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不是偏向詹姆斯杜蘭特這些身高又高,技術又全面的鋒線球員?

傳統中鋒日漸沒落,小個子後衛在防守中又顯得吃虧,改變比賽的能力又不如這些鋒線球員,那麼NBA的趨勢會變成最後五個長人鋒線呢


也不用未來,現在的nba聯盟就已經是鋒線的天下了。只不過你拿詹姆斯和杜蘭特舉例並不準確,他倆這種天賦幾十年一見,放在任何時代都好使,都是各支球隊爭搶的對象。

詹姆斯的天賦和喬丹、奧尼爾、張伯倫這幾位同屬歷史最頂級。如果只考慮綜合身體天賦,他甚至可能是這四位中最棒的!又快又壯自不必說,2米03的身高不算出眾,但再加上逆天的彈跳就可怕了——聯盟歷史上能像他一樣隨時可以輕鬆平框的超巨我印象中寥寥無幾!我們通常說的詹姆斯有大局觀、詹姆斯突破無解、詹姆斯全面……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逆天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說勇士的伊戈達拉巔峰時身體素質勁爆,但你對比下詹姆斯和一哥就會發現,詹姆斯的身體素質基本上全包圍一哥!

杜蘭特純從身體天賦來看不如詹姆斯,除了身高臂展外,他在身體層面的其他指標上全方位落後於詹姆斯。我印象里阿杜在新秀的體測中84公斤卧推數據為0,當時超音速的老闆還說「沒關係,我們挑選的是籃球運動員而不是舉重運動員」。單看身體天賦,濃眉、字母哥比起阿杜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二位在綜合能力上和阿杜還差了一檔,為什麼?因為阿杜的籃球天賦太好了!在2米1以上的大個子里,阿杜的籃球天賦是史詩級的!——這麼說不準確,事實上他柔和的手感比聯盟歷史上的大部分人都要好!他可以輕輕鬆鬆殺入50+40+90俱樂部,可以面對任何人無差別單挑!沒有哪一個七尺長人能同時擁有他的變向運球和逆天手感!更可怕的是,他還可以用相當高的助攻失誤比去組織進攻或者砍下三雙數據!

只不過,詹姆斯和杜蘭特的耀眼光芒並不能掩蓋一個事實: 即便同位置其他人沒有他倆的天賦,但鋒線球員在現代籃球中的地位正在變的無可匹敵——或者說已經超越了其他所有位置。

小球的興起為他們提供了舞台,放眼當今聯盟的頂級強隊,無論是勇士、火箭還是綠軍,他們的鋒線厚度才是他們如此出色的根本因素——尤其到了對抗強度增大的季後賽,鋒線球員機動靈活、能里能外、伸縮性強、可以防守多個位置的優勢顯露無疑。

保羅去年加盟火箭,讓火箭幾乎可以抗衡勇士,但絕不應該忽略塔克的加盟對火箭攻防兩端的巨大影響;

為何沒有了歐文和海沃德的綠軍依然如此強勢?因為塔圖姆、布朗、霍福德、司馬鋼的鋒線陣容在攻防兩段決定了球隊的氣質;

為何勇士最近幾年雄霸天下?除了日天的庫里外,阿杜、克萊、一哥、追夢的鋒線厚度聯盟無人能敵是根本原因!

話說回來,為何上賽季常規賽羅伯森未受傷時勇士打雷霆如此艱難?泡椒、甜瓜、羅伯森的鋒線陣容絕對是重要因素。

這也是我認為下賽季的湖人不容小覷的重要原因——沒有詹姆斯時他們已經可以在常規賽給勇士和火箭製造困難了,現在詹姆斯空降洛城,再加上麥基、師弟、朗多等性價比較高球員的加入,即便在西部,詹姆斯、英格拉姆、褲子馬和師弟組成的鋒線陣容絕對可以有一番作為!

鋒線——兼具身高、速度與對抗的位置,必將在未來的籃球世界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先拋我的看法:我認為不會

要麼更高,要麼更快,有球員向詹姆斯類型發展,就有歐文、庫里、威少之類的球員跑的更快,靈活性更佳。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這樣:控衛、分衛身材的球員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靈活,用來彌補身高的不足;而詹姆斯類似的球員受限於身材以及大自然規律,不可能在靈活性及反應上比體重更輕、身高更矮的球員更強。比如以前以速度著名的球員艾弗森、福特、哈里斯(這個曾經是運球半場最快)等,後來速度、靈活性好的球員越來越多,如韋德、沃爾、羅斯、威少等等,按提問的意思,NBA發展這麼多年,此類球員應該越來越少,或者最起碼詹姆斯類的球員應該越來越多,然而並不是。

有一段時間我也覺得萊利說的對,以後籃球運動員的終極形態是五個詹姆斯類型的,多厲害,能跑能跳技術全,爆發力、柔韌性俱佳,大前鋒、大中鋒、小個後衛絕跡於江湖,每場打140個回合,那畫面得多美。

後來又仔細想了想,有了自己的一點疑問,人類是不斷進化的,比如百米記錄:100年前的世界紀錄大概是10.6秒,現在的世界紀錄是博爾特的9.58秒。從每個人的角度來說,100年很長;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不算長。

我們把NBA賽場比做大草原,詹姆斯這樣的球員比做獅子,那麼是不是只有獅子能在草原上存活?顯然不是。有其它動物依靠自己的優勢可以繼續存活,比如速度更快、耐力更好、有毒、善偽裝等等。

人類也屬於自然界,如果你更高更強,那庫里、歐文們就更快更強。


最後一次更新這個回答了,因為的確有挺多看的人,也沒有理解我所表達的意思。而是針對數據或是說法方面一些漏洞去不停的說。我先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然後再重新把我的核心意思表達一下,然後就不會再管這個回答了。

問題1:為什麼在列舉比例時把1、2號位列入後衛對比小前鋒。

回答1:

首先:這個所謂的不公平,不是我決定的,而是那些要討論的人決定的。很多人要定義鋒線是下個時代的主力軍,那麼你們就是要與占著2個位置的,群體樣本更大的後衛作對比

其次:我真的是不想做這個大樣本調研,但是有時候有些人很讓我為難,因為他們不懂得體諒,理解一個回答者所寫內容的核心意思,而只關注一些漏洞,這明顯不合適。帶著自豪和質疑的態度,玩大家來找茬,實際上什麼調研工作都沒做,單憑印象和感覺去寫。

有幾個質疑我的評論是寫的不錯的,比如 @tao ma ,他的說法是有意義的。事實上我也在想這個問題,但是,為什麼我還是沒有把2、4號位算入鋒線,因為比率,樣本不夠大。

要知道,二號位,四號位,固然有打得像三號位的球員,但那是少數。

而且,如果真的要去做調研,還需要去思考,如何定義鋒線:是按照3D球員作為定義,還是以身高作為定義,還是說要兼具。抑或是說,按照一個球員在3號位上所打的時間?如果是的話,比率又有多大?有人想過這些嗎?

如果評論里不滿我的人中,是想著,投3分多,算上;身高夠,算上;防守好,算上;3D球員,算上。那麼,我無話可說。

我自己給的定義,3號位自然算是鋒線球員。2號位的話,就是我可能不計你的身高,但你至少要在3號位上呆夠35%的時間,如果只是能防3號位就算是鋒線,那麼其實勒布朗·詹姆斯偶爾也能防5,但我事實上就沒怎麼見過他往5號位上走,因為消耗大,利益低,意義不大。所以,像是克雷·湯普森,對,他能打3號位,但他超過8成時間呆在2號位上,他就是個明明白白的得分後衛,不是因為他能打3號位,他就是3號位。如果讓他一整場比賽呆在3號位上,和那些整體更高,力量更大的人去較量,誰知道會對他的進攻,防守都造成什麼影響?

至於4號位,要說他們是鋒線其實界限要更加模糊點,像是布雷克·格里芬在我眼裡絕對不是個鋒線球員,他就是個有持球能力,有投籃能力的明星4號位,而像是安東尼·戴維斯就更不用說,他上賽季一半的時間都呆在5號位上。至於揚尼阿斯·安特托昆博,他幾乎全部時間都偏到4號位上了,你說他突破多,持球打法仍然是鋒線球員。我是覺得,在一些人眼裡,鋒線球員可能就是 除了 中鋒和控衛之外的全部球員。

那麼我無話可說,只要你們還在按照五個位置去判斷,我就有理由認為,很多2、4號位上的球員,暫時還不能被稱作鋒線。

而如果按照職能區分,即,Ball handler、wings和bigs的說法去思考,那麼,又會有很多你們眼中的鋒線球員被區分到前者和後者上。比如凱文·杜蘭特,他三者都是,勒布朗·詹姆斯更多是Ball handler。

所以說,如果有人真的想和我討論一下,可以啊,我很高興。關注我的很多人,都經常和我討論問題,和我聊天的,我很樂意的。但是關於鋒線的問題,求求你們,至少把我考慮過的這些複雜的問題,都考慮一下行么?你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什麼都不考慮,也不用想自己言語中的漏洞,只知道找我的失誤,這沒有意義。

再進一步說哦,事實上,相當多的長著鋒線身高,有著成為優異鋒線球員的一群天才們,是去打後衛或者4、5號位去了,這就等同於,人家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所有人,我縱然有天賦,但打鋒線不適合我發展,後衛和內線才是我的棲身之所,才能幫助我構建體系。

問題2:這個問題稍微點一下題主的問題描述:題目大致是說,身高佔優,技術全面的鋒線球員是否是未來籃球的趨勢。

這看上去是個很合理的問題,很多人的話都曾經與這個提問相契合,但實際上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大,其間的邏輯漏洞很多。比如說,身高佔優,技術全面,鋒線球員,應該是三個彼此獨立的辭彙,身高佔優的優秀球員固然有,但卻不一定技術全面或是鋒線球員。同理,技術全面的球員,鋒線球員也都不一定擁有其他的屬性。而如果一個球員已經技術全面,卻還身高佔優,那麼他作為鋒線球員抑或是作為後衛,又有什麼區別呢?事實上,這樣的球員,多半都在向1、4、5號位上偏移。

最後:我很尊重各位,但希望各位也能尊重我。我是很認真在寫,在查數據,在反覆思考我自己是不是錯了。我有漏洞沒錯,但我的核心意思可能是沒問題的。

即,全能的球員,全能的技術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如果有全能的技術,那麼身高高,身高低,是不是鋒線,可能不是影響特別大。因為一個能防,能投,能組織的一號位,比如克里斯·保羅,他打的很好,也很強,他已經很多年呆在聯盟前十了。而能防,能投,能組織的5號位,安東尼·戴維斯,他是備受期待的聯盟球星。

而至於那些又高,又快,又全能的人,那根本不是鋒線球員的問題,那是天賦。


圍繞評論里的幾個觀點,給一下解釋吧。

問題1.PJ·塔克是鋒線啊,不是後衛。

回答1:我當時在回答,小個兒後衛的防守吃虧。

那麼我的回答是不是證明了小個防守不吃虧,哪怕把PJ·塔克這個例子去掉。

這才是我的首要目的,即,小個兒防守不一定吃虧。

然後,我也例舉了一堆後衛防守很好的,那麼是不是說後衛防守不一定吃虧?

然後,我還例舉了一堆小個後衛防守好的,那麼是不是小個後衛防守不一定吃虧。

所以說,身高大了就慢,可一旦快起來,身高,臂展都占防守優勢;身高小了容易力量不足,難以干擾,但一般都快,很容易鑽空擋,造失誤,且一旦力量足了,很噁心。

普通天賦下,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缺點。普遍情況是,普通防守後衛能防1到2,防不到3,普通防守鋒線能從2防到4,防不了1,各有局限。如果您非要說,都是上乘天賦的人,身高大的鋒線就是比身高小的後衛防守好,這個我沒辦法,畢竟您都說了,上乘天賦。

問題2:現如今就是鋒線的時代,是鋒線引領的時代。

不得不說,鋒線是現如今幾乎每隻球隊都缺少的,且是每隻球隊都需要的。但是,鋒線球員,尤其是3號位,一直都是最難建隊的位置。直觀來看也是如此,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2005年,福克斯體育評出了NBA當時的小前鋒前十:

第一名:勒布朗·詹姆斯

第二名:肖恩·馬里昂

第三名:安德烈·基里連科

第四名:理查德·傑弗森

第六名:保羅·皮爾斯

第八名:拉沙德·劉易斯

第九名:卡梅隆·安東尼

第十名:拉馬爾·奧多姆

這裡面有幾個是球隊核心?絕大多數都是二當家。

再說說現如今好了,30支球隊,得分最高的球員。

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16:5:7:2

你們真的敢說這是鋒線的時代?

如果開始算第二得分點: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14:8:3:5

真是,可喜可賀,鋒線時代要開始了。球隊得分二把手中的小前鋒竟有8人之多,即將趕超後衛,迎來盛世。

然後是選秀,最近5年,樂透秀

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30:12:13:15

如果只收縮到前5順位的話嗎,那麼

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10:6:4:5

再看看最近3年的全明星替補:每年14名替補,首發是按照後場前場均分的

2017-2018賽季: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8:1:3:2

2016-2017賽季: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6:3:2:3

2015-2016賽季:後衛:小前鋒:大前鋒:中鋒=6:0:6:2

問題3:有人說,3D需求越來越高,2號位在向3號位轉變。

回答3:我也說了,有時候我其實是不太想多回複評論的,一旦爭起來挺尷尬的,但是哦。我稍微表達一點我的個人看法。

首先,的確但3D需求越來越高了,但3D不是3號位+防守的意思吧,而是三分球+防守。

誰才是三分球的代表?

這裡借用我尊敬的數據研究大佬,RC-1136的研究成果。如果有人覺得需要艾特,可以幫我艾特一下,我只用了一張圖。

能看得出來吧,後衛一直是三分球出手的主力軍,這兩年,三號位,所謂的鋒線才開始努力追趕後衛了,除非你們把得分後衛也劃分進鋒線里,那我無話可說。

所以,如果說是越來越要求3D里的3,也是3號位向2號位靠攏發展。

如果在提到防守時,有可能說是,2號位向3號位發展了,但是至少目前我沒見過有人統計過過去和現在,2號位和3號位整體防守效率差距變化對比。無法證明,是誰,在偏向誰。

舉例的話,克萊·湯普森能防三號位可一直是他的特長所在啊。可不是因為他是個三號位,他就是標準的二號位啊。而且矮個兒二號位和高個兒二號位一直都挺交錯的,而不是絕對的,前有阿倫·艾弗森和特雷西·麥克格雷迪,文斯·卡特的對比,後有多諾萬·米切爾和克萊·湯普森的對比。你看多諾萬·米切爾191cm,他打2號位不也挺好的嗎?他有速度,有力量,有技巧。而且聯盟目前最標準的幾個強力得分後衛,比如布拉德利·比爾,比如CJ·麥科勒姆,身高都不到198cm,可見能力優先。

如果按照我以上的說法,我有證據,條理的多,那麼結論應該是,3號位向2號位發展了,如今是後衛的時代。但這樣說全面嗎?顯然不全面,因為這都是位置劃分的不合理,與,功能引導時代趨勢之間的矛盾爆發了,請更加寬闊的看待問題。

以下是原回答,求不要玩大家來找茬了,認為鋒線才是趨勢的,願意看看我寫的,可以看看我寫的不同的觀點,求同存異。我至少在有確鑿的證據之前,還是堅持,全能的技術才是趨勢,而不是鋒線是趨勢,而不是身高才是趨勢。

以下是原回答


希望以下回答解決提問者的疑問:

問題1:傳統中鋒日漸沒落

傳統中鋒是什麼類型的球員?NBA的球員分類里其實沒有這種類型的球員,要知道即使在1991-2000的十年里,NBA的中鋒也不是都是一個類型。哈基姆·奧拉朱旺體態輕盈,腳步靈動,技術精細;大衛·羅賓遜投籃不錯,移動迅捷,更不用提世界屋脊阿曼達思·薩博尼斯。再不濟,姚明總要知道,姚明職業生涯8英尺以內投籃命中率高達47.5%,14英尺以內的投籃命中率也超過40%,他還能運球,能擋拆吃餅也能低位單打,防守端也很優秀。

所以說,我還是要提兩個說法:

首先,傳統中鋒這個說法不存在,過去也有不同種類,打法各異的中鋒。

其次,時代因人而異,怎樣的球員引領怎樣的時代。倘若四大中鋒同時出現在這個時代,可能小球時代真的要提前結束了。

因此,結論是,不存在傳統中鋒沒落的說法,只能說,沒有能力的中鋒,在沒落。當然一定意義上而言,沒有投籃,移動緩慢的內線球員正在被慢慢淘汰。但如果有一天,沙克·奧尼爾回來了,需要那些重型中鋒去扛一下,那麼,你看著辦吧。

問題2:小個子後衛在防守中又顯得吃虧

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讓休斯敦火箭得以根本性完成無限換防和防守質量升級的,是身高198cm的PJ·塔克。金州勇士最強的防守球員,前最佳防守球員是身高200cm附近,可能只有198cm的德拉蒙德·格林。巨人們可以護框,卻不會掩蓋那些精靈們的光輝,克里斯·保羅,邁克·康利,馬庫斯·斯瑪特,帕特里克·貝弗利,埃弗里·布拉德利,托尼·阿倫,阿倫·艾弗森,這些球員,都是最好的防守球員之一。

迄今為止,多少球隊依靠的都是內外防守的平衡去構建防守體系,而不是單單依靠一名巨人。蒂姆·鄧肯固然如同金字塔的頂尖,但聖安東尼奧馬刺卻也有如同布魯斯·鮑文,卡哇伊·萊昂納德,丹尼·格林這樣出色的外線防守者。

小個子,自然有小個子的優點,靈,巧,快,核心力量突出也不為過。

問題3:改變比賽的能力又不如這些鋒線球員:

現如今的NBA,難道不是被一群後衛所左右的盛世嗎?

問題4:那麼NBA的趨勢是否會變成最後五個長人鋒線呢?

帕特·萊利說,NBA未來的趨勢,是五個勒布朗·詹姆斯在場上。我不排斥這種說法,但他不是指五個鋒線球員,而是指五個如此全能的人在場上打球。因為隨著一項運動的不斷發展,所有運動員的技術都在不斷的進步,完善。技窮的人,懶惰的人,會越來越不受待見。準確的說,帕特·萊利所預測的不是籃球的戰術形勢,而是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他認為會有越來越多人掌握如此全面、豐富的技術。

無論你身體素質如何,只要你的技術足夠全面,足夠優秀,你都會贏得自己的位置。這可能才是帕特·萊利話中所蘊藏的含義。

至於像是姚明,沙克·奧尼爾這樣長得高,有力量有靈巧的;像是凱文·杜蘭特這樣長得高,又能投,速度快的。這叫做天賦,他們在任何時代都有較其他人更為好的機會,他們不受時代條件的拘束,也不會影響一個時代的趨勢。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他們的天賦,那也學不來,我們能學的,只能是他們的技術。

至於戰術埠的理解,我認為近些年來,做出最合理解釋的人,莫過於波士頓凱爾特人的主教練布拉德·史蒂文斯。側翼,巨人與決策球員,這應該是戰術在未來幾些年裡的形式歸納。

最後再簡短回應問題,NBA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不是偏向這些身高又高,技術又好的人。

這句話對了一半,NBA未來的發展趨勢,偏向於技術好的人。而如果身高高大,又掌握了一些小個兒球員才有的東西,比如速度,比如靈活性,比如平衡性,那不是技術,那是天賦。



怎麼說呢,身高永遠是優勢。徐濟成指導說過:「打籃球你要不比人家快,要不比人家高。如果人家既比你高又比你快那你沒法玩了。」你所說的是詹姆斯,杜蘭特……這種超級全面的大個,現在聯盟也存在一些技術非常全面,但是跑不起來的鋒線以及內線。這幾年流行的小個陣容,不就是拿充分的速度優勢,彌補了內線高度的劣勢。像杜 詹這種超級變態的鋒線,不會成為聯盟的常態的。總之就是,如果出現來姚 鯊這類內線霸王,陣地戰照樣打爆小個陣容。


可能杜蘭特沒拿冠軍前,我會覺得萊利這句五個詹姆斯是籃球的究極目標,但看完這兩年總決賽,可能五個杜蘭特才是最終答案。


在以前籃球運動員的分工和定義是很明確的,每個人各司其職,不會像現在出現詹姆斯這種大包大攬、十分全能的球員,因為在遠古nba,大前鋒或中鋒拉出去投三分是會被教練罵的。但現在,唐斯恩比德的橫空出世,讓人們在中鋒的定義上有了更多元的解釋,他們可以投籃,可以搶籃板,可以為隊伍製造進攻空間。再早一點,比如基里連科這種全能戰士,也是很好的再重新定義球場上的分工位置。

萊利的這句,未來籃球是由五個詹姆斯組成,並不是說位置模糊化,而是說在能力上要更加全能,每個人都能進攻,都能無限換防,都能成為playmaker。比如勇士隊的五小陣容,可以做到無限換防,在進攻端大家也能看出勇士的進攻並不是僅由一個人發起的,他有很多發起點,每個人都參與進球隊的進攻戰術中,勇士的比賽往往都看的很爽。

籃球終究是巨人的運動,從誕生的一開始就定義了這個基調,或許在以後,更多像杜蘭特字母歌類型的全能球員出現,萊利的標準可能又要往上提了,或許,天空才是他們的極限

微信公眾號:火花球談

分享與籃球有關的一切


推薦閱讀:

球迷們一直誤解張伯倫,他不僅只靠天賦打球,籃球理念也非常超前
NBA的這陣復古風@你要不要一起來?
胯下運球總失誤?我這就告訴你為啥!
籃球奪四項亞運冠軍,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關於《這!就是灌籃》的一些看法

TAG:NBA | 籃球 | NBA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