才是可穿戴設備應該專攻的點,比如手錶,項鏈等等。試想,我原本帶著一塊表,可以看時間,現在你給我一款可穿戴裝備,它有五花八門的功能,卻唯獨削弱了時間閱讀的準確性和便捷性,那80%不會選擇去更換。

2.已有的功能不夠人性化。還是拿智能腕帶或手錶舉例,其實最理想的狀態是:我不用去觸摸它就可以完成操作,目前來看最好的方式是語音。這個理想狀態是基於人們的使用習慣,你見過誰用手錶是通過另一隻手來操作的?當讓,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給我個像手機一樣,必須攜帶的理由。這是最大的不足。


我實在不知道每天追蹤自己的血糖血脂,心率,睡眠時間,卡路里消耗量等等到底有什麼用!


科技含量不夠高,功能不夠強大!如果像這樣的還可以考慮購買:

可以看3D電影啥的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通話:

還要有輔助功能:手指的延伸、大腦的思考等等:

Ps:如果人人都有這東西——不會都變成鋼鐵俠吧?應該不會,人類和電腦的區別就在於創造力!鋼鐵俠的裝備固然重要,其實他的腦袋才是最值錢的,怎麼電影都是搶他的裝備而不是他的大腦呢?


安全性吧。你永遠不知道每天運動手環測到的跑步路徑會不會成為歹徒襲擊你之前的參考。你也不知道每次在酒店或餐館打卡會不會讓詐騙電話聽上去更真實。更何況現在有些手環還有了支付功能。


首先我問自己為什麼不去買,我真心覺得買來帶著沒什麼用,我寧可買一隻機械錶。因為我不想每天看著自己的脈搏與心跳睡覺,也沒什麼好處。而且也不需要用計步來衡量我的運動量,一個熱愛運動的人,有自己的公里數標準或者更全面的健身房一套精準參數。如果問我便宜點呢?100元你買不,我覺得不好看,100元我也不會買。還要充電。有些人手機都要帶個充電寶的,各種電子器材要充電,想想就累。


就兩點,續航和體積。


太貴,而且材質還是塑膠,透氣度不夠友好。


我只是覺得明明手機就在旁邊不用它看,非得在手上哪一點小屏幕上查信息不是有病么?現在的穿戴設備實在是不夠顛覆,帶來的折騰大於便利。眼鏡之類的還好點,手上戴的實在覺得毫無存在意義。


電池!


目前的可穿戴設備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想把外觀做的和舊的一樣了,就像手錶製造商以及所有人都想讓智能手錶長的更像手錶,我不認為一個手錶的外觀裡面加上電子的東西會成為一個高檔的產品,把手錶的那個外觀和你身邊的高科技產品放到一起多有違和感!倒不如直接做成寬手環的外觀。


待機時長,天天充電和手機有啥區別


最不能忍的就是續航,別的都是次要。然後是交互,就是怎麼去操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Apple Watch 在智能硬體和可穿戴設備中的地位?如何評價其他廠家產品與其的競爭關係?
埃微P1C智能手錶正式發布!相比華米手錶青春版優勢明顯
來聊聊華米2018年度新品發布會
傳統手錶外觀,運動手環般親民的價格,說的就是至簡simble
目前智能手錶值得購買嗎?

TAG:智能可穿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