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逛博物館收穫最大?

逛下來除了照片什麼都沒留下。怎樣才能學點東西?去前該做哪些準備?

PS.住處離紐約、費城較近,如果可能,請做一些針對性的推薦。非常感謝。


去之前一定要做功課。別的就不說啥了。


逛完之後激發了你在某方面的興趣,你的收穫就夠大了。

不是說你學了多少東西才叫收穫,博物館不幹這個。

當年我逛了FBI博物館,回去後查了一堆資料加深了解,這樣才能學習。


組團,看博物館的最高體驗是在展覽環境下的多元文化和學科的碰撞。


作為一普通觀眾 你大可不必這麼功利

東北部的還是藝術類博物館居多 歷史類其次吧

藝術類博物館嘛 見你所見 想你所想就好了

我幾乎從不拍照片 除非有特別喜歡的

照片是炫耀給別人看的 參觀過程才是自己的

雙王的回答挺實用的

博物館一般分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 官網上都會公布

臨時展覽往往更稀罕些 持續時間不等 一般1個月到1年都有

我一般會常常關注它們的官網

有喜歡的臨展才去看

常設展覽不是不好 只是參觀時間大多比較長 最好分幾部分慢慢看


布展的規律:

一般一個展廳分為展櫃介紹詞,普通展櫃,獨立展櫃。

展櫃介紹詞就是牆上的那些文字和圖片,一般和普通展櫃的展品相對應。介紹詞是對這個展廳或這個展櫃文物的總結和闡述,極其重要。

介紹詞

普通展櫃

一般是很多有邏輯聯繫的文物一排放在一個玻璃展櫃里。一般在展廳靠牆的四周。

普通展櫃里的東西一般和獨立展櫃比起來沒有那麼獨特。看普通展櫃時寧可不看每一個文物的介紹,甚至不細看文物本身,也一定要看展柜上方這個展櫃的介紹詞!

你可以把普通展櫃里的文物看做是對上方介紹詞的一種闡述,也可以把介紹詞看做是這一組文物的總結。

獨立展櫃

特點說白了就是一個玻璃罩子里只放一個展品,一般放在展廳中央。

這就是布展者認為這個展廳內最珍貴或最有代表性的文物,一定要細看下面對這樣文物詳細的講解詞。

1,2 ,3是獨立展櫃,4是一個普通展櫃

一個完整的看展順序是什麼?

1.先訪問博物館關於這個展覽的介紹,先搞清楚基本信息如:是否收費,是否常設,展廳位置等等。再看看博物館關於這個展覽的描述,有沒有特別提到的展品。

例如:我要去陝西歷史博物館,我先去官網看布展信息。了解到一共有三個展廳,按照歷史順序展出了陝西(特別是長安)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

2.上網上查詢關於這個展覽主題的信息。這裡推薦中文維基百科(你懂的)。

比如說按照剛剛陝歷博的例子,我在維基百科上搜索了長安。了解到了長安城從周的豐,鎬到秦的咸陽,到漢長安城,到隋唐長安城的遷址這個歷史脈絡。這樣我看展的時候就在用展里細緻的介紹和實物充實這個骨架。

3.在人工講解帶領下把展廳的珍品看一遍。在這一遍時,不要拍照,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聽講解和看展品的細節上。

拍照極其容易分散注意力,儘可能把精力放在看實物上。比如我在導遊帶領下把三個展廳都看了一遍,但是還有很多很多展品沒有看到。

4.聽完了一遍人工講解,休息一下。回到展廳的入口,開始看第二遍。這一遍的順序應該是,先看整個展廳的介紹詞(不對應具體展櫃的那些)。接著開始看普通展櫃,順序是先看展櫃介紹詞,再看下面的展品,務必做到介紹詞和展品的聯動。這部分可以細看介紹詞,快看展品。這個小房間的普通展櫃轉完了,再看獨立展櫃。這一遍可以拍照了,拍照的目的是讓你以後能喚醒記憶。可以拍那些你不知道的介紹詞,那些你在展品上看到的細節。

比如我休息了一下以後開始看第二遍。我先看展廳最開始的總的介紹詞,介紹了漢朝的建立,長安在漢朝中的地位。接著看第一個普通展櫃的介紹詞,比如說這個介紹詞講了漢朝的幾種武器,我看介紹詞下方,一般就可以看到這幾種武器的實物。下面幾個實物快速看一遍即可,特別有趣的可以多看看。等到我看完了這個展廳的普通展櫃,再去看看中間的幾個獨立展櫃。拍照的時候,比如說這個文物有饕餮紋,就專門拍一張這個饕餮紋的照片。

幾種糟糕的看展方式

1.圍著展廳散步式的走,沒有順序,不看介紹詞,光看展品。重點放在展品的「好看」,「萌」這些點上。湊九張圖發個朋友圈就行。

2.從頭拍到尾。不看介紹詞,只通過相機看文物。相信我,再好看的照片也不會比你當時能看到的展品清晰,當時看不到的信息,通過照片也看不出來。而且根據我的經驗,這些照片1年也就回看個幾次吧。

我在首博青海特展時看到過這種強者,是真的恐怖如斯。。。

3.圍著普通展櫃走,把獨立展櫃忘看了的。

好的展覽像是布展者為我們上了一堂邏輯清晰,有理論,有實物的歷史課。參觀就像是一次對話,好的參觀者能聽懂布展者想說的東西。

其他注意事項

博物館中需要注意的幾點

1.除非特別註明,一般的展品都可以拍照,但一定注意不要開閃光燈(對展品有損傷)。有的展品會特別註明可以拍照但不能錄像,聽從工作人員指示即可。

2.原則上來說,不能觸摸玻璃展櫃,不能倚靠展櫃。但是這個大多管的不嚴,盡量還是遵守。

3.有一些博物館展廳內不能喝水,比如說國博。

要不要請人工講解

這個具體展廳具體看,但絕大多數還是推薦找人工講解的。聽講解和不聽講解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人工講解一般分為收費的博物館工作人員講解和免費的志願講解員講解。一般志願講解是在幾個固定時間開始的,具體時間可以在博物館官網或公眾號上查到,如果沒有,勇敢地打博物館諮詢電話詢問吧!人工講解收費一般可以幾人均攤,比如陝博,一個人是100,十個人也是100。

如何找到拼導遊的人呢?建議你直接在請人工講解的地方站著,看有沒有看起來像找講解的。如果你是女生,一般挺容易找到願意和你拼團的。如果是男生,不要找情侶或者單個的女生,被拒率很高。

人工講解一般不會將所有的展品都講解一遍,他們會選擇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展品為你講解,很多很多展品完全不會給你時間觀看。人工講解的優點在於,不會讓格外珍貴的展品淹沒在大量的展品中,能讓你關注到很多難以注意到的細節。如果遇到了特別優秀的人工講解,你的體驗將會非常之好。缺點是,他們不會遵從博物館策展的完整邏輯,如果你只跟著人工講解走一遍,你可能會漏掉一些你可能會感興趣但不那麼珍貴的展品。人工講解也不會留給你太多時間細細地觀摩,留給你拍照的時間也不多。

如果你對這個展覽不是很了解,或者是不常看展的人,一定要請人工講解。

導覽器導覽有用嗎?

個人不是很推薦導覽器導覽。缺少了人工講解的生動性,一般語速偏慢,而且大多照本宣科,比起人工也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

預約的重要性

對於博物館,有預約的一定要預約!預約可謂是百利無一害。你可以提前確定博物館是否開門(好多人不知道大多數博物館周一不開館),不至於讓你撲個空。其次,很多博物館有專門的預約通道,預約以後可以少排很長的隊,限流的時候,不預約很多時候都進不了博物館。

網上預約一般能換紙質票,收藏票根的人不用擔心。如果預約了去不成可以網上取消訂單,直接不去的話也問題不大,一般博物館有3到5次的違約機會。

一般可以在博物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上預約。

常設展覽和特展

常設展覽就是一個博物館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展覽。常設展覽是這個博物館的主要部分,比如國博的古代中國,復興之路。特展一般只有一段時間,可能和這個博物館本來的展覽關係不大,但是經常能看到一些很難在當地看到的展覽。

提到這一點是因為看到昨天有位大爺看完兵馬俑博物館的古埃及特展就直接出門了。。。

為什麼我樂意去看博物館,看展覽

從經濟性上來說,看博物館信息量大,性價比高。博物館大多票價便宜甚至免費,看博物館能看到一個時代的精華。看博物館是普通人能難得能享受到的奢侈。

從個人興趣上來說。當能從一件三千多年前物品上讀出一些信息時,這些信息通過這件物品穿越了時間,把我和那個時代奇妙地連接了起來。從空間上來說,作為一個世界主義者,我樂於尋找不同地區之間文物的共同點,它們讓我強烈地感受到我是人類這個共同體的一部分。看博物館能讓我用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更大的尺度看待「我」。我的生活如此渺小,我的問題無關緊要,因為我並不特別,我的生活在歷史中已經千百次發生過。但這也讓我覺得我正在做的事情如此有意義。我時常這樣想:無數個「我」加起來,便成了歷史。

歐楠青

2019年3月13日

寫於西安到北京的火車上


跟著一個懂行的人去。

====================

上周逛完故宮博物館後深有此感。下次再去必須得抓一個懂行的帶著去,否則面對那些各個朝代的瓶瓶罐罐文物器具只能走馬觀花,頂多嘆為觀止一下,啥都記不住也看不懂 ~~~~(&>_&<)~~~~


初入門者對於藝術不太熟悉的,在博物館租借聲音嚮導會很有用。我在兩個歐洲的博物館美術館裡借過,裡面的內容一點都不枯燥,聽聽創作的故事,藝術品的含義,特別有意思。如果是去居住城市的博物館而非偶然旅遊,那就多多關注本地博物館的特展活動,挑感興趣的做好準備再去咯。

有繪畫基礎的人,帶著速寫本去也是很好的主意。邊看邊畫下幾張速寫,深度玩家可以回家再好好畫一張。


預備階段

1.查清鎮館之寶的圖片、歷史,我喜歡看野史,講解,比如說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帶視頻等那種,看著玩也能學習,多好。

2.搞明白展廳位置和展廳特色,想清楚自己喜歡啥,比如我就不喜歡瓷器和佛像,規劃好路線,尤其是去規劃好時間。一個大館我能逛四五次都逛不完。

3.穿好運動鞋,別問我為啥,穿運動鞋就行

到館後

1.拿文物介紹畫冊,找個地方,安安靜靜先翻一遍,你會知道哪個館裡有啥,值得看啥。

2.放平心態,心靜,別急,人多了沒關係,慢慢看,不著急,你急了什麼都看不到。

3.學會不要臉,你是去欣賞歷史文物的不是去擺道德架子的,能靠前的靠前一點,你看擠一擠沒啥危險你就把臉擠到前面去。(這句話三觀有點問題哈,可以不聽)

4.注意把握時間,既要看的多又要看的精,就要你規劃好時間,有重點的去看,很多是一種類型的陳列,看你最想看的,但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

5.當你做好充分學習後,站在文物面前,你就會發現文物在和你交流,我不吹,真心的,所以說學習文物提前準備真的很重要!

6.你要有錢,請個私人的講解員,別跟別人拼,拼也行,別超過三個,大館的一般都150+一小時,你要真想收穫滿滿,最好的方式就是請個講解員,我再窮也會請。

7.逛館時間自己安排,我會逛一整天,開館一大早去排隊時候閉關催人再走。

靜心+學習+效率+請講解員!!!


1 去之前先上博物館官網,了解博物館的布展,陳列,有哪些展品的不可錯過的。是否有特展?是否需要預約,提前購票? 是否有特別導覽?

2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找一些相關背景的紀錄片來看。

比如我去盧浮宮之前,找了國語的記錄片《走進盧浮宮》。對於在館裡參觀時間有限的我來說,幫助很大。可以不用再花什麼時間去讀展品介紹,而專註于欣賞展品本身。

【紀錄片】走進盧浮宮 (全3集,國語)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

去義大利的時候,看了關於美第奇家族的紀錄片,畢竟去義大利,繞不開文藝復興,了解文藝復興,就不得不得美第奇家族。

【記錄/歷史】帝國系列之文藝復興教父:美第齊家族(中英雙字)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3 你在美國,可以很方便的先在google art上面,對展品做一些基本的了解。

4 如果博物館有官方app,或者一些其他導覽類的app,可以下載下來,聽一聽,提前了解藏品。

比如伽利略博物館的官方app,有長達四小時的視頻介紹,讓你在來到展館之前,就可以對展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我去佛羅倫薩烏菲齊的時候,曾經下過一個叫「三毛游」的旅遊導覽app,包含博物館展品的導覽,價格便宜,但是由於不能按照布展順序播方,使用起來還是略有不便的。 我完全是在進館前就聽了所有展品的講解,在看展品的,會按照感興趣程度和是否記住了再選擇是否調出來再聽一次。

5 如果你有一個對藝術歷史頗有興趣,甚至比較專業的朋友,別猶豫,邀請他一起去吧!

6 如果對這個博物館特別感興趣,還可以入手博物館畫冊。

比如我之前買了這一套,一共三十幾本,想一個個都去一遍。

偉大的博物館(1-16卷)京東去購買?

還有這本,重重的大部頭

創世:梵蒂岡博物館全品珍藏(修訂升級版)京東去購買?

由於太重出門的時候不太方便帶,又弄了一套電子版的。

最後,盡量減少拍照。 上面這些方法,可以同樣讓你擁有博物館藏品的相關資料,不拍照,便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更集中的精力,來欣賞展品本身。


1.去之前通過官網大致了解該博物館的主要館藏、特色展品、「鎮館之寶」等,關注博物館開放時間,關注博物館特展和活動的時間,以免錯過自己感興趣的展覽和專題活動。

2.有的博物館會有自己的移動客戶端app,多數免費。可以在去之前下載一個app,看館藏簡介,有的app可以輸入藏品號碼查詢相關信息,參觀過程中可以邊查邊看展品。

3.到館後領取免費的地圖、導覽圖,當然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可以購買收費的資料、印刷品。也可以租用博物館提供的Audio Guide,邊看邊聽講解。在對博物館主題、展品和展區有初步了解之後便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被推薦的參觀路線。注意預估自己的參觀時間。

4.有的博物館會設置定期的、主題不同的Tour,這些Tour多由講解員帶領,報名參加這樣的Tour,直接跟講解員互動、與團隊成員交流,也能了解到不少東西。

5.初入每個展區時,門口一般會有比較大幅的介紹性文字,閱讀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加強脈絡性的了解。參觀具體的展品時閱讀展品旁的說明或博物館附贈的小冊子,幫助了解展品細節、背景信息和理解它所傳達的內容(特指藝術類展品)。

6.遇到感興趣的部分,拍照、錄音、錄影(在允許的情況下),做筆記,繪畫速寫。

7.有的博物館設置遊覽者互動區域,可以自己親身去玩一些小遊戲。有趣又能學到東西。

8.在博物館商店購買書籍、介紹性材料、展品複製品等。

9.回家之後回顧自己做的筆記、拍的照片,再找書和相關資料來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動手寫評論等。

不是抱著針對性的「學習」的目的去參觀博物館(或藝術館)的,只是每次都習慣性地這樣做(- -除了寫評論文章這一步),所以每次看下來多少有些收穫。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感覺到愉悅和滿足。


1.別貪圖「多」

2.去之前做功課是必要的。逛博物館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拿著自己的筆記或列印的資料邊看展品邊讀資料。也有人自己設計參觀路線,應該是按照自己的知識地圖來定的。

3.有條件可以找講解,不限於博物館講解員或帶在身上的聲音嚮導。國外還有諸如Bible tour、主題tour等免費的講解,這些tour的特點是更加有趣、易引起興趣、使人記憶深刻。

4.回家之後查詢自己在參觀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和問題


除了拿走幾件外,收穫都不會太大


從布展的結構談一談吧。主要是歷史文物類博物館。

一個博物館會有一個到多個的展覽。展覽分作常設展和臨時展。但無論是哪種,都會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核心都是展品(文物、藝術品、書籍等物品)。

主題和展品的關係結構我分作兩種。

第一種,金字塔式結構。多數展覽會在這個主題下分作前言和單元,單元下又會分作小節。每個小節包含多件器物。單元按照一個順序排列,可以是時間順序,可以是類別順序等等。會按照單元的順序,有觀展路線的規劃。

1.時間順序排列,例如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陝西古代文明展》

主題:陝西古代文明(小單元名字記不清了,見諒)

單元:一樓展廳 1.史前時期 2.商代(先周文化) 3.西周 4.秦國

二樓展廳 左廳 5.漢代(匈奴) 6.三國西晉北朝 右廳 7.唐代 8.兩宋元明清

然後在單元下會有小節 比如 秦國單元會分作 春秋時期、戰國時期(雍城遺址)、秦代時期(兵馬俑、咸陽遺址)

這些小節下還會劃分,比如戰國時期的 銅禮器、銅兵器、建築構件等等。

2.種類順序排列,例如上海博物館的《明清傢具展》。

主題:《明清傢具》。

單元是四個:中國古代書房、明代傢具、中國古代廳堂、清代傢具

其中明代傢具單元又分作椅類傢具、桌類、床類等。

第二種,扁平化結構。這類只有一個突出的主題,並沒有明確的單元劃分。並沒有主次先後的分別。例如:

1.天津博物館的《耀世奇珍》。集合了館藏的63件鎮館之寶。在一個方形展廳里全部陳列。陳設也僅是將玉器、書畫、瓷器等按照類別鄰近放置。可以說每一個都是參觀的重點。

2.揚州博物館的《國寶廳》。僅陳列了一件器物,就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從我參觀的國內展覽情況來看,第一種展覽數量最多。策展人已經為展覽的知識體系編好了結構,所以觀展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展覽的主題和單元主題。


不要拍照


我認為越是熟悉世界史的人,逛博物館越是會有收穫。對於看到一個物件就可以「看到」它的歷史的人來說,參觀博物館像是在自己固有的知識里鑲嵌入實體證據,根據此實體對自己的歷史知識加以修正和完善。

逛博物館學歷史是個適合高端玩家的玩法==基礎不夠的話,先窩家裡讀世界史收穫還會比較大。


博物館一般都是整棟樓,建築設計比較獨特,內部陳列也比較多樣化,半天下來未必能了解完,作為博物館的忠實逛迷,我的方法是:

1 、給自己多準備點時間,提前了解閉館時間和各樓層安排(館內會有宣傳單和各樓層標誌)

2 、準備一些便利的食品,以便逛累了補充能量和水分(不過不要拿著油膩膩的便當在樓道那裡大口大口的啃著,館內都很安靜和乾淨,請注意個人形象和館內環境衛生)

3 、如果是沒有目的性的閑逛,可以在充裕的時間內,從一樓逛到頂樓,而此時目的是拍照,不瀏覽明細,拍完標誌的展覽品後,你會發現你大概青睞哪類展品,這時你就可以有目的性的從頂樓逛下來了

4 、如果有時間,可以看展品的說明、歷史或者演變過程,比如在恐龍館的時候,了解一下翼龍的進化過程或者當時的生活形態等等,你會發現很多特別的細節,而且博物館會有一些仿生學的景點和小遊戲,都可以參與一下

今年背著背包在一個新的地方旅行,計划了幾個景點,然後目的是某某博物館,在陌生的環境搭著公車終於在閉館前2個小時趕到了,不過有點遺憾是沒有去隔壁的科學館,所以,逛博物館最重要是計劃好時間(一般閉館前半小時就不讓人參觀了)然後在自己特別喜歡的地方多轉轉!你會收穫很多!


不要拍照,用你的眼睛,觸感去細味作品


先做了解再逛,否則就只能是茫然無目的的閑逛


推薦閱讀:

梅賽德斯及賓士博物館
大揭秘!「有意思博物館」最全攻略 | 果殼年度重磅活動
被陳列的死亡,走進那些與屍體相關的博物館
除菌除到博物館,這波操作穩得一批!
博物館文物介紹——宋代易元吉的扇面畫《喬柯猿挂圖》

TAG:博物館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