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武器,其實沒那麼重,我們從下面的數據來看,就可以知道。 1.越王勾踐劍 這把寶劍大家都知道,製作精美,劍刃鋒利,據說出土之時,輕輕一揮,便割破了數十張報紙。那麼它有多重呢?875克。什麼概念呢?一瓶1升的大可樂大概有1000克。越王勾踐劍還沒有一瓶可樂重。 2.漢代銅戈 這件銅戈上有黃金做的冒,並且配有黃金的鐏,也就是底下的那個套。顯然,這麼精美的兵器,不會用於實戰,但是,青銅戈身跟實用兵器並無區別。那麼它的重量是多少呢?戈身+金冒重348克,鐏重235克。 速食麵的麵餅重量多在90克左右,換言之,戈身重量也就是4塊速食麵餅······這兩部分,即便再加上中間的戈柲,也就是長桿,總重量也沒有多少。而且別忘了,這裡邊還多虧黃金增加了很多重量呢。可能有人覺得,你說的這些都是青銅兵器,而且都是帶有鋒刃的。那些鋼鐵質地的打擊型兵器,肯定很重。那麼,我們也來看看吧。 3.宋代鐵鐧鐧是一種典型的打擊性兵器,熟悉一點《說唐》、《隋唐演義》的人都知道,隋唐好漢秦叔寶擅長使用鐧。當鎧甲日益精進時,普通的刀矛,難以對其造成重大破壞,此時,這種打擊性武器,便開始流行。這裡介紹的這件鐵鐧很有名,它的主人,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抵抗派大臣————李綱。靖康元年,金兵進犯北宋首都汴梁時,李綱曾經率領軍民奮勇抵抗。鐧身為四棱式,表面有嵌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由此知道,它曾經是李綱所佩戴的兵器。現藏於福建博物院。 李綱鐧全長96.5厘米,連同外面的鞘,總重不過是3600克。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女生用的一隻小啞鈴的重量。 那種動不動幾十上百斤的兵器,其實是評書、演義一類的作品,給我們留下的印象。 關公的大刀、李元霸的大鎚等等,都是「重兵器」的代表。只是,這些超級沉的兵器,大多不見於正史。第一,古代的將軍,主要是為了指揮戰鬥,並不一定需要真的上陣。第二,將軍即便上陣,何必拿一個超重的武器呢?武器太重,自然會降低使用的靈活性,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並不佔據優勢。可能有人會說,現在明明發現了一些古代的大刀,可謂鐵證鑿鑿,怎麼能說古代沒有這樣的重型兵器呢?的確,存世的渾鐵大刀不少,比如下面所展示的出土實物: 再比如,明末有一個將軍叫劉綎,據《明史》記載,他所用的鑌鐵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馬上輪轉如飛,世稱「劉大刀」。即便《明史》所載為真,也是個例而已。這種兵器並不是常用之 物。明代茅元儀所著的《武備志》明確記載:偃月刀以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於陣也。換句話說,這麼沉的大刀是用來操練的,不用於戰場。能熟練使用此種兵器殺敵的,只是極少數人。 安全靠械鬥,人人練械鬥,都得打熬腕力。而且全身力氣不一定比現代人大,但小臂和手腕握力極大。被格擋住也能壓著砍下去那種。拳怕少壯、劍怕老頭。意思是老頭拳法再好、拳力太弱空手也打不暈人,但械鬥只要有用刀能切開皮膚的力氣(是個活人都有),高段位老頭殺死低段位壯小伙太容易。以前見過一個六段老頭,走路都沒勁,坐著都能睡著。但手勁很大,雖然不至於格擋住也能壓著砍下來,但擊小手互磕時虎口巨酸。他說不是他手勁大,他手勁就是正常老百姓水平,是你們年輕人的手只按手機不幹別的、手腕肌肉都退化萎縮了。你們別以為你們這腕力是千百萬年正常人類的狀態。 可以去博物館看看,古代的兵器其實也不是那麼的重。我們家有一把仿造的長槍,我爸說要用來防賊,我當時一個十幾歲女娃娃都可以拿起來耍 看小說看多了。 古代萬人敵的將軍在部隊中比例有多少?現代體育健將的人數的人口比例是多少?至於父輩大力的情形多是出現在我們尚年幼時的記憶中。當我們羽翼豐滿,孔武有力時,有過幾次與父輩一較高下的機會?記憶父輩們滿是老繭的手是我們沒有的。 推薦閱讀:
古代的武器,其實沒那麼重,我們從下面的數據來看,就可以知道。
這把寶劍大家都知道,製作精美,劍刃鋒利,據說出土之時,輕輕一揮,便割破了數十張報紙。
那麼它有多重呢?875克。
什麼概念呢?一瓶1升的大可樂大概有1000克。越王勾踐劍還沒有一瓶可樂重。
這件銅戈上有黃金做的冒,並且配有黃金的鐏,也就是底下的那個套。
顯然,這麼精美的兵器,不會用於實戰,但是,青銅戈身跟實用兵器並無區別。
那麼它的重量是多少呢?戈身+金冒重348克,鐏重235克。
速食麵的麵餅重量多在90克左右,換言之,戈身重量也就是4塊速食麵餅······
這兩部分,即便再加上中間的戈柲,也就是長桿,總重量也沒有多少。而且別忘了,這裡邊還多虧黃金增加了很多重量呢。
可能有人覺得,你說的這些都是青銅兵器,而且都是帶有鋒刃的。那些鋼鐵質地的打擊型兵器,肯定很重。那麼,我們也來看看吧。
3.宋代鐵鐧
鐧是一種典型的打擊性兵器,熟悉一點《說唐》、《隋唐演義》的人都知道,隋唐好漢秦叔寶擅長使用鐧。當鎧甲日益精進時,普通的刀矛,難以對其造成重大破壞,此時,這種打擊性武器,便開始流行。
這裡介紹的這件鐵鐧很有名,它的主人,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抵抗派大臣————李綱。靖康元年,金兵進犯北宋首都汴梁時,李綱曾經率領軍民奮勇抵抗。
鐧身為四棱式,表面有嵌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由此知道,它曾經是李綱所佩戴的兵器。現藏於福建博物院。
李綱鐧全長96.5厘米,連同外面的鞘,總重不過是3600克。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女生用的一隻小啞鈴的重量。
關公的大刀、李元霸的大鎚等等,都是「重兵器」的代表。只是,這些超級沉的兵器,大多不見於正史。
第一,古代的將軍,主要是為了指揮戰鬥,並不一定需要真的上陣。
第二,將軍即便上陣,何必拿一個超重的武器呢?武器太重,自然會降低使用的靈活性,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並不佔據優勢。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明明發現了一些古代的大刀,可謂鐵證鑿鑿,怎麼能說古代沒有這樣的重型兵器呢?
的確,存世的渾鐵大刀不少,比如下面所展示的出土實物:
再比如,明末有一個將軍叫劉綎,據《明史》記載,他所用的鑌鐵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馬上輪轉如飛,世稱「劉大刀」。
即便《明史》所載為真,也是個例而已。這種兵器並不是常用之 物。明代茅元儀所著的《武備志》明確記載:偃月刀以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於陣也。
換句話說,這麼沉的大刀是用來操練的,不用於戰場。能熟練使用此種兵器殺敵的,只是極少數人。
安全靠械鬥,人人練械鬥,都得打熬腕力。
而且全身力氣不一定比現代人大,但小臂和手腕握力極大。被格擋住也能壓著砍下去那種。
拳怕少壯、劍怕老頭。意思是老頭拳法再好、拳力太弱空手也打不暈人,但械鬥只要有用刀能切開皮膚的力氣(是個活人都有),高段位老頭殺死低段位壯小伙太容易。
以前見過一個六段老頭,走路都沒勁,坐著都能睡著。但手勁很大,雖然不至於格擋住也能壓著砍下來,但擊小手互磕時虎口巨酸。他說不是他手勁大,他手勁就是正常老百姓水平,是你們年輕人的手只按手機不幹別的、手腕肌肉都退化萎縮了。你們別以為你們這腕力是千百萬年正常人類的狀態。
可以去博物館看看,古代的兵器其實也不是那麼的重。我們家有一把仿造的長槍,我爸說要用來防賊,我當時一個十幾歲女娃娃都可以拿起來耍
看小說看多了。
古代萬人敵的將軍在部隊中比例有多少?現代體育健將的人數的人口比例是多少?至於父輩大力的情形多是出現在我們尚年幼時的記憶中。當我們羽翼豐滿,孔武有力時,有過幾次與父輩一較高下的機會?記憶父輩們滿是老繭的手是我們沒有的。
※古典詩詞與古人賞石 (盛懷民)※古人中秋節必做的十件事,原來古人這麼講究!※古人喝酒為什麼要「溫」?※古人的智慧對現在的人來說有用嗎?※大魚漫畫:古人夏日大作戰!誰說沒有空調不能活呀
TAG:古人 | 古代 | 古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