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怎樣看待心理諮詢中來訪者感受到的痛苦?

在心理諮詢中,有很多會造成痛苦出現的場景:

比如由於來訪者在諮詢環境中重新經歷了不良人際關係模式;

原來掩蓋的問題被揭露,來訪者被迫直面(做好準備,接著繼續諮詢得到處理);

以前掩蓋的問題被揭露,來訪者沒有能力直面,而諮詢師也沒有能力處理(比如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還沒來得及處理,來訪者就脫落了(甚至造成二次創傷);

諮詢師技術不熟練,造成來訪者感覺不被理解、不被接納(在不違背諮詢倫理的情況下,包括但不限於與來訪者發生不正當的諮詢外接觸或建立親密關係)

有時,感受到的痛苦,和對相應情緒的表達和處理,是療愈的進程,如果為了不痛苦而不處理,可能問題得不到解決,來訪者無法成長;但是,諮詢中也有「不傷害」的底線原則,那麼,諮詢師應當怎樣看待諮詢過程中可能造成以及已經給來訪者帶來的痛苦呢?

提前感謝所有願意來回答的諮詢師知友!拈裙鞠躬~


每一名來訪者的感受都是真實的。曾經在某一次課程當中,有人曾問過這麼一個問題,來訪者來諮詢,萬一他說的話是假的怎麼辦,我們是不是要去辨別他的真偽?

當時有10個人,有8個人說要去找尋真偽的答案。

只有我和另外一個老師表示不同意見,說來訪者是否說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他的感受是痛苦的,我們就相信他是痛苦的;他是悲傷的,我們就相信他是悲傷的。

至於是不是假話,我覺得並不需要去「投射」。

我始終堅信,來訪者來找心理諮詢師,去看心理問題,內心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痛楚,這份傷痛,對他來講是刻骨銘心的,也是難以忘卻的往事。

不管這件事對普通人來說,是大是小,哪怕是失戀這樣簡簡單單的事情,在我看來,只要是個體來訪者的敘述,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會接納來訪者的任何一種痛苦,哪怕再微不足道,也值得我用心去理解、去體會。

因為我相信,感受的東西很難隱瞞。

反過來也可以這麼思考一下,他隱瞞的目的是什麼呢?花了高昂的諮詢費用,傾訴自己的不快,然後這些不快全部都是謊言,不真實的,那麼這麼做的意義又是什麼?


在接納感受以後,在諮詢的環節中就需要去處理來訪者的痛苦了,這也是心理諮詢最大的難處,也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如:有個女生被渣男傷害,原先期待有一段真摯的感情,可是在一起之後出軌、背叛,經歷了各種挫折和經歷,這些經歷讓她十分痛苦。

於是,她在諮詢室裡面大肆向諮詢師傾訴,表明感情受到了傷害。作為諮詢師,面臨這種局面,你該如何去做?

接納,理解,共情,設身處地為來訪者著想,並在此過程中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調整情緒和認知,鼓勵她接下來在新的感情當中,找到合理的相處模式。

以上就是心理諮詢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而在完成終極目標的同時,中途還會有一些需要解決的東西,譬如在感情模式之下,女方是如何和男方相處的,有什麼需要調整的過程,而男方的傷害,又是什麼緣故,導致這一局面的發生?

在諮詢裡面,先得緩解情緒,宣洩,待平復穩定以後,搜集存在的問題,確定目標,然後一個個解決,按照這樣的順序,才能更好地達到工作的效果。

在面臨痛苦的場景時,心理諮詢從來都不是一個追求「快」的過程,而是「慢」,速度越慢,對於解決問題的效果就越好,這與許多大家認為的談話是不一樣的。

做過諮詢的諮詢師都知道,在遇到核心問題、痛點的關鍵時刻,來訪者會陷入沉思和思考,而諮詢師在一旁,所需要的就是沉默,雙方會陷入一段「時空停滯」,也許會哭,會難過,但諮詢師啥事都不需要做。

只需要默默地關注就好。這種狀態,就是最好的理解和支持。

此時諮詢師就不需要再說什麼了,什麼話也不用說,就讓其靜靜地思考吧,她已經知道該怎麼做。


處理痛苦需要的是時間,時間治癒疾病的良藥,也是讓心理問題能夠消化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心理諮詢需要一周一次的緣故。

次數多、談得再多,也起不到太好的效果。

作為諮詢師,在工作中始終得記住這麼幾點:一是不批判,不指責來訪者。充分給予來訪者思考和改變的空間,理解和支持。

二是出現技術使用錯誤時,及時表示誠摯的歉意和道歉。這並不丟人,諮詢師和來訪者在諮詢里發生衝突是常有的事,或許是痛苦太難以改變,無法短時間內做到;或許是在某一刻,理解出現偏差,偶爾的話語,給了來訪者不好的體驗。

這都是會出現的。

再優秀的諮詢師,也會有犯錯的時候,虛心接納自己的錯誤,並把良好的感受帶給來訪者,能夠促進諮詢效率的提高。

三是不斷反思。總結自己的工作步驟,並和來訪者適時討論,諮詢目標怎麼解決,下一步該怎麼做,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

不管是痛苦還是難過,都一起承擔、去面對。


開放,接納一切可能的痛苦感受,迴避會給諮詢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甚至會導致諮詢關係破裂,提前結束諮詢。


謝邀。心理諮詢原本就不是一直讓人感覺舒服的行業,有時彷彿解凍的過程,原本麻木的情感開始復甦,又痛又癢又難受,雖不再僵化,但來訪的心理結構如果無法承受容納,他就會憤怒,認為「原本都不至於如此,因為你所以導致了一切,所以你要負全責」。情感上對來訪在諮詢過程中的痛苦可以理解,但現實中你也不得不應對來訪者激烈的言辭,要挾,甚至恐嚇。只是當面對這種時刻,所能做的是區分一下來訪自己的痛苦和因我而起的痛苦,給自己一個公正的交代。


痛苦是必要的代價,是排毒階段,可換來成長。如痛改前非,不痛,怎麼徹悟、徹改?怎能脫胎換骨?

心理諮詢與治療有一個重要的流派恰恰主張這樣。


動力學理論中這些痛苦是必須的,來訪需要重新經歷創傷性的早年體驗,並在諮詢師這裡感受到不一樣的反應,進而修通缺失的這一部分。


套用榮格的名言回答你:你對心靈理解的越多,你對術語的使用就會越謹慎,因為所有的術語都被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和前見。你對心理學的基本問題研究的越深入,你就越喜歡帶有哲學、宗教和道德前見的思想。因此,有些東西要用終極關懷來處理


推薦閱讀:

人類痛苦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有沒有一個人,讓你一想起來就心痛?
女生永遠不懂男生的痛苦
愛而不得和得而又失哪個更痛苦?
適度痛苦能增加人的幸福感,原因在這裡

TAG:心理諮詢 | 痛苦 | 心理諮詢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