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到底寫得咋樣?
有電子版,還沒來得及看呢
薛兆豐的書存在爭議的地方很多,如果需要一本書來經濟學入門的話,不推薦這本,模型過於理想化,很多觀點片面經不起推敲,表述也有問題。可以考慮格里高利.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或者亨利?黑茲利特的《一課經濟學》,學術性和專業性上都比這本高出幾個層階。
如果是用來搜集不同觀點和已有觀點兩相印證的話,可以快速掃一遍,不過內容真的有點水,不太值得細讀。
這本書只能提供一個看問題的觀點,如果真的照書里的觀點去做,現實世界中或會收到很嚴重的報應。
這本書很暢銷,得到APP上的網課銷售額讓無數經濟學教授汗顏。
我在大四尾聲第一次在圖書館借閱到此書,之前太火爆要預約。拋開薛老師的學術水平,就談談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他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用經濟學101去解釋一些故事的書。看完了會有什麼收穫嗎?我覺得對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很難有,對初學者來說可能易上手,但學到的東西過於零散,並不有利於所謂的經濟學思維形成。
真的想了解,買一套曼昆第七版閱讀下來的效果會好很多,至少系統性上比戰俘營這些散著的故事要好很多。哈佛的Chetty教授在個人電腦網站公開了自己上的經濟學基礎課視頻,看看這個對經濟學在真實世界的運用很有幫助。想要學好微觀,再一步步從曼昆到范里安到平新喬到尼科爾森,然後MWG。如果只是了解,一套曼昆加上一些名校網課足矣。
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
讀這本書感覺在看課件,但是這本書名字就叫講義,所以也無可厚非。
下面是對這118個講義的課後問題作答。
第001講
問:這一講的主題是經濟規律在哪裡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戰俘營裡面都起作用。現在倒過來,請舉一個例子,在這個例子裡面,經濟學規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答:經濟學規律有好多條,而且好多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如果拋開一定的前提條件去討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規律之所以存在,是在一定的情景下的。在這一情景下有這樣的某種經濟規律,在另外的情景下有別的經濟規律。
第002講
問: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個例子,看上去是個公正的規則,但它背後其實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答:這個絕大多數約定俗稱的規則,比如交通管制。沒有紅綠燈或交警的繁忙十字路口,寸步難行。
第003講
問:請舉出一個例子,有什麼東西,是我們看不見的,但實際上又非常重要,在我們做決策時不容忽視的?
答:自己的健康吧。一般要做決策時,會考慮時間、空間、財力、人力,而這些多為外部的環境,真正考慮過自己身體的感受么?當身體好時,感覺不到身體的好,只有在生病時,才會體會到身體的寶貴。
第004講
問:請舉出一個例子,人們出於美好的願望,卻產生了事與願違的結果呢?
答:這是大部分免費公益普遍遇到的問題,因為是免費,獲取成本幾乎為零。那麼保護,善用這些公益的心境就會大打折扣。比如扶貧工作,如果做不到精準扶貧,只能越扶越貧。
第005講
問:識時務隨大流和特立獨行,這兩種不同的風格,哪一種成功的機會更大?
答: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組合,況且成功的概念太過寬泛。如果把範圍圈定在短時間內財富的積累的話,那肯定是那種能提供的價值越大,成功的機會越大。
第006講
問:你認為,市場經濟會不會讓人變得淡薄?
答:沒有市場經濟,才容易讓人變得淡薄。在沒有解決溫飽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沒有文明的事情。
第007講
問:現在社會的分工和合作達到了如此精細和複雜的程度,為什麼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窮人?
答:其實社會的分工和合作與窮人的產生並沒有什麼絕對的聯繫。窮人的誕生有可能是「天災」,也有可能是「人禍」。
第008講
問:如果你有一筆錢可以資助一個學生,一個又窮又笨,一個又窮又聰明,你應該把錢給誰?
答:錢在誰手裡,規則就握在誰手裡。分錢的標準,不一定是窮富,也不一定是笨或者聰明。
第009講
問:人們說,今天我們所生活的時代,一切都有機器人代勞了,什會東西機器人都會替我們去做,那麼,在這樣的世界裡,還會存在稀缺嗎?
答:最簡單的舉例,現在的人工製作的衣服和機器生產的衣服,價格可是差好多。在一定的時空下,總有資源是有限的。
第010講
問:很多人都喜歡說:「我不贊成結果平等,但我主張機會平等。」你覺得這話有意義嗎?
答:機會平等更容易獲得大部分普通人的認可,社會意義更大。比起追求結果,人們更願意看到希望。
第011講
問:人們的歧視行為,是在選總統的時候更嚴重,還是在選伴侶的時候更嚴重?
答: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事要關己,比誰都急。
第012講
問:你能不能舉一個歧視的例子,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認為這種歧視不合理,但你卻覺得它是合理的?
答:凡是社會上有爭議的問題,多少有這樣的影子。
第013講
問:中國工人有兩個選擇,要麼製造襪子,要麼製造飛機。製造襪子的成本,是放棄了的飛機;製造飛機的成本,是放棄了的襪子。請問,對於中國工人來講,究竟是製造襪子的成本高,還是製造飛機的成本高?
答:在特殊的時期,還是先管飽肚子更重要。社會的穩定也是需要極大的成本的。
第014講
問:你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在職業上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答: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作為普通人,還是物質的比較多,而我是地道的普通人。
第015講
問:我們今天享受到的許多科技產品,價格都越來越便宜,包括電腦、電話、音響、照相機等,但藥品價格卻一直很貴,當中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答:這個問題問的有邏輯謬誤,藥品有好多,不能以偏概全。
第016講
問:經濟學教科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裡面,有一道題說:「好生意如果旱澇保收的話,當人們逐漸了解之後,好生意就不再是好生意了。」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答:這就是傳說中的邊際成本吧,同時也反向解釋了為何一些大的企業喜歡搞壟斷。
第017講
問:凝聚勞動力越多的產品,價值就越高,這個觀點對不對?
答:凝聚有效勞動力的產品,價值就越高,指的是對普通人來說的。
第018講
問:你覺得你現在的工作,租有多高?
答:水平有限,符合市場預期。
第019講
問:一個國家,怎樣減少尋租活動?
答:比起一個經濟問題來,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第020講
問:有一句希臘文格言很有名:「權利的行使應以不傷害別人的權利為界。」這句格言你聽過嗎?
答:相對與絕對的討論,自古沒有定論。
第021講
問:能不能舉一個例子,給那些不知道科斯定律是什麼意思的人解釋什麼是科斯定律?
答:誰用的好就是誰的。鐵礦石放在村莊里多少年,但是開發商開啟了鐵礦買賣的大門。
第022講
問:我們所生活的城市,很多公共場合都能見到垃圾分類箱,每當我們扔垃圾的時候,要把垃圾先做個分類,不同的類別扔進不同的箱子里。請問,你覺得這種垃圾分類的做法有助於保護環境嗎?
答:有趣的問題,垃圾的分類有好多環節,只有一個環節分類沒意義。
第023講
問:你能不能舉出一個例子, 你認為它是合理的社會習俗,因為它能夠把資源界定給合適的人使用,或者把責任界定給比較容易避免意外的人來承擔的?
答:多子女的老人贍養問題,誰繼承家產誰撫養多一些。
第024講
問:我們有時候在國外旅遊、看到有些城市非常好的地段里還保留著一些私人的墓地。你認為是應該尊重墓地的私人產權,保持原貌,還是讓政府行使征地權,把地價這麼高的土地征過來使用,推動商業發展?哪一種做法更合理呢?
答:有些地方是權利的象徵,權利帶來的附加值豈止是別的事務能比的了的。
第025講
問:男女結婚成家,他們都是相互需要對方,但是他們對對方的需要程度是不一樣的,你能給出證據,說明誰更需要誰嗎?
答:誰出錢多,誰更需要誰。
第026講
問:有哪件物品,市場上的價格很低,而你對它的個人估值卻是非常高的?
答:Knowledge
第027講
問:窮者越窮,富者越富,你覺得這句話對不對?
答:財富的積累包括開拓和守護。而開拓和守護都是需要成本的,而富人擁有的成本我們有時候想像不到。
第028講
問:我們講,凡是交易就有剩餘,有剩餘,買賣雙方都皆大歡喜。但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所謂的價格法,專門打擊商人定價過高的行為呢?
答:一山不容二虎,絕對的財富容易引起動亂。
第029講
問:你能不能再舉一個你身邊的例子,來說明稅負分攤的規律?
答:沒有強買強賣,那肯定會有折中。
第030講
問:你能不能再舉一個例子,向那些不了解什麼叫「需求第三定律的人,說明需求第三定律的含義?
答:在一定的情況下,本身價值越高的東西,越適合多一些附加值,這樣會如虎添翼。反之,把一坨屎放進個金盒子,那連這個金盒子也不值錢了。
第031講
問:怎麼樣才能適當地懲罰,讓人們主動地調整他們對未來的預期,不會犯過大的錯誤?
答:人在做天在看。
第032講
問:在價格的三個作用裡面,你認為哪一個作用事故最重要?
答:場景不同,重要度不同。
第033講
問:到底有什麼商品,它確實是應該由政府進行價格指導的?
答:生活基本用品,水,電,氣。
第034講
問:價供給不自由,價格是否還有意義?
答:必須的,指導生產很重要。
第035講
問:哪一個競爭規則最公平?
答:沒有絕對,只有暫時的相對。
第036講
問:既然按出價高低這麼好,我們到底還有沒有別的什麼商品,是不應該按出價的高低來分配的,錢不能買什麼?
答:感情的羈絆。
第037講
問:請你舉一個短缺或者過剩的例子,並且提出你的解決方案。
答:優質項目短缺,市場資源過剩,前些年的房地產熱。
第038講
問: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這個政策可是好政策,只不過執行起來比較困難,你對這句話有什麼評價?
答:追求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乃人之天性,威脅到天性了,那天性自然會反擊。
第039講
問:關於春運期間火車票價不夠高的問題,你看看還有什麼值得補充的嗎?
答:大家集體過年,相當於一場超大型的演唱會,地點是大片華人疆域,時間是春節期間。
第040講
問:租房買房是我們生活中一個很大的開銷,如果住房不搞市場化,改為政府給我們分房的話,那麼我們的住房條件會變得怎麼樣?
答:更住不到房子了,憑啥和別人競爭?
第041講
問:既然經濟學的分析指出,價格管制帶來那麼多不好的後果,為什麼那麼多國家還屢屢實施價格管制?
答:維穩,避免單一的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利益。
第042講
問:大學把補貼學生的住宿費直接交給學生,然後由市場提供宿舍,學校不再負責。你贊成還是不贊成,原因是什麼?
答:不贊成,有時間大學開學季好好觀察下大學周邊生活必須品的採購,剛剛成年真正進入社會的大學生是多麼的容易被騙。
第043講
問:你知道的房價持續增長的地區有哪些?房價持續下跌的地區又有哪些?
答:這個問題沒有加一個時間段的時候,沒有意義。
第044講
問:請你描述一下,你印象中20年前的老住宅標配是什麼? 10年前的標配是什麼?今天住宅的標配是什麼?
答:按經濟水平定,這個問題需要限定一個區域。
第045講
問:請你分析,投資和投機有什麼不同?
答: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個文字遊戲。
第046講
問:經濟學對「權利」的定義跟我們所說的「天賦人權」的概念沒有衝突?如果有衝突的話,你認為哪種解釋更合理呢?
答:千古難題。
第047講
問:如何理解「人生而平等」?
答:千古難題
第048講
問:如果你在汽車站忽然想要上洗手間,自己的行李需要請人代為照看。眼前有兩個人,一個是衣著破舊的窮人,另外一位是西裝革展的有錢人,你更願意請誰來照看你的行李呢?為什麼?
答:選第一印象好的人。
第049講
問:過去在美國三藩市,也就是我們稱之為舊全山的地方,人們發現了金礦,對金子有兩種界定的辦法:一是誰挖到金子,金子歸誰;第二是誰發現了金礦,這金礦裡面的金子就歸誰。那麼,對金子做產權界定和對金礦做產權界定,這兩種界定哪一種更好呢?
答:個人推崇第一種,第一種鼓勵創業,能很快的產生效益,適合普惠,第二種容易壟斷。
第050講
問:國有資產算不算一種明確的產權?
答:屬於明確的產權。
第051講
問:我們對犯罪分子的懲罰,如果過輕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如果過重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答:懲罰輕了,起不到懲戒效果;罰重了,一犯罪就是重型犯罪。
第052講
問:小船停靠碼頭案裡面,如果船停靠在碼頭上又破壞了碼頭的設施,那麼船主是否需要對碼頭的主人做出賠償?
答:當然。
第053講
問: 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麼判?
答:人最好不要有自己器官的買賣權,否則容易導致破壞倫理的犯罪。
第054講
問:很多人會說我不是不贊成收擁堵費,關鍵是收了以後這些錢用在什麼地方?你也贊成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擁堵費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且一旦收了,去向不明也是問題,不贊成收取。
第055講
問:如果你也認為實施交通擁堵費可以緩解交通擁堵問題,為什麼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這種做法都得不到採納和執行?困難來自哪些地方?
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第056講
問:牙科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提供的是公用品還是私用品?為什麼?
答:私以為為公用品,不要局限於文字定義。
第057講
問:前些年我們國家修了好多高鐵,高鐵的平均時速如果從每小時250公里提升到每小時350公里,多提高的這麼一點速度,建造的成本就要大幅增加,這大幅增加的成本到底合不合算?
答:放眼未來,要致富先修路。
第058講
問:如果兒童是耐用品的話,那麼為什麼比較貧窮的社會,人們生小孩生得比較多?比較富裕的社會,人們生小孩反而生得少呢?
答:當前也有富人生好多小孩的,觀念、成活率,撫養成本等因素決定。
第059講
問:在一個原始社會裡面,在一個連貨幣都沒有的社會裡面,有兩幢房子,一幢是茅草房,它不是那麼耐用;一幢是石頭房,它挺耐用的。這時候人們發現石頭房的價格相對於茅草房的價格下降了,石頭房變得相對便宜了。這時候我問你,利率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為什麼?
答:石頭房屬於耐用的固定資產,人民對未來有希冀,說明利率下降。
第060講
問:你會通過哪些具體的現象來判斷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甚至是一個民族對未來的耐心程度?請你來分析分析。
答:投資教育的佔比及人民的消費儲蓄觀。
第061講
問:商人囤積居奇,也就是在商品緊俏的時候,商人還故意把商品存起來不賣,這種做法對公眾來說,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為什麼?
答:如果是生活必須品,如糧食是有害的。
第062講
問:經濟學家研究股價歷史,是否有助於預測股市未來的變化?
答:研究不一定是為了預測,是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第063講
問:股市有沒有泡沫?
答:希望怎麼用來丈量,丈量的手段不同,所以泡沫是肯定會有的。
第064講
問:既然股票價格不可預測,為什麼市場上還存在那麼多的分析師?包括基本面的分析師、技術派的分析師,他們為什麼還會存在呢?
答:怎麼說呢,人們需要安慰和抱團。
第065講
問:投資績優股的回報率更高,還是投資垃圾股的回報率更高?為什麼?
答:這哪裡說得清,這個參考西虹市首富。
第066講
問:商業保險公司,它們的功能究竟是能夠減少社會上總的風險,還是不能夠減少社會總的風險,而僅僅能夠重新分攤社會上既有的風險?
答:重新分配風險。
第067講
問:既然買保險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是一種買賣商品的行為,為什麼有些國家,比如美國,它們要強迫所有的人都買保險呢?理由是什麼呢?
答: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風險分配意識。
第068講
問:在很多國家的健康保險裡面,都有所謂的扣除(deductible)和分擔( copayment) 部分,也就是說,低於多少錢的醫藥費保險公司不付:而高於多少錢的,病人和保險公司共同承擔。很多健康保險都有這種安排。你認為,這種安排合理嗎?為什麼?
答:減少財政負擔,有限的資源用到刀刃上。
第069講
問:當商品不被當作商品,就會產生一連串無解的問題,除了醫療以外,你還能舉什麼例子呢?
答:教育。
第070講
問:在2003年,有一位經濟學家羅賓,漢森( Robin Hanson),他要建立一個恐怖襲擊的期貨市場,讓人們去預測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將會出現什麼樣的恐怖襲擊活動。因為預測準確了會得獎,人們就會把各種各樣的信息,反映在期貨市場上面。這時候,政府就可以利用這個恐怖襲擊的期貨市場,來進行反恐的活動。這樣一個關於恐怖活動預測的期貨市場,是否可行?它會造成什麼樣的問題?
答:不可行。期貨和襲擊目的性質完全不同。
第071講
問:、會不會存在一些生產能力比較強的國家,它們對外出口的數量,總是大於進口的數量?同樣,會不會也存在一些生產能力比較弱的國家,它們出口的數量,總是少於進口的數量?這種情況值得擔心嗎?為什麼?
答:不擔心,因為存在不同的優勢。
第072講
問:很多人會說:「自由貿易雖然好,但是貿易必須對等。如果一國家不對另外一個國家開放,那麼另外那個國家也不應該對這個國家開放。貿易自由必須以貿易對等為前提。」這個說法對不對?為什麼?
答:參加國家間的貿易戰。
第073講
問:一個國家如果在它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就打開國門,它的很多行業,就會受到國外更強的競爭者的衝擊,就會產生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的問題,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等到國力加強了以後,才打開國門呢?
答: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開放,並同時加速國內相關產業的布局。
第074講
問:有人認為,如果中國人總是靠低工資跟外國人競爭,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投資孩子的教育,那麼中國人將來永遠只能給世界打工,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為什麼?
答: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投資,但最基本的一定要具備,且要慢慢完善。
第075講
問:請你舉例,有哪兩個品牌的產品是完全同質,一點兒差別都沒有的?對你來說有沒有這樣的兩個產品?
答:5星級酒店和街邊小店的西虹市雞蛋面的口感。
第076講
問:既然壟斷者或者覓價者,實施價格歧視本身並沒有過錯,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壟斷呢?或者說壟斷還會造成哪些不良的經濟後果和社會後果呢?
答:人性不可靠,如果人性可靠,壟斷也不一定是壞事。
第077講
問:世界各大城市的迪士尼樂園,都提供兩種門票:一種是年票,種是單次入場的票,而這兩者的價格差距是很小的,原因是什麼?
答:營銷策略而已。
第078講
問:私營的壟斷者和國營的壟斷者, 它們有沒有不同?為什麼?
答:一個靠錢,一個靠權,目的相同,手段不同。
第079講
問:人與人之間本來是互相不信任的, 有哪些辦法能夠幫助人們理漸建立信任?
答:第三方,售後維保等諸多手段。
第080講
問:我們在市場上能買到的牛奶,裡面的蛋白質含量有高有低,如果政府規定所有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必須達到一個最低的標準,這樣的規定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答:工藝倒逼。
第081講
問: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有沒有減少信息不對稱?它又有沒有增加信息不對稱?為什麼?請你舉一個例子。
答:淘寶購物體驗,方便快捷,假貨難辨。
第082講
問:在給圖書定價的時候,作者的偏好和出版社的偏好不一致,這種矛盾有什麼辦法能夠比較好地解決?
答:採取預售。
第083講
問:在有些行業裡面,人們離開自己原來的工作單位非常困難,比方說足球運動員要交很高的轉會費,才能到別的球隊踢球;醫生需要院長審批,才能到別的醫院行醫。而有些職位的跳槽卻沒那麼多障礙,當中有什麼規律?
答:主要看個人的可替代性大小。
第084講
問:在檢驗產品質量的時候,通常會遇到兩種不同的機制,一種是消費者本身就是品質的最好檢驗者:一部電影好不好看,消費者說了算;一個明星是不是明星,消費者說了算。但另外一些情況,例如老師是不是好老師,不是由同學定的,通常是由老師之間互評而決定的;醫生是不是一個好醫生,不是由病人定的,而是由醫生之間互評決定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答:作為消費者,學習某些技能的成本太高,如果由業餘的消費者來評判,會造成評價不準。
第085講
問:你能不能在你所從事的行業裡面,舉一個類似的例子,表面上看上去是一種不公平的合約,但實際上,它是為了糾正真實生活當中的另外一種不公平現象的?
答:安全認證。
第086講
問:很多報社都會有自己專有的印刷廠,而大多數的出版社卻並不擁有自己的印刷廠,這是為什麼?
答:報社和出版社對出版物的質量、時效性需求不同。
第087講
問:為什麼在現代社會, 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越來越多的人推遲結婚,甚至不願意結婚了?你能不能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這個現象?
答:工作忙了,預期高了。
第088講
問:一位女病人在長期接受了醫院的輸血以後患上了艾滋病。 當然根據漢德公式,我們會想醫院應該負有責任。但是問題在於,這個案件發生在1987年, 那一年人類才剛剛發現有艾滋病這回事。在這以前整個醫學界是不知道有艾滋病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醫院或者血液的提供者是否應該承擔責任呢?為什麼?
答:我覺的應該,最起碼醫院要驗證血液是否正常。
第089講
問:如果我們讓廠商把產品的所有副作用都清楚地列出來,也就是說政府強迫廠商對產品的所有副作用都做出強制性的披露,然後讓消費者自己做一個選擇,這會不會是一個好的解決安全問題的監管方式呢?為什麼?
答:不會,只會增加選擇焦慮。試問有多少人在安裝APP時,仔細閱讀過安裝條款?
第090講
問: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很多年前就建議,要取消統一的、由官方發放的醫師職業認證,改為由不同的醫院發放職業認證。不是不要認證,而是不同的醫院有不同的認證標準,有些高一點、有些低一點,有些保守一點、有些激進一點,從而讓不同的認證標準之間展開競爭。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可行?為什麼?
答:這種關乎廣大群眾生命安全的事情,最好還是讓公家來弄。
第091講
問:既然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對團隊的最終產品有貢獻,那麼他們應該都是平等的。那為什麼在團隊裡面,也就是在企業裡面有些人整天指手畫腳指揮別人,而有些人卻要聽從別人的指揮呢?
答:大家力氣往哪使?總得統一吧,沒有領導,怎麼確定前進的方向?
第092講
問:在創新創業的熱潮當中,究竟是資本追逐創新,還是創新追逐資本?資本家和創業者,到底誰更需要誰?
答:讓我想起了兩個有趣的詞語:「創業寒潮」與「資本荒」……
第093講
問:根據你的工作性質,你覺得你是屬於通用資源,還是專用資源呢?你更願意成為通用資源,還是專用資源?
答:暫時還是通用資源,想成為專業資源。
第094講
問:人們在規則越多的公司裡面工作越賣力,還是在規則越少的公司裡面工作越賣力?
答:規則越少,人們的被限制的越少,如果是初創企業,那麼作為元老的話,更容易發光發熱。如果在特別大的企業,規則制度已經很健全了,除非個人的積極性特別好,要不然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俺不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第095講
問:有些人會說工人的工資實在太低了,因為市場競爭並不完善,所以如果政府規定企業主給工人多付一點工資,這樣是能夠保障工人最起碼的、有尊嚴的生活的,你怎麼評論這種想法和做法?
答:有利有弊。如果對於那些因為腐敗、暴力等造成的分配不公現象,在法律的加持下容易解決。但如果僅僅是因為年齡,技能熟練度等採取的最低工資制度,會造成事與願違。
第096講
問:既然同工同酬法是一種事與願違的法律,那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人在積極推行這種法律呢?
答:社會價值更高。
第097講
問:現在很多國家越來越流行一種制度,那就是女性僱員如果生小孩的話,當爸爸的也要放產假,這種政策是女權主義者提出來的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答:一是增強女性工作的持續性,增強女性的競爭力。同時在育兒階段讓男性也融入,讓男性切身體會到女性的艱辛,從而有助於家庭和諧。
第098講
問:今天的醫學越來越發達,人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退休以後的日子還很長,你心目中退休以後的第二職業會是什麼呢?
答:動漫投資人。
第099講
問:你認為工人面對資本家到底應不應該有罷工的權利?如果沒有的話,那工人的權利應該怎樣才能得到保障?但如果有的話,資本家的權利又如何得到保障?
答:應該保留罷工的權利。這就和打官司一樣,你可以告狀,如果有理就維權,如果無理就要駁回。
第100講
問:在一個經常罷工的國家比較容易找到工作,還是在一個不經常罷工的國家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答:在不經常罷工的國家容易找到工作,如果工人天天罷工,誰願意開廠。
第101講
問:很多國外的勞工組織對中國工人的工作條件特別關心,原因是什麼?
答:這樣下來,「廉價勞動力」越來越不「廉價」
第102講
問:如果你可以重新選擇生活的年代,你願意生活在哪個年代?為什麼?
答:活在當下,活出屬於自己的未來。
第103講
問:一個國家發行貨幣,貨幣發行量的多少,究竟是根據某個客觀的標準來定,還是根據貨幣發行人自己的意願來定的呢?
答:政府的宏觀調控肯定有一定的依據。
第104講
問:我們常聽說一句話叫「大而不能倒」,用到銀行業中說的是,越是大的銀行,我們越是不能讓它倒閉。但問題是,那些銀行家越是知道有這個保護傘,他們就會越不顧風險為所欲為。你贊不贊成「大而不能倒」這種政府干預原則?為什麼?
答:比如一些大的國企央企,如果不讓其倒閉,生產力就不能被有效激活,生產資源無法被有效利用。
第105講
問:通貨膨脹只不過是貨幣數量不斷地增加而已,而貨幣本身只不過是一個記賬的符號,如果每個人的工資、收入、支出都加一個零的話,那對真實生活會有影響嗎?為什麼?
答:從公式上來看,分子,分母都擴大和較小。實際效果不變,但是在實際中,很少分子和分母都是同比例變化的,期間是有滯後的,0越多可能導致的泡沫也越多。
第106講
問:既然通貨膨脹有這麼多不良的後果,那麼要避免通貨膨脹,你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什麼?
答:宏觀調控。
第107講
問:當一個社會出現了比較高的失業率以後,政府應不應該有所作為?政府應該做些什麼呢?
答:必須有所作為,否則流民四起,社會動蕩。政府應該支持扶持創業,擴充就業機會。同事加大科普和技術扶持力度,提升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隨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能力提升,失業率降低,社會可分配財富增多,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但社會的發展,又會使得一部分企業的技術或資本跟不上,又造成就業率的上升。此時社會繼續扶持創業,投資教育及科技,再進行降低失業率。
第108講
問:讓私人銀行之間自由發鈔,當然會形成一種自由競爭的態勢,但即使今天鈔票是由國家發行的,那麼國與國之間不同的鈔票本身,是不是也形成了一種互相競爭的態勢呢?
答:必須的,看看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的競爭。
第109講
問:在你看來,凱恩斯學派所主張的反經濟周期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障礙和困難?
答:比如說對市場的刺激。這些市場的刺激是原規劃之外的,突然多出來的那麼多「開發區」,有效利用的有多少?
第110講
問:貨幣主義者主張,把每年的貨幣增長率當作一個常數寫到憲法裡面去,但我們知道,每個國家一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好比中國一一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幅度是比較大的。以不變的貨幣增長率來適應變化的國民生產總值,以不變應萬變,這種做法可行嗎?為什麼?
答:不行!假如GDP的的增長速度逐年遞增,比如去年5%,今年5.1%,明年5.2%,如果貨幣發行量一直是5%,這樣是不是就造成了貨幣緊縮。
第111講
問:針對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和真實經濟周期學派的理論,你認為面對失業,政府應不應該袖手旁觀、無所作為?為什麼?
答:如果把政府的作為也看做是經濟周期中的一部分呢,政府干預的好,經濟恢復的快;政府干預的不好,那麼就容易被推翻。當新的政府建立後,開始新的經濟發展。私以為,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息息相關。
第112講
問:請你舉一個經濟學家的觀點既針鋒相對又言之成理的例子?
答:房價會漲的一百萬個可能與房價會跌的一百萬個可能。
第113講
問:在所有的選舉當中,我們要追求、要滿足的都是大多數人的意願。在任何一個社會裡面,真的存在大多數人的意願這回事嗎?為什麼?有哪些社會目標是真的符合大多數人意願的呢?請你舉兩個例子
答:享福~
第114講
問:在你所在的機構,會議召集人是怎麼確定的?他們對會議討的結果有沒有起到主導的作用?
答:在會議上,大部分情況下,「認真你就輸了」當然,也有認真你就贏了的情況。
第115講
問:我們經常見到很多人,在處理私人事情的時候還是比較自私喜歡斤斤計較的,但是一旦討論公共問題的時候,他們就變得非常慷慨、非常大方,你能舉一個這樣的例子嗎?他們這樣做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答:大部分人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說別人,但輪到自己就不行了。最常見的一種說法:「你應該原諒TA~」
第116講
問:在所有關於幫助社會裡面最窮的人的那些政策建議當中,你認為哪些政策是最有效、最能幫助最窮的人脫貧的?為什麼?
答:技術下鄉,精準扶貧,各種惠農政策。
第117講
問:一個國家走向繁榮,更大程度是靠人們的理性思考,還是拿人們的運氣?為什麼?
答: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第118講
問:請你也談一談中國在經濟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你認為中國做對了哪些事情?
答:制度優勢~
沒看過別的經濟學著作
但薛的經濟學至少講的我都聽得懂,給了我很多看問題的新角度,這就夠了
當然有很多觀點不怎麼贊成,比如為壟斷資本家辯護。我想美國打擊壟斷組織不光是為了經濟上的考慮,還包括政治上和社會發展的考慮,畢竟寡頭們一旦佔據絕對優勢,就不會老老實實只搞經濟,而會想方設法全面影響社會,操縱政府,裹挾民眾,後果不可想像。
但作為經濟學小白,聽起來還是很刺激,教授開宗明義地講了,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事與願違的學問,學習經濟學不能改變世界,卻能改變你看世界的方法。比如成本問題,邊際收益的概念,尋租空間是什麼。至少不那麼憤世嫉俗,理解政府的難處。
我是醫生,通過學習經濟至少理解了看病事實上就是一種商業行為,誰出的錢多,誰就能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當然很多人看不慣這點,極力否認看病的商業屬性,覺得生命應該平等才對,不然窮人怎麼辦?
能怎麼辦?全面公費不可能,歐美髮達了這麼多年,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國人口多底子薄,更不現實。所以窮人只能通過募捐和政府補貼,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看病的規則,如果人窮看病就可以少錢或者不要錢,那誰還不會裝窮?對老老實實自己掏錢看病的人又公平么?
能聽的進去的道理就是好道理..
讀書遇到個好老師就是狗屎運..
世上的知識很多老師也很多..but..
能讓你有興趣有耐心學習的方式不多..
理論知識就那麼多..你什麼時候開始學..
取決於你什麼時候對它產生興趣..
你學的好不好取決於你有沒有遇到一個能讓你認可的好老師且他的教學方式適合你!
和知識本身沒什麼太大關係...
薛兆豐的經濟學,我能聽的進去~
非常好的入門書之一!假如能配合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王福重的《經濟學要義》則更好!兩本都是接地氣,講人話!,又不失專業的好書!
寫的挺好,至少很有趣味性,不是沒每個人都要從事經濟學研究,別那麼快立Flag,對於經濟學科普,讓人們了解經濟學我覺得是成功的。
還有別上來就MWG,就Sargent的書,你真的看得懂?
最後,在沒有發AER的人眼裡,我們和其他沒有學過經濟學的人是一樣的。
這是一本通識,而上面的很多回答都是用「是否專業」的角度回答題主的問題。
書的首頁就寫了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經濟學」,那麼就得寫的簡單易懂從而降低門檻,才能讓更多人了解。而簡單易懂可能就是高手眼裡的罪吧(哼,不入流的玩意還賺那麼多錢,憑什麼)
所以對於這本書來說,足夠簡單的讓更多的普通人了解經濟學就是這本書成功的標準,那麼他們有多少呢?得到上的訂閱數就是最好的說明,非常成功
不如先看看,然後再看看西方經濟學,經濟學一般都很枯燥,如果能形象化的讓大家理解很多經濟原理,那就是好的講義。
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這本書是薛老師在得到APP里的課程《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結束後整理而成的一整套最新形式的經濟學入門教程,秉承了原課程的宗旨,意在讓人們最容易最快的理解經濟學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告訴人們經濟學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學問,是每個人都應該學也都可以去學的,此書的價值就在於此。以往很多關於經濟學的書籍都很難被大範圍的推廣學習,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們覺得經濟學是門很難理解的學問。
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本書的思路和價值是薛老師本人都沒有想到的,薛老師作為原北大的教授每天教授的都是那些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那些人真的是太少太少了,而真正能改變世界的大部分人都不是在那個課堂上。得到的課程讓更多的社會上那些需要進步的人需要提高的人了解到並學習到了經濟學這門人類學科的皇冠,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很多人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和角度,包括我自己。當一個人視角發生變化的時候看什麼都不一樣了,人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那些抱怨沒有了,那些絕望沒有了,很多問題突然之間都有了新的解法,對於社會來說這是極大地推進。所以我說這是薛老師都沒有想像到的,當課程完成後,把課程做成講義推廣到更大的社會領域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就是歷史性的突破。
感謝薛老師的課程也感謝這本《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
當羅振宇在奇葩說第六季炫耀到他幫薛兆豐在app上賣了多少萬的課程時,我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就拿薛兆豐在奇葩說的表現,他的很多發言並沒有邏輯,甚至有時候不知道他想說什麼,感覺就是為了套一個經濟學的名詞,而這很明顯就是為了賣他的書。
可以自己看一下,薛兆豐經濟學講義pdf鏈接
很多人有一種惡俗、見不得別人好的思想,狹隘的認為別人看經濟學方面的東西就是窮屌想賺錢。這本書很好,其實就是借著經濟學的殼子講邏輯。我一直認為物理就是借數學模型分析自然規律,經濟學就是借用數學模型分析社會規律。這本書讓人直觀的理解並感受到:經濟、政治、法律、哲學、歷史是分不開的。
用他自己調侃百科全書的話:寫給有文化的外行人看的書。
建議再出一本《別鬧了,薛兆豐先生》
世界並不複雜,只是你需要一雙慧眼;
那怕你對龐大的經濟學一竅不通,讀完這本書,相信你也會愛上經濟學,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去了解、參透形態紛呈的世界背後暗藏的底層邏輯,做一個複雜世界的明白人。
沒看過,但是薛兆豐過於方法論了,經濟學要是如此簡單,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多窮人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完成工業化的20多個,所謂的發達國家總人口大約10億,全世界可是有70多億人。再去查查經濟學的歷史,你就知道經濟學是怎麼回事了,然後了解下那10億人怎麼富起來的,有一條他們自己信嗎?再看看美國最近的動作,你就知道什麼是強盜國家了。
國家之所以養這麼一批人是給自己找個祖宗嗎?可是我們的改革開放可是一點沒用這些人,有的措施甚至反經濟學,中國模式經濟學完全沒法解釋,這就很尷尬了,相反,對這一套深信不疑的俄羅斯,在服用了西方經濟學家開出的一劑西方經濟學集大成者——「休克療法」後,經濟休克了30年…
最近在看《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沒錯薛兆豐就是這段時間比較火的綜藝節目《奇葩說》裡面的導師,在節目中薛老師也是大力在推薦他的這本書,這本書總體上比較通俗易懂,正如其名一樣就像講義,共有一百來節,每節主要在講一個經濟學概念,章節之間的連貫性較強。下面簡單敘述一下影響比較深刻的幾個概念。
1、成本的價格是由誰決定的?一種觀點認為是由成本決定,一種叫供需決定。成本決定論認為產品最終的價格是等於原材料成本總和再乘上一個合理的利潤率,而供需決定論則認為產品的供需關係決定了產品價格,而最終產品的價格再反過來,決定它上面一層又一層、一環又一環的原材料價格。成本決定論容易被人接受,但它的邏輯是錯的;供需決定論與事實相符,但它卻是反直覺的。就是房價之所以這麼高,主要不是由於地價和原材料導致的,而是由於供需導致,通俗來說就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好的地段帶來齊全的配套措施,齊全的配套措施則吸引著人們願意為此掏腰包。
很多人在樹立自己的目標時都是先看看自己有什麼?自己的特點是什麼?自己適不適合?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成本論的觀點。而供需決定論觀點則是從結果出發,不被表象所困住,看自己缺什麼,再去補什麼,最終你會實現你的目標的。所以不要把所有的東西準備好再出發。
2、成本就是放棄的最大代價。要理解這個概念,還需要明白:第一,負面的感受不是成本;第二,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 「不忘初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因為你堅持「初心」的成本是放棄的最大代價,因為當初你有「初心」的時候,選擇的機會可能沒那麼多,所以比較容易堅持;但隨著境遇的變化,機會增加,你要堅持原來的看法就越來越難了,成本就越來越高了,放棄的東西就越來越多了。
3、沉沒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經發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當我們沒辦法再收回、沒辦法再放棄時,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們一定是向前(未來)看,而不是向後(過去)看的。所以,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例如我們看電影,坐在電影院里15分鐘、20分鐘後,就能知道這部電影好不好看。雖然電影票已經買了,但如果這部電影不好看的話,最合適的做法就是馬上離開。因為買電影票的錢已經沉沒了,不再是成本。但是有多少人會在電影播到20分鐘的時候,就當機立斷站起來離開呢?
有需要薛兆豐資源分享的滴滴我~~~~
我是小白,就我看得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說一說,第三講裡面的破窗理論之三:節省物資,作者舉了少用塑料袋就會多浪費食物這個觀點去反證環保主義者反對大量使用塑料袋,我實在不明白他的這個觀點哪裡得來的?難道他不知道環保主義者提倡少用塑料袋是因為塑料袋降解需要長達幾百年,對海洋和土壤都會造成污染么?!而且後面他還寫道,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這套說法去強調環保主義者沒看到如果多用了塑料袋可以節省更多的食物以及準備食物的時間。WTF,這是紙上談兵么?除了經濟學以外,作者真的不去涉獵一下其他方面的科學知識么?邏輯這麼牽強,舉得例子連我一個普通勞動人民都覺得匪夷所思。
薛兆豐教授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至於這本經濟學講義,1、有一定經濟學基礎的人可能會抨擊說經不起推敲,本身定義為講義,百度百科:講義差不多是老師編的。老師上課講的知識,學生用手記下的類似筆記、要背的知識,稱為講義。為講課而編寫的教材或資料。只是一些概述。
2、說不成體系,難道你們從小讀到大學甚至博士都讀了老師的講義你就成立了知識體系了?那為什麼現在有有那麼多教人組件知識體系的課程。
3、這本書定位應該就是普及一些基本經濟學知識而已,想通過一本書形成高階層經濟學思維,甚至還想應用到現實世界中, 別說看一本書了,就是正兒八經的經濟學大學生也不一定能做到。
4、人紅是非多,大家來罵我
目前看到第66講
本人非經濟學專業,純屬小白,因為奇葩說,入坑這本書
就目前的閱讀進度,說說我的想法。
你要問我,看完這本書可不可以懂經濟學?不能。
那還有必要看這本書嗎?
我覺得看你的需求。
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實際例子,從經濟學的角度闡述了一些問題。例如政府稅收問題,道路收費問題等等。
從這本書里,我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拓寬了看待事情的思維角度。
我想這本書的定位,本來就不是給那些懂經濟學的人看的,而是給不懂經濟學的人,一把入門的鑰匙。
適合緩解情緒,不追求方法論的高級版雞湯。
2.8幫助打開思考問題的角度,更理性分析問題,豁然開朗。因為生活中沒有那麼多需要實際操作的事,所以能幫助我理解某些事就是有益處的。(當然看到他把自己的工作定義為消耗社會資源真的不忍心承認…)
推薦閱讀:
※互聯網簡訊-20180713
※美國減稅,中國怎麼辦?
※理解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終結和特里芬悖論
※政治分歧如何侵蝕家庭紐帶?來自川普希拉里選戰的證據
※俄羅斯經濟下行對民眾的影響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