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商家會不會都把耳機的頻響曲線做平,然後完全通過 EQ 調整音感?


不用未來,現在就已經是

本身耳機調音就是一個通過濾波控制頻響的概念,EQ也是濾波器,就像聲波和電磁波都是波,本質在於聲電學上沒有差別。

比如說奧蒂茲的cipher線,對耳機進行EQ補償,修正耳機頻響以達到更好的音質和音色表現。典型的isine20就是cipher線音質要遠超過直接驅動,染色更少,音色也更好聽。

isine20直推

isine20+cipher線

另外絕大部分的藍牙耳機都有用到EQ對頻響進行最終調整,所以這種耳機會出現有線音質不如藍牙的情況。

比如說下圖的QC35和1000X降噪頭戴,藍牙及降噪開啟DSP後的頻響要更好

未來這種做法在耳機音箱上會越來越多,也是必然的大趨勢,會從簡單的頻響調整逐漸演變為虛擬聲場的修正重建,就算是hiend設備,也有越來越多都開始引入dsp補償的做法了,專業領域也有類似真力glm,apc,dirac live之類的dsp補償設備。

我不知道聽過幾次資深同行說展會碰到那種加入了dsp設備的音響,直接把隔壁沒有dsp的傳統展廳干爆,EQ警察的時代某一天一定會變成笑話。

工具的好與壞是在於誰去用他,這件事確實有專業性,弄不好確實是劣化,但是弄得好就是換多少前端都得不到的改善和提升,而不是像回答區的二元論和原教旨一樣的說事,因為沒幾個人真正的去嘗試過好好做一件事,你不能用自己亂搞的錯誤結論去否定一個可能更正確的客觀事實。

這個問題完全是如何辯證的看待這個事情,作為搞電聲的應該很明白為什麼EQ後失真會提高,本身失真一直都存在,如果我們通過EQ把特定頻率的電平給增強,那麼自然而然,泛音列就被增強了,因此當你測量你提高的那段區域的諧波失真,失真自然就增強了,你怎麼不測全頻THD+N呢?又不是所有區域都被影響了。

反過來如果特定頻率相比附近其他頻率的幅值響應高,諧波失真也更高,如果我降低這個區域的電平,是不是等效失真也下降了?不信你去測下?

很明顯調整EQ後的失真影響應該類似下圖,並且你應該先感受到的是頻響的變化,而不是失真的變化,不要弄混了這個關係。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考慮到實際上我們直接測量電聲設備的時候用的是高電平,但我們驅動實際揚聲器時沒有那麼高的電平,於是乎整個前端系統的SNR、SINAD等會下降,失真被雜訊淹沒掉一大部分,這時候你對比測起來,尤其是直接測換能器本身的失真變化,完全有可能就差別不大了。

比如說如下圖,-60dBV的時候相比+12dBV失真完全被noise淹沒了


老鐵,虛擬麥克風,聽說過么?

就是這玩意兒。

虛擬你個耳機,算事么?一點兒難度也沒有啊!

實際上虛擬耳機、也就是你說的這個「把耳機的頻響曲線做平,然後完全通過EQ調整音感」最大的障礙不在失真上,那點兒失真問題真不大,你一般都聽不出來。最大的問題在於測量不準,測量不準就補償不準,你可能以為自己的耳機上2kHz有個峰,然後軟體EQ一下搞定了,實際上很可能是峰還在,旁邊又多了個坑。

你以為自己的塞子可以EQ一下模擬大奧,然而實際情況更可能是EQ一下,變成了達鰲。

所以想要真正EQ調好音,要麼就讓廠家把耳機的一致性做好,確保給你的頻響能夠高度準確,或者乾脆廠家自己就把這個事給做了;要麼你自己動手來測——當然那需要的錢不是一點半點的,而且你還需要足夠的經驗。

考慮到現在已經是9012年了,聲學相關的基礎工作早就已經爛大街了,那麼在以下條件均已確定的情況下:

1。對人耳來講,你所能感知到的純單音變化最小幅度為0.3dB,這是十分理想的狀態;一般狀態下你能聽出0.5dB就很厲害了[1]

2.對人耳來講,你所能感知到的頻率變化一般是0.2%,這還得是在你最敏感的500Hz~2kHz範圍內,超過這個範圍之後你能感知到的頻率變化就……呵呵了[2]

3.對人耳來講,THD(總諧波失真)是個不太敏感的指標,低次諧波失真你所能感知的變化最小量一般在1%上下[3]

EQ一下改善聽感,同時引入一些失真你接受不接受啊?

很顯然,肯定有人是會接受的,這個思路在藍牙耳機上被應用的尤其廣泛,專業監聽領域裡大夥也早就接受這事兒了(畢竟房間聲學實在是太燒錢了,大家都窮,只好DSP補償一下),然而在HIFI市場,大家卻一直都不太接受。

那就不接受唄。

順便這是PBP、三星buds和er4xr的頻響:

某些多單元動鐵應該羞愧得吞X自盡。

彩蛋:

已知打架壇通過數據測試認定EQ與HIFI毫無關係,理由是解碼耳放開啟軟體EQ後THD+N由0.03%左右上升至0.1%;又已知一般推薦監聽音量為85dB(在這個音量下每天聆聽總時長超過8小時則有永久聽力損失風險),當環境噪音低於聽音音量60dB時,可以近似認為環境噪音帶來的總THD+N為0.1%;當環境噪音低於聽音音量40dB時,可以近似認為環境噪音帶來的總THD+N為1%;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

請問老燒們的聽音環境到底HIFI不HIFI?老燒們是怎麼控制環境噪音的?假如THD+N由0.03%左右上升至0.1%就可以認為"不HIFI"的話,那麼膽機HIFI么?黑膠HIFI么?是「數碼味」更HIFI還是「模擬味」更HIFI?

(沒錯我就是來引戰的)

參考

  1. ^Harris J D. Loudness discrimination[J]. Journal of Speech Hearing Disorders. Monograph Supplement, 1963
  2. ^Moore B C J. Relation between the critical bandwidth and the frequency‐difference limen[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74, 55(2): 359-359.
  3. ^Moir J. Just detectable distortion levels[J]. Wireless World, 1981, 87: 32.


有一個現實是:1W預算買耳機的人和2000預算買耳機的人完全不一樣,買耳機的目的可以說也不會完全一樣,產品的方向也是。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耳塞圈獨有的情況,暫不提這些明不明顯,至少在耳塞圈,對還原、失真等參數的討論太少太少了。

其實耳塞相比音響、頭戴式耳機,變數更少,如果統一深插封閉,那各種失真頻響的缺陷就更容易被暴露,為何討論參數表現反而不如玩功放音響,玩耳放頭戴的呢?

你別忘了對於hifi來說,玩耳塞的來自邊緣用戶的受眾最多,用人話說就是「不懂耳機但是過來蹭熱鬧買買買的人比例最多」,門檻低,真的會去鑽研思考的人自然就低,自然就更會出現「參數無用論」,指導整個圈子的氛圍和輿論方向。

而玩功放的,門檻大概和裝機一樣,你需要會看參數,考慮兩種失真,考慮功率儲備,考慮如何組合。耳機,聲音悶說難推好,聲音刺說難控制,橫批「你需要換前端」。

而且我也並不知道EQ無用論是如何出來的,在混音里本身EQ初衷就是改善一些頻響不理想的設備的表現。


我的意思是,你既然是從商家的角度出發,我們就不能單單考慮理論可能性了,「動機」也是重要的。

如果從收益考慮,在耳塞上追求用eq調整聽感實現多樣化,大致會局限於部分自身品牌競爭力和溢價能力較低的企業推出相關產品增加差異化和可玩性,而本身產品定位就比較高端或者說產品定價都比較高的企業不會傾向於推出這種產品,因為這和他們普遍目標受眾的認知不匹配——「EQ損音質默認調音代表「調音師」的努力和藝術高度」,一旦做了,就相當於把自己原有的口碑經營拆個粉碎,把自己的或許不存在的「調音師」從莫名其妙的龍椅上揣下來,這可能嗎?高高在上,等著上供的生活不要?

但針對「動機」來說,我覺得一定會有企業這麼做,可能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你說的先做平然後調整到理想頻響(其實不用先做平),一個就是我自己預想的默認先做出理想頻響,再根據客戶要求給予不同的調音方案染色去滿足不同的聽感需求。

後者我覺得是個很能網路兩派人的做法,市場最大也存在客觀的「痛點需求」,也是我理想中未來耳塞的一個形式。因為做出低失真且極其貼合目標曲線的這樣的一個雛形已經很能考驗企業的基本技術積累,已經能過濾掉花大部分心思在宣傳推廣而非產品本身的魑魅魍魎,最後回到對用戶口味探求和滿足上,也能體現出企業「努力和藝術高度」不是嗎?而且同一個耳機,選擇不同調音能讓用戶的選擇更多,不必每個聲音都去單獨破費,試錯更少,極大降低消費者「找到自己喜歡風格」的成本,我相當支持。

不過你也得準備好,如果一家企業這麼做了,相當成功,那麼各個oem針對該思路的解決方案可能會在一兩年內迅速填滿這個需求缺口,或許技術制約使得實現並沒有那麼好,但龐大的數量也能讓最初因此初衷去用心做的企業被淹沒,沒錯,這很悲慘。你可以參考看看現在可更換調音的動鐵是不是越來越多,這已經是該方向具象的一個體現了。

當然,一定會有企業不這麼做,原因拉回去看第一句,那個時候反倒更凸顯他們「堅守初心」?

……WC,真噁心。


謝邀。

我覺得這個還是要取決於市場的接受程度。

至少從Sean Olive的這條Facebook狀態中,我可以想到一些老燒還是更喜歡4000美金的曲線,而不是盲聽聽起來比較好的曲線。

如果這種情況一直存在,那麼EQ調音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了,甚至聲學調音都是一個偽命題。發票調音和logo調音才是出路。

當然,Bob Katz的觀點有一部分我是同意的,確實20~20kHz平直的耳機曲線聽起來不會覺得高頻能量少,主觀平衡度問題不會很嚴重。但是這會嚴重影響高頻樂器音色的表現。原理很簡單,音色是由諧波決定,回放樂器的諧波受到耳機頻響曲線的影響。其實完全不用這些理論,這個耳機的音色好與壞稍微有點專業聽音能力的人都能聽出來。

另外一位大佬則調侃道,4000美金的耳機對於「發燒友教會」來說是好東西!

只要發燒圈的主流輿論是這樣的,那麼商家就不會貿然推出類似的產品。

當然,有一些人認為自己調了幾下EQ感覺聲音變差了就覺得EQ劣化音質。

我不會彈琴,買了施坦威彈不出郎朗的效果,所以施坦威是辣雞;

我不會開車,買了蘭博基尼開不出舒馬赫的效果,所以蘭博基尼是辣雞;

我不會唱歌,買了舒爾的麥克風唱不出老鷹樂隊的效果,所以舒爾是辣雞;

我不會打遊戲,買了玩家國度打不出電競選手的效果,所以玩家國度是辣雞;

我。。。

很多人連Q值是啥都不知道,隨便點幾下就說加了EQ聲音更差了,所以EQ是辣雞。。。

聲音的評價主要分為音高、響度和音色。一般來說耳機不會出現SPL不足或者壓縮的情況。

鬼斧神工119:什麼是音質?哪些因素影響音質?怎樣提升耳機和音箱系統的音質??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排除法,音色即音質。

音色由諧波組成決定。

回放系統的頻響曲線如果改變了基頻或諧波,就會改變音色。

THD也會改變諧波組成。但是耳機的THD在大部分頻段內人耳日常聽歌的音量下通常都較小。

鬼斧神工119:如何評價人耳對於HiFi器材聽音能力的好壞??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耳機只有直達聲沒有反射聲,耳機也不用考慮DI指向性。也基本不需要考慮瀑布圖。想調相位也有phase changer/all pass。

鬼斧神工119:耳機的瀑布圖真的有意義嗎?關於耳機的瀑布圖,你需要知道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EQ改變頻響,頻響改變諧波組成,從而改變音質、音色、聽感。

就這麼簡單清晰的問題,我真的不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想不明白。

幾千元的雅馬哈、天龍馬蘭士AV功放都有的功能,難道麥景圖、金嗓子之類的廠家沒有技術實力搞DSP嗎?難道售價動輒幾萬幾十萬的高端功放差這十幾美金DSP的成本嗎?難道這些廠商都傻嗎?

顯然不是,相反,這些HiEnd廠家聰明的很。他們知道他們的客戶認為DSP是不HiFi的,而這樣的聲音

才是HiFi的。

「實體經濟越來越不行了」這種流行觀點是否成立?為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有某位大佬說討論技術問題最後變成站隊問題了。沒錯,HiFi圈的事情本來就和技術、聲學和聽音沒啥關係。有些人聽的是優越,不是站隊問題是什麼?只要談參數就是聾子,只要談聲學就是恰飯,這不是站隊是什麼?耳機最重要的參數頻響曲線被這個圈子說成是最沒意義的參數,EQ是耳機和房間聲學最有效的調音手段卻被說成是對HiFi的玷污。

就像我之前所說,HiFi行業本來就不是一個科技行業,是一個奢侈品行業。在一個奢侈品行業談技術發展趨勢本來就是一件很蛋疼的事情,談談未來市場趨勢才是真。

截止到目前為止,你在科技領域做過的最大誤判是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有些曾經堅持聲學的人現在也逐漸動搖了信仰,向市場所妥協。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到最後所有人都向市場妥協,聲學工程師、調音工程師本身存在與否也就無所謂了。只要廣告打得好,銷量就蹭蹭蹭的漲。最直接的例子就是d真正的音樂b。所以聲音到底怎麼樣,EQ到底好不好,who care?

至於有人說EQ失真。。。真當別人沒Audio Precision啊,一個step level response就打臉的事情也敢貼出來。。。


??現在的和以前的商家就很想做平了,但是做不平呀


推薦閱讀:

HiFi重要嗎?
想花個兩萬以內配置一套HIFI,音源該如何選擇?

TAG:耳機 | 高保真音頻HighFidelity | HiFi | HIFI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