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級小男生覺得自己是女生,作為老師應該怎麼引導?

從三年級接手這個班到現在,一直蠻喜歡這個小男生的 ,長得清秀帥氣,但是一頓時間後發現他拍照很喜歡擠眉弄眼,依偎在男生肩膀上。

三年級還有幾個男生和他一起玩,後面我發現有點兒問題,我就找他談了一下,他說他不覺得自己是男生,喜歡自己是女生,在家還穿媽媽的內褲扮女生。我那晚就去各種查資料。說是性別認知障礙,或者是跨性別者。我也不是很了解這個情況。也不敢下定論!

到了四年級,秋遊的時候我發現沒有人陪他一起玩,只有個別女生和他玩。後面我有試圖和他媽媽溝通,因為平日對他挺好,他媽媽和我還算關係不錯,那天我還只是告知四年級了該讓孩子獨立一些,做作業吃飯放手讓他去做。結果他媽媽就覺得我怎麼針對他兒子,後面處處使絆,一段時間我也不敢再多管。上學期期末聽到幾個老師說看他每次一放學女生都搭著他一起玩,宛如小姐妹。讓我要管管他,要不然真的任其發展下去以後大了真不好處理。

上周五足球活動地址我看他失落的在那玩 我就問問他,他說喜歡和女生玩,喜歡別人說他是娘娘腔,他不害怕。

我的內心是慌張的一匹。

他家的情況是:他媽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把他保護的太好,去同學家五分鐘,他奶奶就要接他回去。四年級了吃飯還要媽媽喂,他爸基本回家倒頭就睡或者遊戲。

我主要不知道要怎麼幫助這個孩子,想讓他媽媽帶他去諮詢心理醫生,但是著實開不了這個口


跨性別者覺醒自己與現實性別不符的性別認同,有很多是在青春期,四年級已經足夠有這個基礎(在成年後覺醒真正性別認同的反而是少數),我並不是說問題中的孩子的情況一定是跨性別——在中國對於易性症的診斷只能少數醫院的少數醫生可以做。我只是需要提醒,這個孩子未必是短暫的或可以「糾正」性別模糊(實際上針對跨性別者是不可能真正地進行糾正的)。

按照常理來說,是應該建議這樣的孩子去專業的心理醫院找心理醫生進行諮詢(比較著名一點的是北京六院的叢中和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陸錚),或者找有經驗的心理諮詢師(比如北京同志中心之類的地方)進行諮詢。非醫生的普通人(也包括沒有相關資格的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是不可以下「一個人是否是跨性別者」的診斷的,至少中國法律是不行,不過由於中國對易性症的診斷可能比較落後和嚴苛,所以實際上的跨性別者也未必真的符合中國易性症的標準,但這個說起來就比較複雜了。

但「糾正」肯定是不行的,對於跨性別者來說,所有的「糾正」行為都會產生常人難以察覺的心理傷害,並且產生的心理陰影往往也是伴隨一生,它並不解決性別焦慮,反倒會摧毀人的認知,強迫的「糾正」行為容易導致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等更多的心理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自傷和自殺,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很多跨性別者的經歷。問題原文「要不然真的任其發展下去以後大了真不好處理」,實際上,如果真的把這孩子「糾正」回去了,才是真正把一個人的心理徹底摧毀了,才會真正地讓事情無論如何沒有辦法處理。

開易性症的證明需要家長陪同,教師不可能替代家屬,不過即便不是為了開證明,僅僅是諮詢,那麼至少300塊錢一次的諮詢讓教師負擔也是不合適的,這方面應該儘可能地想辦法和家屬交流。這個孩子的家庭絕對是有問題的,確實存在過度保護的情況,由於對於中國的當前的環境,建議他人去心理醫院諮詢可能會被認為是「罵街」或「嘲諷」而不是平和的建議,所以在這方面需要斟酌語言。

要跳過這個步驟進行一些比較淺的干預也不是不行,尊重是必須的,其次是不能有預設性別的立場,不能暗示「男人應該有男人的樣子」,因為孩子是很敏感的,經常這樣暗示,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可能會學習如果成為所謂男人的樣子,但這樣做只會把性別焦慮在暗中越積越多,以後早晚會爆發。這種情況引導為主,其次是保護,但這個保護不能說只教這個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當然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面對欺凌和歧視也是要教的),另一方面,我看到問題描述有人稱這個孩子為「娘娘腔」了,那麼應該對整個班級進行一定的相關內容的教育,防止班級內的其他同學對其進行欺凌、孤立和其它可能的校園暴力。家長方面也仍可能是個問題,家長同樣可能用隱性的暴力對待孩子,強迫孩子如何如何,而在問題的描述中,出現了過度保護,過度保護就意味著過度干預和控制,是仍需要注意的。

作為教師,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難指望教師在合理範圍內能夠凈化整個環境,並且以一己之力保護住一個孩子,因此以上的內容還是視情況參考。儘可能地進行心理疏導,儘可能地進行性別教育,儘可能地和家長溝通,也就是作為教師為數不多能做的事情了。


把小學生當做成年人,來一場認真的對話,不要用反問句式,用開放提問(語氣平緩)

你是希望做一個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呢?

(回答不重要,他認真就最好)

那你知道假如你希望這樣做,可能會有些人不理解你哦?為了證明自己你需不需要變得更有能力~

總而言之,既然你也不太敢管,那就先只要不要讓他抵觸你然後做好工作保證不要耽擱學習。看得出來您是一位有責任心的老師,倒是家長似乎不是很在意,這種事就不必強為了,先讓他開心學習就好。


我覺得確實需要引導,你要告訴他,他活在一個自由的國家,不需要因為與眾不同而泯滅天性,不需要在意其他人因為無知而對他的不友善行為。告訴他老師和家長都願意做他的堅實後盾,尊重並保護他的自由選擇。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以我個人的經歷來看還是先不要過早下定論。

我是女孩子,從小時候開始我就喜歡和男生混在一起,打架、打球或者是打遊戲什麼的,不太喜歡和女生一起玩,覺得女生太嬌滴滴了,還是男生好,我也想當男生。而我的各種行為方式也很像男的,導致我的幾個老師也很頭疼,一直不停和我說,要淑女,要淑女……當然我一直把這些話當做耳旁風。

但是高中開始我就不一樣了,儘管很多方面都很男性化,比如穿衣打扮,還有直男思想等,但是我打心底還是認為自己是女孩子的,你要我去做變性手術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需要操之過急。

但是家長管得未免也太緊了些,四年級在我印象里應該要開始鼓勵自立了。不說獨自上下學之類的,這畢竟是有點危險的。碗筷自己洗、被子自己疊這些小事應該開始教育起來了吧,這飯還要媽媽喂是怎麼回事?


2019.4.8日改

鑒於怕大家看不太明白我說的什麼,在大家看下方回答之前,想要說一下: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以及個人意見,因為有親身經歷過和感受過這類人群才有感而發。

針對問題,下方回答中我也說過,怕不太理解就作為前言表明自己的觀點:

三四年級的學生喜歡「不符合自己性別」的東西,這是「小眾常態」,小時候的喜愛能夠影響成長,但並不百分百的表示小時候的喜愛東西也是長大後喜愛的東西,所以老師和家長需要先意識到這一點,可以嘗試「矯正」,但我個人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順應自然會更好,並且,喜愛不符合性別的東西,並不是一種奇怪的病態現象,家長和老師不用太著急

再就是,因為LGBT群體在中國並不被廣大人(家長)接受,所以我也不會強制性讓家長和老師接受這一現象,而是說出我的觀點和想法

以下原回答,假如你做好準備去看,那麼我歡迎大家任何問題都可以一起討論,有言語不當的地方也歡迎指出

如果覺得我偏激或者吃人血饅頭,左上角不送

——————————————

老師你好~感謝您對這名孩子的關心!

在我們小時候(尤其是小學),都會遇到那種「娘娘腔」同學,在背後嘲笑他、調戲他,可當長大後才發現,他們只不過是喜歡和女生相處,喜歡這樣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諷刺和懷疑他人人生呢?所以,很感謝有這樣一位老師能夠關心這樣的孩子

說回問題,這名男生喜歡和女生相處,並且在習性認知上都認為自己是一名女生,的確,這很像是「跨性別者」,恰好,我對這群體有一些了解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LGBT」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1990年代,由於「同性戀社群」一詞無法完整體現相關群體,「LGBT」一詞便應運而生、並逐漸普及。在現代用語中,「LGBT」一詞十分重視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文化多樣性,除了狹義的指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族群,也可廣泛代表所有非異性戀者。另外,也有人在詞語後方加上字母「Q」,代表酷兒(Queer)和/或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即是「LGBTQ」。LGBT現今已獲得了許多英語系國家中多數LGBT族群和LGBT媒體的認同及採用,成為一種非常主流的用法。——取自百度百科

許多人認為LGBT群體是「非正常人類」「性別認知障礙」,他們身上都有「HIV」,怕他們「喜歡自己」....可是,往往是他們更努力、更上進、更勇敢、眼光更高(那些害怕他們看上自己的先掂量一下自己)

公司就有一名「跨性別者」(男跨女),身材很好,穿著也很誘惑,她很勇敢,同時也有些害怕,上班期間都是戴著口罩,也許是這樣一個「突出」的行為,才讓同事注意到她,於是各種「探究」發現真實身份,成為了同事們的飯後愜談

(啊好像有點跑偏了)回到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很害怕這一個問題,也不太容易接受得了自己孩子是「LGBT」,認為這是「不正常」的。那麼,什麼才是正常的?

順應成長軌跡,考上大學找個工作找個對象結婚生子過完一生?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有人偏離了這個軌道或是不按套路出牌,都會被標上「不正常」。就像最近播出的真人秀《我家那閨女》面臨同一個問題「結婚、生子」,「到了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樣的事」,祖輩流傳下來的人生軌跡,我們不能更改,但是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生孩子就是錯了嗎?不結婚就是錯了嗎?丁克們也有自己的幸福,柏拉圖式愛情也有他們的小確幸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是想說「孩子高興,能夠健康的成長下去,不就是大人們的心愿嗎?」

說到開頭那一個問題,我小學的時候,班裡就有2-3個這樣的「娘娘腔」,跟女生們玩的很近,但他們成績很好,很聰明,同時也很敏感,有一些自卑,可當長大後,見到其中一個「娘娘腔」時,儼然長成了一個氣血方剛的漢子。

誰規定,女生就要喜歡粉色、喜歡布娃娃、軟軟萌萌的?誰要求,男生就要喜歡藍色黑色、喜歡機甲、充滿男性的剛烈性格?

男生也有權利喜歡裙子,女生也有權利選擇玩機甲,這不應該是評判一個孩子的標準,更不應該是決定一個孩子未來的標準

也許小時候的興趣愛好會影響今後的人生,但這路是孩子自己選擇的,他們清楚,再難再苦也要走下去,可是,家人的不信任、大人們的指指點點、同齡人的嘲諷....卻會成為真正影響他們人生的重要因素!!!

同性戀不是病,他們只是喜歡了和自己性別一樣的人;跨性別者不是病,他們只是有了一個成長目標,更願意成為「這樣的人」

作為老師,發現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指導?

鼓勵

這不是鼓勵孩子往這方面發展,而是鼓勵孩子順應自然,順從內心的選擇。同時也要讓家長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傾向」,家長的鼓勵也是孩子最大的支持力。

在題主的描述中,相信不僅是我,老師也應該感受到了孩子慢慢變化的內心,變得有些膽怯、自卑了,這可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孩子會認為「我被嫌棄了」、「沒人喜歡我」、「我是不是錯了」,久而久之嚴重者會造成「抑鬱症」。所以,建議可以先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單獨與孩子父母溝通,讓父母理解孩子內心,勿要衝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人或事,經歷的東西多了會慢慢改變自己的性格,也許孩子會不再喜歡裙子,也許孩子依舊喜歡裙子,但是,「自己認清自己,是衝破牢籠般的成長」

以上。


推薦閱讀:

性別認同障礙的基礎與臨床 [12] 外科(手術)療法
性別認同障礙的基礎與臨床 [7] 性別認同障礙的分類
日本性別認同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流程記錄
醫生韓嘯主持山東首例變性人手術,一場關乎性別與靈魂的救贖
性別認同障礙的基礎與臨床 [6] 精神科就診患者概要

TAG:性別 | 兒童教育 | 孩子 | 男孩 | 跨性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