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性格和人格的形成,原生家庭和基困,誰的影響更大?

本人,從小父母不和,家裡戰火紛飛,性格內向,嚴重自卑,現已人到中年,通過自己不懈努力,擔任一名基層管理人員,深知性格缺陷對自身發展的局限,有意識進行克服,但收效甚微,時常感覺某些性格特徵已深入骨子裡,在改變~反覆中不斷掙扎。

家庭方面,父親是個內向自卑的人,酗酒,脾氣暴躁,自己長大成家後,老婆性格強勢伴隨抑鬱症,各種無理取鬧,為了孩子,一切委曲求全,盡量在孩子面前展示開朗向上的一面,孩子年歲漸長,逐漸凸現出自已和父親的影子,所有性格缺陷完美繼承…

油膩中年男,內憂外患,心力憔悴…

第一次提問,先寫這麼多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性格上的缺點,我也是。有時候夢裡還會因為這個被困擾,睡醒了很痛苦。

也曾怪過父母,心理老師說: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心裡釋然了很多。

我個人的體驗是如果你想改變自己,首先要接納自己。至於你對象,如果你倆能溝通最好了。如果不行你就提高對孩子的陪伴質量,給孩子更好的影響吧。


瀉藥。關於原生家庭,各流派意見不同。影響一定有,但最要緊還是自我修復能力和調節能力。一個人要生存在社會上都很不容易,要面對各種壓力和困擾,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向外找原因。這其實是對自我面對外界壓力的一種逃避心理。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節方式,可以求助專業的心理醫生來做整理。相信你可以找到和自己和人生和平相處的模式。


我可以肯定的說100%是原生家庭了,別信遺傳,別信基因,這些跟性格沒關係,孩子只要得到真正的溫暖和愛,性格基本很溫和都不會太差,人性本來就是善的,只不過後天環境扭曲人性的才變成這樣。


家庭環境影響更大,天助自助者,心理問題問心理諮詢師,其他還是要靠自己,勇氣和信心都是自己給的,任何選擇都可以自己選,正確的路自己知道,想改變就去做,生死之外都是小事


請不要忘了還有「主觀能動性」!

只要自己有意識改變自己所謂「與生俱來」的缺點……我想還是可以的


當然是原生家庭.


個人感覺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更大,基因更多是影響生理構造。

孩提時,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家庭環境,包括父母的行為教養,對我們的價值、認知等形成都有一定的影響,而我們是在這樣影響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我們的人格。可以說,人格是具有相互依賴關係的因素層層堆疊起來的,就好比建造一座樓。

基於這樣的結構,成年後若是想通過後天努力改變成長時期的一些不良特質,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心力,自根基開始,由下向上層層調整,畢竟長久的思維模式不是一下子能改變的。

比如,家庭不睦導致主體缺乏安全感,自我保護,不敢主動和人交流,導致自卑心理,而這種自卑屬性會造成我們思考都帶著這種屬性去看問題,做事情,反向影響自己,所以很多結果,包括周圍世界對你的看法等,都是建立在這個特質之上的。若要改造自卑心理,外在需要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內在需要調整心態,轉換思維模式,勇敢主動和開放,通過持續努力獲得理想預期。

不過,成長時期的痛,始終是不可逆的,內心多少都會存在缺憾。所以,小時候越是缺什麼,長大後就越是想彌補什麼。戀父、不安全感等等都是不健全的家庭環境衍生出來的心理特徵。


共同作用


都有影響,每個人成長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無法說誰多誰少影響。


以前我也以為是原生家庭影響大,然而經歷越多接觸越多的人和他們的親人,發現基因其實影響也挺大的,很多東西就是天生的啊。另外,學生階段和社會階段其實是很不同的,很多人的認知是經過調節重塑的,人性的複雜是讓人難以想像的。我認為基因,成長受教育環境,自身經歷,社會以及自身周圍的環境再加上人的影響這些共同的形成一個人的性格和人格,即出生和過去影響現在,現在又決定將來,有點宿命的味道。說基因影響小的,其實很多時候你的相貌身高體重健康等從小就決定了很多你的待遇,這些對於性格的塑造影響是很大的,更別說一些人基因攜帶的性格因素。人生而不平等這話從來就是對的呀!


推薦閱讀:

《中國式家長》火了,我們和製作組簡單聊了聊
《不平等的童年》——遊戲已經開始
提前鎖定年度劇王的《都挺好》,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大家能接受怎麼樣的家庭環境?
去他媽的世界 | Bloody,Sweet,Weird & Healing First Love

TAG:原生家庭 | 人格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