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影響行為這一說法對於個人是否有巨大的實踐意義?
我發現在生活中所謂思想往往是一時的雞湯,實際意義不大,那麼換種思路--用行為去影響行為呢?
這個嘛,當一個思想沒在自己腦子裡時就是幾句話,被我們當做一種見聞處理。充其量就是咱們知道母雞會生蛋一樣,沒了。沒有後續
當它成為一種思想的時候,那是你在不斷地加強它的緣故。它和你的習慣與行為模式這些已經綁定了。
不同行為會導致不同結果,不同的結果會影響自己的後續決策。當結果不斷累計後,就會形成定勢,定勢形成後,就會直接影響決策,決策決定的行為。中間以『利』為導向,是個不斷修正的過程。
當一個思想成型後,雖然能被小幅度修改,大體上不會變化。
要是想要改變,沒有捷徑,就需要花去大量的精力去培養新的決策維度。
能對抗原有維度的,只有新維度,結果是替代,融合,還是完善就看實際情況了。
下邊是說人話時間,比如你是道家思想的,那麼繼續看相關的書,就會加強自己的道家屬性。想改變,就看其它不同體系,新體系進入腦子後,會和原體系打一架。
基本情況就是新體系慘遭毆打,就變成了題主說的一時雞湯。
當我們意識到需要改變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保護新體系,給它加個盾,好讓它成長起來直到去毆打原有體系。
重點就是加盾的過程,比如健身,是強制執行的,對你乃至當時的身體來說是抗拒的。
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加強盾 ,從別人健身成果中借力量,把自身健康成長需求轉化成力量。
加強盾的時候可以考慮削弱敵方,引入原有體系面臨的風險(疾病,魅力不足)。
除了加強和削弱,下一步就是在原有體系抗拒的邊緣試探,今天就跑個一圈吧。然後得寸進尺,動搖原有體系的根基,最後取代原體系。
邊緣試探是個技術活,操之過急,腦子一熱,新體系就被掐滅了。
雞湯是別人的思想,性格是自己的腦迴路,行為影響行為的也無根據吧,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天上班都經過一座天橋,橋上每天都能遇見同樣三位乞討者,來來回回地行人,有的會施捨,有的當看不見,施捨過的和未施捨過的,都沒有被彼此的行為所影響。主要還是看你自己的思維,如何去評判一件事情,然後再做出什麼樣的行動。
思想影響行為,這個高中政治課本上已經下了結論,至於是否是巨大的,那就要看是什麼樣的思想,你的自控力怎樣......知與行,隔山海!
學習了某種思想,你沒有去做,或者沒有親身經歷,是很難真正理解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到老了才後悔,而年輕時並沒有,因為年輕時沒用上。書到用時方恨少,就是這樣。
你學習了某種思想,去實踐了,發現有道理,得到了正反饋,你會進一步去實踐這個思想理論。要動起來,思想才有可能影響。這個影響過程是,學習思想——實踐行為——驗證了思想——進一步影響行為。
如果你不是學習的思想,而是在行為中總結出來的思想,那就反過來了。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通過行為,得出規律,總結出思想,把思想帶入進行為中一步驗證思想,找出不足不斷優化。這個影響過程是,做出行為——總結思想——帶入行為——改進思想建議應該區分兩個東西:
1)你認為應該具有的思想
2)你實際具有的思想
雞湯是前者,實踐是後者
你的想法沒有意義。假如你是個認為感情應該保守的人,你會一直保守下去,假如你不戀愛的話,就算你看了不少的島國動作片,你也左手跟著右手慢動作,你也不會覺得世界是很亂的,你也不會覺得你不是單身狗,如果你意淫隔壁小紅的話你也不會給小紅看個寶貝。思想和行動合一這話我也不敢說,邏輯是個好東西,你去看看有關書吧
推薦閱讀:
※《愛,死亡和機器人》關於第十四集 智麻藍 為什麼在某些人眼裡就變成了「負能量」?
※人的思想或者說是性格可以改變嗎?
※你是在按自己的意志生活嗎?
※藏識|禪宗的思想與風範(三)——禪宗與尋思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的進步,國家和民族會不會消失呢?變成一個整體。?
TAG: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