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既然沒有七情六慾,那彌勒佛為什麼整天還笑嘻嘻的呢?


我們說彌勒佛,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未來佛是彌勒佛。彌勒現在是菩薩,將在未來成為我們娑婆世界的佛。彌勒菩薩在兜率天,據說五代時期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有些寺院以布袋和尚的形象塑彌勒的像。

四果羅漢和諸佛菩薩都已經斷了煩惱障,煩惱主要是貪、嗔、痴,貪嗔痴會引發身口意的造作而產生惡業,所以斷了煩惱障就可以脫離輪迴。但不要理解為羅漢和諸佛菩薩是不會哭不會笑的木頭人。看到眾生痛苦,觀音菩薩會流淚。看到好笑的事情,菩薩也當然也會哈哈大笑。


為什麼笑?就為了讓你像這樣發起疑問。

大肚彌勒佛是根據彌勒菩薩曾經的應化身布袋和尚的樣貌塑造的,笑的是世間人不知自己本來是佛,沉淪六道妄生妄死。此類形象還有魚籃觀音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者。未詳氏族。自稱名契此。形裁腲(烏罪切)脮(奴罪切)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卧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入廛肆聚落見物則乞。或醯醢魚葅才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號長汀子布袋師也。嘗雪中卧雪不沾身。人以此奇之。或就人乞其貨則售。示人吉凶必應期無忒。天將雨即著濕草屨途中驟行。遇亢陽即曳高齒木履市橋上豎膝而眠。居民以此驗知。有一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僧背一下。僧回頭。師曰。乞我一文錢。曰道得即與汝一文。師放下布囊叉手而立。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便放下布袋。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負之而去。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叉手。保福曰。為只如此為更有向上事。師負之而去。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在這裡作什麼。師曰。等個人。曰來也來也(歸宗柔和尚別雲。歸去來)師曰。汝不是這個人。曰如何是這個人。師曰。乞我一文錢。師有歌曰。

只個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  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  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  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  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  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  不強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凈  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  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  莫愁諸處不聞聲

  又有偈曰。

一缽千家飯  孤身萬里游

青目睹人少  問路白雲頭

  梁貞明二年丙子三月師將示滅。於岳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

彌勒真彌勒  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  時人自不識

  偈畢安然而化。其後他州有人見師亦負布袋而行。於是四眾競圖其像。今岳林寺大殿東堂全身見存。

另外佛菩薩的形象是不固定的,不要認為佛菩薩就應該是固定的某種相貌。《金剛經》: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沒有七情六慾 那是石頭

學佛學成木樁石頭 確實是一種悲哀

佛不是沒有

而是自由選擇是否表現這些

學佛 悟到自己的佛性

悟到原本圓滿 無限 自由 永恆

從而內心湧現出源源不斷的喜悅和慈悲對待萬事萬物

那才是真正的你 !

那樣的你自然會安住在喜樂中!


彌勒的相貌肯定是非常漂亮的,絕對不會像中國的彌勒整天笑呵呵而且胖的都走樣了。

彌勒三十劫後成佛,正處於成佛最後的百劫之中,這個期間是修三十二相的階段,而在釋迦牟尼佛的那一世,彌勒的三十二相已經修了差不多七十劫了,所以他必然是個大帥哥,不會整天露著肚子傻笑的,中國人不懂佛教所以才把彌勒塑造成那個樣子


謝邀。

忽略前半句,只解釋彌勒形象的話,我們現在看到的彌勒形象叫做大肚彌勒,是以一個中國僧人,浙江奉化雪竇山的布袋和尚為原型製作的,傳說中這位布袋和尚就是大肚能容開口常笑。

結合前半句的話,首先彌勒現在還不是佛,彌勒是菩薩。什麼叫菩薩呢?就是立志成為佛的人。但是菩薩本質上還是凡夫,因為一旦有了聖證他就無法行菩薩道,而會快速(最慢是七輩子,比起菩薩道的累生累世真的是很快)涅槃。

其次,我感覺題主是認為有七情六慾才會笑,沒有七情六慾應該是撲克臉。但其實生弟子是有喜樂的,是常住於法喜的。聖弟子會培養慈悲喜舍等善心,會安住在四念處中,他們不會有劇烈的情緒波動,不會有負面情緒。

最後還是回到彌勒菩薩的話題,有個說法,彌勒菩薩的信仰是波斯信仰中的太陽神密特拉,印度信仰中的歡喜神密多羅在佛教中的體現,犍陀羅有一尊彌勒像,底座就刻著拜火的圖樣。所以彌勒菩薩開口大笑很正常,畢竟他的形象和歡喜神有關。

至於真實的彌勒菩薩是怎麼樣的,我也沒見過,至少這輩子不記得見過,往昔生不確定不去管他,所以我也沒法給出答案。

以上。


推薦閱讀:

如意寶講堂:男戴觀音女戴佛,這個翡翠佛它卻「不要臉」
堅持本心(道德)的意義?
學佛先從學習感恩開始(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未來如來-如何應對?
宗杲:人有賢愚,性即無也(圖)—道德真源

TAG:佛教 |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