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終其一生都很難和父母在內心世界上溝通,很崩潰,怎麼辦?
嘗試過數次,想跟父母闡述的是,生活不僅有在外的物質和成功與否,更有精神生活的需求,對生活意義的思考,對哲學問題的論證和體驗,對自身內在生長的覺察,我在努力奮鬥卻並不快樂的學生階段。。每次以為自己已經走進了父母內心大門的時候,都被一扇彈簧門狠狠彈了回來,父母好像沒有內心生活這一維度,只有現實工作和人際這一面。很沮喪,不可以和最親的人像平等的朋友一樣溝通,怎麼辦。
既然你知道難以深層次溝通,為啥還要執意強求?
如果你自覺是個聰明人,那你這樣勉強自己和別人,算是一種什麼行為?
你知道自己「處在學生階段」很好,這樣聽起來,似乎你並不是一個虛妄的人,還是有點謙虛。既然還是一個學生,那就虛心學習就好了,想的太多不是一件壞事,但你不能強迫別人都要和你一樣想太多。
因為只有你「這樣的人」才會想那麼多。
你還是個學生啊,很多觀念都沒有成型,想的多也是必然的。
但你考慮過,像你父母那樣的成年人,是已經走過了如你這般年輕時的「中二」階段嗎?
一個胸有成竹的意志堅定的人,對於人生和未來,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歷練,會越來越少,而前進方向的目標,也會越來越清醒。
如此,稱之為「現實」。
何罪之有?
人,每日需三省吾身。
你有沒有審視自身存在的缺點?比如,太自以為是?要求父母體諒你,而你不去體諒父母?拿矯情當浪漫,拿彷徨當做性情,拿幼稚當做個性。
相反的,你應該看看你的父母是怎樣包容你的。
我並不反對你苦苦的思考人生,這真的是一件極好的事情。我當年也是辣么走過來的,世間太多意識形態的繽紛錯雜,尋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真是很難,但我現在找到了,對於未來,我人變的異常淡定,意志堅定,不會去哀求誰的理解 也不會去刻意的理解別人。
就像心學大師「王陽明」一樣,他當年「格物致知」,尋求真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他也有和你一樣的問題:
他當年思考人生過火,有點走火入魔,每天都要跟父母大談自己新發現的生活小哲理,而他父母一開始聽後只是笑笑,等到後來,當王陽明提出,要去做皇帝拯救人類的時候,他老子這才激動的抬起巴掌給了他一耳光。
可王陽明最終也成為了一代宗師。
我現在也很想給你發那張圖片:
讀書,可以看到一些世面
讀很多書,可以看到世間的陰暗
讀很多很多書,最終你會越過厚厚的黑暗,看到光明。
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最後希望你明白一個道理,人終究是孤獨的,沒有誰可以理解誰,每一片雪花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樣的,如果你刻意追求理解與被理解,那麼你就會明白「心的距離」和「人的差別」,這樣的交流不會讓你和某人「變的更加親近」,而是疏遠。
做自己就可以。
你也要更加的獨立才是,我看到你最後在哀嚎「不能和最親近的人做朋友」,我都笑了。因為想起了我年輕時,也是這樣,努力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認同,甚至為此和父母大聲爭吵過,那個時候,覺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我,我他么最孤獨無助了,然後悲從心起,我就去百度知道上跟人聊天求安慰。
就像你現在這樣,那個時候還沒有知乎呢。
現實生活,和人際關係,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立身之本,作為一個成熟的人,這是必須要嚴肅認真對待的,你不能,也沒有資格,在這種問題上,對比你更加成熟穩定的父母,做出批評。
加油吧,騷年。
沒什麼辦法。就昨天的我,跟我媽在微信上說放了寒假想去天津.北京玩一玩,(本人為2018年大一新生)我媽立刻說我被大環境影響(青島普通本科在讀),現在越來越浮躁,大冷天去哪兒玩啊云云。不禁讓我想到今年暑假阻撓我去廈門也是用的同一套說辭。講我長大了,不能跟小孩子似的到處跑,要跟大人一樣成熟穩定地做事情。
※請問,對於自己的父母重男輕女,實在想段姐關係,別人都勸不能這麼做,可是實在太氣,怎麼辦?
※怎麼才能說服父母不再操控自己的人生?
※馬伊琍:出身普通家庭,父母卻給了她最昂貴的東西
※如何說服媽媽遠離傳銷項目?
※你覺得大學該不該向父母要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