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乎眾裁官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題


目前判定數158,一天20個的話,我難道判了9天了?時間真快!

先說正經的,從一個前互聯網民工+設計師的視角來看,第一次點開「眾裁」這個模塊我是覺得驚喜的。

作為知乎的老用戶,曾經看見了好幾次產品「開發成半吊子就上線」的情況,最顯眼的就是知乎的Web端界面的改版,當時只改了一半導致新舊UI混用都不說了,哪怕到了今天,這都過去幾年了,三年應該有了吧,中間的確斷斷續續的把其他界面補上了,但點進「查看全部私信」至今看到的還是老UI,當然現在我覺得不改也罷,就當對老界面的一個紀念吧。

由於有這種「倉促上線」的前科,加上「眾裁」是內測,我是沒報任何希望的動了下我的手指,但點進去之後的感覺卻是:這次對這個產品真的用心推敲了,而且總體上做的很不錯!

  1. 用戶第一次進眾裁需要做題審核,題目個人覺得的確是簡單了點,但至少這個步驟是有的。
  2. 審核通過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用戶操作流程的引導也做的不錯,說明的很清楚,流程上手十分迅速。
  3. UI設計的合理,配合流程沒有操作起來特別彆扭的感覺。
  4. 模式相對公平,系統隨機分配舉報,基本杜絕了有可能某些公眾號帶著粉絲干擾評判公平性的可能。當然這一點有某寶和B站再前面,參考起來倒並不費勁。
  5. 設計上強調了判定以內容為主,這點考慮很棒。在眾判主界面上不顯示被舉報人的頭像,昵稱也被隱去,評論類內容可以查看上下文,但被舉報人的昵稱和頭像也是隱去的,只有「眾裁官」在只看文字覺得無法確定的情況下,點進原答案(or問題)查看,才能看到用戶名和頭像。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因頭像和名字帶來的主觀影響。

所以在這裡先對 @知一聲 以及他身後的產品團隊說一句「Good Job!」,這次是個經過仔細推敲,且像模像樣的產品拿出來測試的。

但作為一個前互聯網行業的設計,建議還是有的,之前寫過幾封長私信給 @知乎小管家 做了反饋,但由於一天只有20個裁判,只能當天遇到的問題當天反饋,其實有些亂的,因為一部分是功能上建議,另一部分是知乎規則上的建議,對於一個公司來說,這應該對應的是兩個部門或團隊。

所以趁著這個答案在理一遍好了。

以下主要針對產品功能性的意見 ,應該是@知一聲負責的範疇:

一、【重要!】產品設計上有些低估「棄權」的作用了。

對於棄權票,從使用感受上來看,設計初衷大概的思路應該是:如果眾裁官對該舉報的相關的知乎規範不了解的話,可以選擇棄權,棄權既表示該「眾裁官」認為:「我不了解相關規範,分不清,不發表意見。」,所以無需填寫意見。

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知乎的眾裁官是有門檻的,雖然這個門檻我覺得可能低了點,但是目前鹽值500以上,進去還得做題這件事本身就意味著眾裁官對《知乎管理規範》的絕大部分規則是熟知的。

與之對應的一個問題是,現行《知乎管理規範》相對來說寫的比較泛泛(對比某寶的規範寫的如同一本法律一樣邏輯清晰且嚴謹來說。),簡單點有簡單的優點先不提,但有個嚴重的缺點就是一些問題會面臨爭議,各「眾裁官」會有不同的看法,現在【棄權票】功能較弱的情況下,等於沒有什麼用。

而對於這種爭議舉報時,【棄權票】其實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做個假設,後面舉幾個例子,@知一聲 看看這麼設計【棄權票】的作用是不是更合理:

  1. 首先,棄權開放觀點填寫。
  2. 有觀點的棄權達到一定數量後,該舉報自動「眾裁失敗」,並連同眾裁意見打回給 @知乎小管家 處理,這樣不但對該舉報較為公平,同時該反饋還可以幫助完善和明確《知乎管理規範》。

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我找不到截圖了,大概是問:

我家貓得了XX病該怎麼治療?

問題描述附帶各種細節甚至照片

被舉報事由是【針對具體病情求醫問葯】。

正方:一部分「眾裁官」知友認為,不是人看病,不涉及人身安全,那麼應該不違規。

反方:我(可能和另外一部分「眾裁官」)認為:知乎的規範沒說明【求醫問葯】類問題只局限於人身上,平台只對人的安全負責就好了。其次即便只局限於人身上,這個問題第一屬於一個【個人任務】,由於病情太過具體,對他人幫助不大;第二,這下面還可能出現以金錢利益為目的誤導答案,比如某寵物醫院的硬廣什麼的,這兩點也是知乎禁止【求醫問葯】類問題的原因。

由於知乎的管理規範卻是沒有寫清楚是不是只限於人, 事實上邊界是模糊的,相信有一大部分眾裁官心理其實並不一定100%肯定這個是否違規,也許只有傾向。

甚至很想投棄權,但是因為規則是棄權不計入票數,對判定無影響,又不能發表意見,最後只能點了自己傾向的方向(違規或不違規)來平衡一下,這時候【棄權票】顯得特別雞肋。

如果一定棄權票可以讓眾判失敗,並帶著意見返回給 @知乎小管家 審核的話,對該舉報是公平的,同時對完善管理規範的細節也有非常大的好處。

第二個例子,請看圖:

這個眾裁爭議是在於:

  1. 眾裁規則要求「眾判官」僅按舉報事由來判定是否違規?
  2. 其次,問題所詢問的物品是否涉嫌違法?以中國的普法程度,大部分人是分不清的。

根據這兩點爭議,「眾裁官」的視角里就容易出現很擰巴的心理情況:

  1. 假設我認為該問題違法,但是舉報事由是【表意不清】,按照「仲裁規則」大家的確應該選【不違規】,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用戶,就應該把這麼個問題直接放回去么?
  2. 假設我不知道是否違法,但覺得違法類問題也本不應該交給「眾裁」功能判定的,但因為舉報事由不正確,出現在裡面,我想大家都會同意打給小管家處理的,但【棄權票】的作用太過雞肋,且觀點都不能提,則再有人選了【不違規】的情況下我是不是只好選擇【違規】來平衡一下,最差眾裁失敗,小管家可以繼續處理?而不是直接放過了這個舉報?

在以往,小管家處理舉報的時候,舉報事由不正確,小管家是可以填寫另外一個事由來根據規則處理的,既然「眾裁官」不應該有這麼個許可權(畢竟會根據結果自動處理),那麼打回給小管家,讓小管家行駛自己的許可權才對。

在實際眾裁過程中,很多舉報雖然沒有例子2那麼嚴重,但的確有不少情況是:該問題的確違規,但舉報事由錯誤。比如明顯廣告,舉報成了表意不清。

加上前面所提的一些問題的確界限不清,我不希望知乎再把舉報理由更加細化,因為這隻會造成舉報事由越來越不準,給舉報者添加難度。

但同時,我也不希望【眾裁規則】太過刻板教條,導致某些違規當沒事一樣的就放回去。

除了這種考慮外,還有一種和上面情況反著的。

例子3:

由於懶得翻實例,來截圖,還是簡單說吧,有這麼幾類問題:

  1. 某些醫學類問題,題干(標題、主問題)是正常的,可以當成醫學知識類問題回答的,但提問者偏偏在描述里寫了自己的具體病情。被舉報事由是【求醫問葯】。
  2. 某些問題可能缺乏描述有點空泛,但本身並沒表意並不是太過不清楚,補充描述後應該是好問題。舉報事由【表意不清】
  3. 某些問題可能語句不太通順,或者有歧義,補充問題描述或修改問題後也可能是好問題。舉報事由是【表意不清】

以上三種問題,事實上適當的處理都應該是【建議修改】,可無論【表意不清】還是【求醫問葯】,在眾裁里都面臨著關閉和刪除的處理。

但他們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違規了,「眾裁官」們很容易在現有規則框架下分成兩派:

  • 堅持違規就是違規的
  • 覺得罪不至於關閉刪除,於是判了個不違規的。

如果能明確有理由的【棄權票】數到一定了,交給小管家給最後打個「建議修改」的話,我相信大家都樂意【棄權】的。 但現有【棄權】作用太低,只好變成【違規】和【不違規】站隊。

第一點我覺得特別重要,請考慮重新設計【棄權票】的功能,除此之外,下面都是小問題:

二、請給「眾裁官」一個一定時間內撤銷重投的機會。

偶爾會有手殘點錯了,明明觀點寫的是覺得不違規,但是卻點了個違規填寫的,撤不了超尷尬。

三、觀點填寫框需要優化一下。

假設我點了【不違規】,填寫了理由,忽然覺得要回去看一眼確認下,又點了下【不違規】的按鈕,收起理由文本框,回來再點,文本框再出現,裡面的文字就被消除了。手機打字本來就很累,沒有電腦上鍵盤舒服,請優化一下體驗。

四、請儘快出WEB端界面

現在一天僅僅20個,如果我連續全判完,並且在每個都填寫理由,用手機打完之後,指尖都感覺發麻。而且小米MIX3太沉,腕子也難受。

好了,功能性意見就梳理到這,最後再說說其他個人體驗上的吧。

  1. 開發這個功能,最主要的初衷,可能主要是想給 @知乎小管家 們減輕些負擔,作為用戶我覺得我也樂於幫你們減輕些,但是白用我們這些勞動力的同時,我想我們這些用戶也是有期待的。請 @知一聲 和 @知乎小管家後面的部門或團隊,認真考慮下一下,個人認為這個產品其實還有完善知乎規則的反饋作用,比如說一些規則具體的【度】在哪裡,完全可以通過整理「眾裁官」們的意見表達將規則一步一步完善。Give and Take,這個盼望並不過分對吧。
  2. .關於廣告這事吧,真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貓鼠遊戲。眾裁隱去了頭像和用戶名,本意是讓用戶免受頭像和用戶名的影響,但有人就偏偏利用了這個漏洞,比如下面這個:

眾裁界面的截圖,看起來不像廣告部違規吧。

上面的圖在眾裁界面上看起來不違規吧? 實際上點進回答的評論區是這麼一副光景:

一個廣告分兩段說,頭像和用戶名都暗示著他是來幹什麼的,而且聯繫方式是啥。

好在開發團隊考慮到了這種情況,雖然要多點幾下蠻麻煩的,但是至少大家還是能去答案下面看到最真實的情況,合理判斷的。

3.就像 @餘勇三竭 答案所說的,的確鹽值漲的好厲害,但是由於我屬於「鹽值爆表」那種,事實上沒他那麼厲害只漲了3,但我「社區建設」真的很久很久沒漲了,相對來說還是很意外和開心的。

大蓋就醬吧。


推送給我們的眾裁內容,都是同類型的比較多,比如,連續好幾個都是「針對具體病情的求醫問葯」,或者連續幾個都是「垃圾廣告信息」。眾裁同類內容久了會覺得有點煩躁,也許多樣化一點比較好。

眾裁時提出眾裁觀點,有時候觀點會被質疑,這一點我覺得很好,好的交流、好的反饋能提醒我們更謹慎的進行裁斷。

當剛申請眾裁官成功時,我是很開心的,認為自己可以為社區做一點微薄的貢獻了。但是隨著幾天眾裁下來,發現眾裁也挺複雜的,害怕別人反駁觀點,害怕受到質疑,經常去反覆看原場景,聯繫上下文,這樣也挺累的。

我覺得眾裁時爭議最大的是「內容不友善」,由於各眾裁官心中的度不一樣,有的人覺得明顯噴人的才算不友善,有人覺得言辭激烈,故意嘲諷人的也算。所以這方面的眾裁內容被質疑的比較多,特別是那些回答里有嘲諷風格的答主,反應比較強烈。

希望我們心中都有一桿秤,秤砣秤的是知乎社區友好討論氛圍,我們就是那定盤的星。


體驗就是鹽值漲得飛快!

一周漲了111!!!

說點正經的。眾裁內容當中,廣告和求醫問葯類的舉報佔比最大,不過最讓我迷惑的是個人任務。

比如,組裝PC的配置問題,這該不該算個人任務。相對應的是情感家庭類的問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類問題其實和組裝電腦一樣,到底對其他用戶有無助益,其實是見仁見智的吧。

再比如,諮詢寵物病情的算不算求醫問葯。

還有,有些問題雖然當下是違法的,比如怎樣在北京城六區養金毛,但是萬一將來北京養狗規定放開了呢,這類問題現在要不要舉報啊。 @知乎小管家


一個合格的仲裁官懂得依據知乎社區價值觀進行裁定,而不是依據自己的價值觀裁定。


准入門檻需要提高一些,因為有時候會碰到被舉報者觀點沒問題,但是言辭過於激烈,仲裁官主觀臆斷拍手叫好的現象。還是希望大家客觀公正的評判,實在選不出就棄權好了。


推薦閱讀:

TAG:知乎 | 知乎產品 | 知乎使用 | 知乎眾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