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的理論有什麼異同?
相同點:
1,都屬於心理學流派中的精神分析學派,即心理動力理論,對人心理的認識都是從自身經歷出發,其實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心理學的理論大多數都是個人經歷的結果,。
2,都屬於經驗派,不論是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榮格的集體無意識,以及阿德勒的超越自卑,都很難從科學的角度和標準去證明,之前看過關於潛意識存在的一篇文章,但是忘了具體的內容,因為寫的也比較抽象,不容易懂,弗洛伊德提出來的潛意識雖然很難讓我們看到,但是真的解釋了很多內容,讓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也提升到一個更準確的水平。
3,精神分析雖然沒有大量的數據和證據去證明自己,但是卻可以幫我們解決內心的困惑,因為數據與我們沒有心理的聯結,我們接受他們以及用他們來說服自己,是比較困難的,更何況有的時候我們見到的數據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也就是說數據也會說謊。
4,雖然沒有人對這個進行討論,但是我還是想說一下,榮格、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都是在對弗洛伊德心理理論的反思和反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一點是只要對精神分析有所了解的人都不能否認的一個前提。
不同點:
1,弗洛伊德的側重點在於將心理動力建構在性上,這是他所處的時代的特點,有人認為他的理論有點兒泛性論,心理動力或者心理能量,都是需要一個途徑與外界進行交互,他選擇的是性,並衍生出很多內容,比如說對性驅力的升華,於是文藝、音樂等各種活動開始產生並發展,所以他的影響不僅僅是心理學,而是文化、生活甚至醫學等多個方面。
2,榮格雖然反對弗洛伊德動不動就提性驅力,但是他也提出了原型、面具、集體潛意識等概念,這些概念的解釋也是建立在心理動力基礎上,相比於弗洛伊德,榮格開始關注到群體的發展,而結合自己的發展過程,榮格提出了中年危機這個現象,認為人到中年會有一「劫」,我覺得這跟孔子的知天命類似。
3,阿德勒依然反對總是拿性說事兒,所以他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發展,提出了個體發展的另一層,人的發展是有動力的,但不應該都是生理上的動力,阿德勒關注的是人的社會性動力,即追求卓越,尋求社會地位和權力,他結合自己的經歷,提出了超越自卑的概念,同時開始關注家庭子女數量以及出生順序對人發展的影響。
以上三人的理論都有自己的經歷在裡面,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心理學史。
雖然理論各有不同,但是本質相同,都承認心理發展的動力性,只是關注點不同,這說明對心理學的認識越來越全面、完整。我個人經歷的話,阿德勒的理論對我的影響更多。
他們的不同點要遠遠多於相同點。
我來說說他們在「人格動力」上的不同(什麼是「人格動力」?就是指在背後推動人格發展,推動人類行為的那個東西,我不成熟地認為,完全可以理解成普通心理學意義上的「需要」)。
弗洛伊德說,是什麼在推動人格發展,推動人類行為呢?是一種能量(這裡受到了物理學的影響),這種叫libido(力比多)。(還是因為受到物理學的影響,大家都知道,能量不能單獨存在,它一定是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如勢能、動能)libido這種能量會以本能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人類的本能就是創造本能(生本能)和毀滅本能(死本能)(這裡採納了弗洛伊德後期的本能理論)。所以,直接來說,人類是被本能驅動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人類和動物並無本質區別。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論,被稱作生物還原論。
在這種生物還原的觀點上,榮格和阿德勒是堅決反對的——把偉大的人類和動物等同起來,這真是「人類黑」。然後,他倆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人格動力」學說。
榮格說了,人類之所以會發展,會行動,是因為我們與其他動物相比,我們的內在「格式」(這裡的「格式」就是引用了,我們寫文章時,所用到的那種「格式」,寫信有寫信的格式,寫議論文有議論文的格式,寫散文有寫散文的格式)與它們不同。這種「格式」就是所謂「原型(即最初的形式)」。所以,就算你有無數只猴子,它們有無數的時間,它們也寫不出來,「人類」這篇偉大的文章。因為,它們連基本「格式」,都不會。所以,在榮格的世界觀里,動物是永遠無法進化為人類的,因為它們根本沒有這種「格式」。驅動人類的,是從人類祖先那兒繼承來的「格式」(即原型)。
這裡,榮格從根本上斷了弗洛伊德的生物還原論,明確提出了,人類不同於動物的觀點,人類有自己的偉大之處。但是,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說,榮格的理論是限制了人類發展的,因為人類是靠著「原型」前進的,所以,「原型」之外,再無道路。所以,在這一點上,阿德勒也覺得榮格是個「人類黑」。
於是阿德勒提出了自己的「人格動力」學說。阿德勒說,人為什麼會發展,直接來說,人有一種「向好」的傾向(即「超越自卑」的傾向)。而這種傾向是被社會文化所塑造的——在任何一種社會文化中,都存在著一種「完美」(比如家長口中「人家家的孩子」),而當我們把自己與這種完美相比較的時候,就會產生「自卑」(完美時時有,比較處處在,所以人人都「自卑」。注意,阿德勒這裡的「自卑」,和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自卑,不是一個意思。咱們通常意義上的自卑是指,覺得自己不行,不自信。而阿德勒的「自卑」更接近「需要」,或者說,指的是一種缺失、不足、不完美的狀態。而誰又是完美的呢?)。但是,人類不會被「自卑」壓垮,人類會想盡辦法來「補償」這種不完美,來「超越自卑」。
所以,我們看到,在阿德勒的學說裡面,直接推動人類發展的,是「超越自卑」。而這種待超越的「自卑」又是,被社會文化所塑造的。所以,究其根源「人人都是社會人兒」呀,推動人類發展的根本原因,還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呀。社會文化是多元的,所以人類發展是無限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老哥仨,在「人格動力」這個腦洞上,開得一個比一個大,牛逼吹得一個比一個響,相互噴相互撕,是真正的杠精本精。
PS:為什麼我說他們是杠精本精呢?因為他們的學說,既拿不出實驗證據,也拿不出統計數據,全靠段子和腦補。當然啦,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他們杠得還是很有貢獻、很有文化、很深刻滴。所以,我們務必要辯證地,看待精神分析這個學派。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其實他的精神分析絕大部分是以性為基礎來進行解讀的,這一點其實有點泛性論,認為人的一切驅動都是和性相關聯,這一點可以參考《夢的解析》一書。
榮格的理論包含的東西就很寬泛,他認為人的驅動除了性之外,還有別的驅動因素,因為性主要內傾向的驅動因素,而他又提出了存在外傾向的驅動因素,可以參考其《人及其象徵》一書。
阿德勒其不同於上面兩人的點在於,他創立了個體心理學,這一點就是象徵著人本主義,可以將其簡單理解為人一生中所遭遇的問題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心理的因素,可以參考其《理解人性》一書。
這三個人理論其實都是從精神分析學派演化而來,如果把精神分析比做一個人,那麼弗洛伊德的理論就是人的心臟,他讓他得以存活,而榮格的理論就是人的四肢,他讓人得以健全,而阿德勒的理論就是人的大腦,他讓人學會思考。
以上
弗洛伊德開創了精神分析,也是第一個提出夢的分析的現代學者。從心理分析的內部學派來說,弗洛伊德為首以性理論作基礎的稱為精神分析。榮格和分析心理學則包括神話學、人類學、歷史、社會(少量),阿德勒則接近人本主義心理學,而我在這方面所知甚少。
瀉藥。
只是來開個粗淺的玩笑。
弗洛伊德,直男癌。精神分析,最後都是性慾作祟。
榮格,神神叨叨,內傾思維,集體潛意識。
阿德勒,現充,人生贏家。
推薦閱讀:
※假如我遇到榮格丨吳怡
※榮格:把後半輩子還給自己,去追隨你內在的聲音
※神話速成課——天行者盧克、弗洛伊德和榮格
※Jungus·榮格斯認知功能測試簡介
※分析心理學視角下少年派的自性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