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邪神的調查員》這類的半克蘇魯風格小說,為什麼會比純粹的克蘇魯風格小說更容易讓人接受?

看過純粹的克蘇魯風格小說,也看過帶有克蘇魯元素的小說,發現純粹的克蘇魯風格人氣和討論上不如半克蘇魯小說。


因為克蘇魯小說有翻譯腔


以下是個人的一點小感想。

一般情況下,對於國內的朋友們而言,起點的網路小說理解起來毫無壓力,除非對該領域一竅不通;日本的要拗口一點;歐美的更難有沉浸的感受。

畢竟小說這個東西,很能體現一種語言的魅力,往往字裡行間,就能隱約透露出作者的閱歷與圈子。

所以要想看透一本小說,最好是看原版,且對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兒童文學其實還好一點。

小說的語言構建了作者希望描述的世界的一半,另一半則由「潛規則」構成。

舉例來說,看到【地獄】,有的人以為是「刀山火海鐵板燒油炸檜」,有的人以為是「無法擺脫的絕望」,有的人以為是「無法感知上帝之地」。

你是小說的捧哏。你在看到每一句話時都會對其加以想像,「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意思。

回到問題本身。

我個人的想法是,「不可名狀的恐怖」「見到就發瘋的怪物」「蒙昧之地」「邪教徒」,這些概念本身是與撒旦、惡魔這些東西藕斷絲連的,是亞伯拉罕一神教徒最深的恐懼。

我們看個熱鬧,喔有大怪獸、哦這個人要跪了、白痴又插旗了、完球無人生還。

歐美人看到的大概是與我們不同的,就我個人猜測,應該是永墮地獄、與上帝隔絕、與天堂上的親人永訣,從人到靈社會性死亡那種。

當然,對未知的恐懼是一樣的。

然後半克蘇魯是國人寫的,能get到國人的恐怖點,純克蘇魯就有點無能為力了。

好比A對你說【你現在要是如何如何,你死後就再也無法感受到上帝了!】,乙對你說【你現在要是如何如何,你死後就下十八層地獄,清蒸紅燒油炸白煮全來一遍!】

大概這樣吧。


瀉藥,不過很抱歉,我還沒有看過這本書,不過您可以讀一下這段:

「「真正的恐怖始於1915年5月,那是我第一次在夢境中親眼看到活著的生物。在此之前,我還沒有從神話和案例研究中預感到會看到什麼。心理障礙逐漸消除之後,我在建築物的各個區域和下面的街道上,看到一團團薄霧。薄霧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實在,到最後,我終於惴惴不安地看清了薄霧的詭異輪廓。它們看上去就像光芒四射的巨大錐體,約10英尺高,底部也有10英尺寬,整個錐體由一種有脊、有鱗且富有彈性的物質組成。從錐體的頂端伸出四個有彈性的圓柱體觸肢,每個觸肢的直徑大約有1英尺,和錐體一樣也有脊狀物。這些觸肢有時會幾乎完全縮進圓柱體中去,有時會伸展長達10英尺。其中兩個觸肢的末端長著巨大的爪子或者蟹鉗一樣的螯狀物。第三個觸肢的末端有四個喇叭狀的紅色附屬器官。第四個觸肢的末端則長著一個不規則的淡黃色球體,直徑大約有2英尺,在球體的中央分布著三隻黑色的大眼睛。而在這個姑且稱之為「頭」的球體上長著四個纖細的灰色肉莖,每個肉莖又有像花一樣的附屬器官,而頭下面則吊著八根淺綠色的觸鬚或觸手。中央圓錐體巨大的底盤周圍,則是富有彈性的灰色穗狀物,整個錐體就是靠穗狀物的伸縮拖沓行走的。」

這是洛老在《超越時間之影》中對於偉大種族伊斯的描寫,除了翻譯的問題以外,洛老似乎對於運用晦澀難懂的詞語情有獨鍾,所以或許類似您說的這種半克蘇魯風格小說會更受人歡迎吧?

當然我完全沒有覺得洛老在描寫上有問題,僅僅是認為生僻會使人們難以順暢地讀下去。


根本沒有所謂的半克蘇魯風格,這世界上只有洛式風格的克蘇魯神話和非洛式風格的克蘇魯神話兩種→_→


因為更多的人想看的是奇奇怪怪的怪物奇奇怪怪的腦洞,這是一種獵奇心理,人皆有之。

而喜歡看一個像是精神病一樣的主角對著一顆造型奇怪的樹瘋狂發神經最後自己瘋了這樣的故事的人顯然比較少。


因為文化上有差異,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是好事,另外,有毒小說網nb


因為克蘇魯神話更直白,真實,所以更恐怖,不容易被人接受


因為純克蘇魯風格小說著重描寫不可名狀的恐怖,而帶有克蘇魯元素的小說裡面,則是用克蘇魯元素點綴故事性。相比起感受純粹的不可名狀的恐怖,大部分人應該更加喜歡故事性吧。個人觀點


我所看過的克蘇魯風格的小說都比較黑暗,裡面的邪惡沒有那麼分明,就想你踩死一個螞蟻你會有罪惡感嗎?


推薦閱讀:

TAG:小說 | 網路小說 | 調查員 | 克蘇魯Cthulhu | 克蘇魯神話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