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父母的教育對你來說,到底受用了多少?你自己的主觀思想,又保持了多少?
慢慢長大,也得慢慢成長,我覺得我的成長和我的人生經歷其實並沒有很大關係?其實從小到大 都是在這樣一個偌大的保護罩里,單靠我媽一個人的苦口婆心 言傳身教的教育 是根本不夠的,我心裡的聲音告訴我,更確切的來說,從主幹上來看,其實沒有起多大的作用。這個是我從小就發現的了,她的教育對我來說 不怎麼受用。每當和她有正式交集的時候(要教育我 想盡辦法讓我學習 等)這一切的一切對於逐漸長大的我來說派上用場的,除了交朋友很有原則以外,其他時刻,我都是為了不讓她生氣而去遵從她的想法,因為在我小時候她實在是太凶了…我的實則內心違背的想法是 我很明白 我只在現階段現時刻下做這件事 我很明白我不可能轉化成她要通過這件事而讓我轉化成她想轉化的人,我知道那樣會很好,可我 不想那樣。我很清楚,在做完這件事的下一秒,我又是那個我,那個我也說不清自己的那個我。她帶給我的其實 只有物理意義 比如收拾東西決不容許自己馬虎 這類。
瀉藥,我沒有在我父母身邊長大,我一直是我自己,and我很喜歡我的每一個時刻的自己
鑒於你這種思想么,我建議你可以試試換個省份,獨自居住兩年。嗯,那時候你就會完全明白你父母的意義了。我的意思是你22歲以後
從個人經歷來看,家庭教育很大成分上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和自我認知。看一個人的品質,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家庭是一個怎樣的環境。
我的母親對我的教育很大一部分培養了我的自主意識和價值觀,但是家庭教育是一種啟蒙,人生會經歷各種各樣不同的轉折點,而那些轉折點會給你重新塑造一些東西。
但是我的母親很大一部分是在讓我自己培養我的價值觀和自我認知。這大概是我覺得家庭教育比較重要的原因之一吧,因為我受到了我覺得對我有益的教育。
所以這樣的問題未免太學術化了,因為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也不同啦。以上。我以為,子女受教與父母教育程度是有關係的。
我不說別人,每個人都不一樣,做的,想的。所以,我把我的寫出來
從小到大,父母對我最大的改變是在0歲到13歲左右,很慚愧受教與父母的很少,父母一直是要求的口吻同我說,做好人,懂禮貌,努力讀書,只說不教。但我成了別家長輩說的乖孩子了,但是我也在想,為什麼他們可以放學後瘋到很晚回家,我一定要寫老師布置的作業,為什麼他們能吃麻辣,可以遲到,不交作業,也可以不懂事。原來是父母不一樣。
往後就是青春期的叛逆,我開始嘗試推翻部分父母給我的改變,思想就好像積木搭的建築,從來都是父母幫我,現在我開始自己動手,抽出一些積木或者自己擅自加一些進去,很奇怪,現在想來,那會拿掉了很多,增加的卻很少。父母同別人講起或多或少會提一句:「你孩子真懂事,成績又好,不像我家的」
別人又會很明事的回一句:「哪裡,你家家輝也很懂事」
「那是以前了,現在不知道為什麼變死樣了」
「你看他,他又是這樣樣子,不知道隨的誰,家裡人都很好啊」
我又變成了父母眼裡的壞孩子。
最大的改變還是在十六七歲讀了課外書,所以到現在為止父母同我講的我一併悉數接受,然後把絕大多數作廢,我知道,他們不能教我更多了,只是想說說話,嘮叨人,我就慢慢聽了,也不反駁。
其實也懂了很多,他們在我身上做的事,說的話,讓我感覺到不開心,以後我有孩子了,我不能同樣做出來。己所欲之,施之與人,那是壞人了
我同學的媽媽是個負能量很大的人我同學經常抱怨她的媽媽然而她並沒有發現她很像她的媽媽
我和我媽媽的想法完全不同,主要來源於從小她只培養我閱讀的習慣,卻從來不直接給我灌輸大道理。
我母上大人彷彿有這種直覺,明確了人的本質。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人的發展,包括智能和
心理的發展,主要是由三方面決定。遺傳,最根源的硬體,決定了很多事情。如對某類事情的天賦和敏感等。環境,包括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等。它是外在的,已經給定的現有的東西。
最後起決定作用的應當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它是你自己做出的選擇。所以,獨一無二的你,是由遺傳以及年幼時期環境強加給你的或好或壞的影響,共同決定著。你人格從開始覺醒到成熟的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做出的選擇,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約束。
而這個給定性和選擇性的鬥爭過程,是你從青春期覺醒,到不斷走向成熟的一條必經之路。
於是,你就成長到了今天的樣子。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越是深刻的影響,自己越察覺不到的。往往是內化在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中,父母的言行勾勒了小小的我們對世界對自己最初的印象,早期記憶是個人主觀意識的起點,在此基礎上,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會經歷許多事情來繼續勾勒我們的三觀。
隨著年齡增長,我接觸到越來越多形形色色的人,開始看到很多和我「不一樣」的人,我能清楚的看到他們身上的缺陷,而他們卻不自知。當然,很大可能我在別人眼中也有缺陷而我也不自知。最初的三觀可能是一個原點,半徑會越來越大,但原點不能太偏。
我發現同樣談論到一個人,在缺乏信息量的情況下,我總是更願意對他往善良的方向去理解,卻常常聽到別人惡意的揣測。對待身邊的人,我也總是挑別人對我有恩的事情去記住,而對我不利的事情更願意去理解然後消化掉,這樣我整個人才能開心起來。帶著惡意恨意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回想起我上幼兒園的記憶,我發現我能記起來很多別人對我好,讓我暖心的事情,而被小朋友欺負和冤枉的事情有那麼幾件,卻不記得下文了,情緒上也沒有留下什麼。為什麼呢?因為我爸媽從來不吝嗇感謝,我小時候公交車上被人讓座了,除了他們自己說謝謝外也一定讓我說,不說不讓坐。印象中有次沒說謝謝,下車後我媽說了我一路,說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偶爾被其他孩子欺負了,爸媽也不放在心上,只覺得是小孩子之間鬧鬧,手重了點,人家不是故意的,從不上門找家長,我也就很快忘掉了。試想,如果爸媽覺得自家孩子受了委屈,不能吃虧,一直在孩子面前叨叨,孩子會不會越聽越委屈,越聽越受傷?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言行舉止管的比較嚴吧。然後從小到大得到的第一評價都是文靜禮貌乖巧懂事
其實父母在我孩童時期給了我很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相信大多數人也一樣。
他們教育我要誠信,教育我要學會分享,做人要大方。他們的性格也映射了我部分的性格[例如不喜歡撒謊,脾氣暴躁,在某方面卻極其有耐心,沒什麼上進心…]。
我媽媽平時得到非常貴重的東西很多時候自己捨不得用,卻贈與別人。和別人分享食物時她都是讓別人吃多些吃好些,自己卻假裝不愛吃。
所以我初中以前給別人買的糖果永遠多於給自己買的。漸漸我發現有一些人會產生[揩油]心理。他們會隨時理所應當の要求你給他買,這件事導致我這方面性格有所轉變。
但我依然會和別人分享,不過我將分享的數量大量減少,平時愛貪小便宜的人我基本不會在他面前花錢,我只願意給我最好的夥伴最多的東西。
越長大越發現有很多人,他們吝於付出,卻想瘋狂得到。我遇到這樣的人的唯一方式就是用同等方式去對待。我對吝嗇的人吝嗇,我對大方的人大方。
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人生的基礎,這絕對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路要怎麼走還是得靠自己的發現和思想去認同和否定的。謝邀,我是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我的經歷不知道對你是否有借鑒意義!
我的父母出生於舊社會,成長於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開放等歷史大潮。他們的觀念相對守舊,對我的教育主要要求做一個好人,他們對政治極度敏感,要求我不要參與政治。說是教育,不如說是他們自身的行為對我的影響更大,所謂「言傳身教」,「言傳」的東西能記住的不多,但「身教」影響巨大。母親的娘家是當地的大戶,母親作為當時較少讀過書的女性,在家鄉比較受尊敬,以至於那時候雖然清貧,依然保持很多自重身份的行為和做法。這也導致我們這些子女成年以後很多時候不願將就,不願迎合一些世俗,給人以清高形象(這兒的清高有褒有貶)。
現代父母對孩子管的比較多,因為衣食無憂,而且基本只一個或者兩個小孩。我們那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經濟壓力大,父母能保證你吃得飽穿得暖就不錯了,真心沒精力再管其他的。
事實上,一個人的成長所受的影響因素很多,當然給你初始化的,肯定是你父母和家庭的影響,但從記事開始,你的鄰居、親戚、同學、老師以及所有圍在你身邊的人都逐步對你施加影響(雖然是被動的)。我個人感覺,從高中住校後,父母及家庭的影響開始直線下降,出來工作及至組建自己的家庭後,這種影響基本到了最低點。
以上,一點淺見!說的不對的歡迎探討。
謝邀,父母的教育基本沒有受用,自己的思想倒是完全保存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行為可以體現出來孩子很自卑?
※家裡有三個孩子是什麼感受?
※當你的孩子被同齡人打了 你當時會怎麼做?之後你會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不愛喊人就是不禮貌嗎?
※老師心情不好可以向學生髮火 家長心情不好可以遷怒於兒女 那麼孩子壓抑久了該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