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明很外向卻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同學?


自卑、內向、社交恐懼症不但不是問題,反而是提高你心理素質的台階。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心理調整。

【第一,破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想法】自卑、敏感的根源是在自己內心有個「我不夠好」的種子,害怕別人認為你不好。如果別人認為你好你就認為自己好,如果別人認為你不好你就覺得自己不好,所以會害怕別人給你負面的反應和評價。

這樣就把自己的快樂與否的選擇權交付給了別人。自己就變的被動了。

然而,即使別人說你不好,你就不好嗎?一條魚嘲笑鳥兒不會游泳,就等於鳥不好嗎?

你不夠好,這是真的嗎?

你好不好是由你自己的想法決定!每顆種子都有自己無窮的生命力,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特色,每個人都是跟他人不同的足夠好的自己!

【第二,破誤以為需要獲得別人認可的想法】人的痛苦就在於執著的抓取,想通過獲得別人的愛(喜歡、接納、認同)來讓自己維持快樂的感受。

人的成長就是面對現實,戳破童年期的美麗的七彩斑斕的肥皂泡泡。魯迅先生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事實是,根本就沒有一個別人的認同你是可以抓的住的。這個誤以為能抓住的別人的愛和認同永遠不變只是兒童美麗的肥皂泡泡的遊戲,一戳一抓就破。所以這只是我們的妄念。

我們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我變的夠好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喜歡自己。然而這也是美麗的肥皂泡泡,也是一個幻象。很多人不斷的想往上爬,以為爬高了,成就大了,表現好了,別人就會喜歡自己。然而即使當了公司一把手,即使成為國家總統、總理也會被人說哪些做的不夠好。

這世界有誰曾被所有人喜歡而不被人罵呢? 好人雷鋒有人罵嗎?破掉我做好了就會被人認同的妄念,偉人做出對國家對人類傑出的貢獻,依然有人說他不好。就連孔子、佛陀、耶穌這些慈悲眾生,所有行為都是善行的聖人,也有人說他們壞話。我們以為我們變的更好就會有人喜歡,拚命的向上想自己更美、更有知識、賺更多錢、更多權利和地位,然而,縱然是地位尊為國王,無論國王怎麼做都會有一批人罵他們。只要在意執著別人的看法,抓取別人的認同,就會因為自己的念頭而受苦了。

所以,愛自己、理解自己是誰的責任呢?實例: 美國鄉村歌后卡朋特因想減肥獲得歌迷的喜歡而患上厭食症,因營養不良死亡。即使是歌星、影星,成為萬人迷,然而只要不懂得愛自己是自己的責任,執著的以為要通過抓取別人愛自己才覺得自己夠好的這個念頭,而承受痛苦。有誰可以確保別人喜歡自己就不會變化想法喜歡別人呢?

【第三,不在意別人評價】在意別人看法,害怕別人嘲笑,緊張而躲避交往,能真正的自由嗎

你唱歌不好聽」、「你穿這個顏色不好看」、「你這麼笨,學什麼數學」.......諸如此類評頭論足的話每個人都聽過無數次。

在難過的同時,你有想過你為什麼要聽取、相信他們的評論嗎?

我們都在追求自由,可是我們真正的自由嗎?

你看嬰兒在玩耍的時候,其實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自由的。

他們不會擔心自己被人嘲笑,他們不會害怕失敗或者是被拒絕,他們最真誠的表達的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害怕去愛,而且當他們看到愛時,會跟愛一起融化。

他人對你的行為動機的解讀,是透過了每個人自己價值觀的濾網。

所以當下次別人告訴你,你非常擅長說話或者你非常不擅長說話,都可以感謝他們的反饋。

但也請你記得,你擅不擅長說話,跟他們都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你是流動的、發展的、變化的,所以擅長或者不擅長都不是最終的你。而最終的你,是你選擇聽從真正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向著你想要的方向成長,並且接納此刻一切你還成長得不夠的地方。

永遠不要在意任何人對我們的評價,這樣的你,就不會在不知不覺中種下限制自己的信念、價值觀。你生命的流動性,複雜性和豐盛性,都由你自己來決定。這,我親愛的朋友,才是是真正的自由!

【第四,超越自卑】自卑感其實是生命的信使,是提高心理素質的禮物。你不是有一個待解決的恐懼交往的問題,而是有一個正在經由自卑喚醒而展開向內心探索從而開啟自己內心的潛能和奇蹟旅程。從內心深處喚醒我們的潛能和智慧。

一般有兩種人生:問題人生,和智慧人生。把問題當成問題,則給自己製造了對立面,就陷在所謂的問題的陷阱里。而即便沒有所謂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沒有膽識去面對人生,還有會這個擔心而那個擔心。所以眼前的所謂的「問題」、「困境」是來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心胸的格局和智慧的台階,是開啟生命智慧的禮物。越把遇到的人事物當做不幸,越創造自己不幸的人生。心理和行為由於存在慣性,需要系統的心理訓練調整,一層一層穿越限制自己的心理反應習慣。穿透目前的阻礙和糾結。體驗到生命的本自自在、自由。通過心智模式的層層化解。任何事情不是問題。現在的痛苦其實是你找回自信的台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切發生都是來成就我們的,所有發生都是借事練心,都是生命的禮物,經由這個過程我們活出自在、喜悅的生命狀態。一個人不自信,就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卡在自己限制性的信念里,通過破解自卑的心理諮詢,和詳細的人生目標的梳理,找會自己真正的生命驅動力。從看到別人不好看到自己不好的這種看待事情的心理模式中發現閃光,你就可以看到一切都有恩於你都有利於你,是你生命的禮物,是來滋養你的。這樣你就會有幸福感,也會更強大。

【第五,重塑心靈之路】在青少年時期,我也曾經是名很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曾經歷過強迫症(反覆檢查、反覆擔心各種危險)、社交恐懼症(包括視線恐懼症、餘光恐懼症、臉紅恐懼症、迴避見人、緊張、手抖、說話結巴不流暢、出汗、小便緊張不自然等)、焦慮症及其軀體反應(偏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抑鬱低落、性心理障礙、情感婚戀挫折障礙等一系列複雜心理障礙,當時很多心理癥狀糾結在一起。回想我在20多年前高中的一段經歷:曾經非常自卑而變的異常敏感。就是高中時候課間十分鐘休息時候,幾個同學圍成一圈在說話、聊天我就認為他們在說我壞話,幾個同學在一起講笑話,我就認為他們在嘲笑我。上課的時候覺得後脊梁骨發涼,因為覺得別人在我背後戳戳點點的說我學習也不好、也不會玩,什麼都不會。誰要是發出什麼聲音就覺得他們是故意的,對我有意見。現在看其實都是自己因為自卑而過於敏感。那個時候都覺得自己敏感的精神分裂了一樣。害怕高考考不上,結果考場里直接暈場,頭腦一片空白,不得不讀三次高三,參加三次高考。大學裡的時候跟任何人說話都害怕說錯話,害怕被嘲笑,說話就臉紅、出汗、身體發抖、說話結巴。為了拯救自我,經過十年不間斷的自我分析和體驗,深入的研究心理治療,一點點的清理自己的心靈創傷,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個過程有失望,有反覆,有放棄。慶幸的是自己在無望中也一直堅持著自我拯救,對自己經年的修修補補終於換來改頭換面,修通了過去的情結,明晰了自我的人生定位。現在的我恬適而安詳,已經完全、徹底的康復。如果你想匯入茫茫人海,心態上就要學會調適。不管世人多麼浮躁,你只要無條件的愛與接納自己就不會盲目自大或自卑。微信QQ362890071


明明很外向,不代表內心不恐懼不緊張。

常見的情況是迷戀型缺愛者,善於社交,但是內心沒什麼安全感,尤其是在親密關係里,很擔心對方離開自己。

社交恐懼溯因

社交障礙的生理學解釋:根據自主神經系統的多重迷走理論,人緊張的時候和放鬆的時候,運行的是兩套不同的迷走神經系統。人在緊張的時候,社交相關的微表情、舒展度都被「凍結」,所以看起來笨手笨腳。

所以社交障礙的因果鏈是:缺愛→內心不安→社交緊張→笨手笨腳。

社交恐懼詳述

介紹下美國心理學家Porges自主神經系統的多重迷走理論 (The Poly-Vagal Theory):

1995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精神病學及生理心理學家Porges通過對迷走神經調節心率變化這一現象的深入研究,結合神經系統發生學、神經系統解剖學研究,從物種進化與環境適應行為的角度,提出了一個關於自主神經系統的新理論,即自主神經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The Poly-Vagal Theory),並在這一理論指導下進行了大量實證性研究。 Pogers將爬行類與哺乳類的防禦行為進行比較,認為這些防禦行為與迷走神經的功能特點有關。在充滿危險的環境里,爬行類動物主要的行為只是對新奇刺激的定向反射,而哺乳類動物除此之外還有對刺激信息的關注與加工處理,以及使用面部表情和聲音向同伴傳遞信息。因此,同樣體重的哺乳類動物比爬行類動物耗能高出四五倍。與生活方式相適應,他們各自的迷走神經也具有不同的應對策略。低耗能的爬行類動物在靜止或無呼吸狀態時,他們的行為表現為僵住或潛伏,來自DMNX的運動神經元纖維使心率降得很低。相反,在呼吸或者其他活動時,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控制作用幾乎完全消除。而哺乳類動物則需要來自NA的迷走神經元纖維對心臟活動起到持續的剎車減緩作用,因此,哺乳類動物在安全環境下睡眠時迷走神經緊張性很高,而在環境不安全需要應對時,迷走神經緊張性則降低。在遇到威脅或創傷時,則幾乎沒有了來自NA迷走神經元的作用了,也沒有了RSA,而表現出爬行類動物一樣的反應。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在危險或創傷中,會退化成爬行動物。而一直處在緊張焦慮狀態中的人,則是一直存在於爬行動物的神經體系狀態。經常有缺愛者說自己很怕冷,也很容易感覺冷,不知道是否與之有關。

NA迷走神經與DMNX迷走神經由於都有神經纖維共同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等效應器官(包括心臟、肺臟、食道、胃腸道、肝臟、胰腺及頸動脈竇),因此,兩者之間存在競爭關係。如NA迷走神經持續刺激頸動脈竇可以避免出現由於DMNX迷走神經引起的嚴重的心率降低。

這在影視劇作品裡面也出現過,就是用愛的力量抱著一個剛「死」的人哭,這個人可能會心跳恢復活過來。

兩套迷走神經有競爭性,所以不會同時存在。人類本質是社交生物,當你放鬆的狀態你的表情才豐富、交流才滔滔不絕,才有良好的社交功能,而緊張的時候,這部分功能就「凍結」了。

我常跟參加我的學員說,你討厭別人、害怕別人,別人都是知道的,你是藏不住的。不是你看了社交書籍,學了社交課程,會講笑話,會微笑,會奉承,就能掩飾的,你的非言語部分,別人是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的,越走近越容易暴露。所以不要做個戴面具的人,要在內心真正成為一個健康有愛的人。

圖片來自Porges自主神經系統的多重迷走理論

原始人面對危險的方式是戰鬥、逃跑或者僵住,從表中就可以看出,這些方式是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神經系統掌控。在這個層次的人,會認為社會是冷漠的、功利性的,內心活在孤島,缺乏對社交愉悅感的。

而更高級的社會化系統成熟的人,具有良好的社交功能,具有大量超越功利性交換的社會交流和情感表達,讓人在團體中有安全感和愉悅感,也會通過尋求幫助、協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由此,缺愛不安的小夥伴和安全依戀的小夥伴,運行的完全是兩套不同的迷走神經系統,選擇的生活方式和應對問題的解決途徑也截然不同,彷彿平行世界一般。

社交恐懼的療愈

人是社會中的人,安全依戀是人社會化進程的內在基礎。而多項心理疾病,本質是缺愛者運行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神經系統,在社交環境中的不適應性癥狀。

一些社交建議的文章,本質是長期處在第三階段神經系統狀態的人,給長期處在第一二階段神經系統狀態的人提的建議,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不是適合你的道理。如果你照著做,本質是耗費大量心理能量去「演」,社交之後,會很容易疲憊,社交多了,可能還會能量耗竭。

而自身長期處在第一二階段神經系統狀態的人提的意見,比如要更愛自己、不要依賴別人、自己有錢才是王道之類的,並不是錯,而是低級,屬於「爬行動物」或「原始人類」的生存之道。

而讀到這裡的家長,也許能明白,當你勸孩子多出去玩、多跟別人講話的時候,可能忽視了這小孩從小就被限制社交、內心缺愛的腦神經狀態。

所以,真正解決社交障礙,包括普通社交、婚戀關係、原生關係,我們都要通過在內心真正構建健康有愛的心理結構,激活NA迷走神經系統,掌握愛與被愛的能力來實現。


對特別熟的人很多話,

也不怕和陌生人問路/搭話/聊天,

偶爾會對普通認識的人自爆一些往事,甚至談天論地……

然後回到家,

一個人的時候,

想起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動作,

羞恥難受得在地上打滾。

而且不僅是當天的事,

還會順帶想起以前的這些那些。

然後想像,

『那時候應該這樣』

(因為對方後來的表情有點奇怪)

『那句話應該換說法』

(因為感覺對方聽完似乎哽住了)

『那件事必須追加一個解釋』

(因為我覺得我沒講清楚)


是真的存在的…比如我。就很多人都說我性格很好啊,脾氣很好啊,和大家也能聊到一塊笑點一致之類的,在宿舍我也能就是帶動著一整個宿舍的人嘻嘻哈哈。然而,我是真的有社交恐懼症…我真的!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與其說不喜歡,可以說有點害怕吧…感覺和人打交道很煩,不喜歡跟別人聊天…我也很困惑啊害


首先並不是只有內向的人才會患上社交恐懼症,內向同社交恐懼症並沒有直接關聯,參見此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50953/answer/84844172

同理,性格外向的人也會患社交恐懼症,性格本就外向的社恐患者也更加渴望與人正常交流,然而他們做不到,他們不能抑制內心隨時能夠吞噬一切的恐懼。

假設你的一個朋友就是社恐患者,可是在日常生活中ta明明是一副開朗熱情的樣子,你完全看不出任何關於社恐的端倪,這隻能說你的朋友是一個很聰明的人,ta把自己偽裝得很好,好到可以在忍受巨大的恐懼和焦慮的情況下勉強像正常人一樣的交流。

社恐患者使出渾身解數偽裝出熱情的假面,這是他們不得已而為之的生存之道。社恐患者絕對不會讓他們顯得不健談,不合群,會拼盡全力的偽裝,並且時刻恐懼著被識破偽裝,一旦偽裝失敗,對他們而言是致命的打擊。

如果你的社恐朋友向你透露ta的病情,這說明ta真的是很累很累了,或者對你有一定的信任。

這是ta絕望的嘗試,只是小心翼翼的掀開一點點窗戶縫,向外界發出微弱的求救,請你友善的對待ta,ta真的會很感激。


推薦閱讀:

知識星球問答《不敢與岳父說話,擔心被他看不起怎麼辦?》
別讓漏尿成為你的社交障礙症,馨月閣提醒你安慰委屈的盆底肌了嗎
你是不是也太過於在乎別人看法?
如何打破約會時的「社交恐懼?」
我拒絕社交的那兩年

TAG:心理學 | 心理醫生 | 性格 | 社交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