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宇宙天體感興趣,聽過一句話感覺挺有道理:太陽是未來的地球,而地球是未來的月球。大家怎麼看?
2019.6.14問題修改:原題主對問題描述不清晰,根據原題意思修改了一下題目。
附:原問題:
「最近對宇宙天體感興趣,聽過一句話感覺挺有道理:太陽是未來的地球,而月球是將來的地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恕我直言,題主是典型的「思而不學」,思緒萬千,浮想聯翩,就是缺少學習。地球變太陽什麼的,太扯淡了。
既然萬事皆有可能,地球能變太陽,我還覺得地球能變成人呢。幻想人人都會,科學卻是要嚴謹講證據的,不是「覺得有道理「就可以的。
科學,和幻想,是不一樣的。托勒密「地心說」也不是一種幻想,而是一種理論模型,用來解釋當時對星空的觀察數據。隨著科學的發展,日心說代替了地心說,因為日心說對觀測數據的解釋更好。再後來,人類又認知到更廣大的宇宙空間,太陽不過是銀河系一條旋臂上的普通恆星,銀河系不過是璀璨宇宙中的普通星系……
根據當今人類的科學水平,已經能夠解釋太陽這個質量的恆星的未來發展趨勢,大約50億年後變成紅巨星,然後變成白矮星。這個不是幻想,是觀測同類恆星,數據計算、論證分析後結果。地球這個質量,無法變成恆星,這個同樣是觀測、計算、論證。
對於宇宙天體,人類目前科學已知的東西,去查查資料就知道了,比如恆星的演化,已經是研究成熟的領域。而未知的領域,或知之甚少的領域,則往往成為科幻小說的好素材,比如三體,四維空間、曲率引擎,外星文明……
這句話不僅在挑戰我的天文常識,它還挑戰我的語文常識,你要麼說成「太陽是未來的地球,地球是將來的月球」要麼說成「地球是未來的太陽,月球是將來的地球」,發現沒,調整到正常語序之後第一句跟第二句壓根兒不一個意思,一句是恆星變類地行星,類地行星變衛星,另一句是類地行星變恆星,衛星變類地行星。
好我們弄清了這句話在說什麼之後就可以回答了:對不起,多半變不了。
首先,這個未來是指什麼?如果說太陽是巨型氣態恆星,那麼地球這輩子就別想了,不可能成為那樣的太陽。地球是一個充滿生命、水、大氣、文明的星球,那麼月球目前看這輩子也是不可能。主要原因是體量問題,地球這個體量,至少在這片空間不可能成為太陽,有沒有可能遇到宇宙極強的外部壓力導致地球也燒起來,或許有吧,但目前人類沒有發現。月球也一樣,從誕生起就沒大氣,沒水,至少目前這個客觀條件下,這輩子都不可能有了。
其次,如果說,太陽預示著死亡,那麼,地球月球到最終會跟太陽殊途同歸,畢竟死神永生嘛!
不請自來
額....既然題主很感興趣為什麼不自己查一查呢....
我稍微給題主普及一下吧(科普層面):
PART 1 先說太陽
- 太陽是什麼?
太陽是一顆中等大小的恆星,目前年齡約為46億歲,直徑為1,390,000km(大約是一百萬個地球的大小)。太陽的質量約為2*10^30kg,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000攝氏度。由於太陽成分中氫的含量佔到了74%,氦占約24%,剩下的1%則包括鐵、碳、鈾等元素。為了方便理解,可以粗略的將太陽視作一個巨大的氫氣球。
- 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是怎樣的?
在太陽這個巨大的氫氣球中,在不斷的發生核聚變反應,放出巨大的能量,每秒大約有400萬噸物質轉化為能量。太陽上一個耀斑拋射物所釋放的能量即可超過地球上所有原子彈爆炸的總能量。
核聚變:核聚變,即輕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結合成較重原子核(例如氦)時放出巨大能量。
——來自百度百科
太陽的結構是怎樣的?
不多解釋,直接上圖。
※太陽旗下最賣命的幾支偽軍,結局怎樣?
※特斯拉發布"全球最大"屋頂太陽能陣列照片
※胡派三代經方病案解析思路 馮世綸教授案解析太陽病(表陽證)醫案
※手太陽小腸經肩外俞穴位位置圖_按摩肩外俞穴的作用與好處
※大曾畫畫:吃穿不用撓頭,還有小酒潤喉,太陽每天升起,發個啥子閑愁。