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陌生人的善意總會讓人格外感動,這有什麼心理學機制嗎?


這個問題的回答,倒過來思考比較合適:

為什麼我們對親近的人的善意沒有那麼感動,好像要很善意很善意才能感動一樣?

這裡我唯一想到的心理機制是:超我。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結構理論是,我們的人格分為三部分:超我,自我和本我。

本我,追逐快樂,甚至不擇手段追逐快樂

超我,類似於我們的高標準的道德

自我,居於這兩者中間,也就是我們平時展現出來的部分

所以,回到問題:對陌生人格外感動,對親近的人沒有格外感動

是因為,當一個陌生人釋放善意的時候,從這一刻起,你和ta都在用超我交流。

超我是什麼?是家國情懷,是惻隱之心,是善良共情。

所以,你會覺得感動。

而 親近的人呢?他們釋放善意的時候,由於你們已經是自我在交流了,沒有辦法一下子跳到超我,所以沒有那麼感動。

所以,相比之下,就顯得「格外感動」。

以上。


如果一個人總有這樣的感覺,我嘗試著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可以給出三個解釋。為了方便理解我通通有第二人稱描述。

第一,極有可能是平時你在自己的親密關係里把自己的情感壓抑的太深了,因此當他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時,他會把自己在親密關係里的壓抑進行釋放。

第二、格外感動其實是在表達著內心的孤獨感,更多的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呼喚著親密關係。他真正想和你愛的人表達:「你看看,素不相識的人都能對我這樣,你為什麼不能?」看似是在表達對陌生人的感激,其實是對自己重要的人進行旁敲側擊。

第三、總能格外感動,我注意到的是「格外」一詞,這提示著你要注意和別人交往的邊界,可能你真正在乎的不是得到了一種怎樣的理解和支持,而是在你的重要情感中有沒有你需要的這些感覺。如果沒有,那是需要你在這些關係中去創造的,而不是一味地感動於陌生人給予你的善意。


現實 -預期 = 感受

現實 &> 預期 = 幸福

現實 &< 預期 = 失望

真正影響我們情緒的,並非外界的現實,而是內在的預期,預期與現實的落差越大,我們的感受越強烈。


因為你對熟人有付出,跟他有交情,所以你來我往的善意,善行,互相幫助可以說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跟陌生人萍水相逢,對方對你有善意是你意料之外的,所以感動。


驚喜,或者說意外收穫。因為家人的善意你已經習慣了。不會感動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有一些無聊的人會diss陌生人?
是熟人認識人為什麼還會見光死?
陌生人的哪些小舉動讓你感到暖意?
你好陌生人,儘管我們素未謀面 但可以給我一句鼓勵嗎?
你有沒有一個瞬間很想找個陌生人聊聊天?

TAG:心理學 | 陌生人 | 人性理性善意防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