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廣府地區孩子逐漸被普通話同化,喪失掉說粵語的能力,作為一名廣府地區的人你怎麼看?
可能有點文不對題,把想說的都說一下:
1.對於大趨勢而言,粵語無可否認在從辭彙、表達方面,會向國語慢慢靠攏,因為後者應用的場合更廣,平時在各社交平台閱讀到的也是按照國語習慣輸入的文字,很多概念一下子就想不起粵語表達。比如「坑爹」,身邊男女老少都較常使用,反而近似意思的「搵笨」、「靠害」等,越來越少運用。在這一層面上,我覺得這是語言正常的變化過程,本來就是在不斷交流中融合,往大了說,地域隔閡越來越小,最後總是會趨於大同的。
2.粵語使用者基數很大,韻律優美,辭彙豐富,很多本地人還是堅持用粵語,作為粵語人還是應該對自己的語言有文化自信,目前來說「被同化」一說有點誇張。況且像粵菜那樣,粵語本來就是博採眾長,很多傳統辭彙就是外語演變而來,巴閉、蛇quare,數不勝數。
3.小朋友在多語種的環境中長大會更聰明,家長用不同語言跟孩子交流更利於孩子成長,但個人不認同完全使用國語教育(調侃一句,部分家長的廣普真的還不如別說),尤其是粵語家庭,強行避開原生語言,令人惋惜。
4.作為粵語人,把這方面的擔憂化成自己的行動吧。儘可能多做用粵語,把粵語說準確(尤其是戒懶音),傳播粵語文化,就已經很足夠了。
其實推廣、學習普通話真的沒什麼,廣東人最是實際,有錢賺你叫他學咩就學咩咯。80歲阿婆在街邊擺攤賣東西,拿著個計算器跟一班鬼佬喊five 元我都見過啦。只是最煩某些人渣的嘴臉,不許你當著他面說方言,因為一個他聽不懂,另一個怕你搞小圈子罵他他也不明白。所以我的立場一直是推普不要緊,不能廢粵。孩子被普通話同化我認為家長是有責任的,你可以在家裡多點用粵語跟你小孩溝通嘛。我的兒子、女兒很小,但都是雙語OK的。班上同學有要求我兒子教他們粵語。
我就真奇了怪了,被普通話同化這話怎麼聽起來就這麼彆扭呢,被同化,嘿,難道有誰攔著說方言了,推廣普通話又沒停過,我在湖南長大,從小學校裡面就說要學普通話,咋就沒人說我們被同化呢,我看現在的小孩都會說普通話了,家裡還是說的方言,我親戚在重慶,我也常去玩,重慶的侄兒學校也都要說普通話,但我街上走了一圈也都是方言多,這玩意兒又沒人拿槍逼著你不讓說,有環境就有人說,沒環境沒人說那不正常的很,語言本來就是交流用的,你們自己出去買菜去小賣鋪買東西,或者出去聊天想說方言誰攔著不成?說的人少了還不是因為這些大城市各地人多,五湖四海都有,歸根到底還是方言使用不方便造成的,還有,你們這幾個經濟發達區是想幹嘛,還被同化,誰攔著你們說方言了,我印象中廣東那邊地鐵上好像還用粵語報站呢,真的有時候不想給你們扣大帽子,但你們搜一下知乎,南方那麼多方言區,這種問題就粵語的多,有時候還有上海話,全國都推普通話,江西咋不問,湖南人咋不問,重慶人四川人咋不問,我看浙江人好像也不怎麼問,我現在定居杭州那是真沒聽到多少方言,鄧爺爺到你們那裡劃圈是要你們先富帶後富的,不是讓你們天天琢磨被同化的問題的,最可惡香港那邊根據粵語改了文字表達的方法,粵語區好像用的人還不少,有時候真不知道你們這些人咋想的,喜歡粵語說去啊,又沒誰攔著你,你找人用粵語聊天人家不會能怎麼辦,無聊不無聊
提到這個就來氣,還非得給部分粵語區的人扣帽子不可,香港彈丸之地,廣東一片城市群,居然沒法向香港輸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被香港反向輸出,香港回歸太晚,搞出一套粵語文字,粵語區的人居然還有不少人用,媽的搞了兩千年書同文,居然有一批人反著來,特別想給你們扣一頂文化割據的帽子,正告部分粵語區的人,鄧公劃圈是為了讓你們先富帶後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是讓你們搞文化割據,媽的,我小時候那麼多親戚跑到廣州打工,結果你們經濟搞起來了反手就是一個避免被普通話同化,想起來就煩躁,不排除有人不懷好意故意挑撥,但我個人確實是遇到過一些想"保護粵語"還有用香港那邊搞的粵語文字的廣東人,看來還是吃太飽了,最後給絕大部分粵語區群眾道歉,激動了一點,主要生活中確實遇到一些粵語區的人比較討厭,說的過了點
我原本是這樣想的:政府只是想要推普,從來也沒說要廢粵。只是某些小學校長擅作主張,禁止學生說粵語,但是學生在校外說什麼,他們管得著嗎?歸根結底,語言是人說的。粵方言能否繼續存在,取決於它的使用者。雖然廣東有不少外地人,但本地人也很多,你完全可以找到說粵語的對象。你說不說粵語是你的自由,又沒有人強迫你一句粵語也不能說。如果粵語消失了,那就是廣府人自己的問題。
我原來的想法沒有錯,但是我忽略了一點——大多數人的思想境界都是比較低的。現在香港文化沒有以前那麼流行,所以普通話的地位就由此提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什麼語言流行、有用,就說什麼,哪管你什麼保護地方文化?
廣東人要有文化自信,不用擔心自己的文化消失,被廣東影響很深的廣西和湖南人都不擔心。
這裡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認識:語言不是文化的中心,而是文化的一種可替換可更新的底層元件。現在各種翻譯軟體可以把本土語言表述的文化基本不帶差錯地翻譯成外語,說明本土文化也是可以完全用外語(加上一些本土語義詞)表示的。
文言文和現代文是兩種語言,並不影響現代人通過翻譯理解古人的文化。反倒是文言文因為本身缺陷(無標點,缺助詞,各種名詞作動詞形容詞)導致歧義,讓大部分古人都無法準確解讀文言文,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去過某個日常說英語的香港公司出差,此公司內部雖然全說英語,但管理風格完全是中國家族式的。公司文化並沒有因為說英語而改變什麼。
現在各種翻譯軟體可以把語言表述的文化基本不帶差錯地翻譯成外語,說明本土文化也是可以完全用外語(加上一些本土特有詞,代表外國文化里沒有的語義)表示的。粵語換成了普通話,廣東特有的語義也沒有消失,廣東文化並沒有被消滅,而是以普通話的形式被表述出來,向北方傳播還更便利了。
讀者如果質疑,不妨嘗試寫出一句意思無法用國語解釋的粵語句子,不懂粵語的嘗試寫一句意思無法用國語解釋的英語句子。
說什麼語言是每個廣東人自己的選擇,國語和粵語都可以表述廣東文化,一部分廣東人選擇粵語,另一部分廣東人選擇國語,一部分香港人選擇英語,都可以表述廣東文化。說國語的廣東人把廣東文化傳播到了其他地區,也從整個中國把新鮮血液帶進廣東文化里。
文化的融合同化是相互的,君不見普通話辭彙當中也收入了很多粵語辭彙?至於粵語會不會消亡這誰也說不準,換一個角度說,現在的粵語難道與一千年前的粵語就相同么?我相信同樣有很大的進化。
回到題主的問題,語言的興亡與政經發展密不可分,國父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我相信歷史長河中,消失過許多語言,如果哪一天粵語消失了,我也不奇怪。
本人老婆家在清遠郊縣一個小鎮,世代講客家話,改革開放以來,鎮上居民為尋求發展,大多遷往清遠市區周邊,現在90、00後基本講廣州話,但也會講客家話,不過01後有些就不會講客家話了。我相信100年後,那邊會講客家話的將所剩無幾。我相信全國各地都在上演類似的事情。經濟發展,各地融合加劇,人們需要更高效更通用的溝通方式。
不是廣東人,安徽人,南京讀書。答。
其實這個問題存在於全國,我在南京做家教,那個小朋友也只會說普通話,爺爺奶奶說南京話她能聽懂,但是回答還是用普通話。她媽媽和她對話也是用普通話。
上課時,教授(南京本地人)問我們班一個南京同學,一個詞用南京話怎麼說,那個同學說不出來,只能是把那個詞用南京話的腔調讀了一下。然後教授自己公布答案,發現完全是一個不同的表達。老師說:「現在很多老南京話,中年人都不會說了,更別說你們這樣的年輕人了…」但是老師上課會很痛惜嗎?他說到這個詞,只是正好說到語言演變,現場舉個例子而已。
我還會說老家的方言,但是那些10後小孩真的都是普通話了,老一輩和他們說方言,他們是真的聽不懂。
你要是問我對於我的方言會不會有危機感?有啊,雖然我們大範圍也算北方方言區,但是方言里就是有一些有特點的地方,很值得保護。但是如果我的小孩在學校里,老師教課的時候,用方言而不用普通話,我也不會同意。
方言的保護問題,不是說停止推廣普通話就可以的。重要的是讓人去真正研究整理方言的語音辭彙語法體系,留下相關資料,這樣就算以後有人想學,也有的教。還有,其實老一輩的方言辭彙,有些由於時代演進,那些於現實中已經消亡的事物,它對應的辭彙必然也就因為使用率的下降而退出辭彙常用圈。
作為一個北方方言區,我也不會覺得自己從小講的就是普通話。我很高興自己還會說一點方言,但是以後我會不會把我們村的話教給我孩子,我覺得可能不會了。
簡單說就是傷心吧,自己的表弟念小學,普通話和粵語都說得一般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很重要,要讓小孩清楚了解兩種語言其實都需要學。
其實我覺得推普還是很重要的,說個之前我去成都出差的例子,我去到當地打計程車,計程車司機是成都本地人,我一直用普通話跟他聊天,但是他回答基本我聽上去都不像普通話。
聊天過程中,他說到了一句,一個國家如果都不能用一種大家都能聽懂的語言,那發展是很困難的。
我很贊成,畢竟中國那麼大,人那麼多,人到處跑,工作旅遊都需要交流,有一種統一而且普及的語言很必要。
但是我覺得推普不必廢粵,我是理解不了在學校強行讓孩子說普通話,說粵語的同學還要被同學舉報,那就感覺很奇怪了。
我希望他們都能理解到文化在於傳承,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而沒有優劣之分。我很希望我的小孩都會說粵語,了解粵語背景,粵文化。
也很希望他會說普通話,了解到國家需要有一種語言來讓國民交流起來沒有障礙。
我是一個廣東人,屬於客家人。從小在城市長大會說廣府的白話,之後高中回鄉下讀了兩年書,學會客家話,還有瑤族話。普通話從讀書開始學,很自然就會,雖然是塑料了一點。
只能說語言環境很重要。當周圍的人說普通話的多,說白話的少,很自然小孩子說的普通話相對比白話更好。
現在網路發達,廣東很多本地年輕人說白話也穿插了很多網路語言(普通話)。
現在只能靠父母和親戚了,當然還有廣東本地電視台。以後我的孩子,我還是教他幾種話的。
身為廣府土著老友記。
你問我怎麼看廣東現在的孩子逐漸不會說粵語或者粵語語言能力下降?
我就想問問他們的父母了,他們怎麼看呀?
他們的父母都不重視,作為廣府文化一份子,他們的文化傳承責任和態度是失職的。
作為廣府同胞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做好一個廣府文化傳承者和繼承者的責任。將我們的粵語文化和粵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一代一代一代接一代這樣傳承和繼承。這我生活在粵語區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
至於,其他的失職廣府文化傳承者呢?
我們在他們面前做好自己該做的和自己認為可以做的,自己都做好了。他們會發覺自己身為廣府人一份子,也自然會怎麼做了。
至於,哪些不但知道自己作為文化傳承者的身份失職也不去糾正的廣府同胞呢?
我本人真係唔知可以點睇呀!簡直就係無眼睇喇。
原因有的。
以下只是小弟個人想法,若果有錯請指出。第一,外省人南下的太多,而恰好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無視歷史,或者其他原因不肯學習廣東話,甚至看不起廣東話。掠奪者的姿態多於移民的姿態。其實是眼界太狹窄,當然不是全部都這樣。第二,廣東地區部分學校不給學生說廣東話,甚至說了要罰,一夜之間剷除了袁崇煥的名言。慢慢的蠶食廣東文化(包括香港文化)。當然這個或多或少和廣東省省長換了個北方人有關。一個人每天忘掉那麼多東西,怎麼就差一個粵語呢?
而且,這個小孩子憑什麼要被你的「廣府人」的觀念綁架。
把你的觀念放的久遠一點,你會說猿人的語言嗎?
不會?那你可真是忘本
---------------------2019.12月更新
還是來解釋一下吧。
很多方言我都覺得很美,但沒有競爭力的事物遲早被人遺忘。
很喜歡粵語,很想保留廣府文化,那你自己說個痛快就行了。說不定這樣還能激起粵語的一線生機。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後代越來越不熟悉家鄉話,比起強行要求他們去學,不如順其自然。他們發現了有趣之處自然會去深入了解。
其實你大可不必太擔心廣府文化的傳承。作為一個廣府地區長大的小孩,我是在出省上大學之後,看了很多有趣的粵語視頻節目才真正開始發現粵語的不同之處,開始很注意自己粵語的發音。
今天的普通話和60年前的普通話其實也已經有很大的區別了,但也沒人說要保留國語文化吧。放寬心,好好講自己的粵語就行了。
我認為不妥,我奶奶現在還喊肥皂叫洋皂,這是其一,事物是有發展性的,語言是有活力的東西,載體就是我們人類,粵語是否100%要繼承,魯迅學生的拿來主義,現在可以問「廣東人失去自信力么」
我奶奶(沒錯又是我奶奶),曾經住在長江邊上,小時候經常跟我講,她看到了「江豬子」,那個時候不懂,純粹的以為是江里的豬,直到語文課上,知道「豚」是豬的意思,我們方言辭彙里,沒有「豚」字。我想問,粵語是否能夠包含所有辭彙。
方言往上翻三代,有可能一半以上的話聽不懂,繼承不到的東西,不一定是精華。孩子們學不會廣東話,可能是不會變通,缺少學習的興趣,方言變則通,不變則亡
據我所知廣東龍門縣屬於方言繁雜交錯,至少有廣府片龍門話;客家話(與梅州的又有區別);融合了粵海音惠州音博羅音客家話的本地土話,還有瑤族土話。
而我相信既使沒有推普,龍門縣方言也必然會被廣州音同化。
因為香港經濟唔掂,文化輸出唔夠,所以廣府話越來越少人講。
以前大把人睇tvb,個個涌去香港,學講廣府話。依噶啲香港人要來大陸謀生啊,仲要學普通話。
很多新加坡的華人都不說華語,只說英文,他們也過的很好呀。
新加坡的華人不說華文,阻礙他們的發展了嘛?新加坡的人均GDP並不差,而且我知道很多大陸,台灣和印尼的有錢人都到新加坡置業。
所以,語言問題很重要嗎?
現在的廣東孩子逐漸被廣州話同化,喪失掉說家鄉話的能力,作為一名廣東人你怎麼看?
身為一名廣東人不會說客家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家庭聚會中,我跟表侄女說話,用的是客家話,她每一句都是用廣州話回答我,我說你說客家話吧,她搖頭只會聽不會說,轉頭我跟她媽媽說你都不要求你家寶貝說客家話嗎?她說現在都說廣州話啊,幼兒園講小學講到處都講…沒關係的會聽就行啦!轉頭就跟她寶貝說廣州話。。。頓時我覺得很有危機感,替客家話感到危機。很多人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就會講客家話會講家鄉話,真的是這樣嗎?真不希望有一天客家話成為一門外語,喪失掉客家文化喪失掉屬於客家人的特色。你怎麼看?
20190310
莫名其妙被 @伊露維塔 攻擊,我這個回復只是用提問者的口吻反諷提問者而已,你們保粵人士卻給我扣個粵語黑的帽子,去你大X的吧,艾 斯 比。從各種角度顯示,這個人應該與 @一如 是一個人,粵入骨髓,算了,斷章取義就斷章取義吧。如果你們廣府保粵人士再這麼斷章取義下去,那隻好推普廢粵,越快越好了。拉黑完事。
※16級颱風肆虐廣東之後,我被廣東人民樂觀的心態深深震撼住了!
※廣東人長壽,有沒有茶葉的功勞?
※山竹逐漸遠去,留下無眠的救緩人員和驚魂未定就要上班群眾!
※廣東人也是吃辣的好嗎?!
※廣東人的「抗竹戰役」,笑skr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