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媒體中「重女輕男」的現象?
本人為女生,感覺輿論中女生佔優勢,但實際情況呢,還有就是總覺著哪裡不對勁。不會只是以為女生愛買東西而做出的「營銷」吧,好讓女生有錢買東西
第一,父母分家時家產都給女孩,男孩既然胳膊粗力氣大,請自己打拚。注意,必須是所有或者大部分父母這麼做,且大家都認為家產理應沒有兒子的份,如果社會上只有個別父母這樣做的,那不能算。
第二,結婚都是入贅女家,孩子隨女性的姓氏。這一條也必須成為共識,大家都認為嫁給男方家才是莫名其妙。
第三,任何一方出軌必須凈身出戶,包括女性,當然也必須包括男性,且對男性要求絕不比女性寬鬆。
第四,平時男性必須承擔與女方一樣的家務,女方懷孕哺乳期間男人則要承擔全部家務。
第五,允許非婚生子,非婚子由母親一力撫養,並允許該孩子只認母不認父,生身父親不得要求贍養。
第六,所有工作崗位優先招聘女性,女性懷孕生產,男性必須伺候,因此法律必須規定男性的產假必須比女性只長不短,這一條也必須是社會上大部分企業都認同女性更可靠,更願意招聘女性才算數。
第七,所有父母以生女孩為榮譽,生男則視為累贅。注意,我說的是所有父母。
以上任何一條不滿足,則不能認定為男卑女尊重女輕男。
扯來扯去的~
我不說重男輕女還是女權至上,我就想問一句:男性還是女性擁有更強的生產力?
主要勞動者獲得不了勞動所得的分配權,往往以拒絕勞動作為回應!
不要舉個例,更不要講素質,這是無法迴避的社會現象~
所以咪蒙只能鬧,女權只能喊,壓根就替代不了男權為主的社會現狀!
我們無法迴避重男輕女的事實,但基於平衡兩性關係的尿點,往往會在宣傳上更偏向尊重於女性~
畢竟男人不太在乎那些虛的
媒體「重女輕男」我感覺更像是一種憐憫,一種對於弱勢群體的憐憫。
在大多數情況下,女性都處於受害者的地位。即使是女性處在加害者地位時,絕大多數也有個和其一起背鍋的男性,舉個例子:pg萬和李小璐,宋喆和馬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女性完全處在加害者狀態的話,你很容易為女性找到開脫的借口,並且基本不會懷疑女性作惡的動機。
前不久發生的反殺事件,女性反殺死了男性,但女性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所有人都下意識的將女性放在了弱勢的那一方。沒人探究之前女性是否將男性當成玩物戲弄,沒人探究女性是否和男性說了什麼過激的話,女性說什麼大家信什麼,畢竟男性已經死了,說什麼都沒用,也沒人會去探究
男性被女性誘殺的可能性。
當然,生活不是小說,這個案件的判定還需要公安和檢察院的調查。。。。
對於弱勢群體的下意識保護和偏向,我覺得算不上「重女輕男」。
謝邀。
的確,正如你所想,2000年,美國方言學會舉行了一次有趣的「世紀之字」評選活動,「她」以絕對優勢戰勝「科學」等候選字,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一個字」——從消費層面上說,21世紀是「她時代」。近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至少50%以上,而隨著經濟收入和家庭、社會地位的日漸提升,女性已經成為新時代消費的引導性力量。新華社在一篇報道中指出,女性成為家庭中掌管一家老小花費的主要決策者,近75%的家庭消費決策由女性主導,「她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女性在消費社會中的地位愈發舉足輕重,消費社會將對女性產生深刻影響,與此同時,女性的消費特徵也影響著消費社會的形態和變化。
鮑德里亞在著名的《消費社會》一書中,如此描述消費社會:「消費社會就是這樣一個被物所包圍,並以物(商品)的大規模消費為特徵的社會。」法國學者居伊·德波在消費社會的基礎上論述了一種新的消費形態,即景觀取代了商品的實物,布滿我們的生活空間。商品、技術、傳媒、影像、互聯網、新媒體、資本無孔不入,「整個社會生活顯示為一種巨大的景觀的堆積」,處處都能看到有意識的表演、作秀,被展現出來的景觀、可視的景觀及其建構起的視覺體制(Scopic Regime)正不斷將我們吞噬,新聞、宣傳、娛樂、廣告等製造了大量非本真性的需求,我們在景觀的引導下進入一種新的異化狀態。
女性消費者龐大的力量,一方面促使了景觀的審美化。比如現在位居於許多城市中心地段的購物廣場,它們通常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築,獨特的設計、高大的透明櫥窗,建築外觀匯聚了現代空間造型藝術的精粹,就像一個個巨大的人造景觀。景觀裡布滿了各種服飾、珠寶、甜品等美麗的樣品,景觀愉悅女性視覺的同時,也鼓動了她們在其中遊逛和消費的慾望。
德波憂心忡忡地指出,在泛景觀化的時代里,「我們不再能聽從自己的個性,甚至已經不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在生活中,如果人們完全服從於景觀的統治,逐步遠離一切可能的切身體驗,並由此越來越難以找到個人的喜好,那麼這種狀態無可避免地就會造成對個性的抹殺。」
傳統性別關係一邊倒的局面,是由生產資料的佔有決定的。近些年來,隨著職業女性的湧現,女性在經濟方面的自主權越來越大,女性在消費社會的地位愈發舉足輕重,性別權力不斷博弈,甚至發生局部扭轉。
但與其說這是女性的勝利,毋寧說是資本的勝利。誠如戴錦華所提醒的,這是「資本對於單純的男權結構的超越」,但並非資本站立在女性一方,而是「在無所不在的資本邏輯中,我們每個人作為『人』的意義正在不斷地貶低和下降,成為資本鏈條中的一個部件;在工具或部件的意義上,當然沒有人在乎你是男是女了」。
媒體中的重女輕男?沒有感覺到啊。
說一千道一萬,當前社會還是消費主義在作祟。
女性作為高消費群體,不把你哄開心,怎麼賺錢?
此外,女性對矛盾的感性認識更多,更容易被引導參與社會活動。媒體就喜歡易燃品~他們稱之為【爆點】
謝邀
看歷史猜未來,不但平權是趨勢,矯枉過正都是趨勢。無法改變,這就是文化大勢。
之後我可能會寫一本關於為什麼動物是母系,為什麼人類變成父系,又為什麼出現平等觀念的文章,還有為什麼將來可能有一段時間會傾向於女尊,然後逐漸恢復平等或者又再次矯枉過正。一切都於人類進步息息相關。
不是單純的「自由平等」這些價值觀,這種簡單的東西,太低級,太異想天開。而是人類如何調整到讓社會完美運作的一個過程。人類經歷的每一個時段的運作方式,都有他的原因,都有他的目的。
這一種隱形的性別歧視,國外的女權主義者是非常排斥的。
這種「重女輕男」這個現象已經很普遍了,在某些行業里,女性是擇優錄取的。在求職方面,女性更容易被錄取。但如果完全的想被認可,那只有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有能力的人比比皆是。不想被人看作是花瓶,那就去證明自己,你是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的。
過好自己就行,管他重男輕女還是重女輕男,比如我現在只關心找個女朋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