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裡人得了癌症。無能為力。該怎麼辦?


1.專病看專科,建議到本省的腫瘤專科醫院就診,或當地綜合性醫院的腫瘤科就診;

2.癌症是個慢性病,控制癥狀就是治療成功;

3.1/3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可以治癒, 1/3雖然發展到一定階段,但是規範治療,可以控制病情,一樣可以延長生命; 1/3雖然到了晚期,雖然不能延長生命,但通過規範治療,能減少痛苦,提高生命質量;

4.根據家裡的經濟承受能力理性面對很重要。


前一段時間,我的同事,她的爸爸被檢查出肺癌;在確定治療方案前,老人家提出要回到老家去等待消息與休息。

在這個時候,所有人一致的意見是,就在市裡面等著。

萬一有狀況,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每一個人都在為接下來的治療提出各自的方案;但是,大家也都竭力避開死亡這個詞。

無論,醫生把存活期限說的多麼具體與短暫,大家還是費盡心思的去各大知名醫院排隊、挂號。

當然,醫生診斷的結果都一樣。

只是,看著活生生的人就在面前,怎麼可能會在不遠的某一天,就沒有了呢!

然後,大家又是不停地四處求醫問葯。

要是找到一種葯或聽到什麼有價值的消息,就趕緊找到醫生,看看能不能對症。

醫生的答案:不要再搞這些勞民傷財的事了,看看病人想吃些什麼,就給準備什麼,看看有什麼心愿,盡量滿足;什麼神醫神方,別相信他們。

但是,尋找新葯與神醫的腳步依然不會停止。

大家對於治癒重症進入一種狂熱階段。

其實,這只是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本能的恐懼。

就是到了這個時候,家屬還會向病人隱瞞他將要死亡的事實,並拼盡全力與死亡做鬥爭。

很多時候,這樣即改變不了結局,又會徒增許多遺憾。

如何面對臨終病人,如何面對死亡這件事情,如何採取相對正確的行為, 是大家最為渴求的幫助。

著名的外科醫師陳葆琳,畢業於哈佛大學,在耶魯大學、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及加州大學洛杉磯(UCLA)完成外科訓練,後任職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並於1999年榮膺該校最傑出醫師獎。

這樣優秀的醫生,是很多病人的希望,也總會得到普通人的仰望。

大家總會覺得他們無所不能,當然,對於重症死亡這樣的事件,他們肯定也會很帥氣、很瀟洒地解決它。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通過閱讀陳葆琳寫作的《最後的期末考》,我們就會發現, 在面對重症的時候,醫生竭力救治,病人及家屬積極配合,雙方都會忽略死亡這個事實。

那麼,當它最終到來的時候,無論是病人的親人,還是主治醫生,心裡總是抵觸,難以接受。

最後,病人已逝;只留親屬及醫生一直生活在自責、愧疚、遺憾中。

而《最後的期末考》的使命就是,通過認識重症疾病的死亡事實,使人們能夠好好珍惜當下的時光,勇敢而又快樂的生活。

《最後的期末考》總共分為三部分:

陳醫生的學生時期:

對於解剖,他們期待而又恐懼,隨著解剖的深入,他們對人的身體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在拚命努力學習的背後,他們憧憬能夠成為優秀的醫師,能夠治癒所有病人。

雖然他們接觸死亡,但這時候的死亡已經是一種結果;面對解剖的屍體,他們給與無比的尊重。

陳醫生的臨床成長階段:

這部分有一段講述,陳醫生深夜坐飛機去取一位捐獻者的器官,手術完成後,她有事又獨自回到手術室 ,看到了那個捐獻者,是一位小男孩兒,因為意外,他被車軋死。

那一刻,她想把器官再放到孩子的身體里,希望他睜開眼睛,繼續生活。

從這裡可以看出,即便是醫生,解剖過屍體,簽過死亡通知單,面對死亡,她的本能還是拒絕。

並且,因為無法治癒病人,醫生會陷入深深的自責。

陳醫生自己的寬慰:

有的時候,對於無法治癒的病人,陳醫生也會下意識的迴避;其實,這也是對死亡的一種逃避;但是,親人是他們無法逃避的一部分,她的阿姨也是因為疾病纏身而過世。

在書中陳醫生這樣表達自己:「曾經簡化我生活的這一技能,現在讓我感到非常孤單,曾經讓我期待能擁有治癒力量的職業,現在讓我徹底無助。」

只擁有信念而努力,終究會自我否定與懷疑。

但是,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情,陳醫生的老師肝臟上有一個腫塊,在經過系列檢查後,最終確定為良性腫瘤。

原來,憑藉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與技術,是能夠將人們從死亡邊上拉回來,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有成就感。

這一刻,陳醫生才發現,作為醫生所能給與自己的安慰。

好像之前所有的努力與掙扎,只在此刻得到了釋放與救贖。

書里的每一個故事,都帶著消毒水的味道,讓人憂心,也讓人恐懼。

但是,死亡是每個人的人生期末考。

可能,恣意地生活,讓我們忘記了這一點,面對它的時候,才會慌亂而又拒絕。

而這份拒絕又讓我們陷入到一個自責與遺憾的無限循環當中。

在《最後的期末考》中,陳醫生多次提到臨終關懷的方案。她提出,大家首先應該接受死亡這一事實;同時,珍惜病人臨終前的這一時間段。相比較於醫生與家屬逃避死亡事實,只一味的治療,那麼,給與病人情感撫慰則更有價值。

只有認識到死亡必將到來的事實,人們才會思考生活,熱愛生活及珍惜每一天。

我們總是勇於攀登高峰,並把站在山頂做為一種成功的標誌。

勇於挑戰及戰勝一切是生活的主要信念。

但是,咱們還有一個詞:過猶不及。

在面對重大事件時,撇開別人異樣的目光,保持冷靜理智的頭腦,做最恰當的決定;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的修鍊。


去年母親查體肺部有個結節,體檢中心建議再去大型醫院看看。但是在我們當地的中心醫院,醫生建議到2018年6月份再檢查。父母其實心理壓力很大,表面卻裝著不擔心。我壓力也挺大,因為好朋友的父親就是肺癌去世的。

父母曾經說過,如果真得什麼不治之症,只想安靜的離去,不想滿身管子延續生命。

但是如果真的出現狀況,我還會盡全力去治療,因為沒有來生,我不想有遺憾,錢沒了,再賺。人沒了,家也沒了。

做人要善良,對家人,對朋友,對所有人都要善良。

祈禱。。


謝邀,1,其實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態,如果可以調整好心態,很多是可以治癒的,2,至於經濟困難,現在有很多慈善捐款平台,如水滴籌,愛心籌,騰訊愛心和螞蟻愛心都可以籌到部分治療費用,只要你把效果資料和可以證明的文件發給他們,有愛心的人還是很多的3,所以不要輕言放棄,及時發現,及時積極配合治療。4,也是很關鍵的一點是找對醫院,不要病急亂投醫,去當地正規的腫瘤專科醫院檢查治療,這方面我還是有一些經驗的,尤其是肝膽腫瘤,還需要了解我會知無不盡


我也是前一陣得知家人得了癌症。剛知道的時候覺得天昏地暗,覺得父親這麼年輕怎麼會得癌症。完全接收不了。天天哭,失眠。後來兩個月的時間,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好在自己家人控制的還算穩定,心態也平和了很多。如果有一天嚴重不,我希望我爸不要太痛苦。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問清楚醫生病情,預後,以及適合的治療方案。千萬別信什麼「癌症治療等於人財兩空」,「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幹什麼幹什麼」之類的話,那基本等於放棄治療。現在即使預後性極差的癌症, 一個合適的醫療方案,也能為病人爭取一些時間和減少一些痛苦。最後,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家屬的心態對病人很關鍵,需要給家屬營造一個輕鬆樂觀溫暖的氣氛,我知道很難,但是我們每個家屬都是這樣做過來的。


推薦閱讀:

癌症晚期還有沒有繼續治療的意義?
高血壓患者吃洋蔥能降血壓嗎?
癌症前期有哪些信號?
一字千金!28歲癌症患者的5條忠告
27歲的癌症患者告訴你:年輕人,別太懶,別太晚!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