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塊的公路車和三千入門公路車差別有多大?

騎行者為同一個人,能提升多少?


兩年前,我花了3000塊錢買了我的第一輛公路車。

捷安特scr2 ,鋁架,鋁輪,入門級變速,整車11kg左右。可以說是3000元這一類公路自行車的代表了。

之後又花了幾百塊買了個碼錶和頭盔。

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騎游。

一個人在大學城周圍漫無目的的閑逛,吹吹風,爬爬橋,偶爾和朋友一起出去騎行。

對我來說,騎車是一件很休閑,很舒適的事情。無所謂快慢,騎上車就會很快樂。

直到我認識了這位隔壁宿舍的素質車手。

當時他搞了輛cervelo s5,知道我也買了輛公路車,就叫我一起去騎車。

當時還叫了學校單車隊的老哥,說一起去休閑騎。

休閑騎,懂的都懂。

其實也不快,當時刷了一圈30,對於萌新的我來說,當場去世。

從此,我從一個純粹的快樂騎游黨發生了一些轉變。我不再漫無目的的騎游,而是開始刷圈,偶爾參加團練,追求速度的提升。

碼錶上的數字也開始影響我的心情,發現自己騎的很慢,快樂逐漸減少了。

堅持訓練了一段時間,速度開始有所提升。又過了兩個月,隔壁宿舍的s5車主帶我參加了環中國的寧海爬坡賽,是我參加的首場比賽。

第一個坡的時候我就開始了向後突圍之旅。

我嘗試跟住後發車的女子組第一集團,不久便慘遭無情拉爆。

當時的車重大概11kg左右,在10%的坡上,小盤大飛踩到意識模糊,只記得平視前方的時候,看到的都是路面。。

最終我以兩小時四十分的成績艱難完賽。

這場比賽刷新了我對騎行,比賽,競速的認識。回來之後,一直對比賽的緊張刺激感念念不忘。

當時正好附近俱樂部開辦了一個功率訓練營,我第一時間報了名,隨即開啟了對功率的不斷追求。

(第一次sst long,騎的懷疑人生)

過了一個冬天,又到了一年中最富有的時刻。伸手抱拳大喊恭喜發財,切記一定要自然。

藉此契機,加上我存儲已久的積蓄,我的第二輛車落地了。

還是捷安特,tcr adv3。

在隔壁s5車主的建議下,換了二手的da9000,愛總的k5碳刀。算上出掉的套件和輪組,一萬四左右拿下。

拿到車出去騎了兩圈,不愧是上萬的車,又硬又輕,加速和搖車的感覺和鋁架完全不一樣。

當時那個高興,我這就去刷了我的繞圈記錄。

一圈刷7.8km刷下來,均速比原來快了1

what??

就這??

我tm花了1w

換來的就是均速+1 ??

當時水平比較低,60kg ftp大概200w的樣子,一圈只能刷個34。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漸漸對「換裝備來提升速度」開始失去興趣。取而代之的是花了更多精力在訓練和比賽上。

通過規律的訓練,不斷參加比賽,我的水平開始逐步提升。也明白了什麼器材能帶來較大的提升,什麼器材的性價比高。

——————————————————————————————————————————————

3k的車,定位是運動休閑,在重量和剛性上和1w的車差了十萬八千里。那麼為何我換了車刷圈,均速卻幾乎得不到提升呢?

平路路段,勻速騎行的情況下重量的影響微乎其微。想要騎的快,就得風阻低,功率高。而騎行時大部分的風阻來自於人,1w的車並不能降低多少風阻。同一個人,同樣的功率,風阻的降低少得可憐,均速再多不過+1。

而在爬坡和拉扯的時候就不同了,在陡坡上想要爬的快,就得功率大,重量輕,損耗小。車架的剛性,決定了功率轉變為速度的效率。同一個人,同樣的功率,同樣的體重,車輕了幾斤,功率損失少了,自然能快不少。這種快是顯而易見的,哪怕水平不高也能感受到。水平越高,提升則越明顯。 拉扯的時候也是同理,總重量越輕,剛性越強,提速越快。

當然,相比花1w給車減重,多騎騎車,身上減掉幾斤肉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何樂而不為。


這個問題我正好可以回答下。

第一輛自行車烈風馬德里,鋁合金車架,禧瑪諾TIAGRA套件,原裝輪組,到手價3200。

第二輛自行車TREK Emonda sl6,碳纖維車架,R8000套件,原裝輪組,到手價15000(雖然價格多了點,但是這輛車符合萬元自行車的絕大多數特性,也就套件高了一個等級)。

除了上面明面上的差別來說還有以下差別

1.重量:烈風10.5kg;TREK8.5KG(相同配件)

2.輪組:烈風輪子我估計也就100多一對,軸承感覺一般般;TREK那對輪子的軸承用起來那是真的讓我感到震驚,我上車踩大盤一圈,可以在一條坡度不到0.3%的瀝青馬路上滑2km左右。

3.外觀:烈風那是什麼臭魚爛蝦塗裝?出門能裝逼?

4.使用感受/性能提升:TREK可能不太適合我騎,加上沒做飛艇,騎起來稍微有點難受,不過相對於烈風來說還是舒服了不少。兩輛車在平路的時候,感覺差別不大,TREK可能因為車架小一點操控性好了不少。爬坡的時候差距就很明顯了,我家那邊有一條全程起伏的爬坡路段,我用TREK能比烈風多騎2-4km再被拉爆(我體重85kg,爬坡就是我的剋星)也就這些了,畢竟我也是個菜腿小老弟2333

獻上定妝照一張

再說個很重要的事,千萬別買直裝夾器,剎車性能弱爆了,還費輪子,不如加價上碟剎。


簡單地說一萬的是碳架,(但是碳架也有好壞和強度有關,低端碳不如高端鋁,低端碳騎起來能明顯感覺出來軟,前身經歷過)可能還可以加低端碳刀,其實好的鋁刀也不錯,套件上是105起步可能更高到ut,輪組更潤,整體重量更輕,要知道車重減一千克,在提速和長時間騎行上會有很大提升,還有車架幾何更好

三千的基本就是業餘娛樂級,套件以能用為目的,公路車105套件是個分界線,變速流暢度通過調教能自由變速,架子也是鋁架鋁刀,甚至鋼架鋁刀,整體來說重量更重,10千克左右甚至更重,如果是日常通勤完全夠用,

另外有個一眼分辨公路車好壞的方法,第一看他車架幾何,這個跟經驗有關,小白可能完全看不出來,第二看他有沒有車撐,梁包,反光條,這個不是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的好車都不裝這些,簡單地說好車扔地上,爛車撐地上


差太多了,3000的公路車不太可能會好,不會有好套件好輪組,車架不會有啥技術有啥設計,整車不會輕,最終會騎得很難受,建議不要猶豫,要是真喜歡就直接一步到位。騎完3000的公路車再騎1萬的簡直就是天上地下。別聽有的答案說什麼沒有差距、只差在外觀,那些人多數都是沒騎過或者故意酸你的


先說結論:差別真不大。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雙擊屏幕可以了解他們差別在哪哦:

1.重量,這個是最直觀感受到性能的點了,不過影響也有限;

2.輪胎:是的不是輪組,是輪胎。一般來說,氣打的越多,價格越貴的輪胎,滾阻相對會更低,比如更極致的管胎,胎壓能打到160以上;

3.軸承的潤度:這個在我認知,作為用過陶瓷軸承的人來說,軸承潤度我覺得是有點玄學成分的。因為我菜腿,或者我功率計問題,我跟功率計都沒感受出陶瓷軸承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性能提升;

4.車架輪組剛性:我覺得吧,這個方面,只要車架輪組質量達標了,入門鋁合金車架跟頂級碳架,剛性差不了多少。鋁合金的抗拉強度一般為350Mpa左右,碳纖維抗拉強度在3000Mpa左右,看起來差距好像很大。但是300Mpa就等於300000000pa,1pa相當於1N的力壓在1平方米產生的壓強。所以看起來3000Mpa和300Mpa,區別並不是很大。

下面是論證時間:

上圖出處youku網,外國騎友的測評。

3000的入門公路車和頂級公路車的測試:

測試結果:

頂級公路車,在314w的功率下爬坡速度維持在15.4km/h

入門公路車,在330w的功率下爬坡速度維持在15.3km/h

視頻測評表明入門公路車和頂級公路車之間差距&<5%,我個人覺得吧,有點誇張,客觀來說差距在10%之內吧。

不過,頂級公路車相比較入門公路車的優點不僅僅是性能。頂級意味著更好的騎行體驗(變速剎車性能,車輛的整體穩定性,還有更好看的塗裝(bige),遇到路況不好徒步抗車真的輕輕鬆鬆,大冬天出車手摸鋁合金車架上冷冷的,摸著碳纖維上,舒服哈哈哈)。

有興趣了解入門公路車的性能優化,可以了解一下我的文章入門公路車的全方位優化建議


推薦閱讀:

從一輛單車被鎖談談醫務人員的較真精神
如此優秀的軟尾自行車後懸掛系統,我已經多年未見
拉市海之騎行篇
Bicyclist.xyz: 《騎行者》雜誌設線上社群
單車基械匠:山地車鏈條更換以及鏈條長度確定

TAG:騎行 | 公路車 | 自行車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