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話是不是古代的心靈雞湯?
有些孔子說的話多多少少都點自相矛盾,但聽起來都有道理,很符合現代心靈雞湯的特點,並且孔子的話基本很少去論證他的觀點,最多講一些主觀性很強的小故事!所以我認為孔子的話說白了就是古代的心靈雞湯!
嗯哼,是啊,就是,當然,沒錯,的確,確實如此,完全同意。
P個S:以下內容是為了避免知乎自動演算法摺疊添加。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人;故舊不遺,則民不透。
所以即使非親非故的,也不能直接就說啊。
你認為是雞湯,那就當它是雞湯。
心靈雞湯有益於心靈,不好嗎?只要不是毒雞湯害人就行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巧言令色,鮮矣仁。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借用西哲一句話,孔子之言猶如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如果這還要論證,那麼,無話可說。
這個觀點很容易證偽呀。我讀論語,似乎還沒看到哪句是空話大話或前後矛盾的看。
倒不如題主先舉一些孔子前後矛盾和說空話的例子,讓大家分析一下?
我原以為題主見解高明,面對知友大眾,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歌德說:有想像力而沒有鑒別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
難堪的是,這事被你攤上了。
別介意,話雖難聽,良藥苦口。
嘗過一口假藥,就覺得世上一切醫生都是騙子?
想像力一旦放飛,連自己活著,也可能是他人的陰謀。
2500多年前,一個顛沛於荒路的老人,
十四年的漫長跋涉,周旋於列國;
一生飽嘗艱難與困苦,歷盡挫折;
既使被罵為喪家之狗,雖百折亦不肯向流俗低頭!
就只為推銷一碗發霉生蛆的雞湯?
只能說,可惜了你的腦洞。
有哪個售賣雞湯的作者,不是為了發財?
有哪個廉價的安慰,不是為了蒙這心思單純之人?
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經的你,要能讀懂這句話,
或許你早就能識別出雞湯,聞一聞就能噁心的乾嘔。
孔子也並不完美,每一套理論都會有它的漏洞;
相似並不代表相同,哪一碗雞湯能放千年之久?
否定,只需要一個簡單的「不」字,
隨便拋下一個不用負責的質疑,算不上是對真知的追求。
學而思,思而學,溫故而知新,
這才能開拓自己的眼界,讓自己的見解不在人前捉襟見肘!
以上共勉。
外送一首打油詩:
雞湯灌多腦袋昏,似是而非闖西東。
堪笑題主不解事,錯把鳳凰當鵪鶉。
孔子的話多是為人處事禮節上的道德教化,言簡意賅,等同於當代的格言警句、宗教律法。與故事匯的心靈雞湯還是不同。如果非要從德化教育上來認為兩者相同,那麼孔子的話就是提煉整篇故事所要宣揚道德觀念的精髓。然而,禮法教育是為實現集體主義價值觀、構建有序社會關係、傳承文化等的,帶有濃厚天命觀的宗教色彩,從集體利益的角度去實現教條形式的自我道德升華,常伴有自我犧牲,所以實現上述目標也就必然常帶反人性的元素了;這就與宣揚從個人價值觀去追尋個人道德升華的當代心靈雞湯完全不同了。
不是。孔子的話,是人生智慧,是民族文化元典。看待孔子,看待孔子的言論,應該放在中華民族摶成的源頭上來考察。首先,孔子把儒從小人儒提升到了君子儒,即從類似農村張羅紅白喜事的儐相,提升到了士、君子的人格追求,從而塑造了中國人的品格。所以,孔子有言:「汝為君子儒,勿為小人儒。」其次,孔子對華夏與夷狄之界限,維護華夏民族的文化特徵,對中華民族的摶成起到了思引想導作用。孔子有言:」微管仲,吾豈披髮左衽矣。「其三,是普及教育,推動形成了社會中的知識中堅階層——士,成為中國數千年來精英治國的人事基礎。孔子不致力於構建哲學體系,而是立足於社會生活實踐,以體會和言論的方式,傳達智慧。
被洗腦的自然反對,沒被洗腦的自然贊成,真是多此一問。
你舉個列子出來說說。孔子的那句話是雞湯。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做都不去做,有什麼好論證的。
歷來的統治者需要孔子,而且論語已經流傳這麼多年了,無法打倒孔子,也沒必要一定打倒孔子,慢慢來吧。
心靈雞湯本就是最毒的雞湯,沒有之一!只是很少人明白而已。
讀書等身高就會懂,以及看點專業書
心靈雞湯的正面作用是在你難過的時候暖你一小下
而論語在你難過的時候會告訴你你回去反省一下,看看自己做錯了什麼。
某程度上來說挺難受的
以今天我的觀點看,孔子的好多主張都是錯的,什麼為政以德,什麼君子之德風,都是不存在的,至於你說孔子很少論證他的觀點,我想主要是因為論語中的孔子太強勢,說一不二,除了子貢宰我偶爾會有和孔子不一樣的看法,其他都是乖學生,根本沒必要去論證以增強它觀點的信服力。孔子有一句話說的很對,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孔子自己。
心靈雞湯,是現代辭彙,指高談闊論。只是理論性的美文,如雞湯一樣看著很補很鮮美。孔子的話,是不是也這樣呢?只能說像,但不是雞湯這麼簡單。
孔子萬世師表,不會只是給人雞湯而已。他的思想他的話,還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並且是人類文明的指導準則,這才是更重要的。當然了,學習孔子的話的時候,若是產生偏解,那就沒辦法啦。
我們舉例來說話,孔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很多人就錯誤的誤會為學過的知識要有空溫習下,或者實踐下,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朋友,如果你這樣來解讀,就完蛋了!孔子沒這麼笨,不至於說複習溫習和實踐是很快樂的事。現實中,這樣也不是快樂事。孔子當時是講經世致用的本事,學會之後,要有空時練習下,可是怎麼練習呢?不就是推演嗎?辯論嗎?
因為當時,學生還沒出來當官做事,是沒法實踐的,所以只能是結合具體實際情況來辯論和推演,增加經驗和熟悉程度,以後才能用的上。如果你這麼來認識孔子的話呢,就正確了。
何來雞湯呢?雞湯是自己看不懂人家的話,強加上去的啦。
可能是。論語沒有論證他的觀點,但是他把雞湯活出來了,這不就是最大的認證嗎
如果你把值得當做信條的教導你行為生活各方面的話叫做雞湯的話。
雞湯也好雞精也罷,我們重要的看有沒有營養,話說孔子還是一個靈魂和精神很飽滿的人家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